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下列术语:总体、样本、参数、统计数、自由度、标准差、标准误、方差、均方、变异系数。
2.编制下列资料的次数分布表,绘制方柱形图与多边形图,简述其分布的特征,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100尾小黄鱼的体长(mm)
175 | 177 | 182 | 231 | 199 | 214 | 210 | 234 | 235 | 254 |
1 | 186 | 1 | 185 | 203 | 212 | 224 | 231 | 238 | 248 |
199 | 204 | 202 | 187 | 198 | 207 | 221 | 226 | 240 | 252 |
206 | 208 | 210 | 186 | 195 | 209 | 219 | 229 | 249 | 258 |
217 | 219 | 214 | 194 | 200 | 208 | 220 | 232 | 250 | 255 |
230 | 233 | 221 | 192 | 204 | 211 | 215 | 227 | 253 | 2 |
254 | 267 | 250 | 234 | 190 | 201 | 214 | 220 | 229 | 251 |
254 | 249 | 246 | 193 | 197 | 213 | 216 | 237 | 248 | 273 |
284 | 224 | 247 | 192 | 196 | 212 | 218 | 242 | 253 | 270 |
176 | 176 | 250 | 187 | 203 | 212 | 225 | 244 | 249 | 274 |
4.某一池塘,混养草鱼、鲤鱼及鲢鱼,按产量估计,塘中鲤鱼占,鲢鱼占,其余为草鱼。鱼的售价为:鲤鱼5.8元/kg,鲢鱼2.4元/kg,草鱼4.2元/kg。若起塘时不分鱼种,问平均每公斤鱼定价多少为宜?
5.对下列资料,试计算其平均滴度。
血球凝集抑制滴度分布
ND-HI滴度 | 1∶10 | 1∶20 | 1∶40 | 1∶80 | 1∶160 | 1∶320 | 1∶0 | 合 计 |
检查例数 | 8 | 38 | 44 | 47 | 29 | 15 | 2 | 183 |
习 题 2(P43)
1、什么是事件、概率、随机变量、抽样分布?
2、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基本特征怎样?为什么正态分布在统计上非常重要?
3、从随机数字表中抽得0、1、…、9十个数的概率是相等的,都为0.1。而。试计算、、、。
4、已知一批鱼卵的孵化率p=0.9 ,现从中取出6粒做孵化试验,试列出其孵化粒数的概率分布,并计算平均数与方差。
5、设U~N(0,1),试计算、、、。
6、小黄鱼体长服从平均数为220mm,标准差为23mm的正态分布。问 体长在200~240mm的概率为多少? 分布中间占95%的体长范围?
7、从一批成虾中随机抽取20尾,测得平均体重为20.7g,标准差为1.3g。试根据此样本资料估计在95%的可靠程度下,该批成虾的平均体长。
习 题 3(P67)
1.试验资料为什么要进行统计推断?
2.假设测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何谓一尾测验和两尾测验?怎样选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测验方法?选择结果对推断结论有何影响?
4.何谓两类错误?如何才能减少犯两类错误的概率?
5.什么叫u测验?什么情况下用u测验?u测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6.什么叫t测验?什么情况下用t测验?平均数的t测验常有哪些?
7.什么叫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度1-α与置信区间有何关系?什么叫点估计?
8.统计300尾3冬龄黄河鲤的怀卵量(万粒),得样本平均数,标准差s=2.1,如要求可靠性为95%,试估计3冬龄黄河鲤平均怀卵量所在的区间。
9.依据已往经验得知2龄团头鲂总体标准差,总体平均数,今从2龄团头鲂中抽查60尾,算得体长平均数cm,试求2龄团头鲂平均体长有无显著性变化
10.某养殖场多年的观测资料表明,成年对虾平均体重。今随机抽取成虾200尾,测得平均体重20.7g,标准差1.3g。问成年对虾体重有无显著变化?
