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媒体: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包含两个条件)
a. 媒体是载有信息的物体
b. 媒体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2. 教学媒体: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用于传递和和存储以教学为目的的载体。
基本要素:
1. 媒体用于存储和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
2. 用于教和学的过程中
3. 现代教学媒体:又称电化教育媒体,是指能记录、储存、再现各种教学信息并及时传播至遥远的地区与广阔范围的媒体。
4. 现代教学媒体的研究
1.硬件研究: / * 改进已有的现代教学媒体,使之符合教学活动要求,降低成本,并加以推广。* /
2.软件研究: / * 教学媒体研究的核心领域,是媒体能否成为有效教学媒体的关键。* /
3.应用研究:/ * 通过应用去提高硬件的质量、改进软件的编制,从而促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提高与发展。* /
5. 教学媒体的发展
(如果是简答题就可以这样答,但论述题就要加点料。)
A、语文媒体阶段
优点:简单性、快捷性、通俗性、反馈性
缺点:抽象性、瞬间性
B、文字媒体阶段
优点:便于长久保存并广泛流传
缺点:费时费力,易出错;效率低
C、印刷媒体阶段
优点:
1、便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统一的标准与要求
3、学生在课堂学不会的,可以在课后向书本学习
缺点:过于抽象,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青少年难以接受
D、电子媒体阶段
优点: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形式多样性
缺点:费用高
6. 媒体的分类
a、按媒体的发展先后分类:传统、现代教学媒体
b、按媒体印刷与否分类: 印刷、非印刷(非印刷媒体包括部分传统媒体、现代媒体)
c、按媒体的感知器官分类: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媒体、相互作用型媒体
d、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
e、按媒体的使用方式: 教学辅助性媒体、自学
f、按媒体呈现的形态分类: 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有声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与环境的资源、计算机
第二章 教学媒体的本质
1.信息的本质含义
a. 日常生活中的信息: 消息、情况和知识
b. 信息的本质: 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揭示了信息的普通性,重要性,和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和性)
c. 信息论中的信息: 减少或消除一种不确定性的东西
d. 信息的二重性:客观性、绝对性;主观性、相对性。
2.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简答题)
a. 物质直接作用方式
b. 物质场作用方式
c. 发射与接收方式
3. 信息体类型:自然物类型体、机器信息体、人类信息体
4. 信息的形态:自然信息、机器信息、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
5. 自然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语言符号
符号 人工语言
非语言符号:动作性语言、音响符号、图像符号、目视符号
另一种分类方式将符号分为:数序符号、形态符号、模拟符号
▲6.符号的本质:一种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代表。
▲ 媒体的本质 (论述题)
7.麦克鲁汉关于媒体本质的观点
a . 媒介就是信息
b .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c . 媒介有“冷”、“热”之分
8.“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对教育的影响
a . 影响教师的作用
b . 影响教学内容
c . 影响教学方法
d . 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 教学媒体的本质(简答题)
9.不同的学术观点
克拉克的观点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媒体传送效果是一样的。
安东尼·贝茨 :1、媒体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2、媒体有各自的特性
3、没有一种媒体是万能的,应综合使用,也没有一种媒体可代替另一种媒体。
4、某种媒体对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有明显的优势。
布鲁纳的观点 :媒体在传输知识时是一样的,差异在于技能训练方面。
▲戴尔的”经验之塔”:
三个阶层:
1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
2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影与电视;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第三章
1.教学目的是指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2.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都是规定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原则
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指导学生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①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
编制教学媒体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表达,要善于在直观形象基础上提高到抽象理论层次;
善于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的实际;
能正确指导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工作能力。
②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编制教学媒体要充分发挥媒体手段的长处,又要采取措施克服其短处,尽可能是形象与抽象想结合;
编制教材时,尽量在书中加入一些图片、图表、流程关系图等等。
4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选用生动的素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把它转化为求知欲。
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
4.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 ,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5.9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讲座法、研究法。
