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指标定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0:44:39
文档

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指标定义-

附件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指标定义(5月27日汇总稿)公司业绩对标指标编号指标名称指标单位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指标统计审核责任部门数据来源一、电网坚强1容载比某一电压等级容载比。其中:为该电压等级最大负荷日最大负荷(万千瓦)。为该电压等级年最大负荷日投入运行变电总容量。参照《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156-2006)规定数值,按照区间最优方法,对容载比偏离导则控制范围偏离量进行评价,即:当容载比下限≤容载比≤容载比上限时,容载比偏离量=0;当容载比>容载比上限时,容载比偏离量=容载比
推荐度:
导读附件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指标定义(5月27日汇总稿)公司业绩对标指标编号指标名称指标单位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指标统计审核责任部门数据来源一、电网坚强1容载比某一电压等级容载比。其中:为该电压等级最大负荷日最大负荷(万千瓦)。为该电压等级年最大负荷日投入运行变电总容量。参照《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156-2006)规定数值,按照区间最优方法,对容载比偏离导则控制范围偏离量进行评价,即:当容载比下限≤容载比≤容载比上限时,容载比偏离量=0;当容载比>容载比上限时,容载比偏离量=容载比
附件

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指标定义

(5月27日汇总稿)

公司业绩对标指标

编号指标名称指标单位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指标统计审核

责任部门

数据来源
一、电网坚强
1容载比某一电压等级容载比。

其中:为该电压等级最大负荷日最大负荷(万千瓦)。为该电压等级年最大负荷日投入运行变电总容量。

参照《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 156-2006)规定数值,按照区间最优方法,对容载比偏离导则控制范围偏离量进行评价,即:

当容载比下限≤容载比≤容载比上限时,容载比偏离量=0;

当容载比>容载比上限时,容载比偏离量=容载比-容载比上限;

当容载比<容载比下限时,容载比偏离量=容载比下限-容载比。

按500(330)千伏、220千伏和110(66)千伏三个电压等级分别统计。

计算某一电压等级容载比时,该电压等级发电厂升压变压器容量、区域间联络变容量、用户专变容量以及直供负荷容量不应计入。

发展部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2变机比某一电压等级变机比=某一电压等级公用降压变电容量/某一电压等级统调电源装机容量。

按照区间最优方法进行评价,对变机比偏离2.0偏离量进行评价,即:

变机比偏离量=|变机比-2|

按500(330)千伏和220千伏两个电压等级分别统计。

向外省(市)输出或受入电力可近似折算成装机容量,即在装机容量中直接扣减或增加这部分容量。

发展部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3主变、线路

利用率指标

符合以下情况主变台数(线路条数)占主变总台数(线路总条数)比例:

1.年最大负载率<50%且年平均负载率<30%主变(线路);

2.年最大负载率>70%且年平均负载率>50%主变(线路)。

其中:线路年最大负载率=(线路年最大功率/经济输送功率)×100%

     线路年平均负载率=(线路年总输电电量/(全年小时数×经济输送功率))×100%

     主变年最大负载率=(主变年最大负荷/主变容量)×100%

主变年平均负载率=(主变年总输电电量/(全年小时数×主变容量))×100%

110(66)千伏及以上

发展部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4输电网

网架水平

指标

500(330)千伏和220千伏网架结构:

A段:双环网、且无高低压电磁环网

B段:双环网、但仍存在高低压电磁环网

C段:单环网(双射网)、且无高低压电磁环网

D段:单环网(双射网)、但仍存在高低压电磁环网

E段:单射网

110(66)千伏网架结构:

A段:双侧电源三T或双回链式

B段:双侧电源双T或单回链式

C段:单侧电源双T或双回链式

D段:单射网

E段:单侧电源单T或单回链式

500(330)千伏、220千伏和110(66)千伏分别统计。

对省(区、市)公司220千伏和110(66)千伏网架水平进行评价时,先对地市分别评价,再按相应地市公司售电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省公司相应电压等级输电网网架水平指标得分。

发展部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5N-1通过率

(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N-1原则元件数量/总元件数量)×100%

110(66)千伏及以上变电和线路设备

国调中心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6短路电流超限节点比例(变电站母线短路电流水平超限节点数量/变电站母线节点总数)×100%

注:在电网全接线方式下,500(330)千伏统计母线短路电流大于63kA节点;220千伏统计母线短路电流大于50kA节点。

220千伏及以上

国调中心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7配电网

网架水平

指标

35千伏网架结构:

A段:双侧电源三T或双回链式

B段:双侧电源双T或单回链式

C段:单侧电源双T或双回链式

D段:单射网

E段:单侧电源单T或单回链式

10(20)千伏网架结构:

A段:电缆双环网

B段:电缆双射网、单环网(对射网)、N供一备

C段: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

D段:架空线单联络

E段:架空线单射网

35千伏和10(20)千伏分别统计

对省(区、市)公司35千伏和10(20)千伏网架水平进行评价时,先对地市城区网架分别评价,再按相应地市公司城区售电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省公司相应电压等级输电网网架水平指标得分。

发展部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8中压配电

线路联络率

满足互联结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

10(20)千伏,仅统计公用线路

发展部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9断路器

无油化率

(无油化断路器台数/断路器统计总台数)×100%

110(66)千伏及以上

生技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计算
10断路器

组合化率

(组合化断路器台数/断路器统计台数)×100%

110(66)千伏及以上

生技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计算
11架空线路

砼杆比例

(砼杆数量/杆(塔)总数)×100%

110(66)千伏及以上架空线路

生技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计算
12架空线路

绝缘化率

绝缘导线长度/架空线路总长度

10(20)千伏

生技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计算
13配电线路

电缆化率

电缆线路长度/配电线路总长度

10(20)千伏

生技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计算
14开关

无油化率

非油开关台数/开关总台数

35千伏~10千伏

生技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计算
15高损配变

比例

S9(S8、S7)及以下配电变压器台数/ 配电变压器总台数

10(20)千伏,仅统计公用配电变压器

生技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计算
16继电保护

微机化率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数量/继电保护装置总数量

110(66)千伏及以上

国调中心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17厂站光缆

覆盖率

实现光缆接入厂站座数/厂站总座数

35千伏及以上

国调中心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1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满足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座数/变电站总座数)×100%

35千伏及以上

国调中心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二、资产优良
19全部资产

现金回收率

%计算公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财务部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20总资产

周转率

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21流动资产

周转率

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期初流动资产总额+期末流动资产总额)/2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22退役设备平均寿命年/台

计算公式:∑(当年退役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GIS)平均寿命指标得分×指标权重)

退役设备包括当年退役设备、以及前一年退出且超过一年未复役设备。

退役设备平均寿命指标得分采用正态分布或五分位法计算

110(66)千伏及以上

安监部输变电可靠性信息系统计算
23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24现金带息

流动负债率

%计算公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00%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25新增固定资产贡献毛益元/万元

计算公式:新增贡献毛益/新增固定资产

其中:

新增贡献毛益=当期贡献毛益-上期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电力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购电成本

新增固定资产=期末电网固定资产原值-期初电网固定资产原值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26销售收入

三年平均

增长率

%计算公式:((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三年前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3-1)×100%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三、服务优质
27城市用户

供电可靠率

%计算公式:(1-)×100%

其中: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小时/[户.年])

=

依据《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统计范围为“市中心+市区”。

安监部用户供电可靠性信息系统计算
28城市综合

电压合格率

%电压合格率是实际运行电压在允许电压偏差范围内累计运行时间与对应总运行统计时间百分比。

监测点电压合格率统计电压合格率时间单位为“分”。

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

统计范围为“市中心+市区”。

生技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29农网用户

供电可靠率

%计算公式:(1-)×100%

其中: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小时/[户.年])

=

依据《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和调电因素,统计范围为“县城+农村”。

农电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30农网综合

电压合格率

%电压合格率是实际运行电压在允许电压偏差范围内累计运行时间与对应总运行统计时间百分比。

监测点电压合格率统计电压合格率时间单位为“分”。

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

统计范围为“市中心+市区”。

农电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31每百万用户营销服务事件发生次数

营销服务事件是指公司总部舆情通报发布或客户投诉到公司总部及主管部委转办,并经公司调查核实营销服务事件。

营销服务事件包括重大营销服务事件和一般营销服务事件。

重大营销服务事件是指客户向省公司、省级部门及上级单位集体越级投诉或投诉造成重大影响,或全国性媒体已介入或被或全国性新闻媒体曝光并产生重要影响,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电网公司品牌形象营销服务事件。

