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与风险评价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1.工程概况
×××××××××××××××××××××××××××××××
1.1公司简介
××××××××××××××××××××××××××××××××××××××××××。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主要依据
2.1评价目的
为有效识别、管控×××××××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及风险,杜绝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等部门组成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小组,全面×××××××过程的危险源,逐项评价其风险值,确定一般危险源、较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形成《×××××××》,为运行管理奠定基础。
2.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令第 13 号修订)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93 号令)
3.《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安监[2013]1 号)
4.《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5274-2012)
2.3评价范围
本次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范围:×××××××工程、×××××××厂房。
3评价方法与标准
3.1评价方法选用
×××××××位于水文、地质条件及建筑结构复杂,多面广且具有多样性,危险有害因素多种多样。为达到对×××××××运行过程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评价,针对本工程特点,结合国内外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采用对标判断法,施工危险源辨识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和风险矩阵法(LS法)。
3.2评价方法简介
3.2.1一般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法(LS法)
一、风险矩阵法(LS法)的数学表达式为:
R = L×S (公式1)
式中:R—风险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S—事故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
二、L值的取值过程与标准
L值应由管理单位三个管理层级(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运行管理人员)、多个相关部门(运管、安全或有关部门)人员按照以下过程和标准共同确定:
第一步:由每位评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表1,参照附件5、附件6初步选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数值(以下用Lc表示);
表1 L值取值标准表
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 | 极少情况下才发生 | 某些情况下发生 | 较多情况下发生 | 常常会发生 | |
L值 | 3 | 6 | 18 | 36 | 60 |
其中:j1代表分管负责人层级;
j2代表部门负责人层级;
j3代表管理人员层级;
第三步:按照下式计算得出L的最终值。
L=0.3×Lj1+0.5×Lj2+0.2×Lj3 (公式2)
三、S值取值标准
S值应按标准计算或选取确定,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在分析水库工程运行事故所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时,应综合考虑水库水位H和工程规模M两个因素,用两者的乘积值V所在区间作为S取值的依据。V值应按照表2计算,S值应按照表3取值。
表2 V值计算表
工程规模M
水库水位H | 小(2)型 | 小(1)型 | 中型 | 大(2)型 | 大(1)型 | |
取值1 | 取值2 | 取值3 | 取值4 | 取值5 | ||
H≤死水位 | 取值1 | 1 | 2 | 3 | 4 | 5 |
死水位<H≤汛限水位 | 取值2 | 2 | 4 | 6 | 8 | 10 |
汛限水位<H≤正常蓄水位 | 取值3 | 3 | 6 | 9 | 12 | 15 |
正常蓄水位<H≤防洪高水位 | 取值4 | 4 | 8 | 12 | 16 | 20 |
H>防洪高水位 | 取值5 | 5 | 10 | 15 | 20 | 25 |
V值区间 | 危害程度 | 水库工程S值取值 |
V≥21 | 灾难性的 | 100 |
16≤V≤20 | 重大的 | 40 |
11≤V≤15 | 中等的 | 15 |
6≤V≤10 | 轻微的 | 7 |
V≤5 | 极轻微的 | 3 |
表4 水闸工程S值取值标准表
工程规模 | 小(2)型 | 小(1)型 | 中型 | 大(2)型 | 大(1)型 |
水闸工程S值 | 3 | 7 | 15 | 40 | 100 |
按照上述内容,选取或计算确定一般危险源的L、S值,由公式1计算R值,再按照表5确定风险等级。
表5 一般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表-风险矩阵法(LS法)
R值区间 | 风险程度 | 风险等级 | 颜色标示 |
R>320 | 极其危险 | 重大风险 | 红 |
160<R≤320 | 高度危险 | 较大风险 | 橙 |
70<R≤160 | 中度危险 | 一般风险 | 黄 |
R≤70 | 轻度危险 | 低风险 | 蓝 |
