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类型 | 防治对象 | 作用特点 | 品种 | 作用特点 |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 | 灰葡萄孢属、核盘菌属、长蠕孢属 | 保护剂 | 腐霉利(速克灵) | 对交链孢属有特效 |
乙烯菌核利(农利灵) | 对交链孢属有特效 | |||
异菌脲(扑海因) | 交链孢属、丛梗孢霉、小菌核菌 | |||
菌核净(纹枯利) | 尾孢、交链孢霉有特效,有药害 | |||
有机磷杀菌剂 | 取决于不同的作用靶标及药剂本身不同的脂水系数 | 内吸性;硫代磷酸酯类:硫赶磷酸酯类 | 异稻瘟净 | 水稻叶瘟,穗瘟,纹枯,胡麻斑病,内吸输导性能好, |
敌瘟磷(克瘟散) | 保护和治疗作用,叶面喷雾; | |||
稻瘟灵(富士1号) | 稻瘟病;抑制脂肪酸合成,破坏细胞膜透性; | |||
内吸性,硫代磷酸酯类:硫赶磷酸酯类 | 甲基立枯磷(利克磷) | 白绢病菌、丝核菌、玉米黑粉菌、灰葡萄孢属、核盘菌、禾谷全蚀菌、青霉菌有高效;对疫霉、腐霉、镰刀菌和轮枝孢菌无效;种子处理 | ||
苯并咪唑类 | 大多数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有效,对交链孢、长蠕孢、轮枝孢属真菌、卵菌和细菌无效 | 内吸输导性,杀菌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苯菌灵(苯来特) | 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发挥作用 |
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 | 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发挥作用;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黑穗病和根腐病、蔬菜菌核病、炭疽病、叶霉病、稻瘟病、纹枯病、棉立枯病、甜菜叶斑病,也可作为树木伤口的保护剂 | |||
多菌灵 | 通过质外体向顶性输导,对葡萄孢属、镰刀菌、尾孢、青霉、壳针孢、核盘菌、黑星菌、白粉菌、炭疽菌、稻梨孢、丝核菌、锈菌、黑粉菌效果好 | |||
噻菌灵(特克多) | 储藏期病害使用,低毒杀菌剂 | |||
乙霉威(万霉灵) | 苯-N-氨基甲酸酯杀菌剂,作用靶标同多菌灵相同;防治对多菌灵有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核病和梨黑星病;对无抗药性的野生菌株无效; |
杀菌剂类型 | 作用特点 | 品种 | 防治对象 |
羧酰替苯胺类 | 担子菌病害 | 萎锈灵carboxin | 同氧化萎锈灵 |
氧化萎锈灵oxycarboxin | 谷类作物散黑穗病、坚黑穗病和多种作物锈病及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利于增产;乳油或悬浮剂;种子或喷雾处理 | ||
拌种灵amicarthiazole | 担子菌亚门真菌,黄单胞菌有效;高粱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坚黑穗病、锈病,红麻、橡胶树、棉花、柑橘、芒果等立枯病和柑橘溃疡病;双子叶植物安全,对禾谷类作物种子安全性差 | ||
噻唑/噻二唑类 含有S和N的五环结构称为噻唑;防治植物病害有极高专化性,三环唑和噻瘟唑仅对稻瘟活性高;极强的选择性,可被吸收和输导,对植物安全;在寄主病原互作的早期发挥作用(抑制稻瘟孢子侵入、活体使用浓度低于离体抑制浓度) | 三环唑tricyclazole,比艳,克瘟唑,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根部迅速吸收,快速转移; | 防治稻瘟,仅有预防而无治疗作用;持效期7~10周;离体条件对孢子萌发、附着孢形成和菌丝生长没有直接的毒力,可完全阻碍菌丝和附着孢黑色素的生成。 | |
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e,噻瘟唑,烯丙异噻唑 | 杀真菌和细菌剂;根部吸收向顶输导;稻瘟病、白叶枯病、黄瓜细菌学角斑病;培养基上对菌丝生长和玻片上对玻片萌发均无毒性,在水稻叶鞘上对孢子萌发抑制明显,根部施药可影响孢子萌发、附着孢形成、芽管侵入、菌丝生长即孢子形成;持效期长; 药剂处理可诱导稻株产生几种抗菌物质,如三烯亚麻酸,PAL等酶活也提高,使侵染点周围组织纤维屏障增强 | ||
