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四十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1:06:30
文档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四十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四十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2020咸宁,18)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选填字母);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____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推荐度:
导读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四十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2020咸宁,18)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选填字母);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____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四十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2020咸宁,18)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选填字母);

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____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3)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____(选填“上移”或“下移”);

(4)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多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用题中字母和表示)。

2.(2020南通,20)学习小组用侧壁扎有小孔的长塑料瓶做“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时,发现每次小孔中水的流量Q(单位时间内喷出水的体积)不同。水的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2∶与小孔距水面的深度h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横截面积S有关;

 (1)为验证猜想1,他们在三个相同塑料瓶侧壁的同一位置各扎一个小孔,三孔形状如图甲所示,在小孔处安装阀门和流量计(测流量的仪器)。将瓶中均装满水,打开阀门,测出流量。此步骤存在的问题是_____。

(2)肯定猜想1后,为探究猜想2,他们在同一塑料瓶的不同位置,分别开相同的圆孔进行实验∶

①下表是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流量Q与小孔深度的平方根的关系图线,表格中第3次流量Q=_____。

②进一步分析,他们认为深度影响流量的原因是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_____,喷出小孔的水流速也越大。

(3)对于猜想3,大家认为是正确的。为进一步探究流量Q与小孔横截面积S之间的定量关系,老师画了图丙所示的水柱模型,其中v表示水从小孔流出的速度,l表示时间t内流出水柱的长度,S表示小孔的横截面积。

①根据流量定义并结合模型,推导流量Q与流速v、面积S的关系式∶Q=____;

②通常情况下,喷泉竖直向上喷出的水柱在上升阶段粗细并不均匀,则喷出水柱在空中上端较____ (选填“粗”或“细”)。

3.(2020朝阳,25)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小红选用液体压强计和两个透明圆柱状的容器,分别盛适量的水和盐水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

(1)“小红将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后, 发现探头看上去变大了,这是因为容器和水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2)通过比较A、 B、C三个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种液体的内部,_____________。

(3)小红比较 C、D两个图得出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小明认为这样比较得出结论是不正确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小明利用量筒和一个带胶塞的小瓶, 测量出矿石的密度,如图乙,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0;

②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V1;

③将适量的矿石放入小瓶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仍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V2;

④将瓶内的矿石全部倒入水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读出体积为V3。

根据以上信息计算(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在图乙③中,小瓶和矿石受到的浮力F浮= __ ;矿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_____________。

4.(2020扬州,29)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活动中:

(1)如图甲,使用前用手指按压强计的橡皮膜,是为了检查实验装置的     。实验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比较图乙中的A、B、C,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同种液体的同深度处,使用不同的压强计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完全相同。

小明猜想可能是实验时U形管没有     放置;

小强则认为可能是U形管中初始液面没有在中间0刻度线。这种说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小华认为可能与金属盒的橡皮膜安装时松紧有关。小华将砝码放在水平放置的金属盒橡皮膜上,改变橡皮膜的松紧程度,发现橡皮膜较紧时,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     。你认为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还与橡皮膜的     有关。

5.(2020天水,17)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二: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三: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过程中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是通过   反映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   两组实验对比,可初步验证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小明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就越   。

6.(2020青岛,20)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用压强计和盛有水的容器进行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比较A、B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______的压强都相等;比较A、C可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______有关。

(2)用如图乙所示的容器也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用此容器进行的两次实验,情形如图丙的D、E所示由此可推断:a、b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______ρb,a、c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______ρc。

7.(2020南京,27)小明和小华利用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图甲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为______cm;

(2)比较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______;

(3)比较两图,小明认为:液体内部某处到容器底的距离越大,其压强越小。为研究此问题,小华在乙图中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往容器内加水,当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满足条件:______,对比甲图,可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8.(2020镇江,14)如图1所示,吸管A插入杯中,吸管B管口贴在A管上端,往B管中吹气,A管中水面将上升,这是因为A管口处气体压强变_____。图2是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装置,将金属盒向下移动,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h变大,表明金属盒所在处水的压强变_____,说明了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有关。

9.(2020绥化,24)某同学用下列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他向图甲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______;

(2)图乙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来反映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_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3)他把探头放入水面下6cm处,探头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Pa;继续向下移动探头,会看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4)为了检验“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这一结论,他用图丙的装置,在容器的左右两侧分别装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看到橡皮膜向左侧凸起,则______侧液体的密度较大。(填“左”或“右”)