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5274-201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 LEC 法)适合于施工期评价。该方法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L 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 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危险性大小值 D 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值与作业类型有关,按 3-1 确定:
L 值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10 | 完全可以预料 |
6 | 相当可能 |
3 | 可能,但不经常 |
1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0.5 |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
0.2 | 极不可能 |
0.1 | 实际不可能 |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 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按表 3-2 确定:
表 3-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 E 值对照表
E 值 |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
10 | 连续暴露 |
6 |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
3 |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
2 | 每月一次暴露 |
1 | 每年几次暴露 |
0.5 | 非常罕见暴露 |
表 3-3 危险严重度因素 C 值对照表
C 值 |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
100 | 10 人以上死亡 |
40 | 3~9 人死亡 |
15 | 1~2 人死亡 |
7 | 严重 |
3 | 重大,伤残 |
1 | 引人注意 |
表 3-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D 值区间 | 危险程度 | 危险等级 |
D>320 |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 重大危险源 |
160<D≤320 |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 较大危险源 |
70<D≤160 |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 一般危险源 |
20<D≤70 |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 低风险 |
D≤20 |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
4.1危险源类别、级别与风险等级
4.1.1构(建)筑物类(水库):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过船建筑物,桥梁,坝基,近坝岸坡等。
4.1.2金属结构类:闸门,启闭机械等。
4.1.3设备设施类:电器设备,特种设备,管理设施等。
4.1.4作业活动类:作业活动等。
4.1.5管理类:管理体系,运行管理等。
4.1.6环境类: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
4.2危险源等级
危险源辨识分两个级别,分别为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
4.3危险源分级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4.3.1重大风险:极其危险,由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管控,上级主管部门重点监督检查。必要时,管理单位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并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相关单位共同管控。
4.3.2 较大风险:高度危险,由管理单位分管运管或有关部门的领导组织管控,分管安全管理部门的领导协助主要负责人监督。
4.3.3 一般风险:中度危险,由管理单位运管或有关部门负责人组织管控,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协助其分管领导监督。
4.3.4 低风险:轻度危险,由管理单位有关部门或班组自行管控。
4.4危险源风险评价清单。
对于水库、水闸运行过程中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首先以作业活动划分辨识评价单元,再详细辨识出每个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其潜在危害,然后对每项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和风险矩阵法(LS法)评价其危险性大小,最后根据标准确定危险等级及管控措施(附件一)。
4.5结论。
经全面、系统的辨识×××××××运行过程中的作业活动,对构(建)筑物类、金属结构类、设备设施类、作业活动类、管理类和环境类等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构(建)筑物类、设备设施类等作业活动确定为重大危险源。×××××××运行管理重大危险源见表4-5-1和4-5-2。
表4-5-1 水库工程运行重大危险源清单表
序号 | 类别 | 项目 | 重大危险源 | 事故诱因 | 可能导致的后果 |
1 | 构(建)筑物类 | 挡水建筑物 | 坝体与坝肩、穿坝建筑物等结合部渗漏 | 接触冲刷 | 失稳、溃坝 |
2 | 坝肩绕坝渗流,坝基渗流,土石坝坝体渗流 | 防渗设施失效或不完善 | 变形、位移、失稳、溃坝 | ||
3 | 土石坝坝顶受波浪冲击 | 洪水、大风;防浪墙损坏 | 漫顶、溃坝 | ||
4 | 土石坝上、下游坡 | 排水设施失效;坝坡滑动 | 失稳、溃坝 | ||
5 | 存在白蚁的可能 (土石坝) | 白蚁活动、筑巢 | 管涌、溃坝 | ||
6 | 混凝土面板 (面板堆石坝) | 水流冲刷;面板破损、接缝开裂;不均匀沉降 | 失稳、溃坝 | ||