苯吡咯类 以假单胞杆菌天然产物吡咯菌素为先导物,在苯环上进行分子结构改造,使其对光稳定的新型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 | 咯菌腈fludioxonil,适乐时 | 非内吸性杀菌剂,持效期长;种子处理防治镰孢菌、丝核菌属、腥黑粉菌属、长蠕孢属和壳针孢属,且可以渗入到种子内部,杀灭浸入种子内部的病原真菌;叶面喷洒防治葡萄孢属、丛梗孢属、核盘菌属、丝核菌属和链格孢属;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毒性高 | |
拌种咯fenpiclonil | |||
苯胺基嘧啶类:抑制氨基甲硫氨酸的合成,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疏水,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 嘧霉胺pyrimethanil,施佳乐 | 治疗和保护作用;防治灰霉病特效,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二甲酰亚胺类、苯并咪唑类、乙霉威已产生抗性的菌株效果也较好;抑制灰葡萄孢霉的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一定时间对对孢子萌发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但灰葡萄孢霉易产生抗性,属低毒杀菌剂 | |
嘧菌胺mepanipyrim;嘧菌环胺cyprodinil |
(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s,SBIs,ergosterol则为EBIs),部分为脱甲基抑制剂demethylation inhibitors,DMIs
抗菌谱广,对白粉病、锈病有特效,但对卵菌、接合菌和细菌无效(自身可以合成甾醇);内吸性和熏蒸性,治疗、保护和抗产孢作用;抗药性风险低;极高的杀菌活性、持效期长,一般为3~6年; | 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不同杀菌剂脂水平衡系数和真菌细胞壁和膜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药剂进入菌体细胞的速度和数量;菌体细胞核植物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代谢不同也极大影响EBI的抗菌活性和防病效果;不同对映体之间存在很大的抗菌活性差异和抑制植物生长的调节活性差异; | |
杀菌剂类型 | 品种 | 防治对象 |
DMIs:嘧啶类 | 氯苯嘧啶醇fenarimol,乐必耕 | 对果蔬白粉病和疮痂病菌、苹果和梨黑星病菌、甜菜叶斑病菌、杨树叶枯病菌和草坪根腐病菌等效果好; |
DMIs:咪唑类 | 抑霉唑imazalil,抑霉力 | 白粉病,柑橘、香蕉等水果储藏期病害(青霉、胶孢炭疽菌、拟茎点霉和茎点霉菌);种衣剂防治禾谷作物病害(镰刀菌);对苯并咪唑类抗性菌株有很高活性 |
DMIs:咪唑类 | 咪鲜安prochloraz,施宝克 | 广谱、活性高,良好的渗透性;乳剂作用假尾孢属、核腔菌属、喙孢属及壳针孢属引起的谷类作物病害;壳二孢属、葡萄孢属的豆科植物病害,尾孢属、白粉菌属引起的甜菜病害;柑橘和热带水果的储藏病害;WP作用于蘑菇的轮枝孢菌病害和稻瘟病 |
DMIs:类 | 酮triadimefon粉锈宁、百里通 | 内吸剂;植物体内转化为活性更高的醇;锈病、白粉病和叶斑病 |
烯唑醇diniconazole,消斑灵、速保利 | 白粉病、锈病特效;小麦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花生叶斑病,苹果白粉病、锈病,梨黑星病;播前种子处理可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坚黑穗病、腥黑穗病和苗期白粉病、锈病,玉米和高粱丝黑穗病;是EBIs中具有较强抑制植物生长作用的杀菌剂,种子处理、大田双子叶植物使用或与碱性农药混用易产生药害 | |