11.某人用室内和室外两种不同光照培养紫贻贝,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经一定的试验期培养后,在室内和室外各随机抽取10只测定壳长,增长结果(m m)如下表:
室内 | 7.4 | 9.1 | 6.8 | 8.5 | 8.3 | 9.5 | 6.5 | 7.9 | 7.0 | 7.7 |
室外 | 8.9 | 8.0 | 6.1 | 12.0 | 7.0 | 9.7 | 8.7 | 10.3 | 11.8 | 7.8 |
12.选择同一批罗非鱼苗种,用18个网箱于同一水域养殖。两个网箱配成一对,各箱放养密度相同,其中一网箱投喂旧饵料(鱼粉),另一网箱投喂新饵料(改鱼粉为蚯蚓粉),收捕时每箱产量(kg)如下表:
网箱对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新饵料 | 34.4 | 35.6 | 18.8 | 32.0 | 31.6 | 30.2 | 34.8 | 22.6 | 37.8 |
旧饵料 | 21.2 | 33.7 | 19.8 | 23.6 | 35.5 | 34.4 | 24.8 | 12.6 | 38.8 |
13.有人在正常水温下(18℃~25℃)随机抽取500尾鲵鱼,其中有265尾雌鱼。问在正常水温下鲵鱼的雌雄比是否符合1∶1的比例?
14.某鱼养殖场发生了赤皮病,在I号池测查90尾,患赤皮病18尾,在II号池也测查90尾,患赤皮病27尾,试问两个鱼池赤皮病百分率有无显著差异?
15.有人比较了四种鲤鱼的体形指数,每种鲤鱼测定了7尾,结果如下表。试问:①A1的方差与0.002是否有显著性差异?;② A3与A4的方差是否一样?③ A1、A2、A3与A4的方差是否相等?
品种 | 体形指数(体长/体高) | ||||||
A1 | 1. | 1.86 | 1.85 | 1.87 | 1.98 | 1.95 | 1. |
A2 | 2.95 | 2.90 | 2.95 | 2.98 | 2.99 | 2.77 | 2.95 |
A3 | 1.97 | 1.95 | 1.99 | 1.91 | 1.98 | 1.80 | 1.96 |
A4 | 2.53 | 2.58 | 2.56 | 2.65 | 2.63 | 2.95 | 2.59 |
1.什么是适合性测验?什么是性测验?二者在无效假设、理论次数的计算、自由度计算和统计推断上有何区别?
2.当df=1时,测验为什么要进行连续性矫正?怎样进行连续性矫正?
3.用透明的金鱼和非透明的金鱼杂交,杂交一代全为半透明(五花鱼),子一代自交,后代中出现了透明鱼140尾,五花鱼266尾,非透明鱼124尾。试测验子二代的三种表现型是否符号1:2:1的理论比例。
4.一遗传试验得F2代4种表现型A-B-、A-bb、aaB-、aabb的实际观察次数为304、78、106、16。试测验实际观察次数是否符合9:3:3:1的理论比例。
5.为了测验新研制的草鱼三联苗的免疫力,用400尾草鱼进行试验,其中200尾注射新研制的草鱼三联苗后,有20尾发病,180尾未见发病;另200尾注射原草鱼三联苗,结果有30尾发病,170尾未见发病。试测验新旧疫苗的免疫力是否有显著差异。
6.对甲乙两地草鱼病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试问(1)甲、乙两地草鱼患病率是否有显著差异?(2)两地草鱼病的构成比是否相同?
地区 | 调查尾数 | 患病尾数 | 其中 | ||
烂鳃 | 败血症 | 其他 | |||
甲 | 1105 | 115 | 70 | 25 | 20 |
乙 | 1805 | 150 | 50 | 79 | 21 |
合计 | 2910 | 265 | 120 | 104 | 41 |
药液 | 投药前存活数 | 20小时后存活数 |
苦楝树皮汁 | 375 | 75 |
辣蓼汁 | 325 | 97 |
条件 | 灰色金鱼尾数 | 红色金鱼尾数 |
1 | 156 | 50 |
2 | 68 | 22 |
3 | 335 | 110 |
4 | 86 | 28 |
总 和 | 5 | 210 |
习 题 5(P117)
1.何谓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在水产科研和生产中有何用途?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几个步骤?
3.什么叫多重比较?多重比较有哪些方法?多重比较的结果如何表示?
4.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有哪些?为满足这些基本假定,常用的数据转化方法有哪些?