注:发生重大营销服务事件1次,指标评价时直接置E段。

营销部需纳入

专业常态统计

32电网项目

竣工环保

验收合格率

%本年度已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电网建设项目数量与本年度应进行竣工环保验收电网建设项目数量百分比。公式如下:

其中:A1:上年上半年投运但上年未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电网建设项目数量;

B1:A1对应项目中截止到当年上半年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电网建设项目数量;

A2:上年下半年和当年上半年投运电网建设项目数量;

B2:A2对应项目中截止到当年底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电网建设项目数量;

A3:当年下半年投运且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电网建设项目数量;

B3:同A3,即B3=A3 。

统计范围为33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不包含电源建设项目。

 “通过竣工环保验收”是指通过相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并取得批复文件。

已统计为本年度通过竣工环保验收项目,不得在下一年度重复统计。

科技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四、业绩优秀
33人身伤亡

事故次数

人次电力生产、基建、农电人身死亡和重伤人数。

电力生产人身重伤事故、人身死亡定性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安监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34误操作

事故次数

带负荷误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10千伏及以上发供电设备

安监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35变电事故率次/台.年

列入统计变电事故次数/主变压器(调相机)总台数

主变压器台数统计按以下规定:

(1)新投产主变压器不足6个月按0.5台计算,超过6个月按1台计算;

(2)主变压器报废不足6个月按1台计算,超过6个月按0.5台计算;

(3)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高压电抗器(线路出口)作为主变压器统计(中性点、消弧电抗器等不作为主变压器统计);

(4)330千伏及以上单相主变压器某相统计为一台。

列入统计变电事故次数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定性由变电设备引起电网和设备事故之和(不计由地震、台风、海啸等国家和公司认定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事故)。

按“220千伏及以上”和“110(66)千伏及以下”两个电压等级分别统计。

安监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36输电事故率次/百公里.年

列入统计输电事故次数/输电线路总长度

输电线路长度统计按以下规定:

(1)双极运行直流输电线路长度按每极实际长度两倍计算;

(2)输电线路长度应扣除35千伏以下直配线、用户专用线长度;

(3)输电线路长度含35千伏及以上电缆长度。

(4)新投产输电线路不足6个月按其实际长度一半计算,超过6个月按实际长度计算;

(5)输电线路报废不足6个月按实际长度计算,超过6个月按其长度一半计算。

列入统计输电事故次数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定性由输电设备引起电网和设备事故之和(不计由地震、台风、海啸等国家和公司认定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事故)。

按“220千伏及以上”和“110(66)千伏及以下”两个电压等级分别统计。

安监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37电网设备

可用系数

∑(某台变压器(架空线路、断路器、隔离开关、GIS)可用小时数)/ ∑(某台变压器(架空线路、断路器、隔离开关、GIS)统计小时数)

依据《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按照“220千伏及以上”和“110(66)千伏”两个电压等级分别统计

安监部输变电可靠性信息系统计算
38责任频率

不合格时间

电网责任频率超出允许范围时间以所辖电网EMS监测数据为准,按50±0.2Hz标准统计

国调中心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39考核点

电压合格率

%(总考核点电压合格点数/总考核点电压监测点数)×100%

考核220千伏及以上电压合格率,以EMS监测数据为准(96点),按所辖电网电压监测点100%统计。电压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每日偏差幅度不大于额定电压5%。

国调中心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0劳动生产率元/人.年

计算公式: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其中:

增加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价值。按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全部职工人数。计算方法是:全部职工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全部职工人数之和/报告期内日历日数。

“增加值”依据各单位上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资产部财务报表。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取自当期劳动统计报表,口径为全资控股单位口径

人资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1市场占有率%统计期内,公司经营区内本地售电量占本地区全社会净用电量比例。

市场占有率=(本地售电量/本地区全社会净用电量)×100%,其中:

本地区全社会净用电量=本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厂用电量-公司线损电量。

(1)本地售电量为该电网经营企业向本营业区内终端用户售电量(包括直供售电量和趸售电量)及电网经营企业控股地区净售电量(终端售电量减去本供电公司趸售给控股公司电量),不包括售外省电量、企业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

(2)全社会用电量采用电网口径,包括行政区内孤立电网发电量,不包括行政区外、电网经营企业调度电厂自供用户电量。

(3)厂用电量采用电网口径,包括行政区内孤立电网电厂厂用电量。

(4)线损电量为电网经营企业承担线损电量,等于电网经营企业供电量与售电量差。

营销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2市场占有率增长量%本期市场占有率-上期同期市场占有率营销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310千伏

及以下配网

线损率

(输入电量-输出电量)/输入电量×100。

其中:

输入电量:10千伏电压等级电厂上网电量+自本公司其它电压等级转入电量+自其它公司输入电量

输出电量:10千伏及以下售电量+向本公司其它电压等级转出电量+向其它公司输出电量

发展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4单位电量

输配电成本

元/

千千瓦时

计算公式:输配电成本总额/售电量

其中:

输配电成本总额=输配电成本+财务费用+趸售电量×直供单位电量输配电成本

趸售电量,是指对不属于网省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地方县级供电企业趸售电量,根据月度销售明细情况统计。

直供单位电量输配电成本暂统一采用本单位上一年度单位电量输配电成本值(决算数)。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5每万元

电网资产

运行维护

成本

元/万元计算公式:输配电成本“三费”/平均电网固定资产原值×10000

其中:

输配电成本“三费”=输配电成本中自营材料费+输配电成本中外包材料费+输配电成本中外包检修费+输配电成本中其他可控运营费用

平均电网固定资产原值=(期初电网固定资产原值+期末电网固定资产原值)/2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6净资产

收益率

%计算公式: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平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平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7在用资产经济增加值率%计算公式:经济增加值(EVA)/平均在用资产总额×100%

其中:

EVA=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1-所得税率)-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合计+平均负债总额-平均流动负债合计-平均在建工程+平均短期借款+平均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平均资本成本率

平均所有者权益合计=(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

平均在用资产总额=(期初在用资产总额+期末在用资产总额)/2

在用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在建工程-工程物资

平均资本成本率暂按4.1%计算,其他平均数按对应项目期初数、期末数之和1/2计算。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8成本费用

利润率

%计算公式: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49EVA(经济增加值)

万元计算公式:EVA=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1-所得税率)-资本成本

其中:

资本成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合计+平均负债总额-平均流动负债合计-平均在建工程+平均短期借款+平均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平均资本成本率

平均所有者权益合计=(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

平均资本成本率暂按4.1%计算,其他平均数按对应项目期初数、期末数之和1/2计算。

财务部已纳入专业

常态统计

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对标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

单位

数据

精确度

报送

周期

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
一、管理规范性
1员工入口管理规范指数定义:反映各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接收复转军人、系统外调入、社会招聘和系统外成建制划入等员工入口管理工作规范性。

计算方法:员工入口管理规范指数=员工入口业务得分/100

2机构编制管理规范指数定义:反映各单位对公司机构编制有关规定执行情况,以及各单位自身机构编制规范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计算方法:机构编制管理规范指数=机构编制管理业务得分/100

3劳动用工管理规范指数定义:反映各单位劳动合同、劳动定员管理规范情况和劳动风险防范情况。

计算方法:劳动用工管理规范指数=劳动用工与定员管理业务得分/100

4收入分配管理规范指数定义:反映公司各单位工资列支项目规范性,以及在五项福利性补贴管理、企业年金管理工作中规范性。

计算方法:收入分配管理规范指数=收入分配管理规范得分/100

5业绩考核管理规范指数定义:反映各单位业绩考核工作完成情况。

计算方法:业绩考核管理规范指数=业绩考核业务得分/100

二、管理成效
6劳动计划执行效率定义:反映各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和全员劳产率计划完成情况。职工人数实际值越低于计划值、全员劳产率应实际值越高于计划值、工资总额实际值越接近计划值,则指标值越高。

计算方法:劳动计划执行效率=1-[0.4×(职工人数实际值-职工人数计划值)/职工人数计划值+0.4×(全员劳产率计划值-全员劳产率实际值)/全员劳产率计划值+0.2×(工资总额计划值-工资总额实际值)/工资总额计划值]

如工资总额、职工人数实际值大于计划值,则该项指标直接评价为0。

7培训投入计划执行准确率定义:培训投入计划执行准确率是指各单位完成年度教育培训经费投入计划准确程度,准确率越高,执行情况越好。

计算方法:培训投入计划执行准确率(%)=[1-(│1-职工培训教育投入完成率│×0.3+│1-培训项目及教材课件开发投入完成率│×0.3+│1-培训设备设施购置及更新维护项目投入完成率│×0.4)]×100%

