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汉语基础(补修)形考册(全)-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0:53:38
文档

汉语基础(补修)形考册(全)-参

《汉语基础(补修)》平时作业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其他总成绩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校、工作站: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班: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得分 教师签名 汉语基础第1次平时作业得分批改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音是__语言__的物质外壳,语音具有__物理性质__、_生理性质_、_社会性质_三种属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主要由_声母
推荐度:
导读《汉语基础(补修)》平时作业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其他总成绩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校、工作站: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班: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得分 教师签名 汉语基础第1次平时作业得分批改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音是__语言__的物质外壳,语音具有__物理性质__、_生理性质_、_社会性质_三种属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主要由_声母
《汉语基础(补修)》

平  时  作  业

次数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其他总成绩
学  生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生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校、工作站: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班: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制

得    分

 
教师签名 
汉语基础第1次平时作业

得 分

批改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音是__语言__的物质外壳,语音具有__物理性质__、_生理性质_、_社会性质_三种属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主要由_声母_、_韵母_、声调组成。

2.语言的建筑材料是_语汇_,并且由_语素_、_词_、__熟语__三大部分构成。

3.语法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__语言单位__和__语言单位组合_的规律。

 4.分析句子,我们常常使用_句子成分分析法__和__层次分析法__这两种方法。

5._六书_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系统符号,并大致可以分为_象形__、_指示_、_会意_、_形声_四种类型。

6.古汉语中,区分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根本方式是分析字的__构件_在字中的关系。

得 分

批改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语素――――P19(现)

2.方言词――――P27(现)

3.词义――――P36(现)

4.熟语――――P52(现)

5.六书――――P22(古)

6.会意字――――P26(古)

得 分

批改人
三、简答(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析语素和词的联系。P22(现)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言的最小单位,词是最小的能运用的最小单位,两者都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但却有本质的不同。

语素和词的区别主要在于功能方面;语素的主要功能是构词,做构词的材料;词的主要功能是造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能否能用做造句材料,这是词和语素最根本的功能。

2.怎样认识词义和概念的区别?P36(现)

第一,词义比概念包括的内容要广得多。词义的内容可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两部分,而概念只有理性意义,没有附加意义。

       第二,词义具有文化色彩。

第三,词义和概念不相对应。两者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不是一个词的意义对应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可以用一个词表达,也可以用几个词的意义联系起来表达。

3.语言单位的相互组合,需要遵守哪些规律? P66(现)

一,符合语法关系。注意词的语法功能,弄清楚哪些词和哪些词能搭配,哪些不能搭配。

二,符合事理逻辑。在意义上有关联,符合词语所代表的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也就是词的组合在词义上要有现实的根据。

三,符合语言习惯。可能不符合语法,但全社会的人都这样用,这样说,已经约定俗成,就只能承认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不能用语法规则来分析,是一种特例,这种特例扩展了一个词的组合范围。

4.简述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分析字形辨析字义的作用有哪些?P29(古)

一、透彻的理解词义,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有助于辨析、选择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三、有助于掌握字的本义。

四、有助于正确理解文字之间的形义关系,更清楚地了解汉字形义演变的规律。

5.选择复句常用的关联词有哪些?P100(现)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任选,常用关联词有“或”、“或者”、“或是”、“或者……或者”、“是……还是……”。

一种是任选,常用关联词有“不是……就是……”、“与其……不如……”、“与其……宁可……”、“宁可……也不……”。

得 分

批改人
四、论述(10分)

针对不同的语境、表达内容和听话对象,如何正确地运用句式?