5.有人设计了四种不同养殖方法:施禽粪+高密度养殖(A1)、施禽粪+谷类饲料+高密度养殖(A2)、施禽粪+高蛋白质饲料+高密度养殖(A3)、施禽粪+高蛋白质饲料+低密度养殖(A4)。选取条件基本相同鱼苗和鱼池28口,随机分成4组进行试验,经一定试验期获得的日增重结果列于下表。试作方差分析。
养殖方法 | 日 增 重 (g/鱼/日) | ||||||
A1 | 2.03 | 2.16 | 2.14 | 2.13 | 2.14 | 2.7 | 2.15 |
A2 | 2.17 | 2.57 | 2.52 | 2.50 | 2.55 | 2.7 | 2.59 |
A3 | 3.0 | 3.76 | 3.72 | 3.73 | 3.74 | 3.87 | 3.84 |
A4 | 4.98 | 4.97 | 4.94 | 4.95 | 4.96 | 4.81 | 4.06 |
饵料 | 环沟藻 | 扁藻 | 食母生 | 粉团 |
壳 长 增 长 (cm) | 7.8 | 4.1 | 3.9 | 3.3 |
7.5 | 4.5 | 4.1 | 2.8 | |
8.0 | 3.7 | 3.9 | 3.5 | |
6.7 | 5.2 | 3.5 | 3.0 | |
7.4 | 3.2 |
光 强 | 浓 | 度 | |||
1 | 2 | 3 | 4 | 5 | |
1 | 30 | 38 | 16 | 15 | 22 |
2 | 70 | 71 | 57 | 47 | 45 |
3 | 10 | 11 | 11 | 17 | 14 |
4 | 20 | 22 | 26 | 31 | 32 |
饵料 | 密度 | 增 重(kg) | ||
A | d1 | 31.8 | 35.1 | 33.2 |
d2 | 29.5 | 32.3 | 28.5 | |
d3 | 25.4 | 31.5 | 25.2 | |
B | d1 | 54.4 | 47.8 | 50.9 |
d2 | 41.7 | 35.6 | 42.8 | |
d3 | 50.3 | 51.2 | 48.4 | |
C | d1 | 24.5 | 25.0 | 23.2 |
d2 | 19.5 | 22.3 | 18.5 | |
d3 | 15.4 | 21.2 | 17.2 |
指标 | ♂1 | ♂2 | ♂3 |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
后代 增重 (g) | 40 60 82 | 50 73 79 | 42 57 | 90 86 86 | 85 88 79 | 98 87 92 | 81 87 78 | 77 76 70 | 71 79 76 |
海区 | 病情指数(%) | ||||
甲 | 19 | 27 | 31 | 15 | 24 |
乙 | 9 | 12 | 29 | 18 | 15 |
丙 | 14 | 16 | 21 | 13 | 18 |
习 题 6(P127)
1.非参数测验法的含义是什么?非参数测验法有什么优缺点?
2.甲、乙两人同时检测一种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分析了20个样品,其数据见下表,问两人分析结果有无显著差异?
[答案:T=57.5]
样品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甲 | 14.7 | 15.0 | 15.2 | 14.8 | 15.5 | 14.6 | 14.9 | 14.8 | 15.1 | 15.0 |
乙 | 14.6 | 15.1 | 15.4 | 14.7 | 15.2 | 14.7 | 14.8 | 14.6 | 15.2 | 15.0 |
样品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甲 乙 | 14.7 14.6 | 14.8 14.6 | 14.7 14.8 | 15.0 15.3 | 14.9 14.7 | 14.9 14.6 | 15.2 14.8 | 14.7 14.9 | 15.4 15.2 | 15.3 15.0 |
[答案:,,]
4.上、下午分别测定8只正常家兔的血糖值,结果见下表:
家兔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上午测定值 下午测定值 | 100 105 | 110 115 | 120 128 | 98 104 | 90 102 | 138 134 | 100 110 | 125 130 |
[答案:T+=1,T−=7,T=1]
习 题 7(P157)
1. 比较回归模型与相关模型的异同。相关系数与决定系数两者是何关系?
