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鉴定: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光合作用图解: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光反应 | 暗反应 | |
条件 | 光、H2O、色素、酶 | CO2、[H]、ATP、C5、酶 |
场所 | 类囊体的薄膜上 | 叶绿体的基质 |
过程 | 1水的光解 2H2O → 4[H] + O2 ② ATP的合成:ADP + Pi + 光能 → ATP | ①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 ② C3的还原: 2C3 + [H] →C5+(CH2O) |
能量变化 | 光能 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物质变化 | 无机物CO2、H2O 转化成 有机物(CH2O) | |
联系 |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
4.人为创设条件,看物质变化:
5.化能合成作用:
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下图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是自养型生物;
而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生物是异养型生物。
6、比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 | |
反应场所 | 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 | 所有生物(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
反应条件 | 光、色素、酶等 | 酶(时刻进行) |
物质转变 | 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CH2O) |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 |
能量转变 |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 释放有机物的能量,部分转移至ATP |
实质 | 有机物、氧气 能量、二氧化碳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
联系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
线粒体立体结构模式图 叶绿体立体结构模式图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癌变 ←增殖→ 分化→ 衰老和凋亡
第1节:细胞的增值
1.细胞周期:连续的细胞,从上一次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时为止,为一 个细胞周期。
间期:DNA复制与蛋白质的合成
期: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纺锤丝变成纺锤体;形态散乱;
中期: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体清晰可见,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染色体数目加倍,向两极移动;
末期: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记忆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晰点在板,点裂体分向两极,两体消失膜仁现。
2.细胞的过程(动物细胞)
3.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复制 | |||
DNA | 1 | 2 | 2 |
染色体 | 1 | 1 | 2 |
染色单体 | 0 | 2 | 0 |
染色体复制后才有染色单体,着丝点后又无染色单体
4、某生物体中一个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和DNA的含量为2N,比较如下:
间期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
染色体数目 | 2N | 2N | 2N | 4N | 2N |
DNA数目 | 2N→4N | 4N | 4N | 4N | 2N |
染色单体数 | 0→4N | 4N | 4N | 0 | 0 |
6.动植物细胞有丝区别
植物细胞 | 动物细胞 | |
间期 |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
前期 | 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 |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
末期 | 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 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过程:受精卵 增殖为多细胞 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 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转性。
4.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
细胞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高度分化的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细胞衰老的特征:①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 ④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可以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衰老的细胞等。
第四节:细胞癌变
1.特征:①能够无限增殖; 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③癌细胞易扩散易转移(原因:癌细胞的表面糖蛋白数量减少)
2.致癌因子的种类:①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 ;②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③病毒致癌因子,能引起细胞癌变的病毒,叫做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3.原因: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