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调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0:46:17
文档

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调查

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与分析郁艳涛1刘奇才2(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建筑工程学校河南郑州450007)摘要:根据以往研究中对过度使用网络这一现象的界定,本研究认为在“网络成瘾”的早期,上网用户还未达到“成瘾”的严重程度,应当把其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本研究把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依赖状
推荐度:
导读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与分析郁艳涛1刘奇才2(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建筑工程学校河南郑州450007)摘要:根据以往研究中对过度使用网络这一现象的界定,本研究认为在“网络成瘾”的早期,上网用户还未达到“成瘾”的严重程度,应当把其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本研究把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依赖状
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与分析 

郁艳涛1 刘奇才2

(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建筑工程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根据以往研究中对过度使用网络这一现象的界定,本研究认为在“网络成瘾”的早期,上网用户还未达到“成瘾”的严重程度,应当把其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本研究把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依赖状况,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依赖;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Dependence

Yu Yantao1 Liu Qicai2

(1.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Xinxiang 453003, China;2.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en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Zhengzhou 450007,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ast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over usage of the internet, the researchers think at the first stage, the users are not very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so they should be defined as “the internet dependence”, that means the users have a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to the internet. Through the literal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researchers investigate and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usage and their dependence to the internet, thus to probe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dependence; analyses; suggestions

  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以问卷的方法来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进行调查,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等方法从整体上分析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真正原因,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相关资料,期望研究结论能够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具有价值指导,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 

1 网络依赖的内涵 

  对于网络的过度使用这一现象,最初由美国纽约市的一位精神医师Ivan Goldberg提出,并把它称之为“网络成瘾”。但是“网络成瘾”的概念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 (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对用户的吸引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许多时间,并因此忽视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成瘾。 

  在网络成瘾早期,成瘾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随着上网时间不断延长,出现对网络的依赖症状。网络成瘾者开始是精神上渴望上网,逐渐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乏无力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根据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成瘾”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因此我们把“网络成瘾”的早期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依赖。 

2 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 

  本研究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依赖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网络使用状况包括网龄、每周上网次数、每周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使用网络功能等方面;网络依赖状况包括耐受性、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强迫性、戒断性和时间管理等问题。 

2.1 被试选取 

  本研究由于人力物力的,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法,考虑性别、年级、专业三方面的平衡,抽取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学院三所大学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07份,回收率为82.8%。被试情况详见下表: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访谈法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3 研究工具 

  使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使用者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的网络服务功能等,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二是网络依赖状况。另外还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别、生源、家庭类型等一般人口学资料。 

表1 被试分布情况 

2.4 问卷实施 

  将《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当场对被试进行施测,测试时间约为15分钟。主试事先经过指导、学习并掌握了有关的施测程序和规则。测试前先由主试按指导语训练被试正确填答,在确认被试理解测验要求后再开始施测。问卷收回后,对207份有效问卷进行编码、整理,建立数据文件,以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2.5 研究结果 

2.5.1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现状 

2.5.1.1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差异分析 

  如表2所示,在调查的大学生中,女生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总体平均得分比男生高,但男女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 

2.5.1.2 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比较 

表3 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得分情况 

图1 各年级大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得分上的折线图 

  从表3和图1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 

 

表4 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方差分析 

*代表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 

表5 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多重比较分析 

*代表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 

  通过表4得出,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5所示,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2.5.1.3不同学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比较 

表6 不同学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差异分析 

  如表6所示,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文科生对网络依赖的平均得分比理科生略高,但文理科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 

2.5.2 大学生网络依赖表现 

2.5.2.1 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 

表7 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相关分析 

*代表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 

  如表7所示,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从而也为上网时间可以作为网络依赖的统计学依据提供支持。 

2.5.2.2 不同程度网络依赖的大学生上网地点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学的标准,在被试人数为200人左右时,对被试的分组应按总体的33.3%和66.7%来把总体分为高中低三个组。图示如下: 

图2 不同程度网络依赖的大学生上网地点分布 

  从图2可以得出,不同程度网络依赖的大学生在上网地点选择上有明显不同,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大学生上网地点比较固定、单一,主要集中在网吧。中低分组网络依赖的大学生上网地点比较分散。 

