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及学科 | 初中语文 | ||
教材版本 | 部编教材 | 单元名称 |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 |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 本单元所选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秀美,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或写 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歌,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颇值品味。 | ||
单元目标 | 1.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3.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 ||
重点、难点与关键 | 1.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2.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 ||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 1.充分发挥朗读的教学功能,反复诵读。《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带有骈文的特点,句式以骈句为主,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整饬华美,韵律和谐,又有参差变化。所选五首唐诗,都是律诗,句式、平仄、押韵较为严整。《记承天寺夜游》,虽以散句为主,但间有整句,语调徐缓自如。2.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景的方法:用语言营造“诗中有画”的画面感,讲究布局结构、色彩处理,通过远近、明暗、虚实、浓淡、藏露、疏密、奇正等对立关系的和谐统一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层次感,从而取得直觉体悟的审美效果。3.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本单元选文,都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4.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相对完整的结构。本单元所选诗文,大豆篇幅短小,有些知识原文(信)的一部分,却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且结构完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表现出高超的布局谋篇能力。《与朱元思书》,先勾画总体风貌,再写异水奇山。写水,有静有动,有俯视,有平视,围绕“异”字,写出水之清,水之深,水之变幻......5.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方法,学习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前后勾连等方法,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还有引导学生关注古今汉语的差异性,关注词语相关义项的古今差异,积累一些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见义项等。 | ||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 一、领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流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富春江的美丽风光,感悟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
课时安排 | 一:《三峡》三课时 二:《短文二篇》四课时 三:《答谢中书书》两课时 四:《唐诗五首》五课时 | ||
说明 | 一、能背诵、默写原文(背诵要流利,默写一个都不能错)。 二、能准确直译文言文,能赏析每首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