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态旅游及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1:08:03
文档

生态旅游及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Ξ生态旅游及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探讨吴天松,赵坤,文亚峰,夏银燕(中南林学院科技处,湖南株洲412006)摘要:从我国城市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在阐述城市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泥沙漠理论”,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寿命长短与其居住地物种的数量成正相关等一系列新观点。并从多年研究与实地观测资料的分析中,提出了城市发展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内容。关键词:城市发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11(2003)04-0082-05Develop
推荐度:
导读Ξ生态旅游及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探讨吴天松,赵坤,文亚峰,夏银燕(中南林学院科技处,湖南株洲412006)摘要:从我国城市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在阐述城市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泥沙漠理论”,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寿命长短与其居住地物种的数量成正相关等一系列新观点。并从多年研究与实地观测资料的分析中,提出了城市发展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内容。关键词:城市发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11(2003)04-0082-05Develop
Ξ

生态旅游及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吴天松,赵 坤,文亚峰,夏银燕

(中南林学院科技处,湖南株洲412006)

  摘 要:从我国城市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在阐述城市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泥沙漠理论”,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寿命长短与其居住地物种的数量成正相关等一系列新观点。

并从多年研究与实地观测资料的分析中,提出了城市发展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内容。

关键词:城市发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11(2003)04-0082-05

D evelopm en t Strategy of Eco2tou ris m and C ity Eco system in Ch ina

W U T ian2song,ZHAO Kun,W EN Ya2feng,X I A Y ing2yan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D ivisi on of Central South Fo restry

U niversity,Zhuzhou412006,Ch ina)

Abstract:B ased on the h isto ry,p resen t conditi on and developm en t trend of u rban izati on in Ch ina,the pper pu ts fo r w ard the theo ry of city cem en t desert,and the assum p ti on that peop le’s health conditi on and life span are po sitively co rrelated w ith the num ber of b i o logical species in the environm en t w h ich tho se peop le inhab it,and som e o ther new view po in ts.A cco 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ob servati on and research in m any years,new ideas are pu t fo r w ard abou t city developm en t and the exp lo itati on of eco system resou rce th rough eco tou ris m.

Key words:city developm en t;eco2tou ris m;resou rce developm en t

  生态旅游在当今世界旅游业中已成为一个热点,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关心,越来越多的人认为21世纪是生态旅游世纪。1999年我国把旅游促销的主题定为“99生态环境旅游年”,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以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从提出到现在只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十余年中,国内外旅游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较大成绩。我们也提出一些观点与广大读者交流,目的在于促进中国和世界生态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提高。

1 我国城市化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中国社会环境发展状况、路线和的选择关系极为密切。初

期,认为经济就是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因此,全国上下提出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从而使当时的城市变成了“工业生产基地”。加之50年代的公私合营和大办街道工业,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结构调整,形成了市中心工业用地增加,商业服务业、文化教育和游憩用地减少的局面。

后到7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干部进“五・七”干校、大学生去农场,当时提出“充分利用旧城”、“先生产、后生活”,后来又提出“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处理好骨头与肉的关系”等等。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出现了中心区密度过大,公共开放区空间很小,广场、公园、绿化用地等市民休闲游憩娱乐设施过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发展才步入正轨,在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功能不断完善,住房、交通、基础设施

第17卷第4期2003年7月  

株洲工学院学报

Jou rnal of Zhuzhou In stitu te of T echno logy

  

V o l.17N o.4

Ju l.2003

Ξ收稿日期:2003-01-15

作者简介:吴天松(1953-),男,湖南保靖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旅游及科技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城市规划布局也大为改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未来我国城市发展将出现以下趋势:

1.1 城市体系更加完善,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物质和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城市等级结构和城市职能分工更加明确。我国未来将形成中心村集市——一般集镇——建制镇——中心镇(县级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城镇群体等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城乡联系更加密切,城乡空间一体化趋势明显,城市规划和布局将着眼于更广阔的区域和空间,城市与乡村的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将纳入统一范畴,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1.2 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强,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已超过30%,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其表现形式是城市数目大大增加,大都市、特大城市进一步成长,并可望出现世界级城市,如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未来我国可能形成九大都市经济区,它们将成为全国经济的主体。