投入完成率=某类项目实际投入/该类项目计划投入

8供电企业综合劳动效率计算方法:人均输配电线路长度折算值+人均变电容量折算值+人均售电量折算值+人均服务客户数折算值。

其中:人均输配电线路长度(10kV及以上)=输配电线路长度/供电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人均变电容量(10kV及以上)=变电容量/供电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人均供电服务客户数=营业户数/供电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人均售电量=售电量/供电企业职工平均人数。

以上效率指标折算值按照25分制进行折算。折算方法是排名第一单位分数为25分,排名最后单位折算制为0,中间数值单位按照线性进行关系折算。

9定员贯标成效指数计算方法:定员贯标成效指数=∑各单位定员贯标成效折算值/定员贯标单位数量

其中:各单位定员贯标成效折算值=定员评价折算值+贯标工作成效折算值

定员评价折算系数:按照公司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评价结果为“优秀”=1,“达标”=0.8,“不达标”=0

贯标工作成效折算系数:按照公司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贯标工作成效为“成效突出”=0.5,“成效明显”=0.3,“成效一般”=0

10人才当量密度定义:指对长期合同制职工学历、学位、职称、技能等级、专家人才等级进行系数折算,取四者之中最高折算值累加之和占本企业长期职工人数比率。长期合同制职工依据劳动统计口径确定。

计算方法:人才当量密度=∑最高折算值(职工学历、学位、职称、技能等级、优秀人才折算值)/全资控股企业全期合同制职工(不含内退职工)人数

其中:

学历、学位折算系数: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学位)=1.5,硕士研究生(含硕士学位)=1.2,大学本科(含学士学位)=1,大学专科=0.8,中专、技校、职业高中=0.6,高中=0.4,初中及以下=0。

职称折算系数:高级职称=1.2,中级职称=1,初级职称=0.6,无职称=0。

技能等级折算系数:高级技师=1.3,技师=1,高级工=0.8,中级工=0.6,初级工=0.4,无技能等级=0。

优秀人才折算系数(新增):院士=10,国家级人才=5,公司级人才=2,双师型人才=1.3。国家级人才包括:“千人计划”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人才、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公司级人才包括: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组织评选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或技术能手)。

说明:双师型人才指同时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和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务员工。

11人才引进指数定义:对各单位当年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系统外调入和接收安置等方式新进人员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计算方法:人才引进指数=∑折算值(招聘高校毕业生、社会化招聘人才、系统外调入人员和接收复转军人)/四类新进人员人数

四类新进人员素质折算系数:参照人才当量密度。

12竞赛及调考成绩定义:竞赛及调考成绩是指各单位本年度组队参加列入国家电网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或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组队参加国家有关部委举办技能竞赛、知识竞赛和专业调考,根据参赛选手名次和调考成绩累计相应得分之和。

如果各单位参加了非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组织国家级竞赛活动并获得名次,得到国家级通报表彰,根据报送表彰通知或荣誉证书复印件,对照得分标准给予相应分数。

知识竞赛按照相应等级技能竞赛70%计算得分。

计算方法:竞赛及调考成绩=竞赛累计得分+调考累计得分。

竞赛成绩依据本单位所有参赛选手获得个人名次计算得分。竞赛成绩名次进入前100名参赛选手均可获得相应分数。

调考成绩依据本单位所有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调考人员实际考试平均分(百分制)6倍计算(满分600分)

13人事费用率计算公式: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

其中:人工成本总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发生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总和。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商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培训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以及企业招聘从业人员而实际花费招工、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用等其他人工成本。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经营中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全部收入。

三、管理手段
14信息数据完善率定义:反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基础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计算方法:信息数据完善率=业务得分/100

信息数据业务得分基础分为100分,劳动统计报表、劳动定员报表、教育培训报表、企业年金报表、企业负责人薪酬和业绩考核报表等五类表各占20分。报送不及时一次扣5分,数据不准确每项扣2分,数据不完整每项扣2分,扣完为止。

15信息化建设完成率定义:反映各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情况

计算方法:信息化建设完成率=业务得分/100

信息化建设业务得分为100分,未按照公司统一要求完成人力资源SG-ERP一期八个模块建设(劳动计划、招聘管理、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员工管理、薪酬管理、业绩考核、教育培训、文献),每一个模块未完成扣除10分,系统应用情况不符要求扣除5分。

财务集约化管理对标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

单位

数据

精确度

报送

周期

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
一、管理规范性
1会计变更报批程序履行率会计变更报批项数/按公司规定应报批会计变更项数×100% 
2会计固化模版配置完成率已完成会计固化模版配置项数/公司统一发布会计固化模版总项数×100% 
3农网维护费财务管理

统一执行率

统一农网维护费财务管理执行情况,采用打分评价方式。从公司总部出台统一农网维护费财务管理起开始评价
4会计科目变更报批程序履行率会计科目变更报批项数/会计科目变更项数×100% 
5会计科目和辅助核算

调整完成率

会计科目和辅助核算调整完成项数/会计科目和辅助核算调整项数×100% 
6财务主数据统一率财务主数据统一内容项数/按公司规定应统一财务主数据总项数×100%包括会计、资金、资产、预算、电价、税务六方面主数据。
7省公司本部财务人员

编制落实完成率

按公司11号文件落实省公司本部财务人员编制,且编制在文件规定范围内,采用打分评价方式。省公司党组会纪要视同文件
8省公司本部财务人员

定编到位率

省公司财务部财务人员到位人数/省公司财务部财务人员定编人数×100%如省公司本部财务人员编制未落实,则第不得分
9财经研究机构设置率按照统一要求在电科院下设财经研究机构情况,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二、管理成效
10月度快报“一键式”生成率“一键式”生成月度快报会计主体数量/所属会计主体数量×100% 
11对所属单位财务快报

远程在线审核率

在线审核单位数量/所属单位数量×100% 
12月末集团账户资金归集率期末集团账户资金归集额度/(期末总货币资金金额-公司未统一要求纳入集团账户归集资金金额)×100%1、期末集团账户资金归集额指集团账户期末可动用资金总额度;2、期末总货币资金金额指快报反映货币资金期末数;3、公司未统一要求纳入集团账户归集账户资金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信用社、银行等银行账户存放暂无法归集资金。
13资金集中支付率集中支付资金金额/按公司规定应集中支付资金总金额×100%资金集中支付范围包括支付统调机组购电费支出、集中采购设备及大宗物资支出、限额以上工程款支出、集中办理财产保险费支出及其他需要集中支付款项。
14代收电费手续费标准完成率已统一代收电费手续费标准代收电费银行数/代收电费银行总数×100% 
15银行账户在线监控率纳入监控范围内银行账户数量/(银行账户总数-公司未统一要求纳入资金监控体系账户数量)×100%公司未统一要求纳入资金监控体系账户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信用社、银行等银行账户。
16资金在线监控比例纳入监控范围内资金额度/(期末总货币资金金额-公司未统一要求纳入资金监控体系账户资金)×100%1、纳入监控范围内资金额指通过财务管控系统资金监控模块反映实际银行余额;2、期末总货币资金金额指快报反映货币资金期末数;3、公司未统一要求纳入资金监控体系账户资金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信用社、银行等银行账户存放暂无法纳入监控体系资金。
17基本账户挂接率基本账户挂接数量/基本账户数量×100% 
18电费集团账户

占电费账户比例

纳入集团账户管理体系电费账户数量/电费账户总数量×100% 
192011年股权投资清理整合

工作任务完成率

完成股权投资清量整合工作量/纳入股权投资清量整合工作方案总量×100%按股权投资项数计算
20整体产权级次按国家电网公司为一级计算省公司整体产权级次数可剔除辅业单位等特殊因素;
21电网核心业务产权级次按国家电网公司为一级计算省公司电网核心业务产权级次 
22代管农电企业

电网资产清查完成率

完成清查代管农电企业电网资产金额/应纳入清查范围代管农电企业电网资产金额×100%按电网资产账面原值计算
23各电压等级固定资产

清查完成率

完成清查各电压等级固定资产总金额/应纳入清查范围固定资产总金额×100%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计算
24接收用户资产合同签订率接收用户资产中已签订合同金额/接收用户资产总金额×100% 
25研发投入与成果清查完成率完成清查研发投入金额/应纳入清查范围研发投入总金额×100% 
26应转移对外担保清理转移

