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堤防勘察报告编写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1:05:07
文档

堤防勘察报告编写大纲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大纲1概述1.1工程概况介绍工程地理位置、现状、各类险情隐患存在问题、设计方案与意图。1.2勘察工作概况1.2.1前期勘察概述已有的勘察工作的研究程度和存在不足。1.2.2本次勘察概况介绍本次勘察工作的委托单位、内容、工作方法(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勘察方法的必要说明)、资源配置、技术要求、勘察完成项目和勘察工作量。附表:勘察工作量一览表。1.2.3勘察质量自评评价勘察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勘察质量控制情况。2区域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概述区域上地形高差变化
推荐度:
导读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大纲1概述1.1工程概况介绍工程地理位置、现状、各类险情隐患存在问题、设计方案与意图。1.2勘察工作概况1.2.1前期勘察概述已有的勘察工作的研究程度和存在不足。1.2.2本次勘察概况介绍本次勘察工作的委托单位、内容、工作方法(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勘察方法的必要说明)、资源配置、技术要求、勘察完成项目和勘察工作量。附表:勘察工作量一览表。1.2.3勘察质量自评评价勘察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勘察质量控制情况。2区域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概述区域上地形高差变化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大纲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介绍工程地理位置、现状、各类险情隐患存在问题、设计方案与意图。

1.2勘察工作概况

1.2.1 前期勘察

概述已有的勘察工作的研究程度和存在不足。

1.2.2 本次勘察概况

介绍本次勘察工作的委托单位、内容、工作方法(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勘察方法的必要说明)、资源配置、技术要求、勘察完成项目和勘察工作量。

附表: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1.2.3 勘察质量自评

评价勘察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勘察质量控制情况。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概述区域上地形高差变化情况,植被情况,地貌形态特征、分布和成因,河流水系分布等情况。

2.2 地层与岩土体类型

叙述区域出露地层的岩性、时代、成因、分布等。

2.3 地质结构及区域稳定性

叙述区域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土体结构以及地应力等方面,主要应对区域的断裂、活断层,不同土体结合关系、空间变化以及岩体中节理、裂隙等结构面的特征和分布进行描述,评价区域稳定性与地震。

2.4水文地质条件

应叙述区域地表水分布变化情况,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以及环境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

2.5 物理地质现象

物理地质现象是指对建筑物有影响的自然地质作用和现象,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其所产生的现象。对堤防工程来讲,本段应主要叙述区域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陆地流水地质作用、海洋及湖泊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形成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

3 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形地貌

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地形起伏状况、地物和植被变化、所属地貌单元、水系分布等进行叙述。

3.2 地层岩性

描述工程建设范围内揭露的地层进行描述:细粒土层描述应包括时代、成因、颜色、含水情况、塑性、韧性、干强度、光泽、摇震反应以及包含物等;粗粒土包括时代、成因、颜色、含水情况、颗粒含量、颗粒成分、密实度以及包含物等;岩石类应描述地层年代地层、岩性、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矿物成分和含量、硬度等。

3.3 水文地质条件

叙述工程范围内地下水分布、变化规律、埋藏条件、深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以及水质侵蚀性,判定地下水位对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

附表:水的腐蚀性一览表、土的腐蚀性一览表等。

3.4 地震动参数

按照《中国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给出有关地震动参数。

3.5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对工程范围内岩土体取样与实验成果进行综合,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E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5.4进行统计分析,给出设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建议值应该包括堤身土和堤基土的:天然密度,土粒密度,孔隙度,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渗透系数,饱和土的快剪和固快内聚力、内摩擦角,自然状态下边坡开挖容许坡度值等。

附表:物理力学参数统计表、设计参数建议值表等。

4 已建堤防质量评价与新建堤防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本章应了解工程设计意图和工程任务布置,桩号应和设计一致。

4.1 已建堤防质量评价

对堤身滑坡、开裂、沉陷、散浸或渗水、漏水洞、蚁穴、冲刷、砂土和杂土堆积等问题的分布和范围进行叙述;

