常琨 贾肇源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071;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济南稽核中心,山东济南250063)
摘 要:采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国内11家商业银行2001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兼顾盈利性、风险性和发展指标,力图对商业银行业绩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分析发现,股权结构和经营规模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业绩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营业绩;因子分析;股权结构;规模效益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2004)03-0025-05
0 引 言
银行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主要依赖于对各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或对主要指标如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进行分解,从中获取关于盈利能力、管理水平方面的更多信息。黄宪、刘渝东、高正刚就是基于此种方法对国有银行的经营进行了分析、评价。
有关因子分析方法在银行业绩评价中的应用,可检索到的有William Jacks on对美国14家商业银行的研究;谭中明运用因子分析法比较了中美银行的经营效率。
一般来说,银行业绩评价应包含盈利性和风险两方面,但多数研究都偏重于盈利性方面,而对风险方面考虑不足。就方法而言,因子分析方法作为一种相对概念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各种因素协方差矩阵的分析实现有效的降维,对揭示问题的实质有良好的作用。谭中明在指标的选取上侧重投入产出两方面。那么,能否将风险因素引入我国商业银行业绩比较的研究中呢?本文就拟将盈利性、发展前景和风险三方面因素纳入因子分析当中,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进行全面分析。
1 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的数据样本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上市银行共11个样本。
在指标选取上,我们兼顾了盈利性与风险性。而且考虑到市场对银行业绩的持续性的要求,引入了代表业务增长性的指标。这样,最终选取了资产利润率(X1)、净资产利润率(X2)、资产利用率(营业收入/总资产,X3)作为盈利性指标;选取人民银行监管比例指标中的存贷比(X4)、不良资产比率(X5)作为风险衡量指标;选取利润增长率(X6)、存款增长率(X7)和贷款增长率(X8)作为业务增长指标;此外还选取了资产盈利基础(贷款/总资产,X9)和权益资本乘数(X10)衡量银行的资产结构的合理性。
表1是本文据以研究的11家样本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指标,表中数据根据各银行网站发布的2001年度年报计算获得。为使分析更能体现国内银行机构的经营水平,我们采纳的是各银行合并前的财务报表数据。但由于建设银行年报中公布的各指标除不良贷款比率外均以合并报表为基础,故以其公布的数据为准。
2 因子分析过程
本文的因子分析过程借助于SPSS10.0实现。
收稿日期:2003-12-10表1 11家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指标
银行指
标X1(%)X2(%)X3(%)X4(%)X5(%)X6(%)X7(%)X8(%)X9(%)X10
工商银行0.142.733.7674.2825.7115.8410.2210.1961.5919.50
中国银行0.101.214.0669.2827.5141.046.739.3548.0012.10
建设银行0.194.303.8066.4719.35-31.4712.708.6254.4622.63
交通银行0.295.4.1097.8416.11-5.7316.12.2056.3520.31
光大银行0.071.403.4872.4121.39-35.2933.7734.0554.20.00
中信银行0.319.953.4463.17--2.2835.54.6253.5932.10
招商银行0.5427.973.9465.428.1578.0430.3027.7052.6351.80
浦发银行0.6115.034.1462.037.5733.2539.7138.9955.9324.
