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者观点
麦格雷戈的主要贡献为X理论和Y理论。这是两种正好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员工天性懒散,需要驱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员工富有创意,应该赋予责任。麦克雷戈在突破性的著作《企业的人性面》(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里说:“本书旨在证实企业的人性面是‘一体的’理论。也就是说,公司的整体特质取决于管理层对掌控人力资源的理论假设。”麦克雷戈反对泰勒学派的理性方式。他批评说,“传统的组织理论里有个普遍的假设”,那就是职权乃管理控制最核心、不可或缺的方法。麦克雷戈表示,实际上,职权是诸多社会影响和控制形态当中的一种,可惜当时的著作文献和实务管理者都把职权视为一种绝对的概念,而不是相对的。
巴纳德曾经担任新泽西贝尔公司总裁,退休后在哈佛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于1938年写成《经理人的职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一书。巴纳德发现经理人能在这个领域扮演突破传统的关键性角色。巴纳德主张,经理人必须确保人员对工作的承诺,并且积极管理非正式组织。而且,经理人也必须确保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巴纳德可能是平衡看待管理流程的第一人。
塞尔兹尼克发表了类似于巴纳德的理论。他在这套理论当中首创“特殊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e)(公司特别精通其他大多数公司都不擅长的领域)以及“组织特征”(organizational character)(他把组织的理念视为文化)。
钱德勒著有《战略与结构》,他很直接单纯地观察杜邦、西尔斯、通用汽车以及通用电气等卓越企业的组织结构。譬如,钱德勒研究杜邦和通用汽车如何以市场为导向研发多种产品线。他后来发现,这些企业研发出种类繁多的产品线,同时也从功能单一的组织形态逐渐转为较为松散的复合式单位结构形态。
韦克极力主张,昔日以比喻企业组织的方式,会严重管理的思考能力,因此必须加以改变。他说:“企业有员工、产品线和指挥链,会开发战略和战术。企业会对竞争对手展开攻势,招募MBA人才……他们为了解决问题,会裁减人员”,加紧控制,加强纪律,增强力量,或是澄清职责,因为当人心涣散时,这是他们会采取的措施。”韦克深信,以比喻企业管理并不恰当。首先,的比喻对于输赢有明确的假设。可是在企业环境里,这样的假设并不恰当。第二,韦克认为的比喻不理想,是因为人们会通过模拟来解决问题,只要他们采取的比喻,“就会局限于非常有限的解决方案,以及非常有限的组织方式”。
二、应用案例
浙江中烟――追求卓越的烟草管理创新体系
公司实施的信息化规划项目及活动介绍
项目名称
浙江中烟工业公司信息化总体规划
项目过程
(1)IBM全球咨询服务部参与浙江中烟的信息化规划项目。IBM承担的职责与任务:
a) IBM在规划项目中进行了现状分析、流程梳理、IT规范蓝图设计三项工作:
b) 现状分析阶段,现状诊断阶段,IBM系统分析了浙江中烟的“专卖下的市场化竞争”特点与公司整体战略的要求,并针对当前的管理现状和关键改进点进行了全面诊断,提出了集成供应链、集成研发、财务业务一体化及精益生产等改进主线;
c) 流程梳理阶段:IBM针对各改进主线,在系统、全面梳理了160个关键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个主要职能领域的流程执行及管理改进建议,并归纳出对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d) IT规划蓝图设计阶段:IBM通过对浙江中烟“市场驱动的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深刻认识,结合烟草工业四个中心建设,根据浙江中烟未来信息化建设要求和实际管理现状,针对性设计了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实施计划
(2)公司IT部门完成的任务:
a) 在流程梳理阶段,深入理解咨询公司的方,绘制公司的运作流程,并与业务部门讨论确认;
b) 梳理目前的信息化部署现状并清晰系统功能划分与改进需求;
项目特点及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次信息化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总体信息化规划,设计未来浙江中烟信息化蓝图与实施策略,并通过对业务需求的梳理,为后期进行的ERP系统实施奠定基础、明确努力方向。
项目特点主要体现在:
(1) 紧密围绕行业与公司发展要求。(2) 体现IT规划对与业务运作的支撑。(3) 清晰公司IT发展的脉络。
关键成功要素主要体现在:
(1) 充分体现信息化规划与业务运作的结合。(2) 与公司管理提升、改革发展紧密结合。(3) 充分采用成熟的方与最佳实践分析。(4) 有效的项目计划管理与通畅的沟通渠道。
项目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首先,在信息化规划以开放性的调研、研讨为契入点,过程中需要把握重点、提炼出支撑业务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思路。(2) 对烟草行业发展的理解与把握。(3) 项目进度的控制与公司部门日常工作的平衡。
项目回报
通过面向公司整体、支撑公司发展与业务运作的信息化规划工作,引起了公司领导的充分重视,并与三标一体、四个中心建设紧密结合,就预算管理、供应链计划等深入探讨,为下一步信息化部署、落实业务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1) 通过流程梳理,针对部门间的、端到端的流程运作,推进了部门的整体协同,强化了公司一体化运作要求。(2) 通过现状分析与评估,清晰了公司联合重组后的信息化水平与信息化对业务运作的支撑状况。(3) 信息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内首家应用WCM 优化光明追求卓越
日前WCM(世界级制造)管理系统率先在光明乳品八厂运行。相关信息显示,WCM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机械、电子等行业,食品业少有应用。而光明乳业是中国乳品行业中率先实施WCM管理系统的公司,一些全球乳品巨头虽在国际上有部分工厂应用这一系统,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却均未涉足。
据光明乳业华东生产部总经理陆洪介绍,早在2006年,光明就开始接触WCM系统,期间经过全方位考察及周密研讨,2009年公司高层团队决定采用这一管理系统。
所谓WCM,是以TPM为基础,融合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战略成本管理、6σ(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管理要素,汇聚而成的一套系统实用、富有成效的先进管理技术集成,其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打造“世界级制造商。”
“这正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光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当前光明不一定要做规模最大的,但一定要做最优秀的!”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光明即以“创新生活,共享健康”为使命,同时确立“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是光明价值观的首要组成部分,“WCM可以帮助光明提升整体竞争力,在确保产品优质的前提下更有效地降低成本,逐步实现全线设备零缺陷、物料零库存、产品零投诉。”
“WCM的核心是总体优化和持续改进,这是光明一直在做的,只是现在使用更有效的系统方法来进一步提升。”据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妍奇介绍,光明建立ERP系统已近10年之久,且每年都在推进和完善,如今上马WCM只是水到渠成之举。
三、个人观点
追求卓越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使企业生存下去,获得长远发展。优质产品质量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从而使企业的管理体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绝对是一个良性循环。
追求卓越管理,将社会责任融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将企业社会责任感渗透到到企业的经营原则中去,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企业必将经久不衰。
追求卓越管理,争取质量效益型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质量管理机制;坚持顾客满意至上,塑造卓越品牌形象;秉承以人为本思想,创建卓越质量文化;依托科技自主创新,强化质量效益建设。
追求卓越管理,对标国际先进管理。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向世界,需要以国际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开拓海外市场,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追求卓越管理,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精挑细选,知人善任,不断提高用人艺术。细化规则,明确细则,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细化环节,凸显务实,使一日活动各环节不断精细化。换位思考,真诚相待,实现家园共育精细化。
在创新中追求卓越,建立垂直、、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统一风险偏好和风险边界。通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防范系统性风险,瞄准国际一流先进水平,构建现代风险管理工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