丙环唑propiconazole,敌力脱 | 内吸、抗产孢作用;白粉病、锈病特效;禾谷类作物和果树叶斑病,包括壳针孢、尾孢、锈菌、白粉菌、丝核菌等,种子传播黑穗病菌;种子处理对大多数作物都会引起延缓种子萌发的药害症状; | |
戊唑醇tebuconazole,立克锈 | 白粉病、锈病,香蕉叶斑病;种衣剂对禾谷类作物黑穗病有效 | |
己唑醇hexaconazole | 子囊菌、担子菌病害;苹果白粉病、黑星病,葡萄球座菌和葡萄钩丝壳菌,花生尾孢菌; | |
腈菌唑myclobutanil,黑斑清 | 白粉病菌、仁果上的锈菌和黑星病菌、核果上的褐腐病菌、链格孢菌,禾谷类作物上的散黑穗病菌、腥黑粉菌、颖枯病菌、镰刀菌和核腔菌有很高活性;EBIs中对植物副作用较小的一种,可防治双子叶植物叶面的锈病、白粉病、黑星病和各种叶斑病等,如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种子处理,可防治大麦、玉米、棉花、水稻和小麦等种传和土传病害,也可作用于储藏期病害防治 | |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噁醚唑,世高 | 强的向上输导和跨层转移作用;甜菜褐斑,小麦颖枯,叶枯,锈病,马铃薯早疫,花生叶斑、网斑,苹果黑星、白粉、早期落叶,葡萄白粉、黑腐;防治禾谷类作物后期综合性真菌病害(叶枯、颖枯、锈病、烟霉);蔬菜叶斑(交链孢菌效果好);种子处理可防治禾谷类作物散、坚、腥、矮腥黑穗病等 | |
麦角甾醇异构酶和还原酶抑制剂 | 十三吗啉tridemorph,克啉菌:吗啉类 | 被根茎叶吸收并在体内转运;麦类作物白粉病、锈病,香蕉叶斑病茶疱疫病;与DMIs无交互抗性,混合使用可延缓DMIs抗性;与多菌灵混用可扩大禾谷类作物病害的防病谱 |
萎锈啶fenpropidin:哌啶类 | 白粉病、锈病特效,对交链孢、青霉、炭疽也有很高活性 |
类别 | 作用特性 | 品种 |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
苯基酰胺类:与氯乙酰替苯胺类除草剂相关,并与之存在交互抗性 | 卵菌病害,双向输导,以质外体系的向顶性输导为主 | 甲霜灵metalaxyl | 酰基丙氨酸类;又名瑞毒霉,阿普隆;抑制rRNA生物合成,作用靶标rRNA聚合酶,阻止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吸收快,持效期长;防治霜霉目气传和土传病害:霜霉病、疫病、白锈病、腐霉引起的立枯、猝倒病;喷雾使用;可与保护剂混合使用;活性最高;但易产生抗药性,多使用复配剂。 |
高效甲霜灵metalaxyl-X | 精甲霜灵,甲霜灵的R-对映异构体;活性更强,活性谱更广,土壤中更易降解 | ||
恶霜灵oxadixyl | 恶唑烷酮类;杀毒矾,双向输导,向上为主;对指疫霉、疫霉、腐霉、指梗霉、指梗霜霉、白锈菌、葡萄生轴霜霉效果好,防治霜霉病、疫病 | ||
呋酰胺ofurace | 酰胺-丁内酯类 | ||
氨基甲酸酯类:卵菌 | 霜霉威propamocarb hydrochloride,普力克 | 内吸;腐霉和疫霉;防治黄瓜、葡萄、莴苣、啤酒花的霜霉病 | |
异恶唑类:卵菌 | 恶霉灵hymexazol,土菌消 | 内吸性土壤和种子处理剂;对腐霉、镰刀菌和丝核菌有活性,对疫霉无效;可被根吸收并在根系内移动,植物体内代谢为两种无毒产物,O-糖苷和N-糖苷,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又称植物生长促进剂 | |
取代脲类 | 霜脲氰cymocanil,氰基乙酰胺物,克露 | 局部内吸活性,抑制病菌产孢和孢子侵染;防治霜霉目真菌病害,如疫霉、霜霉和单轴霉菌;宜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如代森锰锌、铜制剂、灭菌丹等,提高持效性,单剂效果欠佳;防治经济作物霜霉病、早晚疫病、疫霉病、猝倒病,低剂量下可有效防治霜霉病和晚疫病。 | |
甲氧基吗啉类 | 氟吗啉flumorph | 内吸性;防治霜霉和疫霉;对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休止孢萌发、孢子囊萌发均有抑制作用 | |
烯酰吗啉dimethomorph,安克 | 局部内吸性,保护和产孢作用;对卵菌(霜霉、疫霉)有特效,腐霉效果差;Z-异构体有杀菌活性 | ||