深发展0.3311.093.6057.1814.84-13.0968.0040.0044.5133.61
民生银行0.4711.913.6956.402.80170.2997.2595.6852.9625.34
福建兴业0.398.213.6787.755.9850.6366.7078.2560.4421.05
2.1 样本数据的处理
首先对业绩评价指标中的存贷比(X4)和不良贷款比率(X5)进行正向化处理(其他指标均属于正向指标)。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比例指标确认的二者的标准值为:存贷比≤75%,不良贷款比率≤25%。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存贷比应归为适度指标,过大的存贷比固然增加银行的风险,但存贷比过低也会因保守而影响盈利能力;不良贷款比率应属于反向指标。对二者的正向化使用公式:
X34=1/ABS(X4-75%) X35=1/X5
然后对正向化后的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事实上我们选取的指标都是比例指标,亦可不进行标准化处理,但分析结果的因子解释不尽人意,因此我们选择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
2.2 样本方差的解释
选择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因子分析,SPSS10.0得出特征值和贡献率(见表2)。
以主成分方法作为因子提取方法,选定的因子提取标准为:特征值≥1。可见有四个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它们对样本方差的累计解释率达到了91.396%,因此,提取四个因子即可对所分析问题作出较好的解释。
表2 样本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成分
原始特征值提取因子的方差贡献
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14.646.63746.6374.646.63746.637
21.79017.900.5371.79017.900.537
31.42114.21478.7521.42114.21478.752
41.212.591.3961.212.591.396
50.5385.37996.776
60.1911.91398.688
79.413E-020.94199.630
83.339E-020.33499.9
93.354E-033.354E-0299.997
102.922E-042.922E-03100.000
2.3 因子载荷矩阵
由于原始因子载荷矩阵在因子解释过程中未能达到理想效果,故选择方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因子载荷矩阵列示了提取的各因子与原始指标间的线性关系,即各因子是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例如: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卷3期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指标因
子F1F2F3F4
X10.4910.7790.288-0.105
X20.2200.9060.198-0.157
X3-0.1205.133E-020.973-3.502E-02
X4-0.262-0.245-0.1010.794
X50.9550.220-1.056E-02-2.681E-02
X60.8670.1550.3022.780E-02
X70.8300.221-0.375-0.232
X80.9120.152-0.325-6.543E-02
X98.590E-021.359E-025.606E-020.907
X10-8.241E-02-0.9110.3693.521E-02
2.4 因子解释
从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因素F1中业绩评价指标X5,X6,X7,X8具有大的载荷,其中X6,X7,X8是我们选取的业务发展指标,不良贷款比率X5是度量资产质量的指标,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度量发展的质量,因此,将F1命名为业务发展因子。指标X1,X2在因素F2中有较大的载荷,这两项指标是我们选取的盈利能力指标,因此,将F2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在F3中选取X3,X10作为被解释的指标,其中资产利用率X3即可以作为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同时又是重要的度量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而权益乘数X10则反映了银行融资效率和资金选择技巧,故将F3命名为资产管理效率因子。剩余的存贷比X4和资产盈利基础X9由因素F4解释,二者都度量银行资产的存量结构,同时也反映了潜在的风险,我们将其命名为资产结构因子。各因子解释详见表4。
表4 因子解释
因子F1F2F3F4被解释指标X5,X6,X7,X8X1,X2X3,X10X4,X9
因子命名业务发展因子盈利能力因子资产管理效率因子资产结构因子
2.5 因子得分
运用SPSS10.0的因子得分功能分别对各银行在四个主要因子上进行评分,然后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四者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之比对得分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各银行的总因子得分,并按照总得分的降序得出11家银行的排名(见表5)。例如,Y i是第i个银行的总得分,S ij(j=1,2,3,4)为其在第j个因子上的得分,则有:
Y i=0.5103S i1+0.1959S i2+0.1555S i3+0.1384S i4
表5 因子得分表
银行名称
因子得分
F1F2F3F4
总因子得分排名
工商银行-0.596-0.44837-0.097572.42240-0.068885
中国银行-0.27600-1.903421.40381-1.08157-0.444948
建设银行-0.92993-0.18300-0.09497-0.17668-0.5495710
交通银行-0.57836-0.133260.99162-0.02623-0.170636
光大银行-0.51118-0.79176-1.321590.12966-0.6035111
中信银行-0.254420.45491-1.23976-0.18529-0.259177
招商银行-0.281802.055870.74850-0.083120.3637574
浦发银行0.167750.8321.274180.107970.4746323深发展-0.414730.42994-1.18410-1.56586-0.528229
民生银行2.55595-0.20588-0.09394-0.160121.2271491
常琨等:因子分析在银行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经济学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卷3期
2.6 分析结论
对因子得分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股权结构对银行总体业绩有显著影响。从排名来看,上市银行的总体评价明显优于其他商业银行,四家上市银行中除深发展外总分均为正值,并且排名进入前四。第二名的福建兴业银行作为新兴商业银行的代表总体表现也十分优秀。四家国有独资银行的平均得分为-0135446,平均排名为第七;三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得分为-0134444,平均排名第八。但若剔除二者中的特殊值工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则股份制银行的总体表现亦明显优于国有银行。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越分散,其总体的业绩表现越优秀。
(2)业务发展能力与银行股权结构及整体规模相关。考察各银行的业务发展因子F1的得分发现,上市银行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除此,国有银行的F1平均得分-0.59863,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分为-0.44798,说明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对银行发展存在一定影响。
2001年度所考察的11家银行按总资产排名为工、建、中、交、中信、招商、光大、浦发、民生、福建兴业、深发展。而业务发展能力排前三位的分别为资产总额最小的民生、福建兴业和浦发,经计算得到业务发展能力因子得分与资产规模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414,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存在发展潜力与规模负相关的现象。
(3)银行的规模效益。盈利能力因子F2得分为正的四家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上属于中等,而规模庞大的国有银行和规模较小的民生、兴业的得分都为负值。众所周知,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弱,源于长期以来大批不良资产的沉淀以及管理的低效率。而小银行的盈利能力低则是因为它们大都处于扩张阶段,大量网点的设立将在短期内影响银行的利润。可以预见,小银行在完成扩张后,其盈利能力必然有长足进步。计算可得盈利能力得分与资产规模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469,所以,国内银行目前存在规模效益递减的现象。