我们用了对地质体勘探的手段对人工填筑的土进行了解,同样我们应该类比对地质体评价的指标对人工堤防进行分析,了解已建其填筑质量,判别其破坏和变形形式。其评价可分为(1)堤身填土类型,特别是粗粒土、碎块石等大致分布范围;(2)堤身土的密实度;(3)堤身填土的的物理、力学性质;(4)渗透特性。如果旧堤段较长且差异较大,也应该分段予以评价,最后应对需要处理的堤身提出工程加固措施和建议。

4.2堤防工程地质评价

4.2.1 左岸堤防工程地质评价

根据堤线地形地貌、岩土层、堤基地质结构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左岸堤段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分段力求做到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划分的工程地质单元(分段)同土层间物理力学指标差别较大的,应对每个工程地质单元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分开进行统计和分析(一般没必要分开)。

(1)桩号XXX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说明本段出现的堤基渗漏、渗透变形等现象,叙述钻探和踏勘所揭露的地层和厚度,明确堤基所在地层,按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附录C和附录E.1进行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和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评价堤基工程性质,对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述。

按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附录E.2对该段堤岸进行评述,并进行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对新建堤防或护坡挡墙的基础持力层给出建议和处理措施。

(2)桩号YYY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4.2.2 右岸堤防工程地质评价

同左岸叙述评价,此处略写。

5 穿堤涵闸和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对于中小流域治理工程,会遇到各类涵闸,防洪墙、排涝泵站等防洪工程,输水涵洞、虹吸管等输水工程,溢流堰、亲水平台等景观工程。这些水工建筑物的安全也会影响本次堤防工程的安全,因此需要评价。

5.1 XXX涵闸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规模较小可结合堤防工程一并勘察,规模超过50m3/s以上,应按照单项工程实施勘察。本章节可参考《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9.3进行编写,因规模较小,应适当简化。

(1)工程地质概况。

(2)评价。

5.2 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此处略。

6 工程地质问题

6.1 渗漏、渗透问题

给出堤基各土层的渗透参数,根据颗分试验分段评价每个工程地质单元堤基渗透变形的形式,给出允许水利坡降。

针对存在的改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

附表:抽水、注水试验成果表,室内渗透试验成果表等。

6.2 岸坡稳定问题

对堤线的岸坡进行分段评述,包括岸坡坡度,岩土体种类,岸坡土体密实度、抗冲性等性质,地质结构,河势水流速度、方向等条件。

6.3 液化和震陷问题

对地震效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对工程范围内砂性土进行液化判别。对软弱土进行震陷评价。

附表:液化判别一览表等。

6.4 稳定和沉降变形问题

重点对堤基存在软土等不良土层的区域进行现状描述,并计算和分析抗滑稳定、沉降量等(可不计算,但要根据工程经验分析评价),提出存在抗滑稳定和沉降变形较大的问题的工程措施和建议。

7 天然建筑材料

根据设计提供的天然建材需要量,本堤防工程需要土料XXXm3,砂、砾料XXXm3,碎(砾)石类土料XXXm3,块石料XXXm3。

7.1土料

土料,一般要求土的粒径小于2mm以下,粘粒含量10%以上,常用作防渗体,土中含蒙脱石、高岭石、水云母(或伊利石)的含量将影响土的性质。

应表述的内容有:料场分布位置与地貌;土的各项指标包括,天然含水率、密度、比重、颗粒组成、液塑限、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渗透系数等,详细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表5.3.4和附录表A.2.1。如果满足要求,给出料场面积、储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说明附近市场材料的地点、质量、储量、运距、日最大供应量等。

7.2 碎(砾)石类土料

一般指的是粒径大于5mm颗粒的质量小于总质量的60%的各类土,如果土中粘粒含量达到5%以上就具有最优含水量等粘性土的特性。它压缩性小(比粘性土好),抗剪强度高,抗震性能也较好,既可作为防渗材料,又能填筑堤壳,是良好的筑堤材料。

