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业 论 文
题 目:企业筹资管理问题研究
所在专业: 财务管理
学生签字:
导师签字:
摘要
资金是企业的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企业筹资是指企业向企业内部、企业外部相关单位和个人筹措并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的财务活动。资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筹资则是满足企业资本需求的首要手段。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企业用资项目、资金规模都发生了变化,筹资活动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看一个企业的融资方式及特点会分析出该企业在管理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一定要看清将面对的不同风险,正确理解风险的存在,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识别、防范、化解和躲避风险,才能避免运营中不可预见的损失,达到预期的经营发展目标。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资金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
关键词:企业 财务 筹资管理 风险
Abstract
The fund is the enterprise's blood, is the enterprise carries on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Enterprise financing refers to the financial activities of the enterprise, which is required by the enterprise to raise funds and focus o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Capital is the source and power of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is the primary means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capital.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market competition,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funds and funds have changed, which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Look at the way of financ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enterprise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expo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Enterprises as a major play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competition, enterprises will encounter a variety of risks, enterprises must see will face different risk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isk, so as to identify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to prevent and dissolve and avoid the risk to avoid unforeseen loss 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of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 of financing is the specific form of enterprise financ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enterprise financ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endogenous financing and exogenous financing. Internal financing does not require the actual external payment of interest or dividends, will not reduce the cash flow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costs will not occur, making the cost of endogenous financing is far below the external financing.
Key words: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risk
引言
筹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集为企业所需的资金的财务行为。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中把筹资管理中风险产生的对象限定于负债资金,认为筹资风险是由于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筹资理论是建立在传统企业背景之下的,很长时间内我们国家都是这么认为企业筹资管理和风险的。因为在传统企业的主要经济利益主体中,不论是独资企业还是合伙企业,其所有者与经营者是统一的利益主体,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也是统一的,企业只需要对债权人承担还本付息的法律责任,而不存在对企业本身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问题,所以对于权益资金不存在筹资风险的问题。然而,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两权分离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不同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既要对债权人承担责任,又要对所有者承担责任。因此对于现代企业,负债筹资风险仍然是筹资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能忽略对权益筹资风险的考虑。在我国关于企业风险管理和融资方面的书,也介绍了有关权益筹资风险的内容,但大多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对其做深入的研究。
一、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论文的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加以理解,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对于企业筹资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同时也为自己的大学四年学术总结画上句号。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资金筹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管理者必须拓展融资渠道,并权衡不同资金来源的可靠性、持续性、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够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提高企业发展潜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筹资风险的管理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内容。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筹资活动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当前,资金短缺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能否健康良性地发展,筹资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筹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资金的合理筹集和使用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筹资又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企业可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避免筹资失误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筹资风险研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是很薄弱,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学者宋明哲先生在1984年初步阐述了风险管理,其中包括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些基本思想,开启了 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