7 | 拱座(拱坝) | 混凝土或岩体应力过大;拱座变形 | 结构破坏、失稳、溃坝 | ||
8 | 拱坝坝顶溢流,坝身开设泄水孔 | 坝身泄洪振动;孔口附近应力过大 | 结构破坏、溃坝 | ||
9 | 泄水建筑物 | 溢洪道、泄洪(隧)洞消能设施 | 水流冲击或冲刷 | 设施破坏,失稳、溃坝 | |
10 | 泄洪(隧)洞渗漏 | 接缝破损、止水失效 | 结构破坏、失稳、溃坝 | ||
11 | 泄洪(隧)洞围岩 | 不良地质 | 变形、结构破坏、失稳、溃坝 | ||
12 | 输水建筑物 | 输水(隧)洞(管) 渗漏 | 接缝破损、止水失效 | 结构破坏、失稳、溃坝 | |
13 | 输水(隧)洞(管) 围岩 | 不良地质 | 变形、结构破坏、失稳、溃坝 | ||
14 | 坝基 | 坝基 | 不良地质 | 沉降、变形、位移、失稳、溃坝 | |
15 | 金属结构类 | 闸门 | 工作闸门(泄水建筑物) | 闸门锈蚀、变形 | 失稳、漫顶、溃坝 |
16 | 启闭机械 | 启闭机(泄水建筑物) | 启闭机无法正常运行 | ||
17 | 设备设施类 | 电气设备 | 闸门启闭控制设备 (泄水建筑物) | 控制功能失效 | |
18 | 变配电设备 | 设备失效 | |||
19 | 设备设施类 | 特种设备 | 压力管道 | 水锤 | 设备设施破坏 |
20 | 作业活动类 | 作业活动 | 操作运行作业 | 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违反相关操作规程 | 设备设施严重损(破)坏 |
21 | 管理类 | 运行管理 | 安全鉴定与隐患治理 | 未按规定开展或隐患治理未及时到位 | |
22 | 观测与监测 | 未按规定开展 | |||
23 | 安全检查 | 未按规定开展或检查不到位 | |||
24 | 外部人员的活动 | 活动未经许可 | |||
25 | 泄洪、放水或冲沙等 | 警示、预警工作不到位 | 影响公共安全 | ||
26 | 环境类 | 自然环境 | 自然灾害 | 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 工程及设备严重损(破)坏,人员重大伤亡 |
序号 | 类别 | 项目 | 重大危险源 | 事故诱因 | 可能导致的后果 |
1 | 构(建)筑物类 | 闸室段 | 底板、闸墩渗漏 | 渗漏异常、接缝破损、止水失效 | 沉降、位移、失稳 |
2 | 上下游连接段 | 消力池、海漫、防冲墙、铺盖、护坡、护底渗漏 | 渗漏异常、接缝破损、止水失效 | 沉降、位移、失稳、河道及岸坡冲毁 | |
3 | 岸、翼墙渗漏 | 渗漏异常、接缝破损、止水失效 | 墙后土体塌陷、位移、失稳 | ||
4 | 岸、翼墙排水 | 排水异常、排水设施失效及边坡截排水沟不畅 | 墙后土体塌陷、位移、失稳 | ||
5 | 岸、翼墙侧向渗流 | 侧向渗流异常、防渗设施不完善 | 位移、失稳 | ||
6 | 地基 | 地基地质条件 | 地基土或回填土流失、不良地质 | 沉降、变形、位移、失稳 | |
7 | 地基基底渗流 | 基底渗流异常、防渗设施不完善 | 沉降、位移、失稳 | ||
8 | 金属结构类 | 闸门 | 工作闸门 | 闸门锈蚀、变形 | 闸门无法启闭或启闭不到位,严重影响行洪泄流安全,增加淹没范围或无法正常蓄水,失稳、位移 |
9 | 启闭机械 | 启闭机 | 启闭机无法正常运行 | ||
10 | 设备设施类 | 电气设备 | 闸门启闭控制设备 | 控制功能失效 | |
11 | 变配电设备 | 设备失效 | |||
12 | 作业活动类 | 作业活动 | 操作运行作业 | 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违反相关操作规程 | 设备设施严重损(破)坏 |
13 | 管理类 | 运行管理 | 安全鉴定 | 未按规定开展 | |
14 | 观测与监测 | 未按规定开展 | |||
15 | 安全检查 | 安全检查不到位 | |||
16 | 外部人员的活动 | 活动未经许可 | |||
17 | 泄洪、放水或冲沙等 | 警示、预警工作不到位 | 影响公共安全 | ||
18 | 环境类 | 自然环境 | 自然灾害 | 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 工程及设备严重损(破)坏,人员重大伤亡 |
5.1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用于控制现有防护措施难以奏效的重大危险源,或用与事故预防的持续改进。需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建立一些安全技术设施。
2、运行控制程序,通过加强管理,用于控制正常生产活动的重大危险源。企业自身的重大危险源采用控制程序;相关方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大风险管理程序。
3、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通过加强并规范管理,用于控制紧急、异常、突发性的重大风险(如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火灾、爆炸等)。
4、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结果、策划和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
序号 | 风险 | 风险级别 | 措施 |
1 | 不可承受风险 | Ⅰ | 只有当风险以降低时,才能开始或持续工作。即使以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禁止工作。 |
2 | 重大风险 | Ⅱ |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设计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制定管理方案,降低风险。 |
3 | 中度风险 | Ⅲ | 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但应测定和限定预防成本,并在有效时间内控制风险,如条件不具备,可考虑采取较方便有效的控制措施,制定需要改进的措施,并予以具体实施。 |
4 | 可承受风险 | Ⅳ | 现有的控制措施能控制风险。 |
5 | 可忽视风险 | Ⅴ | 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记录。 |
1、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有安全品取代危险;