应表述的内容有:料场分布位置与地貌;碎(砾)石类土料的各项指标包括,天然含水率、颗粒组成、液塑限、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渗透系数等,详细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表5.4.4(可只做*项目,做简分析)和附录表A.3.1。如果满足要求,给出料场面积、储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说明附近市场材料的地点、质量、储量、运距、日最大供应量等。

7.3 砂、砾料

砂、砾料在本工程主要用来做混凝土的细骨料、粗骨料,堤防的反滤层、垫层、过渡层等。其质量要求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附录A.1。

应表述的内容有:料场分布位置与地貌;砂的各项指标包括,颗粒组成、含泥量(粘粉粒)、天然密度、堆积密度、细度模数、平均粒径、碱活性骨料含量(用骨料碱活性-砂浆长度法膨胀率试验测膨胀率SL251-2000的附录B)等。砾石的各项指标包括,颗粒组成、分选和磨圆度、岩石(矿物)成分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泥块含量、轻物质含量、软弱颗粒含量、碱活性骨料含量等。详细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表5.1.4-1和5.1.4-2以及附录表A. 1。

如果满足要求,给出料场面积、储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说明附近市场材料的地点、质量、储量、运距、日最大供应量等。

7.4 块石料

在本工程,挡墙等护坡工程需要大量块石和条石。块石质量要求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附录表A. 5。

应表述的内容有:料场分布位置、地貌、覆盖层厚度、风化程度、块体大小;石料的各项指标包括,风化程度、极限饱和抗压强度、干压强度、软化系数、干密度、饱和密度等。详细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表5.6.4和附录表A.5.1。如果满足要求,给出料场面积、储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说明附近市场材料的地点、质量、储量、运距、日最大供应量等。

附表: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勘探工作一览表、试验成果一览表、各天然建筑材料性质或xxx试验成果一览表等。

8 结论以及建议

8.1结论

(1)区域稳定性结论、地震动参数等。

(2)堤身缺陷与质量评价结论。

(3)堤防工程地质分段与评价综合。

(4)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5)工程地质问题。

(6)天然建筑材料评价

8.2 建议

针对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对设计应注意问题给出建议。

附件:

(1)土工实验报告: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固结e~P曲线、土的累积曲线等。

(2)原位试验成果报告: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抽水、注水、压水试验计算书,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静力触探试验成果等。

(3)工程地质平面图:应该包括堤线方案或加固堤防的位置,涵闸等建筑物位置,堤线地层岩性、成因,工程地质分段,坑探、槽探、钻探位置,人类活动的遗址,剖面线以及出现坍岸、渗水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等。

建议用标杆比例尺,比例尺应按照规程(SL188-2005)5.2的要求,宜1:1000。画出坐标网和指北针。

(4)工程地质剖面图(包括坑、槽探平面展示图):

纵剖面图应按照河道左、右岸堤轴线分开绘制,左、右岸工程地质纵剖面图中应表示地下水位线,现状堤顶高程线(即堤轴线的现状地面线),风化带界线,岩土取样位置,基础底面线,工程地质分段简要说明等,剖面图应和设计采用相同的桩号,岩土层要按照规定的符号表示其年代、岩性,剖线应该沿着堤轴线作图;每张图的纵剖面水平、纵向比例尺应一致,纵、横比例尺的相关度不宜大于10倍。

工程地质横剖面图还应画出河道断面、设计洪水位、险情等。

(5)钻孔柱状图:应该包含地层时代、层底深度、层底高程、分层厚度、岩土描述、岩心采取率、原位试验成果、地下水位线等。

文档

堤防勘察报告编写大纲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大纲1概述1.1工程概况介绍工程地理位置、现状、各类险情隐患存在问题、设计方案与意图。1.2勘察工作概况1.2.1前期勘察概述已有的勘察工作的研究程度和存在不足。1.2.2本次勘察概况介绍本次勘察工作的委托单位、内容、工作方法(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勘察方法的必要说明)、资源配置、技术要求、勘察完成项目和勘察工作量。附表:勘察工作量一览表。1.2.3勘察质量自评评价勘察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勘察质量控制情况。2区域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概述区域上地形高差变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