2.5.2.3 不同程度网络依赖的大学生网络依赖类型的分布情况 

  通过我们对上网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和功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网络的关系功能、网络的娱乐功能和信息的搜集功能,因此我们把网络依赖也同样分为网络关系依赖、网络娱乐依赖和信息收集依赖。 

图2 不同程度网络依赖的大学生网络依赖类型的分布情况 

  根据图2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而中间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比较均衡。 

3 讨论与分析 

3.1 关于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的讨论与分析 

  从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比较中,我们得出男女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而在得分上女生要略高于男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女生在网络的影视娱乐功能方面的需求高于男生。特别是由于大学寝室一般不配有电视,通过网络观看电视等娱乐节目是一个便捷的途径。近几年韩剧流行,这些女大学生连续上网十几个小时,可能不为干别的事情,只是为从头到尾不间断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而通过QQ等网络通讯工具聊天交友,女生也要多于男生。还有如QQ空间、博客等个人主页形式的网络功能的广泛运用,女生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更是远远高于男生。目前,国内所开发的一些网络游戏,如卡丁车、劲舞团等,女生玩家人数也要高于男生。 

  本研究表明,网络依赖大学生在年级上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表现为大三>大四>大二>大一,且三年级明显高于一、二、四年级。大三是网络依赖高峰期,大四是网络依赖的回落期。由此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从高中升入大学,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崭新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虽然生活工作学习均相对自由,但对网络的熟练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大一年级的社团活动、体育活动项目等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基本上满足而大一新生的课余生活。在大二阶段,学生们对于大学生活新鲜感和适应期己过,对网络的使用和需求也逐渐增多,也为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提供了客观条件,大二学生的网络依赖状况也在进一步加深。大三学生已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并已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一些学生没有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而大三年级课外的各种活动项目明显减少,为了充实课余时间和发泄多余的精力,上网自然而然成为这些学生的最佳选择。特别是近几年国内网络游戏迅速发展,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群体,网络游戏也在充分的满足和吸引着大学生的好奇心。在大学中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更是成为他们忠实的玩家。而大四学生普遍面对就业、升学的压力,他们对虚拟世界的好奇心已逐渐被对现实世界的强烈认知需求所占据,并开始由网络回归现实。从我们分别对大三、大四年级网络依赖的学生访谈中可以发现,大四学生已与大三学生的网络依赖类型有所不同,大三年级学生主要是网络娱乐依赖,而大四年级学生则逐渐转向信息收集依赖。这应当是由于大四即将毕业,为找工作而对网上招聘信息实际的需要造成的。 

  我们对所调查的大学生的专业类别分为文理两个大类,从结果中发现文科生对网络依赖的平均得分比理科生略高,但文理科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可以说文理科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并不是哪一科的学生要比另一科更容易形成网络依赖。所以我们在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预防中,对这两类大学生都应给予相同的重视程度。 

3.2 关于大学生网络依赖表现的讨论与分析 

  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上网时间越长的大学生越容易造成网络依赖。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长时间的处在一个比较单一的网络环境中,长时间的不与现实中的人进行交流,对于现实生活的疏离也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在调查访谈中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每周平均上网时间50个小时以上,除了上课、睡觉,他平时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与身边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在以被调查者的网络依赖得分进行分类后,不同程度网络依赖的大学生在上网地点选择上有明显不同,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大学生上网地点比较固定、单一,主要集中在网吧。中低分组网络依赖的大学生上网地点比较分散。可见,固定的上网地点也为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客观的条件,提供了能够长时间上网的场所。网吧具有先进软硬件设备以及24小时营业的条件,使其远远超过了学校机房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通过我们对上网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分析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和功能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网络的关系功能、网络的娱乐功能和信息的搜集功能,因此我们把网络依赖也同样分为网络关系依赖、网络娱乐依赖和信息收集依赖三个大类。网络关系依赖,指上网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聊天室进行人际虚拟交流,甚至发生网恋、网络黑交易、发表反动或愚昧言论、网络欺诈与愚弄等错误行为甚至诱发犯罪;网络娱乐依赖,指上网者迷恋网上的音乐、图片、影视、笑话以及网络文学等;信息搜集依赖,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大量垃圾信息。而在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表现是网络娱乐依赖,其次是网络关系依赖和网络信息依赖。中间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比较均衡,但同时发现即使低分组学生也并非是以上网学习搜集信息为主。从低分组到高分组来看,网络的娱乐功能在三种功能所占的比重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越是网络依赖程度高的大学生,其网络的娱乐依赖就越严重。这主要是网络的娱乐功能中无论是游戏还是影视节目等都需要较长的上网时间,同时也能较长时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 

