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西乡塘区明秀二区小学 周金民
内容摘要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学生学习历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性格各异的学生。这就导致了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与众不同的发展潜能。那么作业的布置就应进行改革:一、设计童趣性作业。二、设计分层性作业。三、设计生活性作业。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 有效性 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却往往被忽视了。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内容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材料。但长期以来,大部分数学教师任然停留在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上,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创造才能等,研究不够。基于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我校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实践与探索。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在的作业情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可以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童趣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食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们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
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助小兔找到小熊家吗?
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想象,我们还涉及一些如“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给红花配上绿叶”等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账务运算的发放,提高计算的技能和学习的兴趣。
在学了“位置”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做猜左右手和左右脚的游戏: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蒙起来,让他用手摸另一个小朋友的手和脚,说说摸到的是那一只手(脚),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意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眼神活动。
这样的作业既巩固了课内知识,有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层性作业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来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1.“套餐“型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联系三类,学生根据自己色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星级: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星级: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买它的体积是多少?
三星级: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自助餐“型
传统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往往是出于应付心理,主动性不够。因此我们提倡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和学生协商作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如学习“分类”以后,我和学生协商:“学习了分类以后,你打算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我想整理自己的书包”;有的说我想给自己的玩具分分类”;有的说“我想整理自己的书柜”;有的说’我想到超市看看分类情况”等等。这样,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给自己布置适合自身实际的作业,学生完成起来很有主动性,而且这些作业的作用也远远超过了作业本身。
三、生活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学习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如我们在六年级的数学综合活动课中设计了以下的作业。
如果老师要买面值150元左右的IP卡,怎样才合算/请大家为老师设计一份购买方案
第一家亏本销售。
面值(元) | 20 | 50 | 100 |
售价(元) | 18 | 45 | 85 |
面值(元) | 20+4 | 50+5 | 100+25 |
售价(元) | 20 | 50 | 100 |
1.设计一份方案并填表。
2.小组内交流。
3.选择一种你们组认为最好的方案并说明它的好处。
第一家的卡 | 实际面值(元) | 售价(元) | 单价(元) |
第二家的卡 | |||
四、开放性作业
1.解题策略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致使同一道题目具有多种解答方法。教学时,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多解得因数,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式样的尝试。寻求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解法。如旅游中的数学问题:同学们要到动物园,动物园的票价是:成人每人10元:儿童每人的门票5元:10人团体每人6元。我们班有50名同学以及三位老师,如果都去参观,你能算一算怎样买比较省钱吗?
此题具有一定得开放性,它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的方法将几种不同的买票方案进行比较,得出合算的结果。学生的买票方案基本有以下两种:
1.将师生分为成人与学生两组,分别购票:3×10+5×50=280(元)
2.将师生合为一个团体,以团体名义购票:(50+3)×6=318(元)
学生不难从以上两种购票方案中找到合算的结果。但这题不能到此为止,应充分挖掘其智力因素。可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是合算的?又在什么情况下以团队的方式购票合算?”
3.将7名学生与3为老师合为一个团体,以团体名义购票,剩余43名学生购买学生票:10×6+43×5=275(元)
上述例子能引发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思考,对多种解法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合算的购票方案,从而较好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2.目答案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对同一道题目有多种答案的可能性,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避免思过程的片面性.单一性,能较好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我们设计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操作计算开放题。
同桌合作,先利用18根1厘米长的小棒摆一摆,在画出你所摆的长方形,在图上标出数据,并计算出你所画图形的面积。
该题为学生根据自己意愿设计一个长方形机会,有的小组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大,有的小组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小,有的小组设计了一个长宽是倍数关系的长方形,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共同来探究发现“长宽之和必为9厘米”的规律。
3.问题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自主体提问,并探求其结果的可能性。在数学中加强对习题拓展引申,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练习,克服考虑问题的单调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良好的认知习惯。
总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差异,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视作业的童趣性、分层性、探究性、生活性、开放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诗意地栖居》中的P79至 作者朱华忠 西南师大出版社 2008年10月1日
2. 《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肖川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3.《新课程与新作业》 仲玉英 教学月刊.小学版
4.《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孔企平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