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0:55:06
文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滞留(zhì)麾下(huī)诘难(jié)重蹈覆辙(zhé)B.旁骛(wù)亵渎(xié)聒噪(guō)一抔黄土(péng)C.睿智(ruì)陨落(yǔn)相契(qiè)廓然无累(guó)D.扶掖(yè)恣睢(zì)别墅(yě)庶竭驽钝(shù)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脑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取义谀词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迅D.涕泗横流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3、下
推荐度:
导读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滞留(zhì)麾下(huī)诘难(jié)重蹈覆辙(zhé)B.旁骛(wù)亵渎(xié)聒噪(guō)一抔黄土(péng)C.睿智(ruì)陨落(yǔn)相契(qiè)廓然无累(guó)D.扶掖(yè)恣睢(zì)别墅(yě)庶竭驽钝(shù)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脑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取义谀词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迅D.涕泗横流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3、下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滞留(zhì)  麾下(huī)   诘难(jié)  重蹈覆辙(zhé)

B.旁骛(wù)   亵渎(xié)   聒噪(guō)  一抔黄土(péng)

C.睿智(ruì)  陨落(yǔn)   相契(qiè)  廓然无累(guó)

D.扶掖(yè)   恣睢(zì)    别墅(yě)   庶竭驽钝(sh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脑羞成怒  泥民百姓  断章取义  谀词  

B.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

C.歇斯底里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3、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      )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来就不虚赋情性的。 

B.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夸夸其谈。

C.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

D.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6、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B、2016年4月,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曾获“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孤独之旅》就选自这部作品。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况,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女作家毕淑敏,她的长篇小说《预约死亡》,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8、某校某班召开读书学习交流会,同学们畅谈了自己的学习收获。下列表述有误的一样是( )

A.书路说:“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我最欣赏简·爱,她出身卑微,也不美丽,但在罗切斯特面前自尊自爱。她是我的女神!”

B.思琦说:“侠义精神最有魅力,我特别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大闹野猪林、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

C.焕然说:“历险小说才开阔视野呢,如鲁滨逊放弃安逸生活,出海历险,荒岛求生,表现了人类挑战自然的勇气。”

D.童童说:“还是古典名篇更具思想内涵,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写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人警醒。”

9、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           。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②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0-12题

怀疑与学问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3)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4)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5)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6)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0、对文章开头两段的特点概括得最完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引用了名言      B.提出了中心论点

C.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D.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11、不是课文论点的句子是(        )

A.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D.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2、对“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本书才真正被自己占有,不是别人的书。

B.那本书才真正为自己服务,成为自己的书。

C.那本书才真正符合自己的心意,书中的知识才能被自己所接受。

D.那本书才真正读通学懂,书中的知识才真正被自己所掌握。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3-15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北宋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1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     

C.不可具状              具:全,都

D.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披着

14.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①处江湖之远        ②竹工破之

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15、对于两篇短文,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文 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B.乙文描绘竹楼中所见、所闻、所感,表明了自己身可屈而道可屈的心志。

C.甲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

D.“夏宜急雨,有瀑布声”以下,连用六个“宜”字,以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生动地写出了主人生活在竹楼中的无限情趣,显示其人格的雅洁崇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四、阅读选择题中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10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17、乙文表现了作者哪些高雅的情趣?(2分)                                                         

                                                         

18、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所做,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4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一上高城万里愁,           。(许浑《咸阳城东楼》) 

(2)树绕村庄,           。(秦观《行香子》) 

(3)运用典故,表明作者仍然想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李白《行路难》)

(4)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着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                 ,              。  

(6)《醉翁亭记》一文,描写春花夏树的句子是:                 ,              。              

(7)江头未是风波恶,               。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8)                 ,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9)船上管弦江面渌,             。(李煜《望江南》)

五、诗歌鉴赏(5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夜。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六、现代文阅读。(14分)

晒书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 “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  进翻动 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前 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 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 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 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 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 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 “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 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年 4 月 16 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 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 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 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 足愿矣。1992 年 6 月 2 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 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 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 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 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 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 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 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22 、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分)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3、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24、选文第②段中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2 分)

                                                                                                        

                                                                                                      25.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 分)

                                                                                                      

                                                                                                          

26、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3 分)

                                                                                                         

                                                                                                                                     

六、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

    ——选自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染匠之手》

亲爱的同学,毕业在即,回眸往事,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又是什么呢?请用你的生花妙笔,书写出来吧。

请以“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

选择题:1、A 2、B 3、C4 、B 5、A 6、D 7、D 8、B 9、B 10、D 11、B 12、D 13、D 14、B 15、B

16、 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微”、“斯人”、“谁与”、“归”各0.5分。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分。“焚”、“默”“遣”、“世虑”各0 .5分,意思对即可)

17、安贫乐道,出游,鼓琴,咏诗,下棋 ,读书,饮酒等   

18、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19、(1)蒹葭杨柳似汀州(2)水满陂塘(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槲叶落山路(5)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别有人间行路难(8)雁引愁心去(9)满城飞絮辊轻尘

20、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21、(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22.(2 分)回忆母亲重视读书(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评分标准: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3.(4 分)

答案示例:

(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富有 情趣。

(2)“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 的思念之情。

【评分标准:每小题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4.(2 分) 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评分标准: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5.(3 分) 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用拟人 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评分标准:3 分。写作手法 1 分,分析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6.(3 分)详写这些事,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 突出文章主题。

文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滞留(zhì)麾下(huī)诘难(jié)重蹈覆辙(zhé)B.旁骛(wù)亵渎(xié)聒噪(guō)一抔黄土(péng)C.睿智(ruì)陨落(yǔn)相契(qiè)廓然无累(guó)D.扶掖(yè)恣睢(zì)别墅(yě)庶竭驽钝(shù)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脑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取义谀词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迅D.涕泗横流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3、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