2. 线性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和回归估计的精度主要依据什么来度量?对试验误差有何要求?由观测值如何估计误差的方差?
3. 回归方程的效果可用F检验,是否仅用检验就够了?
4. 在曲线回归中,所配曲线的好坏依据什么来度量?
5.为获得TRIA浸苗对海带产量的影响,采用长势基本相同的“860”海带为试验对象,在夹苗放养前,用不同浓度的TRIA浸苗6小时,得表7.15试验结果。绘制散点图,分析海带产量与TRIA浸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作出统计推断。
表7.15 | |||||||
TRIA浓度 | mg/l | 0 | 0.15 | 0.3 | 0.5 | 0.75 | 1 |
产量 | t/hm2 | 25.35 | 25.8 | 26.18 | 27.53 | 28.05 | 29.48 |
表7.16 | ||||||||||
体 重 | 7.2 | 6.2 | 4.4 | 4.0 | 7.7 | 5.6 | 5.2 | 5.3 | 5.6 | 7.1 |
耗氧量 | 2 | 612 | 365 | 276 | 731 | 487 | 396 | 498 | 4 | 667 |
表7.17 | |||||
水温(℃) | 16.0 | 19.0 | 23.0 | 26.0 | 30.0 |
瞬时耗氧速率(O2mg/g·h) | 0.399 | 0.681 | 1.153 | 1.220 | 1.611 |
② 求水温与瞬时耗氧速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作回归显著性检验。
③ 求水温与瞬时耗氧速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作显著性检验。
④ 水温为23℃时,瞬时耗氧速率95%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⑤ 预测水温为25℃时瞬时耗氧速率95%的预测区间。
8.一位生态学家想确定帽贝的身体大小和总体密度的关系,他在五种不同密度(每平方米300,500,700,900,1100个个体)的条件下养殖帽贝,生长五年后,先后四次从每个密度组中选取帽贝,并测量其最大长度(mm),观测数据见表7.18。
① 求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作拟合优度检验。
②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多少?作显著性检验。
③ 养殖密度在900个/ m2时,试估计帽贝的平均体长及其99%的置信区间。
表7.18 | |||||
序号 | 密度(个/ m2) | 长度(mm) | |||
1 | 300 | 66 | 65 | 63 | |
2 | 500 | 63 | 61 | 60 | 58 |
3 | 700 | 55 | 56 | 57 | 58 |
4 | 900 | 51 | 54 | 53 | 53 |
5 | 1100 | 46 | 48 | 50 | 47 |
表7.19 | ||||||||
体长 | 71 | 98 | 111 | 129 | 142 | 149 | 151 | 160 |
体重 | 1.3 | 3.2 | 6.8 | 9.1 | 12.8 | 16.7 | 20.1 | 22.5 |
习 题 8(P180)
1. 什么是多元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与一元线性回归相比较有何异同?
2. 什么是偏回归系数?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3. 多元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有何异同?
4. 什么是复相关系数?其意义是什么?
5. 偏相关系数与简单相关系数有何区别?