1.3 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模式和宗旨发生质的变化

城市的含义:“城”指有围墙之地域,“市”指市场。广义的理解,“城市”就是做生意的场所。

城市的区别和分类:

国外:有的人口2万以上为小城市,人口5万以上为中等城市,人口10万以上为大城市。

国内:人口20万以下为小城市,人口30-50万为中等城市;人口50万以上为大城市。

城市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机关所在地)、经济中心(物质交流集散地)和文化中心(教育、科研机构所在地),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面貌。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在加速发展。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一般在60%以上。如德国、美国的城市人口达92%以上,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则达100%;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一般在28%-30%。

现代城市的面貌主要表现在:①房屋越来越高、人口越来越密。如芝加哥的“和平之塔”高760米。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平均每公顷土地有人口4800人,并要求新建的公寓最少在10层以上,最高40层;

②立交桥越来越多,北京市目前有600多座。

城市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人们在那里工作、学习、生活方便,能最早享受现代文明。城市曾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曾被称为“人间天堂”。中国人曾经为得到一个城市户口而不懈追求过。但是,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城市却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规模最大的场所。

2 生态旅游提出的时代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的类型更加丰富。目前的主要旅游类型有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仿古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学术旅游、度假旅游、劳务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购物旅游、寻根旅游、新婚旅游、钓鱼旅游、观鸟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其中“生态旅游”则是众多旅游类型中的一种。该词的提出始于1980年,从1983年起就有人开始探讨生态旅游的定义。那么,生态旅游为什么在80年代才提出,其原因和背景如下:

2.1 高度城市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发展水平也日益加快。据联合国统计,1983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754美元;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657美元;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2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28美元。欧洲1990年人口总数7.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2%,而城市人口仅占全洲总人口数的%。新加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l00%,马尔他为94%,比利时为95%,德国为92%。

中国城市近20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1949年中国有城市69座,城市人口5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6%;1986年中国有城市353座,城市人口23000万,占总人口数的22.l%;1995年中国有城市622座,城市人口34752万,占总人口的28.9%。中国的城市人口等于美国、英国、法国三国人口的总和,可见发展之迅速。

2.2 旅游的大众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旅游不再是少数人的享受,而是越来越大众化、社会化和经济化,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客源基础。

2.3 认识的科学化

人类走出了原始森林,经过千百年的奋斗,创建了当今宏伟的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现代化、工业化程度的集中表现。现代化城市房子越盖越高,越盖越密。随着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发展,吴楚材教授从环境生态角度对城市提出了新的评价——“城市水泥沙漠”。在“城市水泥沙漠”理论提出的同时,指出了城市给人们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热辐射。城市是由千万吨钢筋混凝土堆积起来

38

 第4期吴天松,赵 坤,文亚峰,夏银燕  生态旅游及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的物体,它不仅吸收热量多,而放出热量也多,加上城市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城市温度升高,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100万人口的城市,市中心最高温度比城郊高8-10℃;1998年8月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在株洲市做了一次观测(5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结果表明:红旗广场最高气温比市郊区的婆仙岭(同海拔高度)高10.8℃;1984年7月2日~6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锣鼓塔的日平均气温比张家界市区低5.5℃,地面最高温度低13.6℃;张家界市区与森林公园的黄石寨相比,温度相差更悬殊,同期观测结果表明:张家界市区的日平均气温为30.5℃,黄石寨为23.4℃,相差7.1℃。地面最高温度分别为58.0℃和32.0℃,相差26℃。

(2)光辐射。城市里的灯光、玻璃、油漆等五颜六色,特别是红色和黄色的光对人的视神经、交感神经刺激很大,直接影响中枢神经,使人感到烦躁不安和困倦,街道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舞厅的灯光都会给视神经产生不良刺激。

(3)天然放射性辐射。城市建设把大量的砖、三合板、瓦、石、砂、水泥等建筑材料运入城市,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把大量的煤、矿石运入城市,使放射性物质,放射性剂量水平超标,直接危害居民健康。