或设置反担保完成率

完成对外担保清理转移或设置反担保金额/截至2010年底应转移对外担保余额×100% 
27累计亏损单位当年减亏幅度当年减亏额度/上年末累计亏损额度×100%非累计亏损单位视作100%完成任务
28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工作率滚动预算编制工作完成情况、按照项目预算金额进行执行控制、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和控制细化至旬(日)三方面工作完成情况,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29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率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率=|实际资金缺口-预算资金缺口︱/预算资金缺口×100%实际资金缺口=月初余额+经营、投资活动流入-经营、投资、筹资流出-安全备付额度-不可动用资金
30公司稽核安排自查覆盖率自查单位数量/所属单位数量×100%指《关于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和规范财务管理专项检查工作通知》规定自查范围
31重大财务事项上报率重大财务事项按公司规定上报数量/按公司规定应上报重大财务事项总数×100%从公司总部出台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管理办法起开始评价
32内外部监督检查问题

整改完成率

已整改完成问题数量/(当年新增内外部监督检查问题数量+以前年度未完成整改问题数量)×100%年度决算审核结果
33网省公司所属县供电企业

经营指标报表报送率

报送经营指标报表县供电企业数量/所属县供电企业数量×100% 
34所属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突出矛盾和问题排查治理完成率及相关信息报送率完成排查治理任务量/年度稽核安排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突出矛盾和问题排查治理任务量×100%;任务量参见《关于下达2011年财务稽核工作安排通知》(按问题方面计算)。
35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管理办法细则制定率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管理办法细则制定情况,采用打分评价方式。从公司总部出台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管理办法起开始评价
36风险管理报告质量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评价结果,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37工程竣工决算完成率当年实际完成竣工决算报告编制项目数/(上年竣工未完成竣工决算报告编制项目数+当年竣工应完成竣工决算报告编制项目数)×100%项目指各单位220KV及以上电网及电源基建项目(不含技改)。
38基建标准成本应用率基建标准成本应用情况,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39年度决算所得税费用与

汇算清缴后所得税费用差异率

|年度决算所得税费用-汇算清缴后所得税费用|/年汇算清缴后所得税费用×100% 
40资本性投资抵扣率

占资本性投资比率

资本性投资抵扣金额/资本性投资总额×100%资本性投资=当期固定资产投资额+期末工程物资余额-期初工程物资余额-当期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投资额
41重大财税查处事件发生数发生重大财税查处事件个数 
42地方性财税优惠争取数争取地方性财税优惠个数 
43接收用户资产免税执行率接收用户资产免税执行情况,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44电价与制度出台率按总部要求统一电价与制度,应出但未出台电价数量 
45电价争取率争取国家及地方出台支持电网和公司发展电价年增加公司收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0% 
46电价工作完成率包括统一电价信息标准,完善与营销、交易集成接口,实现实收账务处理;统一业务流程,制定相关电价管理制度与办法;合理争取居民阶梯电价方案三方面工作完成情况,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47完成电价与理论研究课题及报告数量加强电价与理论研究,完成课题及报告数量 
48电价电费被处罚款数量外部电价电费检查、监管与审计等被处罚款数量 
49购售电预算偏差率售电预算偏差率=︱(实际售电价格-年度预算售电价格)︱/实际售电价格×100%

购电预算偏差率=︱(实际购电价格-年度预算购电价格)︱/实际购电价格×100%

其他收入预算偏差率=︱(实际其他收入-年度预算其他收入)︱/实际其他收入×100%

购售电预算偏差率=售电预算偏差率×40%+购电预算偏差率×40%+其他收入预算偏差率×20%

其他收入指输电费、高可靠性收入、系统备用费等
三、管理手段
50会计凭证

由前端业务集成生成率

集成业务自动生成凭证张数/全部凭证张数×100%集成业务包括集成财务管控系统和成熟套装软件各业务模块
51内部关联交易业务

协同处理完成率

已完成协同业务记录条数/应协同业务记录总数×100%内部关联交易业务指内部购售电、输电、委托运行、委托大修、租赁、内部投资、内部购销存货、内部购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内部提供服务、内部债权债务、内部存贷款、内部保险、内部信托等关联交易。
52辅助决策分析系统部署应用率按公司要求积极部署应用辅助决策分析系统,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53集团对账完成率已完成集团对账记录数/应对账记录总数×100% 
54月度融资计划覆盖率纳入融资计划管理单位数量/并表单位数量×100% 
55票据在线管理率在线集中管理票据张数/获取票据总张数×100%票据指获取支票、应收票据、应付票据等。
56各类固定资产与

设备信息集成、联动率

各类固定资产与设备信息联动卡片数/各类固定资产卡片总数×100%卡片联动指套装软件中AM资产卡片与生产系统PM设备卡片联动
57重点低值易耗品

在线管理完成率

在线管理重点低值易耗品金额/重点低值易耗品总额×100%在线管理指通过套装软件AM模块建立卡片管理
58财务管控与SAP系统中预算项目识别编码对应率财务管控与SAP系统中预算项目识别编码统一对应情况,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59预算发布控制规范应用覆盖率实现预算发布控制系统数量/3×100%按照SAP、财务管控和员工报销系统各占三分之一计算,每实现对其中一个系统中发生业务发布控制为33%
60预算编制平台应用覆盖率应用预算编制平台三级及以上单位数量/全部三级及以上单位数量×100% 
61年度稽核安排中

在线稽核任务完成率

完成在线稽核任务项数/年度稽核安排在线稽核任务项数×100%;任务项数参见《关于下达2011年财务稽核工作安排通知》
62对地市供电公司在线稽核率完成在线稽核地市供电企业数量/所属地市供电企业数量×100% 
63财务规章制度

在财务管控系统中发布率

当年财务规章制度系统发布项数/当年财务规章制度应发布总项数×100%财务规章制度系统发布指在财务管控系统中发布
资产经营管理对标典型经验库系统发布率系统发布地(市、县)典型经验数量/评选出地(市、县)资产经营管理对标典型经验数量×100%系统发布指通过财务管控系统知识库中资产经营管理对标典型经验库发布
65工程信息系统

全口径项目覆盖率

在线管理工程项目数量/全年建设工程项目总数×100%在线管理指通过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管理
66电价日常业务(购电费结算、售电收入核算、购售电预算)在线处理率在线处理率=实现在线处理电价业务笔数/实际发生电价业务总笔数×100%电价业务包括购电费结算、售电收入核算、购售电预算等业务。
67深化电价信息化应用。实现购售电预算编置与执行过程控制;全面应用电价测算工具;建立电价分析体系,实现各类电价报表、电价分析报告自动生成深化应用比例=相关报表及功能点实现数量/相关报表及功能点总数量×100% 

物资集约化管理对标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

单位

数据

精确度

报送

周期

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
一、管理规范性
1组织体系建设指标%小数点后二位年度组织体系建设指标=物资部人员配置到位率×0.5+物资管理人员培训率×0.5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系统外人工提报与监督检查数据。

②网省公司物资部人员配置到位率=网省公司物资部人员配置到位人数/物资部规定岗位配置总人数×100%;

③物资管理人员培训率=(符合参加公司高级物资管理人员培训条件参培人数/应参加高级物资管理人员培训总人数×100%+网省公司组织科级物资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人数/科级物资管理人员总人数×100%)/2。

物资部人员配置到位率:统计口径为网省公司物资部;

物资管理人员培训率:统计口径为网省公司物资部、物流服务中心、招标代理机构。

2物资计划报送合格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物资计划报送合格率=计划报送及时率×0.4+计划报送准确率×0.6

计划报送及时率=(1-∑批次计划补报条目数/∑批次计划报送总条目数)×100%

计划报送准确率=(1-∑批次计划错误条目数/∑批次计划报送总条目数)×100%

注:

① 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ERP系统中提取数据及人工核实数据。

②“批次计划补报条目数”是指批次计划申报截止日时点后补报计划条目数。

③“批次计划报送总条目数”是指批次所有经审核确认进行招标计划总条目数。

④“批次计划错误条目数”是指在批次计划申报截止时间后退回修改重新提报或撤销计划条目数。包括以下内容:a.物料描述、项目名称、项目电压等级、需求数量、估算单价、交货地点与方式存在明显不合理或错误;b.未提交相应技术规范书,或者技术规范书版本不正确。

“总部直接组织实施”和“总部统一组织,网省公司具体实施”招标采购物资。
3物资计划合规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物资计划合规率=∑基建项目批次计划合规数量/∑基建项目批次计划报送总数量×100%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ERP系统中提取数据。   