6. 从一次网获中随机抽取东海绿鳍马面鲀10尾,测定体长、体高、体重,所得数据资料见下表。试建立体重(Y)对体长(X1)、体高(X2)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体长 X 1(cm) | 体高 X 2(cm) | 体重Y(g) |
16.0 | 5.8 | 29.0 |
15.5 | 5.5 | 25.0 |
14.1 | 5.3 | 27.5 |
13.1 | 4.8 | 20.0 |
12.5 | 4.7 | 20.0 |
12.0 | 4.3 | 17.5 |
11.8 | 3.6 | 15.0 |
13.8 | 5.0 | 22.5 |
15.3 | 5.6 | 27.5 |
14.0 | 5.1 | 24.0 |
8. 从天门河橄榄蛏蚌的渔获物中随机抽取17个个体,分别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体重,数据资料见下表。试建立体重(Y)对其他生物学性状(X i)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壳长X 1(cm) | 壳高X 2(cm) | 壳宽X 3(cm) | 铰合X 4(cm) | 体重Y(g) |
8.3 | 1.82 | 1.28 | 5.21 | 16.80 |
9.1 | 1.86 | 1.26 | 5.27 | 15.83 |
9.4 | 1.95 | 1.36 | 5.36 | 15.79 |
9.6 | 2.04 | 1.13 | 5.25 | 14.30 |
10.3 | 2.23 | 1.34 | 6.05 | 17.98 |
11.5 | 2.37 | 1.40 | 6.33 | 27.55 |
11.5 | 2.41 | 1.60 | 6.54 | 28.02 |
11.9 | 2.36 | 1.53 | 6.27 | 25.11 |
12.0 | 2.40 | 1.52 | 6.67 | 30.11 |
12.8 | 2.43 | 1.73 | 7. | 40.66 |
13.6 | 2.79 | 1.79 | 7. | 50.36 |
13.8 | 2.63 | 1.88 | 7.24 | 45.43 |
14.0 | 2.87 | 1.76 | 7.15 | 55.51 |
14.5 | 2.78 | 2.28 | 8.52 | 57.90 |
14.8 | 2.75 | 1.77 | 7.28 | 52.61 |
15.1 | 2.93 | 2.03 | 8.30 | 57. |
15.2 | 2.90 | 1.82 | 7.88 | 49.70 |
习 题 9(P195)
1. 什么叫做协方差分析?它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2.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有那些?
3. 某饲料厂为研究该厂对虾2号配合饲料的适宜日投饵量,设计三种饲料日投饵量,分别占虾体重的2.5%、5%、7.5%,试验共设10个区组,均测量了初始体长(X,cm)与试验结束时体长(Y,cm),数据列于下表,试作协方差分析。
日投饵量 | 2.5% | 5% | 7.5% | ||||
X | Y | X | Y | X | Y | ||
区 组 | 1 | 6.5 | 7.1 | 7.1 | 8.9 | 5.6 | 7.0 |
2 | 5.9 | 6.8 | 4.9 | 7.2 | 5.0 | 6.5 | |
3 | 7.0 | 7.8 | 5.4 | 7.4 | 3.8 | 5.1 | |
4 | 6.3 | 7.0 | 7.5 | 9.1 | 4.9 | 5.8 | |
5 | 7.0 | 8.1 | 5.7 | 7.4 | 6.9 | 7.9 | |
6 | 6.7 | 7.4 | 6.8 | 8.4 | 6.2 | 7.6 | |
7 | 7.0 | 7.8 | 6.4 | 8.1 | 5.5 | 6.6 | |
8 | 7.1 | 8.1 | 7.2 | 9.1 | 5.8 | 7.1 | |
9 | 6.1 | 7.0 | 4.9 | 6.9 | 6.2 | 7.6 | |
10 | 6.6 | 7.4 | 5.6 | 7.4 | 5.3 | 6.6 |
习 题 10(P233)
1.什么是因素和水平、处理和效应、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试验有什么基本要求?
3.试验分哪两大类?两者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试验方案?如何拟定一个正确的试验方案?
5.试验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其作用是什么?
