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鹰学飞 | |
教学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图片。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了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怎么会越飞越高的呢?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3、出示课题。 (1)板书:9 小鹰学飞 (2)教学生字: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A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做好标记。 B 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C 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画上曲线。 D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鼓起劲 拼命 急促 总算 吧 头顶 (2)检查难读句子。 A 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先引导读好几个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领读全句,最后指名读句子。) B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百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重点指导停顿)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B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三、作业 1、练读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跟(genggen)劲(jingjin) 总(zongzhong)喘(cuanchuan) 顶(dinding)拼(pinping)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二、细读训练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两个自然段。 (3)理解有关语句。 A飞到大树上时,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大树上面已经会飞啦不算会飞) B小鹰说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高兴、喊、啦)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高兴的语气读)指名试读。 C“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飞行的本领还没有完全学会)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是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要读出认真、亲切的语气)自由练读 d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A小鹰和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大山上空真的会飞啦还不算会飞 B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要读得重些?为什么? C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么想? 指名读老鹰说的话。(“还”有仍然的意思,要重读) (3)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 (4)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A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板书:更高的地方) B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小了) C小鹰怎么会飞这么高的?从哪儿可以看出它很刻苦?(“鼓起劲、拼命、急促、喘气”) D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谦虚了) E指导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读重些。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急促地喘着气”和小鹰说的话要读出艰难的语气;小鹰说的话还要读出试探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F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看到高空中还有几只鹰在盘旋) 理解“盘旋”。(环绕着飞) 小鹰会想什么?它会怎么去做? (相机板书:总算会飞了吧你往上看) g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学习第5、6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3)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2)学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旋()()()鼓()()() 2、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1)跟着(2)已经 五、作业 教学后记 | |
9.青蛙看海 | |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直接导入 释题激趣 1、板书课题:9、青蛙看海。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在课题旁边做上记号。归纳成:青蛙为什么要去看海?青蛙要到哪里去看海?青蛙是怎样去看海的?青蛙看到的海是什么样的? 3、过渡:让我们一起认真读书,边读边想,自己来解决这些问号吧!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要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自己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指名带读下列词语。正音后,再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苍鹰 登山 吸气 双手 善于 展翅 失望 一级 喝水 石阶 去拼音后再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问:课文有几个小节?(12个)教师示范读课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弄清楚课文的自然段数。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集体评议。 (4)交流:你可以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呢? 3、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仔细看插图,再对照课文想一想:每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 4、检查:依次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好能用上课文里的话。 5、学生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 (2)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3、指导分析结构。 左右结构——吸、双、阶、级、喝。 上下结构——苍、登。 半包围结构——展。 1、 学习新偏旁:“登字头”。集体书空。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6、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二、精读1、2、3自然段。 1、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高) 3、师:对,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青蛙面对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是怎么说呢?(出示语段:“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谁来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读一读(圈点提示语)这句话呢?(学生演示)为什么这么演呢?(吓住了)我們一起來学着小青蛙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4、青蛙为什么这么害怕?这么没有信心被吓住了呢?(山高)还有呢?再往下读读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青蛙的理由吗?小结:是啊,还因为自己太小了,太弱了。 5、青蛙面对高山,想到自身的弱点有点失望了,这时苍鹰告诉它什么呢?“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小黑板出示苍鹰说的话)小朋友,苍鹰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请你们多读几遍再来说好吗?(学生自由读这句话再交流)(不过,你不登上山顶就不能看到大海。想要看到大海,你就必须要登上山顶。)苍鹰再次告诉青蛙要看到大海非登上这座山不可,我么一起来读读苍鹰的话好吗?语气强烈一点。 三、精读4~~11自然段 1、读后交流, 2、读句体会。 (1)、小松鼠看到青蛙失望的时候,就去关心地问它“你想看海吗?”谁来读读这句话?(你真关心小青蛙)师:看来小松鼠很关心这只青蛙,就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地问一问这只小青蛙吧!(齐读这句话) (2)、小青蛙是怎样说的呢?(“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你能体会出当时小青蛙的心情吗?师:看来这时的青蛙是一只失望的小青蛙,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呢?(指名读)谁愿意来做做这只小松鼠和小青蛙,也来问一问、答一答? (3)、听了小青蛙的话,松鼠又是怎样引导小青蛙的呢?