②“基建项目批次计划合规数量”是指批次计划中按核准权限已获相关部门核准并列入公司年度综合计划基建项目(单体工程)数量。

③“基建项目批次计划报送总数量”是指批次计划申报经审核确认进行招标全部基建项目(单体工程)总数量。

“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招标采购物资。
4集中采购规范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 集中采购规范指标=招标结果公示通过率×0.3+招标采购过程规范率×0.4+二级平台集中采购率×0.3

招标结果公示通过率=(∑审核通过非排序第一中标标包总数/∑推荐非排序第一中标标包总数×0.5+∑公示标包通过总数/∑公示标包总数×0.5)×100%

招标采购过程规范率=∑招标全过程中符合KPI指标总数/∑招标全过程中KPI指标总数)×100%                            

网省公司二级平台集中采购率=∑网省公司集中采购品种数/∑所有网省公司二级集中采购品种总数)×100%

注:①如果本批次无推荐非排序第一中标情况,则∑审核通过非排序第一标包总数/∑推荐非排序第一标包总数=1

招标结果公示通过率:统计口径为10-35kV等主要设备材料招标采购项目;

网省公司二级平台集中采购目录执行率:统计口径为网省公司集中采购目录范围。  

5物资标准化指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物资标准化指数=物资采购标准执行率×0.7+物料主数据准确率×0.3

                                                            

物资采购标准执行率=∑执行采购标准条目数/∑采购条目数×100%

物料主数据准确率=(1-∑提报错误新增物料编码/∑提报物料编码总条目数)×100%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ERP系统中提取数据。

②“执行采购标准条目数”是指报送采购申请中执行采购标准条目数。

③“采购条目数”是指报送采购申请总条目数。

④“提报错误新增物料编码”是指在申请新增物料主数据编码等维护工作中,提出错误或不存在物料编码。

“总部直接组织实施”和“总部统一组织,网省公司具体实施”招标采购物资,且已发布物资采购标准物资。
6物资合同签订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物资合同签订率=合同签订完成率×0.4+合同签订及时率×0.3+合同签订准确率×0.3

合同签订完成率=网省公司完成签订合同总金额/招标结果总金额×100% 

合同签订及时率=网省公司及时签订合同总金额/招标结果总金额×100%

合同签订准确率=网省公司准确签订合同所对应采购订单行项目数量/网省公司签订生效合同所对应采购订单行项目数量×100%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ERP系统中提取数据。

②合同总金额以ERP系统中其所对应采购订单总金额为依据。

③“完成签订合同总金额”是指ERP系统所对应采购订单中“合同流转状态”为“已审批”状态订单总金额。

④“及时签订合同总金额”是指招标结果发布后30日内完成签订合同所对应采购订单总金额。 

⑤“准确签订合同所对应采购订单行项目数量”是指签订采购订单行项目与中标结果相对比,物料、供应商、物资数量、物资金额完全一致行项目数量。有任意一项不一致,则视为不准确。

“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招标采购物资。
7产品质量监督完成指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产品质量监督完成指标=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贡献率×0.6+产品质量关键点见证完成率×0.4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监造系统数据。

②质量监督工作贡献率=(监造发现并处理问题数/各单位监造发现处理问题合计数×0.5+抽检发现并处理问题数/各单位发现并处理问题合计数×0.5)×100%。

③产品质量关键点见证完成率=规定时间内实际提交了报告数/应按时按量提交报告数。

22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断路器,以及除监造外抽检设备、材料。
8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供应商绩效评价报送及时率×0.25+供应商绩效评价报送准确率×0.25+供应商不当行为信息报送及时率×0.25+供应商不当行为信息报送准确率×0.25

供应商绩效评价报送及时率=(1-∑未及时报送评价结果次数/∑应报送次数总数)×100%

供应商绩效评价报送准确率=(1-∑报送评价结果存在问题条目数/∑报送评价结果总条目数)×100%

供应商不当行为信息报送及时率=(1-∑未及时报送次数/∑应报送次数总数)×100%

供应商不当行为信息报送准确率=[∑实际报送供应商不当行为信息条目数/(∑实际报送信息条目数+应报未报信息条目数)]×100%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人工报送数据。

②供应商不当行为信息报送准确率中,“应报未报信息条目数”指供应商出现重大产品质量等问题,但各单位未按照供应商不当行为报送要求进行报送信息条目数。

供应商绩效评价报送及时率和准确率:统计口径为“总部直接组织实施”项目招标采购物资供应商;

供应商不当行为信息报送及时率和准确率:统计口径为“总部直接组织”和“总部统一组织,网省具体实施”招标采购物资供应商。

二、管理成效
9物资计划执行准确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物资计划执行准确率=按计划准确执行到货物资总条目数/按计划应到货物资总条目数×100%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ERP系统中提取数据。

②“按计划准确执行到货物资总条目数”是指考核期内按计划到货时间满10日内办理完入库手续,到货数量在招标文件允许变更范围内(一般为15%)物资总条目数。

③“按计划应到货物资总条目数”是指考核期内按计划应到货物资总条目数。                       

“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招标采购物资。
10设备质量完好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设备质量完好率=(截至统计期处于质保期设备总数—故障台数)/截至统计期处于质保期设备总数×100%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监造系统数据。

质保期内22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主设备。
11物资到货完成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物资到货完成率=实际到货物资总金额/应到货物资总金额×100%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ERP系统中提取数据。

②实际到货物资为ERP系统中办理完入库手续物资。

③应到货物资为数据提取之日前10日,合同交货期满应到货物资。                                                                                                                                                                                                                      

“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招标采购物资。
12监督评价满意率%小数点后二位季度监督评价满意率=1-(责任投诉率×0.6+监察不合格率×0.4)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系统外人工提报数据与检查监督数据。

②责任投诉率=经核实本单位负有责任投诉次数/各单位投诉总次数×100%

其中:部门开出物资管理问题等同于负有责任投诉

③监察不合格率=监察发现本单位问题次数/监察发现各单位问题总次数×100% 

④下列情况发生一次,物资管理同业对标指标一票否决(对标按0分计算)。

物资管理工作存在重大失误,发生造成恶劣影响或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事件

物资管理范围
三、管理手段

13物资集约化系统上线完成指标%小数点后二位年度总部统筹制定各网省公司物资集约化系统上线完成时间计划,各单位按期完成得1分,逾期上线或未上线得0分。各网省公司
14电子评标室建设完成指标%小数点后二位年度总部统筹制定各网省公司电子评标室建设完成时间计划,各单位按期完成得1分,逾期完成或未完成得0分。各网省公司
15仓库ERP系统贯通率%小数点后二位年度仓库ERP系统贯通率=网省公司仓库贯通ERP系统数量/本单位仓库总数量×100%

注:

①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ERP系统提取数据。

②“网省公司仓库贯通ERP系统数量”是指总部ERP仓储管理模块库存台账中反映仓库数量。

③“本单位仓库总数量”是指2011年系统注册实体仓库总数量。

网省公司实体仓库

规划计划管理对标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

单位

数据

精确度

报送

周期

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
一、管理规范性
1规划编制、调整与审批

(含前期)工作合格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按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要求,开展规划编制、调整与审批(含前期)工作情况。

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2计划编制、调整与审批

(含投资)工作合格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按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要求,开展综合计划(含投资)编制、调整与审批工作情况。

采用打分评价方式

二、管理成效
3规划项目准确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1-统计期内规划库发生变更项目数量/统计期初规划库项目总数)×100%

注:项目建设规模或投资规模变化在±10%之间,不计为变更项目。

统计口径为500(330)~110(66)千伏电网项目

4电厂接入系统指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上报评审计划中通过评审项目数量/上报评审计划项目总数)×100%
5前期工作计划完成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前期工作计划完成率=实际核准项目数量/计划核准项目数量×100%+加分因素               

实际核准项目数量:指年内获得国家核准项目数量;                             

计划核准项目数量:指按照下达《公司33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明确各单位需核准项目数量;                               加分因素:每完成一项特高压电网项目核准工作,业主及工程途经各省公司加分20%。        

计划核准项目数量以公司印发年度前期工作计划为准。
6规划项目执行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XX千伏规划变电(线路)项目执行率 =实际完成可研项目规模/应完成可研项目规模

实际完成可研项目规模:指完成可研报告设计及审查,本年度已申请可研批复变电、线路规模;