(4)装饰及建筑材料。如塑料制品、石棉制品、胶合板、油漆、防火漆、涂料等都含有有害物质或致癌物质。石棉被人们认为是无形杀手、头号天然致癌物质。台北市松山火车站一楼钢梁拟喷3-5mm厚的石棉浆保护,就因受到台北市议员反对而终止。装饰材料如胶合板是由胶料粘合而成,一般胶料中都含有甲醛,对居民健康危害极大。所以,装修越豪华的家庭,越要引起高度重视。

(5)城市的环境污染。城市人口密集,工厂林立,交通繁杂等原因,使城市的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其主要表现:

大气污染。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危害物有煤、粉尘、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光化学氧化剂、氟化物、酚、苯等42种。美国1970年排入大气的粉尘和有害气体达2.亿吨,平均每人1吨,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症的约300万人。研究证明,80%的癌症病人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中90%是化学因素,5%是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各种燃料(包括煤、天然气、油料等)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3、4苯并芘是强致癌物质,燃烧1公斤煤能产生6-14Λg3、4—苯并芘。

电离辐射污染。计算机、电子游戏机、电视机、手提电话机等都能产生电离辐射污染,有害于人体健康。1982-1983年的16个月中,美国阿尔玛城电话总公司32位怀孕计算机操作员中,12位流产,3位早产,2位死胎。现在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禁止孕妇在计算机前工作。噪声污染。噪声已被认为是一大公害,噪声能使中枢神经受损,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长期在噪声的不良刺激下,会引起神经衰弱、头晕、头痛、失眠、乏力、恶心、记忆力减退、内分泌紊乱、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疾病。

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质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被污染的水通过鱼、虾、家禽、家畜、蔬菜、水果、粮食危害人体健康。

上述种种均说明城市不是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求生存是人的一种本能,一个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健康长寿。当今我国市场上保健产品、药品、保健用具、用品、书籍、资料有着广泛的销售市场,充分说明城市的人们渴望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综合人口学家、医学家、生物学家、环境生态学家的观点,可以得出一个理念:人一般情况下健康状况的好坏,寿命的长短与居住地物种数量的多少成正相关,居住地物种数量越多,越健康长寿,森林里植物种类最多,有乔木、灌木、草本、地衣,动物的数量也最多,如鸟、兽、昆虫等及众多的土壤微生物。例如湖南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有蕨类植物39科209种,菌类72种,种子植物169科721属1518种,其中木本植物75l 种,超过日本全部木本植物200多种,鸟类有105种,陆生脊椎动物有25目69科。森林里的物种多样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充分说明了森林是人类生存的最理想环境。

3 生态旅游的内涵

3.1 生态旅游的定义

城市居民为了解除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为了健康长寿,追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在郊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去保健疗养、度假休憩、娱乐,达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这种户外活动我们就叫它生态旅游。

3.2 生态旅游的动机

为了解除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寻求人类最佳生存环境,在那里去度假休憩、保健疗养和娱乐。

3.3 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

大都是城市和集中居民区的居民及大中小学校的学生。

3.4 生态旅游开发的地域

以城市为中心,30-50km为半径,为第一生态旅游圈,这一圈基本离开城市,摆脱了城市困扰;第二生态旅游圈是以城市为中心,50-100km为半径,这一圈污染少,生态环境受破坏轻,一般驱车1小时左右可

48株 洲 工 学 院 学 报2003年 以到达,是较理想的生态旅游地域;第三生态旅游圈是以城市为中心,l00-160km为半径,这一圈生态环境好,在交通方便的地区驱车2小时即可以到达,宜开发为二日游的休闲度假地。

3.5 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优越的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的理想空间。

4 生态旅游资源的种类

4.1 大气资源

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三种物质:食物、空气和水,人们沉浸在空气海洋里,沐浴在空气之中,自由的呼吸,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一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m3(每m3空气1.42kg),约20-30kg,是人们每天消费的食物和水的重量的10倍。一个人35天不进食物,5天不喝水尚能生存,5分钟不呼吸立即死亡,可见空气的重要。