19年刘思录、汤谷良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性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财政部向德伟博士在1994年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他认为“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运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并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
1987年清华大学郭中伟教授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指导企业和人们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近年来国际筹资环境的萎靡不振使得我国国内企业的筹资活动无一例外地受到一定影响。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企业筹资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1)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下,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上已完成了由国家统筹管理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转型,国家财政拨款不再是有效的筹资渠道,企业迫切需要走向市场开辟寻求新的高效的筹资渠道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2)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体系与金融不够完善与规范。在货币市场方面,同业拆借交易量,短期企业债券市场都很小,品种也比较单一。在资本市场方面,对企业长期债券的发行国家控制很严,发行数量少,可上市流通的部分更少,与此同时,我国的股票市场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副总裁――谢国中曾说,中国需要10%的GDP水平的集资,但实际上在中国股市上集资的钱是非常小的,中国股市是比较重要的,但就目前中国股市的规模相对于中国的需求,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国股市多为国企筹资,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阻碍重重。(3)中小企业筹资倍加艰难。据不完全统计,在对广东2000多家中小企业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显示,竟然有77.99%的中小企业将资金短缺列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深圳85%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多多少少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国外文献综述: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逻辑起点是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年6月份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论文,也即MM定理的最初形式;它指出:如果①不存在破产风险;②个体可以在无风险市场上以市场利率借贷;③不存在税收④不存在交易成本,那么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不存在可以使得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产生了一批新的资本结构理论。其中美国经济学家梅耶就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①内源融资;②外援融资;③间接融资;④直接融资;⑤债券融资;⑥股票融资。西方发达国家如英美等国的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筹资遵循内源融资,债券融资,股权筹资的顺序。
二、企业筹资现状
(一)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
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及混合筹资.按企业所取得资金的权益特性不同,企业筹资分为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及混合筹资三类。
1.股权筹资是指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筹资,是企业经济运营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筹资手段。股权筹资的优点:是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股权资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无需偿还,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除非企业清算时才有可能予以偿还。
是企业良好的信誉基础。股权资本作为企业最基本的资本;代表了公司的资本实力,是企业与其它单位组织开展经营业务,进行业务活动的信誉基础。财务风险较小;股权资本不用在企业正常营运期内偿还,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
股权投资的缺点:资本成本负担较重;股权筹资的资本成本要高于债务筹资。
容易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利用股权筹资,引进了新的投资者或者出售了新的股票,会导致公司控制权结构的改变,分散了企业的控制权。信息沟通与披露成本较大;
特别是上市公司,其股东众多而分散,只能通过公司的公开信息披露了解公司状况,这就需要公司花更多的精力,有些还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用于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
2.债务筹资是指企业按约定代价和用途取得且需要按期还本付息的一种筹资方式。
债务筹资的优点:
(1)筹资速度较快。
(2)筹资弹性大。
(3)资本成本负担较轻。一般来说,债权筹资的资本成本要低于股权筹资。其一是取得资金的手续费用等筹资费用较低;其二是利息、租金等用资费用比股权资本要低;其三是利息等资本成本可以在税前支付。
(4)可以利用财务杠杆。
(5)稳定公司的控制权。
债务筹资的缺点:
(1)不能形成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
(2)财务风险较大。债务资本有固定的到期日,有固定的利息负担,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取得的债务,资本使用上可能会有特别地。
(3)筹资数额有限。
3.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
按是否借助于金融机构为媒介来获取社会资金,企业筹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两种类型。
直接筹资不需要通过金融机构来筹措资金,是企业直接从社会取得资金的方式。