(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谁来做这只小松鼠,来引导小青蛙读好这句话呢?(评价:真不错,你读出了关心小青蛙的语气;你引导小青蛙还很耐心呢!)我们都来做做小松鼠耐心的引导小青蛙好吗?(大家一起读这句话)小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贴图演示)青蛙听了小松鼠的话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贴句)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青蛙也来跳一下,好!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也来跳上一个台阶吧!(预备——跳!) (4)、小松鼠看到青蛙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又怎么引导的?“再试一下!”谁来读?想再试一下吗?那就让我们再来跳上一级。(大家一起跳)青蛙在松鼠的指引下又跳上了一级。板书:又跳上一级 (5)、看到小青蛙又跳上了一级,松鼠再一次鼓励小青蛙。(“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他)让我们给他更多的鼓励来读读。(齐读这句话) 3、就这样小青蛙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板书:一级一级跳) 你们愿意学着小青蛙和松鼠一起来登山吗?(大家一起在原地跳)师:努力,继续努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1)、师:你们觉得怎样?(累)那请你把这句话来读一下,把累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听你读这句话我也觉得好累呀! (2)、登山那么劳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呢?(渴了喝点山泉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歇一会儿,顾不得休息,更多时间在登山,喝点山泉水,顾不上多喝几口,不断向上登。) (3)、拓展练习:你们想想,他们在登山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做呢?(自由说说) 师:是啊,为了登上山顶看到大海,他们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喝,一个劲儿往上登。我们再读读好好体会一下,就这样,青蛙和松鼠认准了目标,什么困难也不怕,坚持向上攀登。 (4)、好了,马上就要到达山顶了。让我们倒计时,一起等待胜利的那一刻吧!5、4、3、2、1到啦!此时此刻,引读: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板书:到达山顶看到大海(个别读,集体读)让我们一起来祝贺青蛙和松鼠吧!再次朗读这句话。 4、进行想象说话 (1)、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大海一望无边,蓝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此情此景青蛙会说些什么呢?(1、感谢松鼠;2、肯定自己) (2)、学生交流后总结揭示中心: 是呀,青蛙坚持不懈,一级一级的攀登。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这正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齐读)这是一句名言,你们还知道哪些名言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吗?(1、有志者事竟成。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努力是成功之母。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登、级、喝 2、指读,说说记的方法(认识新部首) 3、示范写,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找你的好朋友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小故事在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 |
10.狼和小羊 | |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狼和小羊不同的态度。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懂得对待狼一样的坏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及狼最后说的话。 2、理解词句,朗读到位,学会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课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2个小动物,你喜欢谁?这节课我们学习关于它的童话。 二、初读,了解课文大意。 1、要求学生看汉字轻声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2、分自然段,标出。 3、找6个人,开火车式读。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同时课件演示。回答: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2——6自然段,想想狼和小羊有几次对话,用笔画出。 3、看第一次对话课件演示,指名回答:是第几自然段? 4、看第二次对话,课件演示。问:是第几自然段。 小组学习:分提问小组、分析小组、解答小组,然后汇报。 5、学习第6自然段。自学课文。学习方法:表演法、作比较、查资料辅助法、朗读感受法。 6、伴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四、看板书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听话练习。 听老师说句子。 1、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2、公园里的花 3、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 4、狼故意找碴儿 二、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观察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 它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具体。 一只()小羊在()小溪边喝水。 一只()狼走来,想()。 3、指名连起来说图意。 4、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5、小结图意。 第二--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五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主要讲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小羊和狼讲理。) 说说“找碴儿”的意思。 2、精读2、3 自然段。 指名读,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道理?羊怎么回答的? 看图理解“上游”“下游”的意思。 指导朗读,狼的话要读出凶狠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的语气。 小结:狼第一次找茬儿,羊用事实驳斥了它。 3、精读4、5 自然段。 轻声读,讨论: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理由?小羊是怎么回答的? 教学词语:气冲冲可怜背地里 指导朗读。 4、精读第6自然段。 听老师读课文,讨论:狼第三次找什么借口? 教学生字词:再如争辩 为什么这一次不写羊讲理的话? 谁来说说狼向小羊扑去,结果会怎样?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小结2-6自然段。 自由练读,练习说话。 指名用“先……再……最后……”的句式把狼三次找茬儿的经过说出来。 指名用羊反驳狼的话来说明狼是在故意找茬儿。 师述: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不能太善良,要认清它们的本性,要设法和他们斗争。 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羊,你怎样和狼作斗争? 三、作业。 1、口头扩词。 冲()()() 温()()()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 |
11.狐狸和乌鸦 |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狐狸的一些故事吗?谁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样的?(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别的鸟,如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它的叫声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看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带生字的词语,看拼音多读两遍。) 1.检查自学情况。读下面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wō),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dòng)里。 (2)狐狸对乌鸦说:“您的羽(yǔ)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chà)多了,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jǔ))吧!” (3)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唱起歌来。哇(wà)……她刚一张嘴,肉(ròu)就掉(diào)下来了。 2.抽读生字、生词卡片。(先带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指导学生学会生字词。 