10.(2020巴中,29)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

(1)实验中液体压强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____ 来表示的,这种方法叫_____法;

(2)通过比较___两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的关系;

(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

11.(2020南宁,27)盛有液体的容器里,放入物体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会増大,那么,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増加量F液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创新小组对此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他们猜想∶F液与放入物体的重力G物有关。他们将三个重力不同、体积相同的物体先后放入盛有相等质量水的相同容器中,并測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増加量F水,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下表。

①三次实验中,容器中的水面升高的高度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分析比较实验1、2与3,可得:F水与G物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他们提出新的猜想∶F液与放入物体的体积V物有关。于是他们选用不同物体,先后放入盛有相等质量水的相同容器中,待物体静止,测得F水。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下表。

①分析比较实验4、5与6,得到∶V物越大,F水越___。

②进步分析比较实验6、7与8,发现∶F水与V物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再通过计算比较实验4、5与6,发现∶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F水(选填“>”、“=”或“<")。

④综合分析比较实验4-8,可得初步结论∶影响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増加量F液的因素是物体______的体积。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有普性,还应_______继续实验。

12.(2020广州,18)小明想探究图甲中膜被不同粗细的针(表)刚刺破时所受压强是否相等。A针对膜的压力F随时间变化,膜刚被刺破时,压力达到最大值,F-t图象如图乙所示。

针的编号AB
针与膜接触面积/m2

(1)膜刚被刺破时,A针对膜的压力FA为______N,压强为______Pa;

(2)t1至t2这段时间,A针对膜的压强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______?

(3)B针刚刺破图甲中的膜时,测得针对膜压力为3.5N,此时B针对膜的压强为,则______(选填“>”“=”“<”)。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四十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参

1.(2020咸宁,18)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选填字母);

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____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3)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____(选填“上移”或“下移”);

(4)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多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用题中字母和表示)。

【答案】    (1)B    (2)増大    (3)上窄下宽    (4)上移    (5)BD    (6)

2.(2020南通,20)学习小组用侧壁扎有小孔的长塑料瓶做“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时,发现每次小孔中水的流量Q(单位时间内喷出水的体积)不同。水的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2∶与小孔距水面的深度h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横截面积S有关;

 (1)为验证猜想1,他们在三个相同塑料瓶侧壁的同一位置各扎一个小孔,三孔形状如图甲所示,在小孔处安装阀门和流量计(测流量的仪器)。将瓶中均装满水,打开阀门,测出流量。此步骤存在的问题是_____。

(2)肯定猜想1后,为探究猜想2,他们在同一塑料瓶的不同位置,分别开相同的圆孔进行实验∶

①下表是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流量Q与小孔深度的平方根的关系图线,表格中第3次流量Q=_____。

②进一步分析,他们认为深度影响流量的原因是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_____,喷出小孔的水流速也越大。

(3)对于猜想3,大家认为是正确的。为进一步探究流量Q与小孔横截面积S之间的定量关系,老师画了图丙所示的水柱模型,其中v表示水从小孔流出的速度,l表示时间t内流出水柱的长度,S表示小孔的横截面积。

①根据流量定义并结合模型,推导流量Q与流速v、面积S的关系式∶Q=____;

②通常情况下,喷泉竖直向上喷出的水柱在上升阶段粗细并不均匀,则喷出水柱在空中上端较____ (选填“粗”或“细”)。

【答案】    (1)没有控制小孔的横截面积相同    (2),45    (3)大    (4)    (5)粗

3.(2020朝阳,25)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小红选用液体压强计和两个透明圆柱状的容器,分别盛适量的水和盐水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

(1)“小红将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后, 发现探头看上去变大了,这是因为容器和水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2)通过比较A、 B、C三个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种液体的内部,_____________。

(3)小红比较 C、D两个图得出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小明认为这样比较得出结论是不正确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小明利用量筒和一个带胶塞的小瓶, 测量出矿石的密度,如图乙,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0;

②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V1;

③将适量的矿石放入小瓶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仍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V2;

④将瓶内的矿石全部倒入水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读出体积为V3。

根据以上信息计算(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在图乙③中,小瓶和矿石受到的浮力F浮= __ ;矿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_____________。

【答案】    (1)凸透镜    (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没有控制液体在同一深度    (4)    (5)

4.(2020扬州,29)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活动中:

(1)如图甲,使用前用手指按压强计的橡皮膜,是为了检查实验装置的     。实验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比较图乙中的A、B、C,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同种液体的同深度处,使用不同的压强计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完全相同。