间接筹资,是企业借助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筹集资金。
4.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
按资金的来源范围不同,企业筹资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类型。内部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利润留存而形成的筹资来源。外部筹资是指企业向外部筹措资金而形成的筹资来源。
5.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
按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是否超过1年,企业筹资分为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两种类型。长期筹资是指筹集可供企业长期(一般为1年以上)使用的资本。长期筹资的方式主要有:(1)吸收直接投资。(2)发行普通股票。(3)长期借款。(4)发行债券。(5)融资租赁。
短期筹资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筹资。短期筹资一般是负债筹资。按不同的标准可将短期筹资分为不同类型,其最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按应付金额是否确定,可以分为应付金额确定的短期负债和应付金额不确定的短期负债。(2)按短期负债的形成情况,可以分为自然型短期负债和临时性短期负债。
(二)外部筹资困难
在我国的融资格局中,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来源中占有绝对比重,并且由于近年来信贷余额快速增长,而直接融资发展相对缓慢,贷款和直接融资余额的差距越来越大。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减少了大多数企业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了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而大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和风险平衡又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据统计,目前阶段我国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份额,而占88.1%的小型企业的贷款份额不足20%。
资本市场的缺陷;从直接融资渠道上来看。主要有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两种方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发育不完善且迟缓,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从发行债券融资的情况看,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只有少数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佳、信誉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股票市场上,虽然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但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上市融资门槛仍然很高。
信用担保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多数企业的融资;尽管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达数千家,但仍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体系的欠缺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尽管我国一些地方在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都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企业信用低下、中小企业融资的要素不完全时,靠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担保条件,难以顺利完成融资任务。
的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导致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利上的不平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如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库等,这些机构一般由设立,并在不同程度上依靠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目前还是大企业受到更多的重视和方面倾斜,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上的便利和优惠。
(三)企业外部筹资成本较高
企业外部筹资主要有债券融资:银行贷款:最常用的工具,但通常需要提供抵质押物,如果银行提供的融资额度不能满足需求,可通过专业担保公司增信增大额度,但同时要多支付融资成本(担保费)。信托融资:根据需要资金的项目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房地产公司经常用这个工具,通常融资成本较高,融资额度较大。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私募债、中小企业债等:这个工具对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除私募债外均要求企业净资产在6000万以上),前两个通过银行承销发行,后两个通过券商承销发行,融资周期较长。股权融资:顾名思义,寻求投资者,以双方协议价格出让股份换取资金。企业资本成本筹资方式之一是发行普通股。由于普通股股利由税后利润负担,不能抵税,且其股利不固定,求偿权后,普通股股东投资风险大,所以其资金成本较高。外部筹资渠道外部筹资渠道是指企业从外部所开辟的资金来源,其主要包括:专业银行信贷资金、非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从企业外部筹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因此,在购并过程中一般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其缺点是保密性差,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
三、企业筹资困难之表现
(一)企业自身原因
1.企业筹资管理意识淡薄
在现在的发展中,我国有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资金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是多么大,企业的资金成本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企业没有资金就无法正常运转。正是因为企业没有意识到资金成本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所以企业就忘记了企业的筹资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2.企业筹资规模不合理
企业资金的筹集没有进行事前的资金需求量的预策,导致企业在实际筹集资金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导致了企业筹集资金的数量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不匹配,要不就是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要不就是企业资金严重导致了企业资金的浪费减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3.企业筹资方式单一,资金结构不合理
目前,企业筹资主要通过自由资金和银行借款两种方式来进行,但这两种筹资方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自由资金的的相对有限,另外虽然银行借款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具有筹资弹性较大、资本成本较低、筹资速度快、等有点但同时也具有条款多、筹资数额有限等缺点。企业的经济状况、还款能力、企业信誉等都影响了企业借款的实现,特别是个别企业的银行借款还款不及时,严重影响了银行对于企业的信任度,增加了企业通过银行筹集资金的难度。另外由于筹资方式的单一导致了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和企业资金成本的居高不下。