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低压电器;
3、可能情况下,是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
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5、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7、引入计划的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
8、在其他控制方案抑已均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5.2安全技术措施
提高工艺过程、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性,即当人出县操作失误,其本身的安全防护系统能自动调节和处理,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1、减少潜在危险因素(例如不燃和难燃替代可燃物);
2、降低潜在危险程度(潜在危险往往达到一定程度和强度才能施害,降低强度,使之处于安全范围);
3、联锁(当危险出现时,强制某些器件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
4、隔离操作或远离操作(事故致因理论得知,伤亡事故必须是人与施害物资相互接触);
5、设置薄弱环节(安全薄弱器件,当危险达到危险值之前预先破坏,将能力释放);
6、坚固或加强(增加安全系数,加大安全强度)
7、警告牌示和信号装置(警告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或部位,以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8、封闭(将危险物的危险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可有效预防事故或减少损失)。
5.3安全管理措施
1、保证员工按照一定的方式从事工作,并为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和方案;
2、要对安全防护设施加强维护保养,保证性能正常,否则再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也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3、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掌握安全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手段。
附件一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策划一览表
单位:×××××××公司 编号:
序号 | 活动名称 | 危险源 | 可能导致的伤害/损害/事故 | 风险评价 | 危险 级别 | 标示颜色 | 现有控制措施 | |||
L | E | C | D | |||||||
1 | 办公活动 | 路滑跌倒、摔伤 | 其他伤害 | 3 | 1 | 3 | 9 | E | 蓝色 | 注意安全、清洁地面积水、油污,穿戴防滑鞋。 |
2 | 上下班活动 | 发生交通事故 | 车辆伤害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加强车辆维护保养、遵守驾驶员操作规程、禁止违章、制定预案并演练。 |
3 | 驾驶车辆 | 车辆碰撞 | 车辆伤害 | 1 | 2 | 15 | 30 | D | 黄色 | 遵守交通规则。 |
4 | 受限空间作业 | 进入现场接触有毒物或受限空间作业 | 中毒和窒息 | 3 | 1 | 40 | 120 | C | 橙色 | 按照预案规定,服从指挥,进行现场必须佩戴好劳动防护用 品,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
5 | 办公活动 | 电线、电器老化、漏电、短路。 | 触电、火灾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注意检查、不得使用超负荷电器。 |
6 | 基层安全检查 | 安全防护设施不全 | 其他伤害 | 1 | 2 | 7 | 14 | E | 蓝色 | 注意正确穿戴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 |
7 | 办公室工作 | 电脑辐射 | 其他伤害 | 1 | 6 | 1 | 6 | E | 蓝色 | 适当活动,减少上机时间,加强其相关职业病的监控和职工定期健康检查。 |
8 | 单位就餐 | 不合格食品 | 食物中毒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购买时注意看包装日期和食品新鲜程度,严把食品卫生质量关。 |
9 | 炊事活动 | 炊事用电 | 触电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日常监督检查,不使用超负荷电器,加强安全培训,制预案并演练,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
10 | 上下班活动 | 高处落石 | 物体打击 | 1 | 3 | 7 | 21 | D | 黄色 | 严格上下班制度,尽量不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上下班,注意观察通行。 |
11 | 工作活动 | 检修活动 | 机械伤害 | 1 | 3 | 7 | 21 | D | 黄色 | 遵守检修规程,检修活动尽量让受力方向不影响可能造成打击的人员方向。 |
12 | 工作活动 | 接触机器旋转部位 | 机械伤害 | 1 | 6 | 3 | 18 | E | 蓝色 | 对机器的旋转部件加装防护罩,工作时尽量不要靠近旋转部位,不留长发,穿戴袖口和下摆为紧身的服装。 |
13 | 办公活动 | 打扫机房卫生屋顶卫生 | 高处坠落 | 1 | 1 | 15 | 15 | E | 蓝色 | 高处打扫卫生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带悬挂牢固。 |
14 | 工作活动 | 带电检修二次设备 | 触电 | 6 | 2 | 3 | 36 | D | 黄色 | 遵守《检修规程》,必要时佩戴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使用合格的检修工具,在有现场监视时作业。 |