(4)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虽然四大国有银行在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方面明显不及其他中小商业银行,但其资产管理效率因子和资产结构因子的平均得分却处于领先地位。此种现象也能获得合理的解释:一是因为资产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业务发展相对稳定是取得合理有效的资产结构的前提;二是因为中小银行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必然会出现存、贷款的增长不均衡,以致影响资产结构的稳定和合理。
3 建议
根据上述因子分析所得到的结论,虽然我国各类型银行在业绩评价中均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但同时也为改善各银行的经营状况留下了空间。针对因子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善股权结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我们前文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股权结构是制约其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国外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国有化程度与金融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Barbara・Casu等利用数据包络方法(DE A)分析了1993-1997年欧盟各国银行经营情况后进一步指出,上市银行的经营效率明显高于非上市银行。因此,改善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消除国有银行存在的投资者缺位问题,是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的根本途径。鼓励银行上市是改善股权结构的选择之一,这样既可以使银行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借助投资者的监督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又可以从资本市场融资,使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路径保持通畅,从而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2)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四大国有银行在业绩评价中的不良表现与它们自身管理效率低有着直接关系。国有银行目前实行的是法人授权分级管理机制,由于管理层次过多,不仅直接导致了管理在上传下达过程中效率降低,而且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基层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致使国有银行经营目的的实现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国有银行冗员众多,负担过重,也了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积极促进国有银行的机构改革,裁减冗员;进行管理模式的重建,推行扁平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才可以提高国有银行盈利能力。
(3)寻求规模效益。我们前文谈到我国商业银行以中等规模的盈利能力最佳,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规模庞大的国有银行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明显不如中小银行,以致抵消了在资产规模上的优势;二是小银行在资产规模方面未达到规模有效,了盈利能力。因此,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一方面应致力于国有银行改革,撤并没有盈利前景的分支机构,降低经营和管理费用,使其规模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从而获得规模经营带来的效益,例如前文指出的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资产结构的改善,以及降低边际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4)鼓励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提高竞争力。如果将因子分析与财务分析相结合,我们会发现国内商业银行的常琨等:因子分析在银行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经济学
一的弱点不仅影响了盈利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增加了经营风险,因此,应鼓励我国商业银行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2 Peters S.R oss.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 Richard A.Johns on,Dean W.Wichern.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 姜建清.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1,(9).
6 黄宪.中国银行业效率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8,(7).
7 刘渝东.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9,(5).
8 高正刚.中美银行业绩比较及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0,(7).
9 赵旭.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6).
10 魏煜,王丽.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一种非参数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3).
11 谭中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3).
12 常琨,杨方步.国有商业银行管理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3,(17).
13 William Jacks on.C ommercial Banking Performance and S tructure:A Factor Analysis Approach.W orking Paper N o.74-05. 1974.
14 James Barth,G erard Caprio,R oss Levine.Banking Systems Around the G lobe-D o Regulations and Ownership A ffect Perfor2 mance and S tability?Econpaper N o.1097.2000.
15 Barbara Casu,Philip M olyneux.A C omparative S tudy of E ffeciency in European Banking.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2 ter.W orking Paper N o.00-17.2000.
(责任编辑 王诠)
Application of F actor Analysis to B anking Business
Perform ance Evaluation
CH ANG Kun,JIA Zhaoyuan
(College o f Economics,Qingdao Univer sity,Qingdao,Shandong,266071,China;
Audit Center,Bank o f China Shandong Branch,Ji’nan,Shandong,250063,China) Abstract:A factor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China’s11commercial banks in the year 2001in an attem pt to make a com plete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rofit,risk and development target.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stock ownership and the scale of operation are the lead2 ing factors that in 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factor analysis, s 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policy making.
K ey w ords:business performance;factor analysis;structure of stock ownership;scale me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