4.2 水资源

人类、社会、土地自身的健康正受到水质退化的严重影响,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良好生态环境来说,治理水环境是一项根本任务,在发展中国家的各类疾病中有8%是因为使用了不清洁的水而传染的,在这些地方,水中的病原体和污染物每年造成2500万人死亡。水资源除了传播微生物疾病,还传播工业疾病;水吸纳了工厂排放的有毒化学物质、化肥中的盐、家庭清洁剂中的磷酸盐,使水中的化学合成物越来越多、水质逐年恶化,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城市污水处理是污水资源净化的首要内容,也是缓解我国城市供水矛盾、控制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唯一途径。应尽快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建设高层次、高水平、上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已迫在眉睫。

4.3 气候资源

宜人的气候有利于人的健康,追求舒适宜人的气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气候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人体正常体温为37℃,皮肤温度为33℃,这个温度可以使体内热量传到皮肤散发;体内温度只能忍受±4℃的变化,若体内温度低于28℃或高于43℃会引起死亡。大多数人对周围环境感到舒适的程度称“舒适度”,通过心理测试,大多数人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可分为11类,即极冷、非常冷、很冷、稍冷、冷、凉、舒适、暖、热、闷热、极热。人体冷、热的感觉主要取决于三个因子即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在一年之内感到凉、舒适、暖的总天数为旅游舒适期,通过研究,旅游舒适期165天以上的为一类地区;151天~165天为二类地区;135~150天为三类地区。

4.4 空气负离子资源

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空气负离子有强身,防治疾病功能,有降尘、灭菌功能,空气负离子的保健作用和防治疾病功能为世界所公认。实验研究证明,空气负离子可以加速呼吸道上皮纤毛的运动,使皮纤毛振动频率加快,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能抑制血液中的5-羟色胺;空气负离子通过肺泡上皮层进入血液后,放出电荷,作用于血和胶体蛋白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空气负离子能镇经、催眠、降低血压,可以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烫伤、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据西安肿瘤医院和西安医科大学向玉琴等人的研究,空气负离子对晚期癌症病人有一定治疗效果,无副作用。

自然界的空气负离子是在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性物质、雷电、风暴、瀑布、海浪冲击下产生的,它既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负离子的保持时间与环境条件有关,一般几秒、几十秒、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据吴楚材教授在自然界和城市中2000多组数据分析得出:城市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一般是0-200个 c m3,多数情况不足100-200个 c m3,森林里一般600-3000个 c m3,空旷地200-600个 c m3,瀑布、溪流、滴水旁负离子浓度较高,通常情况下瀑布附近负离子浓度高达40000-100000个 c m3左右。空气负离子浓度森林比草地高,草地比空旷地高,针叶林比阔叶林高。所以生态旅游地必须测定空气负离子浓度,以便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

4.5 植物精气资源

国外又叫芬多精,中国称为植物芳香气。1930年,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教授杜金(B・P・TO K N H)博士发现森林植物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能杀死细菌、病毒,于是他将这种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命名为“芬多精”,这些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是萜烯类有机物,如单萜烯、倍半萜烯、双萜烯、三萜烯等。1980年日本国立女子大学的神山惠山教授对森林植物精气在不同气象、地理条件下及它的保健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植物精气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后,日本的田山光亮、吉永撤夫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研究证明:萜类化合物的生理功效有镇痛、驱虫、抗菌、抗组胺、抗炎、抗风湿、抗肿瘤、促进胆汁分泌、利尿、祛痰、降血压、解毒、镇静、止泻等作用。

人类利用植物精气已有数千年的历史,4000年前古埃及人利用香料消毒防腐,欧洲人利用熏衣草、桂皮油来治神经刺激症,我国在3000年前人们利用艾蒿沐浴焚熏,以洁身去秽和防病。当今市场上的505神功元气袋、药枕等都是对植物精气的利用,为了克服文明病、忙人病,近代日本的“森林浴”、“森林健康医院”、德国的“森林地形疗法”等都是对森林环境和植物精气的

58

 第4期吴天松,赵 坤,文亚峰,夏银燕  生态旅游及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利用。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在研究植物精气的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分析测定了100多种树木的叶、花、木材所释放出的精气成份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我们对植物精气的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4.6 空气细菌含量