小明猜想可能是实验时U形管没有     放置;

小强则认为可能是U形管中初始液面没有在中间0刻度线。这种说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小华认为可能与金属盒的橡皮膜安装时松紧有关。小华将砝码放在水平放置的金属盒橡皮膜上,改变橡皮膜的松紧程度,发现橡皮膜较紧时,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     。你认为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还与橡皮膜的     有关。

【答案】(1)气密性;高度差;(2)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竖直;错误;小;大小。

5.(2020天水,17)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二: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三: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过程中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是通过   反映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   两组实验对比,可初步验证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小明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就越   。

【答案】(1)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2)甲、乙;(3)大。

6.(2020青岛,20)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用压强计和盛有水的容器进行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比较A、B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______的压强都相等;比较A、C可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______有关。

(2)用如图乙所示的容器也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用此容器进行的两次实验,情形如图丙的D、E所示由此可推断:a、b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______ρb,a、c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______ρc。

【答案】    (1). 各个方向    (2). 深度    (3). 小于    (4). 大于

7.(2020南京,27)小明和小华利用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图甲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为______cm;

(2)比较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______;

(3)比较两图,小明认为:液体内部某处到容器底的距离越大,其压强越小。为研究此问题,小华在乙图中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往容器内加水,当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满足条件:______,对比甲图,可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    (1)7    (2)增大    (3)L≥18cm

8.(2020镇江,14)如图1所示,吸管A插入杯中,吸管B管口贴在A管上端,往B管中吹气,A管中水面将上升,这是因为A管口处气体压强变_____。图2是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装置,将金属盒向下移动,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h变大,表明金属盒所在处水的压强变_____,说明了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有关。

【答案】    (1)小    (2)大    (3)深度

9.(2020绥化,24)某同学用下列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他向图甲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______;

(2)图乙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来反映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_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3)他把探头放入水面下6cm处,探头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Pa;继续向下移动探头,会看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4)为了检验“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这一结论,他用图丙的装置,在容器的左右两侧分别装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看到橡皮膜向左侧凸起,则______侧液体的密度较大。(填“左”或“右”)

【答案】    (1). 相同或相等或相平    (2). 高度差    (3). 不漏气    (4). 600    (5). 深度    (6). 右

10.(2020巴中,29)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

(1)实验中液体压强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____ 来表示的,这种方法叫_____法;

(2)通过比较___两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的关系;

(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

【答案】    (1). 高度差    (2). 转换法    (3). B、D    (4). 液体密度    (5). 相等

11.(2020南宁,27)盛有液体的容器里,放入物体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会増大,那么,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増加量F液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创新小组对此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他们猜想∶F液与放入物体的重力G物有关。他们将三个重力不同、体积相同的物体先后放入盛有相等质量水的相同容器中,并測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増加量F水,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下表。

①三次实验中,容器中的水面升高的高度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分析比较实验1、2与3,可得:F水与G物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他们提出新的猜想∶F液与放入物体的体积V物有关。于是他们选用不同物体,先后放入盛有相等质量水的相同容器中,待物体静止,测得F水。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下表。

①分析比较实验4、5与6,得到∶V物越大,F水越___。

②进步分析比较实验6、7与8,发现∶F水与V物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再通过计算比较实验4、5与6,发现∶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F水(选填“>”、“=”或“<")。

④综合分析比较实验4-8,可得初步结论∶影响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増加量F液的因素是物体______的体积。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有普性,还应_______继续实验。

【答案】    (1). 相等    (2). 无关    (3). 大    (4). 无关    (5). =    (6). 浸入(或排开)液体    (7). 选用不同液体

12.(2020广州,18)小明想探究图甲中膜被不同粗细的针(表)刚刺破时所受压强是否相等。A针对膜的压力F随时间变化,膜刚被刺破时,压力达到最大值,F-t图象如图乙所示。

针的编号AB
针与膜接触面积/m2

(1)膜刚被刺破时,A针对膜的压力FA为______N,压强为______Pa;

(2)t1至t2这段时间,A针对膜的压强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______?

(3)B针刚刺破图甲中的膜时,测得针对膜压力为3.5N,此时B针对膜的压强为,则______(选填“>”“=”“<”)。

【答案】    (1). 0.7    (2).     (3). 变大    (4). =

文档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四十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四十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2020咸宁,18)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选填字母);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____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