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对项目部桥涵、隧道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项目存在钢筋对焊接头质量差的现象,给以后结构使用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迅速扼制这种不良势头,确保工程质量,特发本通知,请各项目部务必遵照执行。
1基本规定
1.1 焊工必须持有有效的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1.2 对焊机及配套装置应经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使用,冷却机、压缩空气等应符合要求。
1.3 电源应符合要求,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8%时,应采取适当提高焊接变压四级数的措施,大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
1.4 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设施、防火和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及火灾等事故。
1.5 在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之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件的量与要求,应与质量检查与验收相同。当改变钢筋牌号、规格、炉罐号、焊条型号或调换焊接设备、焊工时,应重新在现场条件下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1.6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做冷弯试验,待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1.7 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如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正或切除。
1.8钢筋牌号、直径在表1范围内时,可采用“连续闪光焊”;超出表1范围,且钢筋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超出表1范围,且钢筋端面不平整,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表1 可连续闪光焊的钢筋
钢筋牌号 | 钢筋直径(mm) |
HPB235 | 8~20 |
HRB335 | 6~40 |
HRB400 | 6~40 |
表2 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
焊机容量(KV·A) | 钢筋牌号 | 钢筋直径(mm) |
160(150) | HPB235 | 20 |
HRB335 | 22 | |
HRB400 | 20 | |
100 | HPB235 | 20 |
HRB335 | 18 | |
HRB400 | 16 | |
80(75) | HPB235 | 16 |
HRB335 | 14 | |
HRB400 | 12 | |
40 | HPB235 | 10 |
HRB335 | ||
HRB400 |
2.1焊接前的准备
2.1.1 端部:钢筋端头要求平直,如有弯曲须加以矫直或切除。钢筋端面不需加工,毛坯面即可。钢筋端部约150mm范围内(即钢筋被夹紧部分)需除锈,并要求能露出金属光泽,以保证施焊时接触良好。
2.1.2钢筋位置:对焊机两侧应设置带有滚筒的工作台,工作台高和对焊机扳口平,以保两钢筋中心轴线对正且水平,两条螺纹钢筋凸起纵筋要求对齐。
2.1.3调伸长度a:钢筋端部从电极钳口伸出的长度称为 a ,a主要考虑能否保证加热均匀,并在顶锻时不致产生傍弯现象,通常由钢筋的直径选定。参考资料:I级钢筋的a值,取(0.75~1)Φ,Ⅱ、Ⅲ级钢筋 a值取(1.00~1.25)Φ,Ⅳ级钢筋a值取 (1.25—1.50)Φ(Φ为钢筋直径)。
当采用闪光一预热一闪光焊时,a值可适当增大 。
2.1.4闪光对焊时,还应选择合适的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连续闪光焊时的留量应包括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闪光-预热闪光焊的留量包括:一次烧化留量、预热留量、二次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
2.1.5变压器级数应根据钢筋牌号、直径、焊机容量以及焊接工艺方法等具体情况选择。
2.2通电、加热
2.2.1闪光温度
(1)连续闪光焊:闪光一开始,徐徐移动钢筋,使钢筋两端面一直保持轻微接触,连续发出闪光,待听到不间断的爆破声渐渐平稳,闪光强烈,发出的金属流线变细且明亮,四周分布均匀,呈圆形大草帽状时止。此时被加热金属由黑红色转变为桔黄色 (1150℃以下),继变为亮黄色 1200~0C以上),当出现亮白色, 即温度升到1500℃以上后,熔池宽度约2mm以上 (除去肉眼观察时的亮白色反光误差),焊 接中一部分出现有5~6mm的白亮段时止。
(2)预热闪光焊:闪光出现后需迅速脱离,使两钢筋端面交替地接触和分开,在钢筋端面的间隙中发出断续的闪光,成为预热过程。开始时,闪光有爆破声,且不稳定,飞溅火花的流线分布也不均匀,经常需5~6秒,每秒3—5次接触——分离后,让钢筋的温度均匀地提高,直至爆破声平稳,所见火花流线细而明亮,四周分布均匀,呈一个大圆形草帽状时止。此时,焊接中心部分出现有6~7mm长度的白亮段。
(3)闪光一预热—闪光焊:此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预热前加一次闪光过程,闪光的目的是使不平整的钢筋端面烧化平整,使预热均匀。焊接一开始,就断续闪光,使钢筋端面闪平,飞溅的金属流线分布开始均匀,然后继续闪光,进行预热,使整个端头部分加热至塑性变形温度,接着连续闪光,火候同上。