a)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b)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而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c)文科生、理科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d)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上,两者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e)网络依赖程度不同的学生在上网地点选择上有明显不同。网络依赖程度得分最高的这部分大学生上网地点比较固定,明显主要集中在网吧,而较少在寝室和机房上网。而网络依赖的中分组与低分组学生上网地点不固定。 

f)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网络关系功能、网络娱乐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以此为据,把网络依赖分为网络关系功能依赖、网络娱乐功能依赖和信息收集功能依赖。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而中间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比较均衡。 

4.2 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a)针对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而女生对网络依赖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的这一结论。我们应当及时加强对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预防,对女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进行多方面教育和引导,以从女大学生自身形成健康合理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女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 

b)对于各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不同特点以及各年级间不同的差异性程度,我们认为虽然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与大三年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因此总的来说从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发展仍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这就提醒我们,对于预防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来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越早效果越好。为此,应在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要着重指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严重后果,并且在大学阶段长期开展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学生家长们也应改变已有观念,家庭应负起相应的责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依赖。据调查,在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子女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血浓于水,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家庭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家长们不仅在经济上资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等。各年级学生也都要有一个对网络使用的正确认识,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遏制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c)由于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应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有效手段。而从网络依赖程度高的那部分大学生来看,他们的上网地点主要就是集中于网吧这个固定场所。所以说、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规范网络经营活动,加大执法力度,使网吧、游戏室规范化,特别是通宵营业的网吧应予以严厉禁止,彻底防止大学生在校吧无节制地上网。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资金投入,完善学校机房的硬件设备,在校园网中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使同学们更多的集中在校内上网。对于大学生自身,在去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上网目的性,要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并限定上网的时间,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上网,不在网络上无目的的浏览网页,不做或少做对大学生活学习没有意义的事情,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控制上网时间,防止网络依赖。 

d)针对网络依赖程度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的显著特点。对于学校,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通过开办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提高大学生的点击率,从而把大学生的眼球吸引到寓教于乐的网页中来。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竞赛,转移网络的娱乐功能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在实际的参与、操作中耳濡目染,思考问辨不断,开阔视野,从而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网络的法制化管理,建立网上监察机制,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管理和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采取有奖举报色情网站的,打击非法网站。为了防范网络依赖,大学生也应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保持健康的情绪,从而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

[2]谢静波,汪玲.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

[3]李涛,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

[4]周治金,杨文娇.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志.2006,20(11).

[5]张静,李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

[6]宋珺,杨凤池.网络成瘾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1).

[7]孙喜蓉.网络成瘾综合症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

[8]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

[9]陈侠,黄希庭.中国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

[10]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征一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11]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J]. CybevPsycho1 Behav.1996,1(3).

[12]Davis RA.A cognitive-behavior modal of pathological interact use[J]. Computer Hum Behav.2001,17(2).

收稿日期:2009-03-1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7-2008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课题,受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郁艳涛(1984-),男,河南新乡市人,教育学学士,课题组主要成员,现从事教育行政工作。

                                 (责任编辑 李光)

返回目录

文档

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调查

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与分析郁艳涛1刘奇才2(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建筑工程学校河南郑州450007)摘要:根据以往研究中对过度使用网络这一现象的界定,本研究认为在“网络成瘾”的早期,上网用户还未达到“成瘾”的严重程度,应当把其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本研究把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依赖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