4.企业没有有效的利用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形式。进入市场经济的标准就是采用这些形式的信用经济。商业信用是企业以流动负债形式实现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之一。目前企业的赊销、分期付款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拖延企业资金的支出时间,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充分利用,但一部分企业没有合理合法的利用商业信用导致了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等,因此如何处理好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坚持双方互利的原则,保证企业合理的信用,是企业当前面临的又一问题。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当前有五方面原因导致企业贷款难。一是贷款利率上升,增加经营成本。二是银行资金紧张,信贷额度收缩明显。三是融资手续复杂要求多,间接提高融资成本。四是企业抵押物匮乏,融资难度加大。五是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贷款审批难以通过。
一是贷款利率上升,增加经营成本。认为“融资成本过高”是主要困难的企业占61.29%,调查2014年企业融资成本(利息、担保费、中介费、存款占用成本等),在6%以下的企业占22.58%,6%~8%占32.26%,8%~10%占25.81%,10%以上占19.35%。按规模分,呈现出企业规模越大,融资成本越低的特点。但从企业处了解到,2014年大型企业融资成本总体较2013年也有显著上升,如2013年贷款利率还在基准利率水平以下,而2014年则需要上浮,导致部分企业转为以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作为主要融资渠道。
二是银行资金紧张,信贷额度收缩明显。选择“银行额度不足”的企业占41.94%。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证券市场火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14年以来银行存款获取乏力,加之受到存贷比等监管的严格管控,造成银行信贷投放收紧。从对11家省级银行的调查发现,2014年以来信贷额度缩减明显,除个别新兴行业信贷额度相对宽松外,大多数行业贷款额度较去年有所减少,企业新增贷款得到严格控制。
三是融资手续复杂要求多,间接提高融资成本。认为“银行附带条件过高(比如存款要求、财务顾问费等)”是主要问题的企业占35.48%。调研显示,样本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基于对风险的考虑,对贷款申请企业设置种种条件,导致企业贷款申请难度增大。部分企业反映,在银行以“资产抵押”的方式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除了收取40%的保证金外,还需交纳敞口承诺费,保证金又不得存放定期,造成了企业融资成本的抬高。同时,个别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实行“存一贷二”形式以及收取财务顾问费等,间接地推高了企业总体融资成本。
四是企业抵押物匮乏,融资难度加大。选择“找不到合适担保物”的企业占32.26%,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和能提供担保的公司,难以达到银行条件,使公司的贷款难度增加,贷款利率水平居高不下。如部分采矿企业反映,企业用精矿、精粉作为抵押物贷款时,则必须将之封存仓库且不得动用,导致企业“望而却步”,无法贷到款。
五是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贷款审批难以通过。认为“盈利、偿债能力降低”导致贷款难的企业占29.03%。一方面因为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如某特色土产品公司反映,由于卖方竞争激烈,为保证合同成交和公司收入的增加,公司在拓展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的过程中采取了降价策略。
(三)部门的原因
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比照国外经验,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都采取各种优惠进行扶持,而中国的经济、金融主要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征来制定,缺乏中小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以及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不健全。另外,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决定其资金的紧张状况等等都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
四、解决我国企业融资难的办法
(一)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规范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从企业的制度、品质、执行力、凝聚力四方面入手。 部门沟通不畅、脱节以及工作和布置的任务偏差、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效率不高,在于执行力不强,究其原因在于标准、监督以及责任心的问题;工作中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在于企业凝聚力的打造,即人心的凝聚问题。 以上种种,需要规范公司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再辅以贴心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打造高效率的团队。执行并持续改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应该是制度化的硬性管理和人性化的柔性相结合,约束和激励双管齐下,解决人心的问题。
所以对于内部管理改善,初步构想及建议如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执行力度。良好的的规章制度是是各项流程能否贯彻执行的有力保障,流程就好象水,制度就好象水管,只有那水按着水管的方向流才能更好的得到利用。因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让良好的制度各项服务流程的贯彻执行保驾护航。目前,许多企业,一方面业务流程不健全,另一方面现有流程由于没有良好的制度进行监督使得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够得到及时纠正。从管理学角度讲,执行就是落实服务流程环节所要求的内容和任务,执行流程的目标就是让客户满意。执行力度是左右企业 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分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通过许多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客户服务满意度与各项服务流程的执行特别是核心流程的执行情况息息相关。所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执行力度是非常重要的。有制度不执行或者曲解执行都会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对企业的后续发展影响较大。作出良好的品质仅仅依靠制造能力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这里讲到品质是公司的综合能力。
