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 | 班级 | 学科 | 课题 | ||||||
项目 | 要点 | 权重 | 得分 | ||||||
教态 | 衣着整洁;精神饱满振奋;动作协调;自然大方。 | 4’ | |||||||
教材处理 | 备课充分;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键点抓准;挖掘提炼概括到位;取舍合理;吸收新知识、新成效果好;逻辑性强;系统性强。 | 10’ | |||||||
教学内容 | 内容熟悉;内容、观点正确;进度符合要求;容量、信息量足够;深度、广度把握适当。 | 10’ | |||||||
教学语言 | 口齿清楚,表达流利;用普通话教学,无方言土语;语言简洁易懂,无口头禅;音量高低、速度快慢适中,抑扬顿挫富有节奏;肢体语言运用适当,风趣幽默,有一定艺术感染力。 | 10’ | |||||||
板书(含课件) | 无错别字;字的大小、轻度适中;工整规范、排列整齐;板书与口述配合协调;设计、布局合理,有美感。 | 6’ | |||||||
教学方法 | 运用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双边关系,互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充分讲解清晰、透彻、到位、规范;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及技能、技巧、综合素质提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思维能力培养。 | 16’ | |||||||
课堂与组织结构 | 课堂组织严密,纪律良好;结构紧凑严谨,气氛活跃;教学时间配合合理,不拖堂;注意学生情绪反应,应变能力强。 | 12’ | |||||||
教学环节 | 导入新课自然新颖;授课重点突出、概括性、规律性强;讲练结合,知识巩固,应用较好;小结注重规律,提炼、升华到位;作业布置适量。 | 10’ | |||||||
创新 | 教学创新精神强;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求异,效果明显;体现教改精神,具有教学特色;其他创新。 | 10’ | |||||||
教学效果 | 学生接受程度的观察;学生思维状况的反映;学习掌握情况的测试;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 12’ | |||||||
合计得分 | |||||||||
评语:
评委签字: 2011年4月19日 |
说课教师 | 说课课题 | |||||||
序 号 | 项目 内容 | 评分要素 | 权重 | 得分 | ||||
一 | 教材 分析 | 能把教材置于宏观、中观、微观环境下分析其地位与作用;说清教材内容及前后相关知识的联系,一课时容量恰当;能联系大纲和教材实际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技能要领定位准确, 能说出定位的依据;并能说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 4 | |||||
二 | 教法 设计 | 采用哪些教法;采用怎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面向全体又兼顾少数学生;如何处理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采用什么教辅媒体;板书设计上有什么特色;如何进行课堂评价;在教法设计上有何创新及教法设计的理念和依据。 | 4 | |||||
三 | 学法 指导 | 为学生设计了哪些学法指导(包括活动、技能操作);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从何切入;怎样指导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如何指导学习技能;在学法指导上有何创新。 | 2 | |||||
四 | 学情 分析 | 能清楚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活动能力、兴趣特长等情况并能把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体现到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之中。 | 4 | |||||
五 | 教学 设计 | 有符合教学规律切合教材特色的完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清淅、重点环节突出,时段分配科学;过程设计有何创新。 | 3 | |||||
六 | 说课 技能 | 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脱稿讲演、普通话准确、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表情自然、仪容大方、举止得体;语言精练、术语准确;辅助媒体应用熟练 | 3 | |||||
综合评价 | 合计得分 | |||||||
评分人签名 |
竞聘教师: 评课内容:
内容 | 评价标准 | 权重 | 得分 |
教材 分析 | 1、教学目标分析 2、处理教材分析 | 4分 | |
教学 分析 | 1、教学程序、方法与手段分析 2、教学基本功分析 | 4分 | |
效果 分析 | 1、教学效果分析 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 4分 | |
个性 分析 | 教学个性分析 | 4分 | |
综合 分析 | 提出合理性建议 综合性评析 | 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