应完成可研项目规模:指按照最新审定规划报告确定建设时序,应在当年完成可研变电、线路规模。

XX千伏规划项目执行率 = (XX千伏规划变电项目执行率+XX千伏规划线路项目执行率)/2

规划项目执行率 = 各电压等级规划项目执行率之和/电压等级数量

统计口径为500(330)~110(66)千伏电网项目。

年度考核统计范围:本年度6月30日及以前,申请下一年度投产项目规模。

7综合计划建议偏差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 i=1,2,…, N。

其中:

上报值:各单位上报综合计划建议

下达值:公司下达综合计划

- 第i项指标权重, i=1,2,…, N

售电量、线损率、电网基建、技术改造、大修项目、研究开发、信息化投入、营销投入、教育培训、新开工线路工程、新开工变电容量、投产线路工程、投产变电容量、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上缴投资收益、营业收入、经济增加值(EVA)、投资收入比、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利润总额、可控费用、应收用户电费余额比重、当年电费回收率、陈欠电费下降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权重=0.033;电网频率合格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供电可靠率、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供电可靠率指标权重=0.022。

N -指标个数。

8综合计划调整偏差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 i=1,2,…, N。

其中:

调整建议值:各单位上报综合计划调整建议

下达值:公司下达综合计划

- 第i项指标权重, i=1,2,…, N ;

售电量、线损率、电网基建、技术改造、大修项目、研究开发、信息化投入、营销投入、教育培训、新开工线路工程、新开工变电容量、投产线路工程、投产变电容量、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上缴投资收益、营业收入、经济增加值(EVA)、投资收入比、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利润总额、可控费用、应收用户电费余额比重、当年电费回收率、陈欠电费下降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权重=0.033;电网频率合格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供电可靠率、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供电可靠率指标权重=0.022。

N -指标个数。

说明:若总部根据公司经营管理需要对某项指标计划进行调整,计算综合计划调整偏差率时,将通过调整指标权重方式予以考虑。

9综合计划完成偏差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 i=1,2,…, N。

其中:

实际完成值:各项指标实际完成值(公司综合统计数据)

下达值:公司下达综合计划或调整计划

- 第i项指标权重, i=1,2,…, N

售电量、线损率、电网基建、技术改造、大修项目、研究开发、信息化投入、营销投入、教育培训、新开工线路工程、新开工变电容量、投产线路工程、投产变电容量、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上缴投资收益、营业收入、经济增加值(EVA)、投资收入比、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利润总额、可控费用、应收用户电费余额比重、当年电费回收率、陈欠电费下降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权重=0.033;电网频率合格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供电可靠率、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供电可靠率指标权重=0.022。

N -指标个数。

10售电量预测偏差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

其中:

实际完成值:售电量实际完成值(公司综合统计数据)

上报建议值:各单位在综合计划编制时售电量上报建议值

调整建议值:各单位在综合计划调整时售电量调整建议值

11春秋季报告预测准确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

其中:

春季报告电量预算值:各单位春季报告中对本单位年度用电量预测值

春季报告负荷预算值:各单位春季报告中对本单位年度最大负荷预测值

秋季报告电量预算值:各单位秋季报告中对本单位年度用电量预测值

秋季报告负荷预算值:各单位秋季报告中对本单位年度最大负荷预测值

实际用电量:各单位年度用电量实际值(公司综合统计数据)

实际负荷:各单位年度最大负荷实际值(公司综合统计数据)

12线损月度波动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

其中:

  月线损率:各单位分月线损率

  各月线损率平均值=

13上报投资建议计划

核准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上报投资建议计划中已完成核准项目数量/上报投资建议计划中项目总数)×100%

14投资完成偏差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当98%≤投资完成率≤102%时,投资完成偏差率=0;

当投资完成率<98%时,投资完成偏差率=0.98-投资完成率;

当投资完成率>102%时,投资完成偏差率=投资完成率-1.02。

其中:

计划内项目投资完成:指各单位在报告期内统计上报电网基建项目投资完成数。

年度投资计划:指年初下达各单位电网基建项目投资规模。其中,上半年对标时采用年初投资计划,下半年对标时采用年度投资调整计划。

计划内项目指纳入年初计划或年度投资调整计划项目。
15项目开工计划

执行偏差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线路开工计划执行偏差率=

变电开工计划执行偏差率=

项目开工计划执行偏差率=0.5×线路开工计划执行偏差率+0.5×变电开工计划执行偏差率

其中:

开工线路长度(变电容量):指总部已下达项目开工计划且现场实际开工线路长度(变电容量)。

年度开工线路长度(变电容量)计划:指年初综合计划下达各单位现场新开工里程碑计划中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其中,上半年对标时采用年初开工计划,下半年对标时采用年度开工调整计划。

参数A取值:当开工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大于年度开工线路长度(变电容量)计划时,A=1.5,否则A=1。

16项目投产计划

执行偏差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线路投产计划执行偏差率=

变电投产计划执行偏差率=

项目投产计划执行偏差率=0.5×线路投产计划执行偏差率+0.5×变电投产计划执行偏差率

其中:

投产线路长度(变电容量):指实际投产综合计划内项目线路长度(变电容量)。

年度投产线路长度(变电容量)计划:指年初综合计划下达各单位投产里程碑计划中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其中,上半年对标时采用年初投产计划,下半年对标时采用年度投产调整计划。

参数A取值:当投产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大于年度投产线路长度(变电容量)计划时,A=1.5,否则A=1。

17统计数据报送及时率

小数点后两位月度

参数A取值:

当报送延时在1小时内,A=1;

    当报送延时在1~2小时间,A=1.5;

    当报送延时在2小时以上,A=2。

包括生产、投资、风电、能耗统计数据
18统计数据报送差错率

小数点后两位月度

(统计差错指标个数/统计指标总数)×100%

差错指标认定:

1.综合管理部门、电力监管机构等检查认定有差错统计指标数据;

2.公司总部审查及公司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监测认定有差错统计指标数据;

3.对历史同期数据更正、报送截止时间后对已完成报送本期数据更正。

包括生产、投资、风电、能耗统计数据
19统计分析成效指标整数年度0.5×∑月度异动指标分析评定得分+0.5×∑统计分析报告评定得分

其中,

月度异动指标分析评定得分:

对每月统计报表异动指标所附相关分析说明材料,根据分析到位情况,分别评定为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报告得10分,优良报告得8分,合格报告得5分,不合格报告得0分。

统计分析报告评定得分:

对每年按要求提交统计分析报告,分别评定为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报告得10分,优良报告得8分,合格报告得5分,不合格报告得0分。

20对标诊断工作成效指标整数年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对标分析诊断报告评定得分

根据分析诊断深入性、改进措施有效性等,对按要求提交季度、半年度和年度对标分析诊断报告,分别评定为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报告得10分,优良报告得8分,合格报告得5分,不合格报告得0分。

21典型经验推广应用

工作完成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完成推广应用计划进度要求典型经验项数/计划推广应用典型经验项数)×100%

三、管理手段

22规划计划信息系统

建设模块完成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实际完成建设模块数/年度计划建设规划计划信息系统模块数)×100%

电网建设管理对标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

单位

数据

精确度

报送

周期

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
一、管理规范性
1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

计划执行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定义:由被考核单位组织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计划执行准确程度。

计算公式:=[0.4×330千伏及以上招标项Z值之和 / 330千伏及以上招标项计划总数 + 0.4×220千伏招标项Z值之和/220千伏及以下招标项计划总数+0.2×110(66)千伏招标项Z值之和/ 110(66)千伏及以下招标项计划总数]×100

其中:每个招标项Z= 1 - 0.1×规范开工滞后月数。

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招标计划单独计列,每个工程项目有三个招标项。

招标项按计划执行Z值为1,比计划滞后一个月,扣0.1。

未公开招标Z=0。

未在项目开工前完成招标Z=0。

1.统计口径为各单位上报备案110(66)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计划。

2.每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计划均单列,如3项均在考核期内招标,则计划招标项数为3。

2初设评审计划按期完成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初设评审计划按期完成率=(本期按期完成初设评审项目数/本期应完成初设评审项目总数)×100%

统计口径为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

年中考核统计范围为本年度1月1日至6月30日间列入初设评审工作年度预安排项目;年末考核统计范围为1月1日至12月31日间列入初设评审工作年度预安排项目。

3输变电工程

开工计划执行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定义:输变电工程项目按计划(或提前)规范开工执行准确率。

计算公式:

输变电工程开工计划执行率 = [0.7×220千伏及以上项目K值之和/220千伏及以上计划开工项目总数+ 0.3×110(66)千伏项目K值之和/110(66)千伏计划开工项目总数]×100

其中:K = 1 - 0.1×规范开工滞后月数;