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更大程度的达成客户满意是每一个企业或组织存在的意义,所以品质不仅仅是产品是否符合规格,更包括了客户是否满意这个大的方向,而客户满意又更广义的包括了交期、服务、价格等多方面。如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品质就是一个公司最直接的实力体现。加强执行力和凝聚力。执行力和部门沟通不畅首先是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即各部门主管)的问题,要使员工有凝聚力需要先从部门主管开始。如果各个部门主管以及公司管理层都无法凝聚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整个公司的执行力只能是空谈。整顿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制度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对主管责任、权利清晰定义,对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定位,对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清晰界定。如果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不清晰流畅、不严谨,便会出现各自推诿责任的弊病,任务布置下去没有效果,还是不可能有执行力和凝聚力。当然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理顺了以后,需要老总大力推动,奖罚分明。 建设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及薪酬制度。要由过去的“用人管 人”向“用制度管人”进行转变;从“以人为本”向以“执行为本”转变,从“以岗位为本”向以“目标为本”转变;从“以职能导向”向“以流程导向”转变,两者兼容。实行统一的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才能形成客观公正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组织秩序。企业领导要广开言路。俗话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让员工参与对公司建设、管理,让员工有主人翁的感觉。这一举措一旦实行,就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落到实处。对于员工意见,公司一定要予以处理,对于好的意见及开创性的建议,予以奖励;对于投诉和抱怨予以回复,以安抚民心。设立晋升制度、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让员工看得到成长、上升的空间。评选优秀员工,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司要培养、储备管理人才、骨干人才、技术人才,避免因人才流动给公司带来影响,构建有层次的人才团队,使公司更有序、健康、高效地发展。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它的管理作用主要是通过精神引导弥补管理制度的不足,是一种柔性的因素。培养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逐渐通过价值观形成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企业较强的凝聚力,最终对企业绩效发挥作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总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搞好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企业特别是领导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上,并给予充分重视,努力把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金融机构的自我完善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就银行机构而言,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银行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授权授信的控制、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会计系统的控制、计算机业务系统的控制等。目前,我国银行机构由于制度有待完善、对决策者的决策权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控制、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等诸方面的原因,内部控制难以全面地顺利实施。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三)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我国应采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在其他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都采取各种优惠进行扶持,而我国的经济、金融主要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征来制定,缺乏中小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以及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不健全。另外,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决定其资金的紧张状况等等都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四)解决企业筹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1.强化企业筹资管理意识
在市场经济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加强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的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灵敏嗅觉,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首先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潜在风险,有效应付风险,必须立足于市场,在充分考虑影响筹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例如企业的领导人员应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支付危机;在企业面临筹资风险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延期付款、降低利率、债务重组、动员债权人将企业部分债务转作投资等形式,适时与债权人进行协商,给企业持续经营创造条件,避免因债权人采取不当措施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将防范筹资风险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统筹协调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随时监控企业筹资风险,力争做到高收益、低风险。
2.合理确定企业筹资规模
企业要做好筹资管理工作首先要合理的预测企业资金的需求量,这也是资金筹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来预测企业资金的需求量。预测资金需求量的主要方法:销售百分比法,基本思路:假设企业的资产、负债中有一部门是与收入同比例增减的。此方法是一个增量的猜测方法,也就是在基期或上期期末的基础上去猜测下一年度因为收入的增长导致资产的增长,资产的增长也就是资金占用的增加,就会有资金来源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去猜测因为销售增长之后,从企业内部来看,增加的负债来源和增加的保存收益来源,这两部门增加的数额合在一起之后,与增加的资金来源的差额,这就是下一年度需要从外部筹集的资金量。主要是围绕资产负债表开展猜测的;回归分析猜测法:假设企业的资产需求量与企业的业务量是一种线形关系。y=a+bx其中:Y——资金需要量,a——固定的资金需要量,b——变动资金率、x——销售额。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为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必须制定相应的筹资计划与策略,而测定筹资规模是制定筹资计划和筹资策略的主要内容,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保证企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