空气细菌含量多少,是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清洁的空气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生态旅游地一般远离城市,空气中细菌含量少,加上许多植物放出的精气(芬多精)有杀菌能力;另外,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所以在郊野的森林中空气细菌含量少,对人体健康有益。

5 生态城市的开发建设原则和主要项目

5.1 开发建设原则

(1)坚持为城市居民服务;

(2)坚持全面系统的调查、客观科学的分析,使之符合实际;

(3)坚持突出绿色环境、突出保健功能;

(4)坚持建设“以保健疗养、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建设区”;

(5)坚持建设高、中、低档分流,以中档为主

5.2 建设项目

建设的主要项目包括:静养场、森林浴场、健康步道、足道馆、运动和平衡神经锻炼场、度假村、森林疗养所、森林健康医院、负离子呼吸区、小木屋区、野营地、登山区、水上娱乐区等。

旅游作为一大产业,随着旅游人数增加,逐步大众化,观光旅游仍占主导地位,但参与性旅游正在迅速发展,生态旅游正在形成新的格局。设想21世纪的旅游,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旅游将更加大众化,那么,生态旅游将取代观光旅游而成为主导地位。

5.3 现代城市方向

现代城市规划尤其注重城市文化品位的塑造,特别注重城市设计,使城市适宜于人的居住和游憩,而不只是工厂和机器。

(1)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用地与环境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用地结构由封闭式向开放试演变,呈现出从单中心变为多中心及复合组团式结构,而后形成城市群与城市带,使城市生活居住的形式更多地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既可于生产园区之外的“生活园区”,也可与“生产”联邦构成“综合园区”。这样,城市中心的高密度肿块将被化解,一个崭新的文化、信息、休闲娱乐中心将逐步建立。

(2)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居住环境。城市发展的过程始终是人类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具体反映,现代都市的人居环境,不仅应当有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还应当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赏心悦目的绿色户外空间;更应该有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充满情趣和欢乐的公共活动场所。同时要求居住空间和生活游憩空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环境。未来中国城市文化的创造,不能以仿古和拟洋的东西作为它的典范,而应当以时代性、民族性和地方风格、个性特色作为它的旗帜,当卡拉O K厅、夜总会、的士高舞厅和啤酒屋等大众娱乐场所在霓虹灯的变幻闪烁下生意兴隆时,人们不应忽视对音乐厅、博物馆、艺术宫、图书馆和歌剧院等高雅文化场所的关照。城市规划所创造的场所和空间,应当正确引导人们科学、理性地利用闲暇和业余时间,从事更加有意义的活动。使人们在身心得到休息放松的同时,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人格和个性也得以不断提高与完善。

(4)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意识环境。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必须克服和解决现代城市社会的孤立、隔离、交往减少、感情弱化、无集体意识行为、无公德责任感和生命归属感的倾向,防止社会控制的弱化。创造有精神寄托和感情维系的城市环境。城市魅力应该是规划师、建筑师和城市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城市应当是一个温馨的家,而不是匆匆过客的旅店,城市应当是一个能使人们产生归属感、亲切感、认同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欢乐伊甸园。让我们心情舒畅地生活,让城市真正成为温暖的家园,成为人类可以继续繁衍生息的安乐窝。

参考文献:

[1] 康慕谊.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M].北京:中国计量出

版社,1997.

[2] 吴楚材.张家界森林公园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91.

[3] 周淑贞.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5.

[4] 吴章文.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5] 魏德保.森林与人类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6] 张家诚.气候与人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68株 洲 工 学 院 学 报2003年 

文档

生态旅游及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Ξ生态旅游及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探讨吴天松,赵坤,文亚峰,夏银燕(中南林学院科技处,湖南株洲412006)摘要:从我国城市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在阐述城市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泥沙漠理论”,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寿命长短与其居住地物种的数量成正相关等一系列新观点。并从多年研究与实地观测资料的分析中,提出了城市发展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内容。关键词:城市发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11(2003)04-0082-05Develop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