汉语的句式,丰富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类别。从表达效果看,同一个句子,由于着眼点不同,可以归入不同的句式类别。我们运用句式,目的是传递接受信息,同时,还需要美,需要魅力,需要感染力,因此,运用句子,在充分考虑到句子之间的连贯、句子表义的周密,句子结构的简练的基础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句子的长短。从句子成分的多少看,句子可分为长句和短句,并且各自有各自的表达作用。长句修辞效果严密细致,多用于政论文、科技论著和文艺作品的写景抒情。短句修辞效果简洁精炼,明快活泼,多用于日常交谈、演讲、广播稿、杂文中。

2、注意句子语序的变化。语序一般不能改变,但在一定语境中,根据表达的特殊需要,也可以改变这种语序,形成一种特殊的句子。根据句子成分的位置情况,可把句子分为常序句和变序句两种。

3、注意句子的结构形式。运用句子时候,使用各种各样的句式。为了交际表达需要,比如为了抒情、议论、写景、需要铺陈文字,需要增强语句的气势,增强语句的感染力,我们就要连续使用某种句式。有时为了避免语句单调,又需要使用不同结构的句式。这样多种句子组合在一起,前后句子结构整齐一致的,就是整句,前后句子结构不一致的,就是散句。两种句式各有作用。

4、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口气。使用句子要有一定的语气,也要有一定的口气,因为你用句子陈述内容,总要讲个人的主观感受、思想情感放入句子中,使句子带上一定的色彩,如如肯定、否定、强调、委婉等等。

得    分

教师签名
汉语基础第2次平时作业

得 分

批改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音素根据特点可以分为__元音_和_辅音__两大类。

2.普通话以__北京语音__为标准音,以_北方话_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我国是在_1958_年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用来记录普通话语音。

4.基本词具有_普遍性、稳固性、通产性_三个特点。

5.一般词包括_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_四种类型。

6.词语从语音角度可以分为_单音节词、多音节词__两类。

7.古代汉语以__单音节__词为主,现代汉语以__多音节_词为主。

8.词义具有_客观性、概括性、模糊性_三个特点。

得 分

批改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定位语素————P21(现)

2.古语词――――P27(现)

3.谚语――――P61(现)

4.词类活用――――P67(古)

得 分

批改人
三、简答(每小题8分,共40分)

1.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在语句中的特点是什么?

在使用上,单音节词往往要受到,不如多音节词自由。如表示姓名、地名、数目的词,单音节的一般要扩展为双音节形式才便于运用。例如回答“姓什么”,单音节的姓氏一定要加上“姓”,如“姓赵”;双音节的可以不加,直接用姓氏回答。如“欧阳”、“司马”。如地方,单音节的后面一定要交上类名,如“法国”、“美国”,而双音节则不必加类命,如“巴西”、“波兰”。

有些双音节词,在使用上有一定要求,只与双音节词配合运用,不能与单音节词搭配。如“讨论问题”、“大力支持”等等。

因此,运用词语组织句子,要充分注意词的语音上的特点,尤其是整句形式的句子,如对偶句,排比句等,前后句之间的音节应均匀一致,互相呼应。

2.如何辨析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第一,概念意义的差别:包括范围大小不同,词义轻重不同,词义着重点不同,适用对象不同。

第二,附加意义的差别:包括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形象色彩不同。

第三,用法上的差异:包括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搭配功能不同。

3.在古代汉语中,如何辨析翻译词类活用?

辨析翻译词类活用主要从语法特点和意义两个方面考察。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对应原文写出各词现代汉语的意义。

第二,从语法特点上考察,看词、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

第三,从意义上考察。比如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结构形式上一致,因此只能从意义上考察。

4.简述在古汉语中,分析词性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抓住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例如:看它能否与介词、副词结合,就可以判断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或动词。

其次从词的语法功能上不能判断词性,就要结合词在上下文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5.简述惯用语的特点。

A、形式简洁。

B、用法灵活。

C、结构简明。

D、义多讽喻

得 分

批改人
四、综合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说明下列句中的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恒晋文之事》)

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尊敬”、“疼爱”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寡人闻”。

③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贾列传》)

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说坏话”。

④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韩信拜将》)

名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诸侯成为臣子”

⑤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

名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孟尝君把我当作宾客对待”。

2.修改下列病句

(1)他办事十分武断,深得群众拥护。

把“武断”改为“果敢”

(2)贩毒分子已落入我人民设下的陷阱。

把“陷阱”改为“圈套”

(3)他扬言要继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把“扬言”改为“立誓”

(4)歌颂光明,诽谤黑暗。

把“诽谤”改为“批判”