窝洞羽毛差多了 肉哇几句掉下来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了一只狐狸骗取了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语:狐狸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的这片肉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分段读讲课文,重点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经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从这里你知道什么?(两句话。知道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他们是邻居,彼此是了解的。)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思考: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找出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枝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想吃这片肉。点拨“直流”的意思。) 3.重点讲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思考: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乌鸦每次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点拨,结合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狐狸“想了想”,它想什么呢?(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点子,让乌鸦张口把肉掉下来。)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笑着”是装出一副笑脸,“您”是“你”的尊称,为的是讨好乌鸦。 第二次:称“亲爱的乌鸦”、问孩子好,表示亲近、关心,再次讨好乌鸦。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为了奉承,别有用心地吹捧——使乌鸦张口。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第一次:“不作声”,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 第三次: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得逞。 4.朗读指导:结合教师上述点拨之处,理解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各自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狐狸:第一次,尊敬、问候的语气。(讨好) 第二次,亲近、关切的语气。(献媚) 第三次,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 乌鸦:表现是愿听好话,越听越高兴,读“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学二人分角色朗读。 2.全班指名分角色朗读。 有条件的班级,可带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 四、理解寓意。思考: 1.课文中写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一只怎样的乌鸦?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道理?(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懂得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要采用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阿谀奉称,如果你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失去警惕,受骗上当。) 五、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肉:共6笔,和“内”相比较记忆。 差:半包围结构,和“着”相比较记忆。
六、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2—4题作业,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 |
练习4 | |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区别同音字、音近字。 3.朗读疑问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方式。 4.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5.熟记成语。 6.朗读背诵训练。 7.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字词句的训练。 2.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看例子,弄清题目意思。 (2)指读例题,区别Q和O。 3、练习 (1)完成3道练习题。 (2)用小黑板出示补充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作答。 4、反馈 核对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出示卡片:厂——场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弄清“厂”和“场”的意思。 出示词卡:务——物。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物”和“务”的意思。 出示词卡:身——声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声”和“身”的意思。 出示次卡;居——局。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居”和“局”的意思。 3、练习。 在本子上练习组词。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 集体读已组成的词,巩固对字形的记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帮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词语。 (2)用小黑板出示:普通——普普通通。通过比较,认识到叠词在形容的程度的不同,有“很普通”的意思。 3、练习。 (1)集体认读,个别认读词语。 (2)进行叠词的扩展练习,让学生说说所学过的或知道的同类叠词。 (3)让学生读准,体会词组表示的意思,也可以说说你所知道的类似结构的词组。 4、反馈。 请读得好的同学带读;指出读的不正确的,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指名朗读第一句:小鹰飞得高吗? 比较四个句子,明确它们的意思不一样,了解疑问句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3、练习。 (1)齐读四个疑问句。 (2)分组朗读。(强调读出疑问句的语气) (3)同座位相互练习。(读通顺、读流畅、读出语气) 4、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读的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三、教学第5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热、些、想”这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热”。 A 出示“热”。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写“热”,上半部分占位大,超越了横中线下半部分则占位小写。 B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红“热”字 C 学生练习描红“热”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些、想”。提示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师里要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辅导时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指名读题 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四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室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学无止境:学习是永远不会到尽头的。 一往无前:勇往直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的、无所畏惧的奋勇前进。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名人名言。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本组课文帮学生理解名人的名言。 (5)教师再次范读。 (1)练习。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3、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教学第八题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买文具。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问题。 二、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回答: 张小雨来到百货商店买文具,他是怎样和售货员阿姨对话的?(可联系自己平常买文具时怎样说怎样做。) 2、引导学生想象阿姨会怎样说怎样做。 3、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分角色练说,相机指导。(特别要注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同座位练说。(可互换角色练习两次,鼓励学生大方自然地练说) (3)请表演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引导学生评议好在哪里,指出不足之处。 (4)同座位再次练说。 (5)请班上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表演。 教学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