分为四类: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
教学媒体与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模式
6.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基本观点:
a. 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b.好的教学是走在发展前面的,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理论的教学原则是:
(1) 高难度原则
(2) 高速度原则
(3) 理论知识
(4)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5)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7.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基本观点:
a、学习一门科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
b、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去发现、探索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规律。
适应性和局限性:
1)发现教学比较接受教学耗时要多。
2)发现教学受到学生智能、学习材料的难度,教师水平高低和指导多少的影响。
3)发现教学对于基础差,思维较慢的学生不适宜。
4)丰富的材料,恰当的问题难度,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必要条件。
5)发现教学对教师要求高,大面积推广难。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功能:①选择的功能;②保持的功能;③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规律对教学媒体编制与利用的影响:
① 注意开头
② 控制不同部分的刺激强度
③ 利用动作引起事故
④ 利用刺激物的新异性
⑤ 利用内容实现方式的特殊性
⑥ 提问、联系和思考题和生动形象的画面,保持稳定性
⑦ 生动形象的画面与理论抽象交替进行,控制好这种节奏
⑧ 画面呈对象排列有规律,知识存在学生接受范围之内
⑨ 视听教学媒体的画面与解说要恰当
9.记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印迹在人头脑中的再现。
记忆对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的影响:
(1)教学媒体应选用难度适中而新颖的题材,生动有趣的画面和解说。
(2)教学媒体应注意内容展开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应讲清道理。
(3)重视复习环节,对重要的内容用多种形式去重复,结论用文字去复述。
(4)重视开头和结尾部分。
(5)应加强实践活动指导。
10.思维:是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活动过程:思维活动过程是由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环节交错有机构成。
思维对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的影响:
(1)媒体手法与思维活动过程相配合。
(2)媒体的整个结构应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规律。
(3)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贯彻教学媒体始终,这样可引导学生思维。
(4)教学媒体应提供一定数量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感性材料,使学生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11.教学媒体与传播过程
信宿
译码
信道
编码
信息源
信息 信息 信息 信息
干扰
反馈
香农—韦弗传播过程模式
① 信源——信息的来源
② 编码——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③ 信道——信号传送的通道
④ 译码——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⑤ 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⑥ 反馈——信宿获取信息之后,会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反应,并以一定方式反馈给信源
⑦ 干扰——是指影响信息传播过程的一切干扰因素。
第四章
1.教学媒体编制的基本原则:
① 教育性:明确的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有重点、难点;适合学生接受水平。
② 科学性: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材料、例证和逻辑推理是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各种实际操作必须准确、规范;图像、声音、色彩符合科学的要求。
③ 技术性:使用的设备要处于良好的状态;制作人员掌握有关技术。
④ 艺术性:内容美;画面构图清晰、连贯、合理;光线与色彩明暗适度,调配恰当;音乐和语言避免噪音。
⑤ 经济性: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获;
2.教学媒体编制要依据传播效果原理(有一个名词解释)
①共同经验原理:在教育传播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送与交换教育信息,教师要与学生沟通,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的范围内。
②抽象层次原理:让素材反映具体——抽象的过程。
③重复作用原理: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④信息来源原理:选用可靠的信息来源,达到较佳的传播效果。
⑤最小代价律原理: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最大的收获。
3.选择教学内容和媒体利用的教学策略
① 辅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②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
③ 自主学习
④ 协作学习
⑤ 利用媒体进行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教学
⑥ 利用媒体实施远程教学
⑦ 研究性学习
⑧ 综合学习
9创新学习
4.教学媒体利用的基本原则:(会有一个名词解释)
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
5.教学媒体利用的选择模型P99-P101(设计题)
5、媒体最优选择范围
3、媒体所能达到的效能
6.教学媒体利用的选择程序
① 问卷式程序
② 流程图程序
③ 矩阵图程序
5表格式程序
1)分析目标
2)目标分类
3)列出教学活动
4)选择刺激各类
5)列出备选媒体
6)理论上选择的最佳媒体
7)最终的媒体选择
8)媒体选择的基本原理
9)媒作者的知识水平
7.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广泛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