项目按计划月份开工或提前开工,且满足规范开工条件,K值为1;每滞后计划1个月,扣0.1;

未满足规范开工条件下开工,K值为0。

未能按计划当年规范开工,K值为0。

1.统计口径为列入公司里程碑进度计划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

2.项目分按照公司里程碑进度计划内容条目执行。

3.未列入公司里程碑进度计划项目,不纳入统计。

4输变电工程投产

计划执行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定义:输变电工程项目按里程碑计划(或提前)投产执行准确率。

计算公式:

输变电工程投产计划执行率 =[0.7×220千伏及以上计划投产项目T值之和/220千伏及以上计划投产项目总数+ 0.3×110(66)千伏计划投产项目T值之和/110(66)千伏计划投产项目总数]×100

其中:T = 1 - 0.1×投产滞后月数;

项目按计划月份投产或提前投产,T值均为1;

每滞后1个月,扣0.1;

未能按计划当年投产,T值为0。

1.统计口径为列入公司里程碑进度计划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含跨年度提前至本年度投产项目。

2.项目按照公司里程碑进度计划内容条目执行。

3.未列入公司里程碑进度计划项目,不纳入统计。

5变电通用设计

应用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变电通用设计应用率= 220kV及以上“单个变电站工程通用设计应用率”算术平均值×0.7+110(66)kV“单个变电站工程通用设计应用率”算术平均值×0.3。

其中:

 

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

年中考核统计范围为本年度1月1日至本年度6月30日完成初步设计评审220kV及以上工程;年末考核统计范围为本年度1月1日至本年度12月31日完成初步设计评审110(66)kV及以上工程。

通用设计成果见《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国家电网基建〔2011〕374号)

6线路通用设计

应用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线路通用设计应用率=杆塔通用设计应用率×0.8+金具通用设计应用率×0.2。

1)杆塔通用设计应用率=220kV及以上“单个线路工程杆塔通用设计应用率”算术平均值×0.7+110(66)kV“单个线路工程杆塔通用设计应用率”算术平均值×0.3;

    单个线路工程杆塔通用设计应用率=(应用通用设计杆塔数量/杆塔总数)×100%。

    杆塔通用设计应用率统计范围为110(66)kV~750kV输电线路工程。

2)金具通用设计应用率=各电压等级“单个线路工程金具通用设计应用率”算术平均值;

    单个线路工程金具通用设计应用率=(应用通用设计金具串数量/金具串总数)×100%。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率统计范围为330kV~750kV输电线路工程。

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

年中考核统计范围为本年度1月1日至本年度6月30日完成初步设计评审220kV及以上工程;年末考核统计范围为本年度1月1日至本年度12月31日完成初步设计评审110(66)kV及以上工程。

通用设计成果见《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国家电网基建〔2011〕374号)

7通用设备应用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通用设备应用率=220kV及以上“单个变电站工程通用设备应用率”算术平均值×0.7+110(66)kV“单个变电站工程通用设备应用率”算术平均值×0.3。

其中:

 

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

年中考核统计范围为本年度1月1日至本年度6月30日完成初步设计评审220kV及以上工程;年末考核统计范围为本年度1月1日至本年度12月31日完成初步设计评审110(66)kV及以上工程。

通用设备成果见《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国家电网基建〔2011〕374号)

8工程竣工结算按期完成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工程竣工结算按期完成率=(本期按期完成竣工结算项目数/本期应完成竣工结算项目总数)×100%

统计口径为应完成结算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结算管理办法》要求,22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投产后90日内应完成工程结算(本期按期完成竣工结算项目数包含完成“预结算”工程)。

竣工结算是指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以及其它费用在内工程费用全口径结算;

竣工结算完成节点规定为基建管理部门(或技经管理部门)完成审核并签字确认。

二、管理成效
9非主要责任基建

人身死亡事故次数

个位半年定义:根据事故调查结论,公司有关单位负有非主要责任(次要责任、间接责任、管理责任)基建人身死亡事故次数。

计算方法:对年初以来事故次数累计统计。

说明:负主要责任基建安全事故已经包括在“业绩优秀—安全可靠”指标中。

考核期内,本单位所属在建工程及所属施工、监理、设计企业发生非主要责任人身死亡事故。
10优质工程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定义:符合评选条件工程中获评国网优质工程比例。

计算方法:优质工程率 = 330kV及以上工程优质率×0.5 + 220kV工程优质率×0.4 + 110(66)kV工程优质率×0.1 

其中:

优质率 = 本单位获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数量/本单位符合优质工程评选条件工程总数×100%

1.统计口径为符合优质工程评选条件110(66)kV及以上工程。

2.当本单位无满足条件330kV及以上项目时,则“330kV及以上工程优质率”以“220kV工程优质率”代替;当本单位无满足条件220kV项目时,则“220kV工程优质率”以“330kV及以上工程优质率”代替;当本单位无满足评优条件110(66)工程项目时,则“110(66)工程优质工程率”直接以“220kV工程优质率”替代。

11工程质量检查

得分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定义:公司优质工程考核范围内所有项目复查得分率平均值。

计算方法:工程质量检查得分率 =

 ∑(每项优质工程检查得分率)/优质工程考核范围内项目数量×100%

其中,得分率为公司抽查核定后得分率,具体内容按《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11年版)》执行。

统计口径为符合公司优质工程考核范围内22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
12工程造价控制指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定义:考核范围内所有项目造价控制指标加权平均值。

计算方法:工程造价控制指标=Σ(单项工程造价控制指标得分×概算下降率本区间内项目数量)/考核范围内项目总数

单项工程概算下降率=((工程概算-工程结算)/工程概算)×100%

说明:

1.工程概算是指初步设计批准概算;

2.概算下降率在3~5%,单项工程造价控制指标得100分;

3.概算下降率0(含)~3%或5~10%,单项工程造价控制指标得98分;

4.概算下降率10~15%,单项工程造价控制指标得95分;

5.概算下降率超过15%,单项工程造价控制指标得85分;

6.概算下降率0(不含)~−5%即工程结算超过工程概算5%以内,单项工程造价控制指标得50分。

7.概算下降率超过−5%即工程结算超过工程概算5%以上,单项工程造价控制指标得30分。

8.结算督察项目审减费用超过上报结算2~3%,工程造价控制指标扣5分,审减费用超过上报结算3%及以上,工程造价控制指标扣10分,累计计算。

统计口径为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在考核期竣工投产、并已办理结算工程;

年中考核统计范围为本年度1月1日至本年度6月30日应完成结算项目;年末考核统计范围为本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应完成结算项目。

三、管理手段

13基建管控系统

应用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基建管控系统应用率=Σ(单个项目数据完整率×单个项目数据准确率)/考核范围内项目总数 

其中:

单个项目数据完整率=(单个项目实际完成填报数/单个项目应完成填报数)×100%

单个项目数据准确率=(项目实际填报准确节点/项目应填报准确节点)×100%

统计范围:列入公司里程碑计划和预安排计划所有项目。

当系统中项目数超过50个,信息化应用率增加1%权重,每增加50个项目增加1%权重。

数据准确率提取范围根据情况滚动更新,目前判断范围暂定为:项目规模、项目里程碑计划、项目预安排计划、现场项目进度。

本指标系统自动统计。

电网运行管理对标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

单位

数据

精确度

报送

周期

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
一、管理规范性
1电网核心业务流程上线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电网核心业务流程上线率=上线核心业务流程个数/应上线核心业务流程个数。

每年度统计一次。
二、管理成效
2计划停电比率%小数点后两位季度

计划停电比率=考核周期内按计划停电项目数/考核周期内停电项目数(计划+临时)*100%。

注:1)统计范围以各级调度调管线路、母线、主变为准,不包含机组、单个开关或二次设备等。

2)各网省调每月月底前上报月度停电计划,每月第一个工作日10点前计划停电比率统计结果以及停电明细对比,未实现自动统计上报,停电比率为零。

3)统计以月度为准,每季度统计考核一次,每季度为3个月统计数据平均值,年度则为12个月平均值,要求全年应有每月统计列表及全年平均值,临时停电项目数为“临时检修单数(有票)+设备紧急停运数(无票)”。

每季度统计表考核一次,本季度内3个月统计数据平均值,年度则为12个月平均值。
3日前负荷预测合格率%小数点后两位季度

网省调日负荷预测准确率采取日均方根值,并按网省调负荷水平确定准确率达标值。当某日负荷预测准确率达到或超过97%时,该日负荷预测准确率计为合格;当某日负荷预测准确率小于97%时,该日负荷预测准确率计为不合格;日前负荷预测合格率=(统计周期内日历天数-不合格天数)/统计周期内日历天数日历天数。