15 | 工作活动 | 带电拉合隔离开关 | 触电 | 1 | 3 | 15 | 45 | D | 黄色 | 建立健全操作票制度,严格按照操作票正确操作,操作时应派人现场监督。 |
16 | 工作活动 | 误入带电间隔 | 触电 | 1 | 3 | 15 | 45 | D | 黄色 | 规范员工上班工作秩序,在有可能误入的带电间隔加装防护栅栏并悬挂警示标志。 |
17 | 生活区活动 | 使用电炉 | 触电、火灾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制定相关制度,取缔电炉烤火、做饭。 |
18 | 工作活动 | 起重设备操作 | 起重伤害 | 3 | 1 | 15 | 45 | D | 黄色 | 制定起重操作规程,坚持起重“十不吊”。 |
19 | 工作活动 | 机房打闹 | 机械伤害 | 1 | 0.5 | 7 | 3.5 | E | 蓝色 |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上班时间严禁在工作场所嬉戏打闹。 |
20 | 站内活动 | 节假日燃放鞭炮 | 其他伤害 | 1 | 0.5 | 3 | 1.5 | E | 蓝色 | 燃放正规烟花爆竹,规定燃放时间和燃放地点。 |
21 | 办公活动 | 电气或其他火灾 | 火灾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制定消防管理制度,不乱扔烟头,定期注意用电安全检查。 |
22 | 办公活动 | 机器噪声 | 其他伤害 | 1 | 6 | 1 | 6 | E | 蓝色 | 每年定时检测噪声等级,尽量减少噪声源附近逗留时间,必要 时配备防噪声防护用品。 |
23 | 工作活动 | 毒蛇伤人 | 中毒、其他伤害 | 1 | 1 | 7 | 7 | E | 蓝色 | 人身伤害应急救援预案。 |
24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回油箱泄漏 | 火灾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加强日常巡视,定期检查、维护。 |
25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电气柜漏电 | 触电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电器外壳可靠接地。 |
26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电气柜清扫防护不当 | 触电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填写工作票,断电清扫。 |
27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电气系统绝缘失效 | 火灾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定期维护保养,电器外壳可靠接地。 |
28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储油库电气短路 | 火灾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加强储油库管理,储油库应安装防爆安全型电器。 |
29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油料库带入火种 | 火灾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制定油库管理制度,严禁带明火进入储油库。 |
30 | 高压开关室作业 | 开关柜短路 | 火灾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定期维护,加强日常巡视,外壳可靠接地,保证电气保护的可靠性。 |
31 | 高压开关室作业 | 小动物进入造成短路 | 火灾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有可能进入小动物的孔洞制作防护网。 |
32 | 照 明 维 修 | 线路绝缘失效 | 触电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维修时尽量断电操作,操作时要先验电。 |
33 | 照 明 维 修 | 灯泡爆裂 | 其他伤害 | 1 | 6 | 3 | 18 | E | 蓝色 | 应使灯具冷却后再进行维修,调试灯具时不要面对着灯具。 |
34 | 照 明 维 修 | 高处照明维修防护不当 | 高处坠落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高处维修时应使用安全带,他人监护。 |
35 | 运行、检修电气设备 | 电气漏电 | 触电 | 1 | 6 | 40 | 240 | B | 红色 | 持证上岗、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培训、制定预案并演练、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
36 | 机械维修 | 手持电动工具防护装置失效 | 机械伤害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加强日常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教育培训,使用前检查手持电动工 具的可靠性。 |
37 | 机械维修 | 手持电动工具绝缘失效 | 触电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加强日常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教育培训,使用前检查手持电动工 具的可靠性。 |
38 | 机械维修 | 设备装卸物体滑落 | 机械伤害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加强检修规程的学习,严格按照检修规程操作,检修时严禁操作 面下方有人作业或活动。 |
39 | 机械维修 | 设备装卸中物体挤压 | 机械伤害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加强检修规程的学习,严格按照检修规程操作,加强现场监管。 |
40 | 行车起重作业 | 吊钩断裂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持证上岗,定期对吊钩和吊钩接头进行检查和保养。 |
41 | 行车起重作业 | 钢丝绳断裂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持证上岗,定期对钢丝线和吊钩接头进行检查和保养。 |