6.简述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和交叉设计的具体作法及其优点
7.正交设计有什么特点?说明正交表的使用原则。
8.用4种不同类型的饵料喂养来自5窝20尾罗非鱼,经过一个阶段的饲养,增重效果如下(g):
区 组 | 饵 料 | |||
A1 | A2 | A3 | A4 | |
Ⅰ | 135 | 135 | 155 | 145 |
Ⅱ | 155 | 150 | 135 | 120 |
Ⅲ | 155 | 120 | 150 | 120 |
Ⅳ | 145 | 130 | 140 | 125 |
Ⅴ | 145 | 135 | 150 | 125 |
9.有A、B、C、D、E五种饵料的喂鱼试验,其拉丁方设计和增重结果(kg)如下:
箱 号 | 阶 段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Ⅰ | A32 | E30 | D38 | B39 | C39 |
Ⅱ | C39 | D42 | A27 | E28 | B37 |
Ⅲ | E36 | B35 | C40 | D40 | A26 |
Ⅳ | D40 | A28 | B37 | C39 | E28 |
Ⅴ | B38 | C40 | E32 | A35 | D43 |
10.为了研究尿素的养鱼效果,设置对照(不加尿素)A1和尿素组A2,予饲期一周,试验分三期完成(C1、C2、C3),用6个网箱分2个组,其安排和增重结果(kg)如下表:
网箱号 | 阶 段 | ||
C1 | C2 | C3 | |
A1 | A2 | A1 | |
B11 | 30 | 34 | 29 |
B12 | 265 | 238 | 281 |
B13 | 38 | 36 | 36 |
A2 | A1 | A2 | |
B21 | 63 | 17 | 10 |
B22 | 255 | 285 | 239 |
B23 | 52 | 95 |
11.为研究维生素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对核黄素、胆碱、吡多醇、烟酸及和硫胺五种维生素进行了正交试验,每种维生素分添加与不添加两个水平。试验按5因素2水平进行设计,各因素分别安排在A、B、C、D、E列,以鲫鱼的增重来衡量各因素的作用,其安排和增重结果(kg)如下表:。
试验号 | 列号和因素 | 增重(kg)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A | B | C | D | E | ||||||||||
1 | 1(不加) | 1(不加) | 1 | 1(不加) | 1 | 1 | 1(不加) | 87 | ||||||
2 | 1(不加) | 1(不加) | 1 | 2(加) | 2 | 2 | 2(加) | 86 | ||||||
3 | 1(不加) | 2(加) | 2 | 1(不加) | 1 | 2 | 2(加) | |||||||
4 | 1(不加) | 2(加) | 2 | 2(加) | 2 | 1 | 1(不加) | 88 | ||||||
5 | 2(加) | 1(不加) | 2 | 1(不加) | 2 | 1 | 2(加) | 91 | ||||||
6 | 2(加) | 1(不加) | 2 | 2(加) | 1 | 2 | 1(不加) | 90 | ||||||
7 | 2(加) | 2(加) | 1 | 1(不加) | 2 | 2 | 1(不加) | 92 | ||||||
8 | 2(加) | 2(加) | 1 | 2(加) | 1 | 1 | 2(加) | 93 |
12.有一罗非鱼的饲养试验,考虑了有机肥料用量A、放养密度B、套养鱼比C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分3个水平,试验进行两次重复,试验安排及结果填入L9(34)表。试分析9个饵料配方的喂鱼效果及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鱼增重效果的影响。
饲料号 | 列号和因素 | 增重(kg) | |||||
(1) A | (2) B | (3) C | (4)D(空) | 第一次试验 | 第二次试验 | ||
1 | 1 | 1 | 1 | 1 | 156 | 166 | |
2 | 1 | 2 | 2 | 2 | 172 | 162 | |
3 | 1 | 3 | 3 | 3 | 165 | 172 | |
4 | 2 | 1 | 2 | 3 | 139 | 147 | |
5 | 2 | 2 | 3 | 1 | 138 | 146 | |
6 | 2 | 3 | 1 | 2 | 182 | 177 | |
7 | 3 | 1 | 3 | 2 | 181 | 167 | |
8 | 3 | 2 | 1 | 3 | 213 | 187 | |
9 | 3 | 3 | 2 | 1 | 219 | 196 |
习 题 11(P249)
1.抽样的目的、要求和原则是什么?
2.样本容量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几种?各种方法有什么要求?
4.从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到200尾鱼,作好标记放入水中,第二次捕出100尾鱼,带有标记的有20尾,问该鱼塘内有多少尾鱼?
[答案:1000尾]
5.怎样估计多级抽样中的标准误?
6.最佳抽样方案的拟定主要需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怎样?
7.泰山螭霖鱼成年鱼的体长=17.5cm,s=0.42cm,今欲以95%的可靠性进行体尺调查,并要求误差不超过0.1cm,问需要抽取多少尾鱼组成样本才合适?
[答案:71尾]
8.比较两饵料配方对鲤鱼增重的影响,安排成配对试验,希望本次试验结果的差值在5g内测出差异显著性,根据以往经验得知鲤鱼体重的标准差s=30g,问需多少鲤鱼试验才能满足要求?
[答案:288尾]
9.如果将第9题的试验安排成非配对试验,要达到同样的要求,需要多少尾鲤鱼参加试验?
[答案:576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