得    分

教师签名
汉语基础第3次平时作业

得 分

批改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合成词的语素的特点,一般把合成词的构造方式分为_组合式_和_附加式_两类。

2.根据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词首先可以分为__实词、虚词_两大类。

3.从语气角度看,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__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__四种。

4.从句子结构分,句子可以分为_单_句和___复_句。

5.在主谓句中,根据谓语的特点,一般把句子分为__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_三类。

6.根据构词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组合式合成词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述式五种。

7.现代汉语词中,有些词兼有两类词的功能特点,这样的词被称之为_兼类__词。

8.由述语和宾语构成的短语叫__述宾__短语。

9.在主谓句中,根据谓语的特点,一般把句子分为__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__、形容词性谓语句三类。

得 分

批改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语法――――P65(现)

5.附加式合成词――――P71(现)

6.连动句――――P94(现)

7.层次分析法――――P85(现)

得 分

批改人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把字句的构成特点。

第一,把字句强调对动作行为涉及对象的处置结果,因此能构成把字句的动词一般必须是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

第二,把字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动词前后必须有别的成分,或带状语,或重叠,或带补语,或带上时态助词,总之不能使孤零零的动词。

第三,把的后置成分所代表的事物,必须是有定的事物,是特定的,具体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事物。

2.运用句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句子之间连贯而且表义周密?

P105-111(现)

第一、注意句子的长短。

第二、注意句子语序的变化。

第三、注意句子的结构形式。

第四、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口气。

3.简述兼语句的基本特点。

 兼语句有下列一些特点:

第一,在结构上,兼语句前后连用的几个冬此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同一个对象发出来的,一般情况下是全句主语发出动词1的动作,动词1的动作,动词1的宾语发出动词2的动作。

第二,兼语前面的动词具有越位要求的特点,即动词1不但要带上宾语,要有支配对象,而且对它支配的对象怎么样还有进一步的要求。

第三,通常能够构成兼语句的动词主要有三种,第一类是含有指示、命令意义的动词。第二类时表示感谢、赞许、责怪一类意义的动词。第三类是表示存在、不存在的动词。

得分批改人
四、综合分析(每题6分,共30分)

1.分析下列复句的类型。

(1)现代社会新技术、新产品越来越多,因此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关联词是“因此”,为因果复句。

(2)如果明天要下雨,那么运动会就延期举行。

关联词是“如果。。那么。。”,为条件复句。

(3)宁可站着生,也不跪着死。

关联词是“宁可。也。。”,为选择复句。

(4)今年北方都异常的热,更何况这是南方呢。

关联词是“更”,为递进复句。

(5)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关联词是“只要。。就。”,为“条件复句”。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

(1)我 们 需 要 进 口 的 设 备

      主                  谓

          述             宾

                   偏      正   

(2)我 们 必 须 学 习 好 外 语

主        谓

  状    中

述     宾

述   补

3.修改下列病句。

(1)那一张张亲切的笑容,我至今难以忘怀,

把笑容改为笑脸。

(2)小林妹妹结婚的时候,她的伴娘叫小梁。

缺少谓语,“时候”后面加上“找了个伴娘”,然后把“她的伴娘”改成“名字”。

(3)我决心做好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工作。

将“做好工作”和“做合格的教师”套在一起了。

4.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的结构关系。

在运用语言时,为了表达比较复杂的语义内容,我们经常把几种类型的复句结合在一起,构成两个以上的层次,这就是多重复句。

(1)他上课不但认真听老师讲课,︱︱︱    仔细做笔记,︱︱  而且勤于思考,︱︱︱   

                                并列                  递进                 并列

不懂就问,︱  所以期末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因果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  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  叫人活泼不得;︱︱ 

                         并列                         因果                 对比

只有孔乙己已到店,  ︱︱︱   才可以笑几声, ︱    所以至今还记得。  

                     条件                  因果

5.说明下列有下划线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指“有的人”,做主语。

(2)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公输》)

“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指“没有谁”,做主语。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其”是代词,带“郑”,做分句主语。