42 | 行车起重作业 | 制动失效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持证上岗,定期对制动装置进行保养。 |
43 | 行车起重作业 | 重物未挂牢起吊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持证上岗,专人进行丝索作业。 |
44 | 行车起重作业 | 起吊指令不明起吊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持证上岗,专人进行指挥。 |
45 | 行车起重作业 | 控制电器绝缘失效 | 触电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黄色 | 定期对电源进行检查和保养 |
46 | 行车起重作业 | 大小车、上、下限位失灵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限位开关进行检查和保养。 |
47 | 行车起重作业 | 歪拉斜吊导致重物坠落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遵守操作规程,坚持起重“十不吊”。 |
48 | 行车起重作业 | 吊物撞人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起重机操作者应严格按照指挥者的指令操作,操作前严禁起重运 行线路上站人。 |
49 | 行车起重作业 | 无证操作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特种设备操作应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
50 | 行车起重作业 | 行车检修个人防护不当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做好个人防护,控制自身安全。 |
51 | 行车起重作业 | 行车检修工具摆放不当落下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工具随身携带和放置于工具箱内。 |
52 | 行车起重作业 | 行车超负荷起吊 | 起重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按载重量控制载重。 |
53 | 压力容器 | 安全阀失效 | 爆炸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色 | 定期检测,加强巡查。 |
54 | 防雷装置 | 防雷装置失效 | 火灾 | 1 | 6 | 15 | 90 | C | 黄色 | 定期检测,加强巡查。 |
55 | 使用车辆 | 车辆碰撞 | 车辆伤害 | 1 | 2 | 15 | 30 | D | 黄色 黄色 | 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行车。 |
56 | 电焊作业 | 未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 | 灼烫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 |
57 | 电焊作业 | 焊具漏电 | 触电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加强使用前外观检查,确保绝缘有效。 |
58 | 电焊作业 | 焊接粉尘吸入 | 尘肺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持证作业、做好个人防护。 |
59 | 电焊作业 | 作业人员有效操作证 | 其他伤害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持证作业、按电焊操作规程操作。 |
60 | 气焊作业 | 未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 | 灼烫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持证作业、按电焊操作规程操作。 |
61 | 气焊、气割作业 | 焊接粉尘吸入 | 尘肺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持证作业、按电焊操作规程操作,做好个人防护。 |
62 | 使用车辆 | 驾驶员开车打手机 | 车辆伤害 | 1 | 3 | 15 | 45 | D | 黄色 |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接听手机时车辆应靠边停稳后接听。 |
63 | 仓库保管 | 遇盗窃 | 其他伤害 | 1 | 1 | 7 | 7 | E | 蓝色 | 加强巡逻,做好安保措施。 |
仓库保管 | 库房照明不亮 | 其他伤害 | 1 | 6 | 1 | 6 | E | 蓝色 | 加强巡视,在仓库内活动时应在灯光照明符合要求时工作。 | |
65 | 办公活动 | 电脑辐射 | 其他伤害 | 1 | 6 | 1 | 6 | E | 蓝色 | 适当活动,减少上机时间,加强其相关职业病的监控和职工定期健康体检。 康检查。 |
66 | 外来人员进入 | 相关方进入现场 | 其他伤害 | 1 | 1 | 7 | 7 | E | 蓝色 | 加强门卫登记制度,进入工作区域前应安全交底,应在工作人员监护下活动。 |
67 | 工作活动 | 储气罐超压、安全阀失灵等 | 其他伤害 | 1 | 2 | 15 | 30 | D | 蓝色 | 定期检测检验;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台账;注意日常监测和维护保养;制定特种设备抢险预案并组织学习。 |
68 | 办公活动 | 电气或其他火灾 | 火灾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制定消防管理制度,不乱扔烟头,定期注意用电安全检查和灭火设备设施检查。 备设施维护保养。 |
69 | 压力管道 | 破损 | 其他伤害 | 1 | 3 | 15 | 45 | D | 黄色 | 定期巡查,定期对压力管道进行检测。 |
70 | 巡视压力管道 | 雨天路滑 | 其他伤害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建立相关制度,雨天路滑不巡视。 |
71 | 高处作业 | 尾水闸门防护不当 | 高处坠落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尾水闸门制作防护栏和安全警示标识。 |
