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共有泵4台,
机泵规格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设备位号 | 流量m3/h | 扬程m液柱 | 功率kw | 数量(台) |
1 | 碳九 | P101A/B | 11 | 80 | 11 | 2 |
2 | 丁烯-1 | P110 | 12 | 140 | 11 | 2 |
1.1.1熟悉图纸,编写施工技术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1.2做好施工机具、量具、手段用料及消耗材料的准备工作。
1.2设备到货验收
设备到货后,由物资供应部门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进行开箱检验。泵的开箱检查应检查以下内容:
1.3机器的出厂合格证明书
1.3.1制造厂提供的有关重要零件和部件的制造、装配等质量检验证书及机器的试运转记录;
1.3.2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清点泵的零件、部件和备件,检查有无缺件、损坏和锈蚀等现象;管口保护和堵盖是否完好;
1.3.3核对机泵的主要安装尺寸并应与工程设计相符;
1.3.4核对主要零件、密封件以及垫片的品种和规格;
1.3.5检查规范要求试压部件的试压记录;
1.4基础的验收及处理
1.4.1泵基础使用前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基础移交时必须同时提供:
1.4.2施工质量证明材料及中心、标高、外形尺寸实测记录;
1.4.3对基础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不得有裂缝、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b.基础中心线、标高等标记齐全、清晰;
c.具体实测值应符合下表要求:
机泵基础允许偏差
项次 | 偏差名称 | 允许偏差(mm) |
1 | 基础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 ±20 |
2 | 基础不同平面的标高 | 0/-20 |
3 | 基础上平面的外形尺寸 | ±20 |
4 |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凹穴尺寸 | -20 ±20 |
5 | 基础平面水平度 每米 全长 | 5 10 |
6 | 垂直度 每米 全长 | 5 10 |
7 | 预留地脚螺栓孔: 中心位置 深度 孔壁垂直度 | ±10 +20 10 |
1.6垫铁安装
1.6.1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应尽量使垫铁靠近地脚螺栓,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300毫米时,可在各地脚螺栓的同一侧放置一组垫铁。
1.6.2对于带锚板的地脚螺栓两侧的垫铁组,应放置在预留孔的两侧。
1.6.3相邻两垫铁组的间距,可根据机器的重量、底座的结构形式以及负荷分布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500毫米左右。
1.6.4垫铁直接放置在基础上,与基础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50%。
1.6.5机器找平后,垫铁组应露出底座10~30毫米。地脚螺栓两侧的垫铁组,每块垫铁伸入机器底座底面的长度,均应超过地脚螺栓,且应保证机器的底座受力均衡。若机器底座的底面与垫铁接触宽度不够时垫铁组放置的位置应保证底座坐落在垫铁组承压面的中部。
1.6.6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3/4,其相互间的偏斜应不大于3°。
1.7 放置在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要求
1.7.1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应无油污或氧化皮,螺纹部分应涂上少量油脂;
1.7.2螺栓应垂直无歪斜。
1.7.3地脚螺栓不应碰孔底,螺栓上的任一部分离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15毫米;
1.7.4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1.5~3个螺距;
1.7.5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间的接触良好;
1.7.6拧紧地脚螺栓应在预留孔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进行,拧紧力均匀;
1.8泵施工程序图
设备开箱验收
设备开箱验收
交工验收
泵单机试运
电机试运
泵及电机的二次精找平
泵的解体、检查、装配
泵及电机地脚螺栓孔灌浆
泵及电机的吊装就位
编制方案
施工准备
技术交底
1.9泵的安装
1.9.1施工现场具备条件后,核对泵的安装方位和标高,再进行观测站的安装,在基础上放置零时垫铁组,将泵吊装就位。利用垫铁组,调整泵的标高和水平。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5/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对于高速离心泵安装要求按照生产厂家的技术要求安装)。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他水平面上进行测量;解体安装的泵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大于0.05/1000,在水平中分面、轴承座及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进行测量。直线排列的泵,拉一条粉线,使其泵头在一条直线上,相邻两台泵的两端间距应一致。
1.9.2找平找正后,进行地脚螺栓孔的灌浆。一次灌浆达到强度的75%后,更换临时垫铁,进行泵的二次找正、找平。联轴器的对中以泵为基准,通过找正卡具进行测量,两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向倾斜符合泵技术文件的规定。合格后紧固地脚螺栓。要求坚固螺栓后水平不能变化,然后点焊垫铁组。
1.9.3找正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进行二次灌浆。
1.9.4配泵的管线安装以不能强力组对为原则,固定焊口尽量远离泵,最后一道口施工时,应在联轴器上打表监控。
1.10泵的拆检及组装
新到货的泵一般不进行拆检,如业主有要求则可根据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如无规定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1.10.1泵的拆卸应遵循先拆附属件,再拆主体件,先外后内的原则。拆卸时在主要零件的非工作表面上打上记号,以便检修后能正确装配。在拆卸过程中,随时测量泵的原始装配间隙,并做好记录。拆卸下来的零部件整齐地摆放专用场地上。
1.10.2泵的清洗剂采用煤油,泵的零部件、随机管道及泵体内部均需清洗干净,清洗完毕后,用白布擦净,暂不安装的零部件用干净的塑料布盖好。
1.10.3泵的零部件清洗的同时,检查零部件的外观是否有严重的锈蚀、裂纹、麻坑等缺陷,并进行技术文件规定项目的测量;
1.11泵的组装:
1.11.1泵的组装按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1.11.2各零部件配合部位应均匀地抹上润滑油或润滑脂;
1.11.3向轴承箱内注入技术文件要求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1.11.4装配完毕后,盘车检查;
1.11.5及时封闭泵的出入口和其它开口,以防杂物进入泵体内;
1.12泵的试运转
由于泵的型号不同,所以其试运也不相同。下面详细叙述试运方法。
1.12.1离心泵试运:
试运前准备
a.驱动机单机试运合格转向与泵的转向一致;
b.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活、准确、可靠;
c.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d.试运前对试运流程的管道进行吹扫。水冲洗完后在泵的入口加上临时过滤网;
e.贮水器必须满足泵的流量要求,流程上的所有管道充满水时仍有余水;
f.试运应循环连通,满足泵的流量要求,保证泵能连续正常试运行;
g.对于高速离心泵试运的介质要采用纯净水,以保证泵体的清洁性。
离心泵试运步骤
a.开启进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打开放空阀,将泵腔内灌满介质;
b.接通电源,启动电机,逐渐打开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并调节至正常运行压力;
c.运转中对于轴承的温升、密封处的泄露量、泵的流量、压力、转速、振动以及电机的电流、电压、温度等情况,每隔半小时检查记录一次;
d.泵连续正常运转4小时后,关闭出口阀,停止电动机,关闭压力表开关,待泵冷却后,关闭冷却阀;
e.试运转结束后,断开总电源,消除管道内压力和负荷,并在放水后对管道系统进行吹扫后封闭;
f.整理好试运中的各项记录,并经业主、监理、质量监督人员签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