筹资活动是每个新创立的企业及为扩张生产规模的企业常遇到的问题。当一个企业需要筹集资金时,所筹资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这样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索取权益的压力,或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筹资也不是越少越好,因为这样会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举步艰难,财务“窘迫”而失去投资机会。因此把握好筹资规模是有效开展筹资活动的第一步。但是筹资规模不是随心所欲盲目而定的,它必须遵循筹资活动“以‘投’定‘筹’、投资规模决定筹资规模”的内在规律。这一规律要求企业筹资活动必须服务于投资,企业筹资规模必须与投资需求相适应,确保筹资量与需要量相互平衡。为此测定企业筹资规模,就是在预先确定资金需要量的前提下,预算好企业筹资量,规划好筹资进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盲目筹资或筹资期限搭配不合理引起的损失,从而确保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4.有利于保持资金的合理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在筹资中,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企业风险主要来自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个方面。其中财务风险是因负债筹资而引起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而形成对企业净资产效益的波动。由于不同筹资方式,对企业偿债压力大小也不同。筹集股权资本,使用权由企业支配,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偿债风险也不存在,但是却有可能带来对企业控制权产生弱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性和影响财务管理主体的自主权。而筹集债务资金虽然不会对企业控制权产生弱化影响,但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筹资期限、金额大小及投资效果不同的资金,其偿债压力不同,偿债的风险也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在筹资时,必须使企业的股权资本与借入资本保持合理的结构关系,使负债的多少与股权资本和偿债能力相适应,防止负债过多而增加财务风险、偿债能力降低。测定好企业筹资规模,可以在已确定的筹资需求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选择筹资方式。在不影响对企业控制权这一底限下,有的放矢筹集经营所需资金,使所筹措资金既为自己用,又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性、财务管理的自主权和企业利润的分配。同时,通过测定好筹资规模,可对现有资本进行存量或增量调整,增加或降低债务资本或股权资本的比重,降低筹资风险。
5.拓宽企业筹资方式,优化企业资金结构
在筹资过程中,企业可以从不同筹资渠道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如根据合同或协议采用吸收直接投资的方式或向银行、金融机构借款或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条件具备的可采取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等。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往往受到资金获得的可能性、资金成本、资金使用期限及其风险等因素影响。不同筹资方式相对应的风险、成本等是不同的。为此,企业在筹资行为中,要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和方式,根据不同筹资渠道与方式的难易程度、资本成本等进行综合考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是要付出代价即筹资费用和使用费用,它们形成了资金使用成本,其高低往往是不同筹资方式、确定筹资规模和方案的依据。为此测定好筹资规模,有利于制定不同的筹资方案,计算出各方案的资金成本,从中选择成本较低的筹资方案而做为筹资方式。另外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因测定了筹资规模,故在此基础上多采用不同方式的筹资组合方案,再以加权资本成本最低作为比较各筹资组合方案决策依据,这就为提高筹资效果,节约资金成本奠定了基础。
企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选择不同方式筹集资金。一般来讲,对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可选择负债筹资方式,这样既可实现补充资金,又不至于对企业控制权有大的影响。新建企业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若想补充自有资金的不足,迅速筹集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选择发行股票方式较为理想。
针对不同行业,也应考虑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具体可以参考如下:
(1)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比较多样和复杂的,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的面也相对较宽,因此风险也相应较大,筹资难度也要大一些。可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在筹资期限上,可考虑流动性资产采用短期负债,固定性资产采用长期负债。
(2)商业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库存商品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促销活动上的经营性开支借款。其特点是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因此银行贷款是其最佳选择,以短期筹资方式为主。
(3)高科技型和服务型企业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高风险、高收益,此类企业除可通过一般企业可获得的筹资渠道融资外,还可采用吸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科技型企业投资基金等进行创业。
6.合理利用商业信用
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企业应充分了解所处的巾场环境、行业状况、企业产品的巾场供求状况、客户的经营则务状况等,并依据企业自身的则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来合理科学的确定适合本企业的信用标准。企业还应通过对应付账款的分析来合理的评价和不断的优化企业的信用标准。确立了企业适当的信用标准后企业还需要制定应付账款管理制度,应付款进行制度化管理。企业应建立应付账款的时间表,合理确定还款时间,确定资金的筹集时间,为企业可以按时还款做好基础上作,以保证企业的商业信用得以维护或有效提高。企业应保持良好的商业信用筹资的心态,在减轻企流动资金的筹集的压力的同时降低企业高额的财务费用,有效的提高企业筹资管理的水平,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另外,企业还应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确保尊重国家的利益和企业客户的利益,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商业信用,为企业的民远发展奠定基础。
应付账款融资。应付账款是指企业购买货物未付款而形成的对供货方的欠账,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的一定时间内支付货款的一种商品交易形式。在规范的商业信用行为中,债权人(供货商)为了控制应付账款期限和额度,往往向债务人(购货商)提出信用。信用包括信用期限和给买方的购货折扣与折扣期。应付账款融资最大的特点在于易于取得,无需办理筹资手续和支付筹资费用,而且它在一些情况下是不承担资金成本。缺点在于期限较短,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很高。
商业票据融资。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企业签发,无条件约定自己或要求他人支付一定金额,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权力的凭证,如汇票、本票、支票等。四、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如何降低成本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的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筹资企业较好掌握,主要注意应付账款的处理,这也是商业信用筹资的主要渠道。应付账款有付款期、折扣等信用条件。应付账款可以分为免费信用,即买方企业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有代价信用,即买方企业放弃折扣付出而获得的信用;展期信用;即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
