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祠留芳——陈家祠建筑装饰赏析
广州市流花中学 陈若云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鉴赏—— 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拓展课程 教学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1课时
指导教师:罗开源 江冰 司徒锦旋
课程设置的思考
广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陈家祠有着典型的南方建筑特点,蕴涵着浓郁的地方美术资源。去年,我听了广东广雅中学谢旋老师《玉石之分》高中美术鉴赏的公开课,给我触动很大。如何把高中美术欣赏课上得好、上得活、上得实,确实引起我的思考。本课是人教版美术鉴赏课程《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拓展课题,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要求,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们通过美术鉴赏,更理性地认识广州的人文文化,认识陈家祠。本课试图把艺术博物馆引进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把鉴赏教材的内容与地方美术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参观、讨论、直观图象与实物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广州灿烂的历史文化,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深对地方民间艺术的理解,使学生领悟广州地方美术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思路
在本课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力求把教师的角色定位向既是传授者,又是引导者的角色转换。通过感受、欣赏、讨论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审美情操,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要求。
本课以郭沫若一首名诗导入来比较北方和南方建筑风格,突出表现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与传统文化内涵。拟安排二项活动的教学环节:
活动①:展示图片,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建筑装饰艺术,从而加深学生对陈家祠“三雕”、“二塑”的理解,为本课重点、难点的突破直接发挥了牵引作用。
活动②: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让学生用简略的文字归纳概括,进一步探究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并有意增设了课后延伸作业,加强知识的内化,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广东民间美术“三雕两塑”的艺术特色。
2、学习欣赏民间建筑装饰的审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学习、视觉图象、实物展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动、探究学习的自主、互助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民间美术的丰富、博大、精美、内涵的艺术特色。
2、增强学生环保和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荔湾、热爱广州,热爱祖国的爱国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赏析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过程中,学习传统艺术和人文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直观教学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教师仿制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先参观,填写参观表,陈家祠相关图片
四、教学流程图
(一)
导入 放幻灯片 引入 郭沫若诗句
学生探讨
放幻灯片 引入“古祠留芳”
导 入 新 课
(二)学习探讨活动 (新内容)
出示地图 陈家祠的地理位置图
出示图片 北方宗祠建筑与陈家祠的
风格相比较 学生分析
放录像 1、建筑布局
“七绝” 学生讨论2、“七绝”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 3、印象深刻的工艺作品
(三)重点、难点
出示图片 “七绝”装饰艺术作品 学生辨别“七绝”
陈家祠建筑装饰的表现题材 游戏:学生用四个字
形容画中寓意
重点介绍岭南特有的建筑装饰
艺术——陶塑、灰塑 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
(教师展示实物教具) 风格及表现手法
(四) 主题拓展,评价表
1、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 学生思考
(一点启示、一个思考、一种体会)
2、试点评陈家祠装饰艺术的特点
(附照片或手绘图片)
小结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古祠留芳——陈家祠建筑装饰赏析”课后延伸作业
请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
(一点启示、一个思考、一种体会) | |
试点评陈家祠装饰艺术的特点 | |
(附照片或手绘图片) | |
教学建议 |
小组成员:
自 评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