考核各网省调负荷预测数据,以EMS监测数据为准(96点),进行统计。
4故障快速切除率%保护快速切除率=(保护快速切除次数/保护应快速切除次数)*100%统计所辖110(66)kV及以上系统电网故障快速切除率,系统自动提取

三、管理手段

5调度生产报表

主要数据合格率

%小数点后两位季度调度生产报表主要数据合格率=(统计周期内合格数据个数/统计周期内要求报送数据总个数)×100%。

注:按照《电网调度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调调〔2009〕160号)中有关要求进行统计,包括:电力生产日报数据、电力生产旬报数据、电力生产月报数据及电网运行分析月报数据。

1、要求从OMS中自动提取数据。

2、各分中心、华北网调负责所辖省调调度生产报表主要数据合格率统计,并向国调提供。

电网检修管理对标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

单位

数据

精确度

报送

周期

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
一、管理规范性
1工作流程建设完成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已建立大检修工作流程/应建立大检修工作流程)×100%
2状态检修设备覆盖率[1-(状态检修应覆盖设备类别数量-状态检修实际覆盖设备类别数量)/状态检修应覆盖设备类别数量] ×100%
3状态检修工作达标率[已达标供电公司(检修公司)数/(供电公司数+检修公司数)] ×100%
二、管理成效
4输变电设备强迫停运率∑强迫停运次数/∑统计百台年数

统计依据《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统计范围为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变压器、断路器三类主设备
5输变电设备重复计划停运率∑重复计划停运次数/∑统计百台年数

统计依据《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统计范围为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
6城市配网带电作业化率%统计周期内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时户数/(计划停电时户数+带电作业减少时户数)×100%

统计范围为10(20)千伏电压等级城市配网
7危急严重缺陷及时消除率(及时消除危急严重缺陷数、统一时段危急严重缺陷总数)×100%,

统计范围为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
8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完成率年度完成电网技术改造项目总数/公司综合计划下达年度电网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总数

电网技术改造项目完成以项目竣工投产为标志

三、管理手段
9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功能模块应用率

∑每个二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应用数量/(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数量×二级生产单位数量)×100%

10重大电网设备故障(缺陷)

信息及时报送率

(通过信息系统上报重大电网设备故障信息数量/按照报告制度应上报重大电网设备故障信息数量) ×100%

11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主网数据完整率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中主网设备(架空输电线路、电缆线路、主变、断路器、隔离开关)数量×权重]/ ∑[运维口径统计主网设备(架空输电线路、电缆线路、主变、断路器、隔离开关)数量×权重] ×100%

统计范围为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电缆线路、主变、断路器、隔离开关数量,其权重分别为0.3、0.15、0.3、0.15、0.1。

12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配网数据完整率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中配网设备[配网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柱上变压器、柱上开关类设备(含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熔断器)、开关站、箱变、环网柜]数量×权重}/ ∑{运维口径统计配网设备[配网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柱上变压器、柱上开关类设备(含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熔断器)、开关站、箱变、环网柜]数量×权重} ×100%统计范围为10(20)千伏电压等级城市配网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柱上变压器、柱上开关类设备(含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熔断器)、开关站、箱变、环网柜数量,其权重分别为0.15、0.15、0.15、0.15、0.15、0.15、0.1。

营销服务管理对标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

单位

数据

精确度

报送

周期

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
一、管理规范性
1供用电合同签订率小数点后两位月度统计期内,已签订供用电合同客户数/应签订供用电合同客户数×100%
2运行表抽检完成率%小数点后

两位

年度运行表抽检完成率=完成运行表计划内抽检数/统计范围内应抽检运行表总数×100%

3省级计量中心检测能力符合率%小数点后

两位

年度省级计量中心检测能力符合率=实际开展智能电能表全性能试验项目数/标准规定应开展智能电能表全性能试验项目数×100%
二、管理成效
4月末抄见电量占

月售电量比重

小数点后两位月度统计期内,月末抄见电量/当月售电量×100%考核期内,公历月25日0时至月末最后一天24时抄见电量占当月售电量比重。指标达到70%及以上,均进入A段,其他按照排序评价。
5短期市场预测准确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售电量)预测准确率=average(月度预测准确率)*10%+average(季度预测准确率)*60%+年度预测准确率*30%。                                                                 其中:预测准确率=(1-(预测值-实际值)/实际值)*100%预测准确率允许误差:年度5%,季度4%,月度3%;预测误差值小于允许误差,进A段;误差值大于允许误差单位进行排序。

最大负荷预测准确率占30%,售电量预测准确率占70%。

6应收用户电费余额占当年

月均应收用户电费平均比例

小数点后两位月度考核期内,各月(应收用户电费余额/当年应收用户电费总额)*100%之和/考核期止月份数 1、应收用户电费余额指统计期内每月月末24点财务口径数据。                                                                 2、根据各网省公司用电结构和月末抄见电量占比,确定各网省公司应收用户电费余额占月均应收电费比例目标值,每年通过综合计划下达。年度指标控制在计划值范围内,直接进A段。
7电费回收率%小数点后三位

 电费回收率=当年电费回收率*80%+陈欠电费下降率*20%上年无陈欠电费结转,陈欠电费下降率视为100%。
8业扩服务时限达标率%小数点后两位

季度考核期内,每季(未超时限当年已归档新装、增容流程数/当年已归档新装、增容流程数总和)×100%加权平均值。

1、以SG186营销业务系统中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按月提取已归档新装、增容业务供电方案答复、受电工程设计审核、中间检查、工程验收、装表接电5个流程节点,进行按季统计,以上各业务环节时限均达标业务为业扩时限达标业务。

各节点时限标准如下:

供电方案答复期限:自受理客户申请之日起,居民客户不超过3个工作日;低压电力客户不超过7个工作日;高压单电源客户不超过15个工作日;高压双电源客户不超过30个工作日。

设计审核期限: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低压供电用户不超过8个工作日,高压供电用户不超过20个工作日。

启动中间检查期限:自接到客户申请之日起,低压供电客户不超过3个工作日,高压供电客户不超过5个工作日。

竣工检验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低压供电客户不超过3个工作日,高压供电客户不超过5个工作日。

装表接电期限:自受电装置检验合格并办结相关手续之日起,一般居民客户不超过3个工作日,低压供电客户不超过5个工作日,高压供电客户不超过7个工作日。

2、超时限流程是指供电方案答复、设计文件审查、中间检查、竣工检验、装表接电等流程环节中任一时限超过标准时限。

三、管理手段
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数据应用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应用率=采集主站已经实现功能项数*0.8/28+新功能项数*0.2/28

1.考核单位为网省公司。

2.功能项总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373—2009)中规定2功能。以2功能均具备,该指标评价直接进A段。

3.鼓励各单位拓展、开发新系统高级应用,统计期内增加新功能及数量应经公司审核验证。

4.新功能项数部分得分最大为20%。

10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基础数据可用率

%小数点后两位月度基础数据上传完整率×0.3+基础数据上传准确率×0.7

其中:

基础数据上传完整率=统计期内,各月(已上传明细数据表数量/应上传明细数据表数量*100%)之和/考核期止月份数  

基础数据上传准确率=统计期内,各月((已上传明细数据表数量-差错数据表数量)/应上传明细数据表数量)*100%)之和/考核期止月份

1.未按规定时间上传数据表不计入已上传明细数据表数量。

2.以网省公司为单位上传所辖各基层单位明细数据,缺失基层单位不计入已上传数量。

3.差错数据表数量:已上传到总部明细数据表中存在数据错误、数据缺项数据表数量。按回退给网省公司数据表数量计算。

4.同一数据表存在多期数据错误,按一次差错计入当月差错数量。

5.因分析软件数据加工(含分析软件数据抽取)、网省与总部二级之间数据交换原因造成数据差错,不计入差错数量。

文档

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指标定义-

附件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指标定义(5月27日汇总稿)公司业绩对标指标编号指标名称指标单位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指标统计审核责任部门数据来源一、电网坚强1容载比某一电压等级容载比。其中:为该电压等级最大负荷日最大负荷(万千瓦)。为该电压等级年最大负荷日投入运行变电总容量。参照《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156-2006)规定数值,按照区间最优方法,对容载比偏离导则控制范围偏离量进行评价,即:当容载比下限≤容载比≤容载比上限时,容载比偏离量=0;当容载比>容载比上限时,容载比偏离量=容载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