五、结论
总的来说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筹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要筹资就必然面临着筹资风险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要求企业应承担筹资风险。怎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有效、安全地筹措资金也就成为企业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
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含义、分类、成因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充分重视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对企业的利弊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防控措施,使企业既能获得筹资经营带来的益处,又能将筹资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企业用资项目、资金规模都发生了变化,筹资活动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看一个企业的融资方式及特点会分析出该企业在管理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一定要看清将面对的不同风险,正确理解风险的存在,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识别、防范、化解和躲避风险,才能避免运营中不可预见的损失,达到预期的经营发展目标。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资金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
致谢
时间转瞬即逝,一眨眼间,我们大学四年即将结束,毕业在即,即将和学生时代告别,回想在大学四年求学时光,心中充满万分感慨,对于老师和同学们无限感激和留恋之情。感谢我的母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使我们能够在此专心学习,陶冶情操。
在此我也要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教授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不仅在学业上言传身教,而且以其高尚的品格给我以情操上的熏陶。本文的写作更是直接得益于他的悉心指点,从论文的选题到体系的安排,从观点推敲到字句斟酌,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师恩重于山,师恩难报。我只有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做出点成绩,以博恩师一笑。
另外,我必须感谢我的父母。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作为他们的孩子,我秉承了他们朴实、坚韧的性格,也因此我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也因为他们的日夜辛劳,我才有机会如愿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进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朋友,正是因为他们在电脑技术上的无私指引,我才能得以顺利完成该论文。
参考文献
[1] 邵忍丽.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 经营与管理, 2009,(03)
[2] 刘斌.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4)
[3] 张晓春. 探析民间融资的发展[J]. 经济师, 2010,(06)
[4] 焦聪. 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应何去何从[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13)
[5]马静婷.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8)
[6] 钟纯. 浅议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融资——基于首次试点的6家中小企业案例分析
[7] 陈丽金.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 改革与战略, 2009,(06)
[8] 尹珊珊, 谭正航.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复苏与民间金融阳光化[J]. 时代金融, 2009,(11)
[9] 宁丹. 略论国内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4)
[10]崔燕.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文献综述[J].知识经济,2010-03
[11]王海兵.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0)
[12]NGUYEN THI KIM NGOC(阮氏金玉). 越南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对盈利水平的影响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3
[13]王海兵.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2(10)
[14]辛兆爽.民营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商.2013(13)
[15]会计考试《指定用书》辅导组编写.财务管理[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 1998
化成主编.财务管理教学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6](英)加利·阿什瓦斯(GaryAshworth),(英)保罗·詹姆斯(PaulJames)著,张先治主译.基于价值的管理——实现更大股东价值的方法[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7]费忠新,著.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18]徐光华[等]编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贾明月著.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M].上海三联书店, 2005
[20]刘梅.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21]Dye, R., "Mandatory Versus Voluntary Disclosures: The Cases of Financial and Real Externalities," Accounting Review, (1990), 1-24.
[22]Bhushan, R.,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Public Traded Firms: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Accounting, (19), 183-206.
[23]Diamond, D. "Optimal Release of Information by Firm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85), 1071-94.
[24]Watts , Ross , and Jerold L. Zimmerman. 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Jan 1978)
[25]Wallman,1995.9,1996.6,1996.12,1997.6,"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 (I ,II,III,IV),Accounting Hori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