72 | 高处作业 | 尾水闸门防护不当 | 淹溺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尾水闸门制作防护栏和安全警示标识。 |
73 | 尾水闸门作业 | 尾水闸门卷扬机钢丝绳断裂 | 起重伤害 | 1 | 6 | 3 | 18 | E | 蓝色 | 定期对钢丝线进行检查和保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运行。 |
74 | 尾水闸门作业 | 检修闸门作业失控 | 机械伤害 | 1 | 6 | 3 | 18 | E | 蓝色 | 定期对闸门各部件检查和保养。 |
75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高压电作业防护不当 | 触电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高压设备周围拉设警戒线和挂设警示标牌。 |
76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电气柜漏电 | 触电 | 1 | 6 | 15 | 90 | C | 橙色 | 定期检查和保养。 |
77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电气柜清扫防护不当 | 触电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执行操作票,断电清扫。 |
78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电气系统绝缘失效 | 火灾 | 1 | 3 | 40 | 120 | C | 橙色 | 加强巡查,更换失效绝缘系统。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
79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油料库电气短路 | 火灾 | 1 | 3 | 40 | 120 | C | 橙色 | 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
80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油料库带入火种 | 火灾 | 1 | 3 | 40 | 120 | C | 橙色 | 严禁火种带入油料库,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 |
81 |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 蝶阀层噪音过大 | 职业病 | 1 | 6 | 3 | 18 | E | 蓝色 | 定期检测噪声,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
82 | 尾水至取水口 | 河道水流过大 | 淹溺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安装警报器,警示标识,加强巡视。 |
83 | 尾水至取水口 | 河道水流过大 | 其他伤害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安装警报器,警示标识,加强巡视。 |
84 | 通风设备运行 | 运行时出现故障 | 窒息 | 0.5 | 6 | 15 | 45 | D | 黄色 | 切断电源,人员疏散到洞外口。 |
85 | 电缆夹层蓄电池组 | 腐蚀性 | 中毒 | 1 | 6 | 3 | 18 | E | 蓝色 | 加强巡查,做好个人防护,非专业人员不得进行操作。 |
86 | 拉闸检修 | 未按要求挂牌,监护 | 触电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日常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教育培训,使用前检查手持电动工具。 工具的可靠性,按要求"挂牌 |
87 | 渠道巡视 | 防护不当 | 淹溺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做好安全监护和个人防护。 |
88 | 船舶驾驶 | 倾翻 | 淹溺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驾驶人员持证上岗,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
厂房外围 | 山体滑坡、高处落石 | 物体打击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设离遮栏、警示标志,观察通行。 | |
90 | 隧洞巡查 | 缺氧 | 窒息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隧洞放空后通风,气体检测,戴防护用具。 |
91 | 隧洞巡查 | 路面高低不平 | 其他伤害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佩戴照度高的照明用具。 |
92 | 设备巡视 | 不戴防噪声耳塞 | 噪声性耳聋 | 1 | 6 | 7 | 42 | D | 黄色 | 配备防噪声耳塞,建立相关制度。 |
93 | 压力管道 | 爆管 | 其他伤害 | 1 | 1 | 40 | 40 | D | 黄色 | 加强巡视危害保养/制度预案并演练/管道探伤检测。 |
94 | 水库巡库、 | 落水 | 淹溺 | 1 | 3 | 15 | 45 | D | 黄色 | 加强巡库人员安全教育,严格执行船只操作规程,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水库从事任何活动。 |
95 | 前池清漂 | 落水 | 淹溺 | 1 | 3 | 15 | 45 | D | 黄色 | 加强前池清漂人员安全交底,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加强监护。 |
96 | 工地现场 | 洞口、临边无防护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 1 | 2 | 15 | 30 | D | 黄色 | 加强洞口和临边防护、设置警示标牌。 |
97 | 工地现场 | 隧洞口未封堵 | 其他伤害 | 1 | 2 | 7 | 14 | E | 蓝色 | 拉警戒带、设置警示标牌,对短期内不复工的洞口进行封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