(4)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所”指“坠落的地方”,做状语。

(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者”指“妾认为我漂亮的原因”,做主语。

(6)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所”在介词“以”之前,指“抵御”的办法。

得    分

教师签名
汉语基础第4次平时作业

得 分

批改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记录语言的符号是__文字_。

2.篆书分为__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__四个阶段。 

3.汉字的结构单位可分为_独体字_和_合体字__两种。

4.古文今译的要求是_信、达、雅_。

5.对初学者来说,古文今译应该分两步进行。第一是_对译_,第二是__调整__。

6.古文标点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__断句错误__,二是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7.目前我国各类字词典通行的检字法主要有__笔画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音序检字法__四种。

8.世界上的所有文字,根据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__语音_文字和__表意__文字。而汉字则是__表意__文字。

得 分

批改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隶书――――

8.记号偏旁――――

9.意译――――P120(古)

10.部首检字法――――P14(古)

得 分

批改人
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汉字的主要特点。

第一,在语音上代表音节,一个汉字基本上就是一个音节;第二,汉字在一以上代表语素,绝大部分汉字都表示语素,具有的读音和意义,有少部分汉字没有意义,必须几个汉字和起来表示意义。,这些主要都联绵字,如葡萄、枇杷。第三,从内部结构看,汉字具有理据性,包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大部分汉字的结构成分与字音、字义有联系。通过汉字内部结构,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发展、认识水平等。

2.相对于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造字法有什么优点? 

P133(现)

3.举例说明形声字中,声旁和形旁的搭配方式有哪些?

左形右声,如抗、纸;左声右形,如功、领;上形下声,如露、花;上声下形,如烈、忘;内形外声,如闻、闷;内声外形,如圆、阁。

4.简述楷书和行书的区别和联系。

楷书是可以作为书写的楷模,至今都是汉字通用的标准字体,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行书的产生稍后于楷书,是介于曹叔和楷书两种字体的一种字体。楷书笔画工整,但又不便写快,草书写起来快速但不易认读。而行书同时兼有楷书和草书两种字体的优点:近似于楷书不象楷书那种拘谨,书写较为灵活流畅;近似于草体又不象草体那样任意挥洒,比较容易辨认。

5.举例说明,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哪几种?

一、因不了解字词在句中的意思而造成误译。

二,因不了解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

三,因不了解古代生活与典型制度而误译。

得 分

批改人
四、综合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指出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下的前置。

(1)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何”作动词“为”的宾语,意思是“干什么”。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尔”、“我”作动词“诈”、“虞”的前置宾语。

(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十年》)

“是”复指的前置宾语“不谷”是个名词,而“先君之好”是个偏正结构的词组。

(4)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之”复指前置宾语“何厌”。

(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恒晋文之事》)

“之”放于助动词“能”前。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指出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

(1)少时,一狼之躯迳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犬”名作状,意为“像……那样”。

(2)孟尝君予车五十乘,西游于梁。(《冯谖客孟尝君》)

方位名词做状语,“西”表趋向,翻译成“向……”。

(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时间名词做状语,“岁”、“月”的意思是“每日”、“每年”、“每月”。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史记·屈原列传》)

“客”表示身份。

(5)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史记·蔺廉颇相如列传》)

“廷”名作状,表示行为的处所。

3.说明下列句中主语、宾语的省略现象。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三”前省略了谓语动词“鼓”。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食”后省略了宾语“之”。

(3)楚人为之,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左传·定公四年》)

“奔”前省略了主语“吴人”,“食”前省略了主语“楚人”。

(4)公使阳处父追之,及渚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则”前省略了主语

(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郑伯克段于鄢》)

“请”前省略了主语“姜氏”,“使”前省略了主语“郑伯”,“使”后省略了兼语“段”,“谓”前省略了主语“人们”。

文档

汉语基础(补修)形考册(全)-参

《汉语基础(补修)》平时作业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其他总成绩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校、工作站: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班: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得分 教师签名 汉语基础第1次平时作业得分批改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音是__语言__的物质外壳,语音具有__物理性质__、_生理性质_、_社会性质_三种属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主要由_声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