2.2.2闪光留量b
由于闪光而被闪出的金属所消耗的钢筋长度称为闪光留量 b。b的选择主要考虑当闪光结束时,钢筋端部是否已加热均匀为原则。一般经验参考数据为:Φ22 I—Ⅲ级钢筋,连续闪光焊时,取b为12mm;Φ28 I—Ⅲ级钢筋,闪 光—预热—闪光焊时,取b为16mm。为使金属免受氧化,闪光速度(烧化速度) 应由慢到快,开始时约1mm/s,终止时约1.5mm/s 。
2.3顶锻
当焊接熔池部分呈白亮色,且达到要求长度 (顶锻留量相对Φ28钢筋约6mm)时,应加压顶锻。顶锻速度越快越好,特别是在顶锻开始0.1s内,应将钢筋压缩 2-3mm,使焊口迅速闭合不致氧化,而后断电,并继续加压,一直至终锻完了。被压缩的 2-3mm长度的液态金属被沿钢筋焊缝四周均匀地挤出而形成接头。顶锻时要求压力足够大,且一定要保证接头形成后再断电。
2.4焊后定型
顶锻后,应待接头处由桔黄色(900~11500C)转变为黑红色 (800℃以下)后,才能松开夹具,把钢筋平稳地从夹具中取出,以避免接头出现弯折现象。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3.1质量标准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3.2力学性能检验
按批抽取试件做拉伸和冷弯试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
力学性能检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
3.3外观质量检验
接头外观质量要求全部检查,检验方法为观察和尺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3.3.1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
3.3.2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3.3.3接头弯折角不得大于3°。
3.3.4接头轴线的偏移量不得大于0.1d,且不得大于2mm。
4其它
4.1钢筋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
项次 | 异常现象和缺陷种类 | 防 止 措 施 |
1 | 烧化过分剧烈,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 | 1.降低变压器级数2.减慢烧化速度 |
2 | 闪光不稳定 | 1.清除电级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2.提高变压器级数 3.加快烧化速度 |
3 | 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 | 1.增加预热程度2.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速度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4.加快顶锻速度 5.增大顶锻压力 |
4 | 接头中有缩孔 | 1.降低变压器级 2.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 3.适当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 |
5 | 焊缝金属过烧或热影响区过热 | 1.减小预热程度 2.加快烧速度,缩短焊接时间 3.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
6 | 接头区域裂纹 | 1.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定时,应更换钢筋 2.采用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度 |
7 | 钢筋表面微熔及烧伤 | 1.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 2.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 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 4.夹紧钢筋 |
8 | 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 | 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 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 3.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
4.3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据实做好钢筋对焊工艺设计,包括钢筋牌号、电焊机配置、变压器级数选择等。
4.4严格施焊前钢筋对焊工艺试验,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试验记录。
4.5加大对电焊工的监管及奖罚力度,严禁无证操作。
4.6项目部近期组织开展钢筋对焊施工专项质量检查。
4.7冬期钢筋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环境气温不宜低于0℃。焊接后接头严禁接触冰雪。
4.8雨天、雪天不宜在现场施焊;必须施焊时,应采取有效遮蔽措施。焊后为冷却接头不得碰到冰雪。
4.9在现场进行闪光对焊时,当风速超过7.9m/s,应采取挡风措施。
4.10焊机应经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使用。
4.11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锈蚀、受潮变质的措施。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技术部
2011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