有机磷杀菌剂:烷基磷酸盐类 | 三乙膦酸铝(疫霉灵) | 根茎疫病、霜霉病、白锈病、番茄晚疫病,不能防止马铃薯晚疫病;在植物体内双向输导; |
来自于嗜球果伞(Strobilurus tenacellus附胞球果菌)的天热抗生素Strobilurin A;
优点:选择性高,几乎对所有作物和生态安全,符合人类对环境的要求;特别广谱、高效的杀菌活性,对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多有很高的杀菌活性,符合综合防治策略;具有保护、铲除、抗产孢和治疗作用,符合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良好的内吸输导和扩散性能,嘧菌酯比类杀菌剂能更好地在植物体内均匀分布,并在植物冠层内通过气相扩散;独特的作用靶标,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显著延缓植物衰老、促进植物生长;可以和多种杀菌剂混合使用,防止抗药性。
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破坏能量合成,抑制真菌生长或将病菌杀死;药剂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复合物Ⅲ(Cyt bc1复合物)中Cyt b的Qo位点结合,阻断电子由Cyt bc1复合物流向Cyt c。
真菌对呼吸电子传递中断的适应性生物进化是体内存在旁路氧化途径,此途径只有一个关键的旁路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复合物。AOX在不同真菌中存在固有型或诱导型表达,QoIs杀菌剂对存在固有型AOX表达的真菌,如灰霉和香蕉黑斑病菌的效果较差;超氧自由基浓度增加能够诱导AOX表达,故超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增强或延长QoIs抑制剂的抗菌活性;某些植物代谢过程中存在(类)黄酮类物质,可抑制AOX活性,在这类植物上QoIs抑制剂的抑菌活性比在离体条件下更高。
QoIs抑制剂易产生抗药性,故多与其他类型杀菌剂混用。拜耳:肟菌酯+丙环唑;先正达:嘧菌酯+丙环唑。
嘧菌酯、嘧菌胺、氟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肟嘧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
1 嘧菌酯,azoxystrobin,阿米西达,先正达开发:有保护、治疗、铲除和抗产孢作用;可内吸和跨层转移;可被根、叶、嫩茎吸收在质外体系输导;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子囊菌、担子菌、卵菌和半知菌都有很高的活性;用于防治14-DMIs、苯基酰胺类、二甲基亚酰胺类、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病菌。
2. 醚菌酯(kresoxim-methyl,翠贝,苯氧菌酯,巴斯夫);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持效期长;有一定渗透性,不能被吸收传导,通过气相再分布,为保护性杀菌剂;对表寄生的白粉菌和锈菌有治疗作用,对大多数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都有良好活性。
3.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杀菌谱广,防治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星病菌都有良好活性;不具内吸性,有一定渗透性,表面上通过气相再分布,也有跨层转移作用;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
4. 烯肟菌酯enstroburin,SYP-Z071:内吸广谱杀菌剂,活性高,防治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大多数植物病害;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低毒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