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2011高考江苏卷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4—5题:
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009年3月5日,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回答6—8题:
6、机构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7、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实施、组织的总和
8、下列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9、2008年以来,《社会救助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意见》、《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工作报告》等相继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一大亮点。的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③说明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说明是我国社会历史的主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面对2008年开始的接连不断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只要我们坚信曾经回荡在汶川地震灾区上空的那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誓言,冬去春来,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将发展“奇迹”续写到本世纪更远的未来。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D.只要坚持群众观点,一切困难都能化解
11、下列说法中坚持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是
A.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B.拿破伦曾经说他自己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
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D.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12、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取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巨大成功。我国人民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鸟巢”、“水立方”,创造了奥运史上的空前的开幕式,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人民丰富了奥运精神。由此可见,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
①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社会意识都是先于社会存在的
《求是》载文指出,近年来,假新闻日益猖獗。这些假新闻大言欺世,藏污纳垢,误导社会,破坏党和的形象,干扰社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一大公害。回答14~15题。
14、假新闻成为顽症而屡禁不止,原因就在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者好大喜功,醉心于制造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求轰动效应和上级赏识,达到满足个人声誉、地位等各种欲望的目的。可见,制造假新闻的价值观属于
A.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辩证法 D.个人主义
15、假新闻误导社会,败坏党和的形象,干扰社会的健康发展。这说明
A.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C.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世界观决定价值观
16、(2011高考浙江卷29) 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发出通报指出,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商务部依法作出禁止此项收购的决定。这说明
A.法律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18、塑料袋的发明在一百多年前被视为“一次性的运动”,但现在却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
A.社会历史性特征 B.实践性特征 C.阶级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19、(2011高考山东卷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20、(2011高考广东卷35)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
①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精神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2、2009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张绪老人二十多年如一日把学习党的理论、践行党的理论当做一个党员的终生使命,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把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他的事迹说明
①每个人经过奋斗都可以为社会作贡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6)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
A.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B.努力改变人的先天条件
C.努力进行“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D.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25、有一只鹰的愿望是飞遍世界,但它成天沉溺于幻想之中,忽略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和长途飞行的本领,结果到老死时,飞遍世界的心愿仍未实现。这则寓言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A.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B.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C.要将理想付诸行动 D.要正确处理最高理想与共同的理想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2题,共50分)
26、(2009广东,4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哲学常识回答问题。
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27、有两名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到农村养猪场担任技术总监后,大力推广使用生态养猪法和中草药防疫技术,使养猪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他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针对本镇农民收入低的实际,在广泛征求农见的基础上,起草了脱贫致富方案,提交镇常委会讨论。方案通过后,他们不辞辛劳,组织党员,带领农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并进行蔬菜包装深加工。不到一年时间,全镇农民的收入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简要说明倡导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现实意义。
参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C D C B C C A A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A B A C B C B C D C
二、非选择题
26、(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依法对排污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重视生态环境。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这一观点。
27、(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或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倡导大学生服务基层,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C D C B C C A A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A B A C B C B C D C
二、非选择题
26、(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依法对排污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重视生态环境。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这一观点。
27、(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或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倡导大学生服务基层,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