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0:57:50
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2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静谧(mì)   酝酿(niàng) 秕谷(bǐ) 人迹罕至(hǎn)B、憔悴(qiáo)  徘徊(huái)  澄清(chéng) 水波粼粼(lín)C、贮蓄(chǔ)   蝉蜕(duì)  决别(jué)  咄咄逼人(duó)D、黄晕(yùn) 菜畦(qí) 觅食(mì)絮絮叨叨(xù)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老的济南,
推荐度:
导读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2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静谧(mì)   酝酿(niàng) 秕谷(bǐ) 人迹罕至(hǎn)B、憔悴(qiáo)  徘徊(huái)  澄清(chéng) 水波粼粼(lín)C、贮蓄(chǔ)   蝉蜕(duì)  决别(jué)  咄咄逼人(duó)D、黄晕(yùn) 菜畦(qí) 觅食(mì)絮絮叨叨(xù)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老的济南,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数:12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静谧(mì)    酝酿(niàng)  秕谷(bǐ)     人迹罕至(hǎn)

B、憔悴(qiáo)   徘徊(huái)  澄清(chéng)  水波粼粼(lín)

C、贮蓄(chǔ)   蝉蜕(duì)   决别(jué)   咄咄逼人(duó)

D、黄晕 (yùn)    菜畦(qí)     觅食(mì)      絮絮叨叨(xù)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山坡上     着些小村庄。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

A.躺   洁白    伏   窜             B.卧   高洁    伏   窜

C.卧   洁白    伏   窜             D.卧   高洁    窜   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B、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C、傍晚的时候,一点点黄晕的光,陪衬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结末的教训是: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什么劲儿!”

C、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D、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等这些词。

2.(共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

              

镜子的“履历”

①镜子,该算是你的老朋友了。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梳梳头,整整衣服,结好红领巾。

②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位老朋友的“履历”吗?哈,镜子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哩。

③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我国自古便有这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④后来,便出现了青铜镜。

⑤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所说的“以铜为镜”,便是指的青铜镜。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晓镜但愁云鬓改”,《木兰诗》里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里所说的“镜”,也是指青铜镜。在唐朝,那时街头巷尾常常有叫喊“磨镜啊,磨镜啊”的工匠,就是专门替人家磨青铜镜的。

⑥在国外,埃及也很早就有了青铜镜了。有趣的是,古代埃及的炼金家们用“♀”的符号来表示银,其实,“♀”便是青铜镜的象征。此外,欧洲人在古代曾制造过“银镜”,而人还制造过“钢镜”。

⑦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银镜太贵重,钢镜又太容易生锈。

⑧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玻璃镜。

⑨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的。在300年前,威尼斯是世界上玻璃工业的中心。最初,威尼斯人是用水银(即汞)来制造玻璃镜,就是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很好地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这种锡汞齐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使玻璃成为一面镜子。

⑩然而,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做出来。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直到100多年前,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又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你现在用的镜子。

⑪最近,科学家们正在试制一种镀铝的玻璃镜,这样的镜子将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此外,人们还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了黄色、玫瑰红色、蓝色、绿色的彩色镜子。

⑫科学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镜子的历史也正在写着崭新的一页。我热爱镜子,我赞美镜子,因为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

5. 综观全文,下面哪个选项可以概括出全文的内容(    )

A.镜子的特点        B.镜子的好处

C.镜子的历史        D.镜子的作用

6. 下列说法符合文本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青铜镜,距今已有整整1800年的历史,青铜镜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

B.在埃及也很早就有了使用青铜镜的历史,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就是在那里诞生的。

C.镜子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水面,到青铜镜、银镜、钢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玻璃镜的过程。

D.彩色镜子是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的。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朝街头巷尾常喊的“磨镜啊,磨镜啊”,这里的“镜”指的就是青铜镜。

B.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镜子,就是100多年前科学家利比喜发明的镀银玻璃镜。

C.最初,威尼斯人是用水银来制造玻璃镜,就是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镜面也不算太亮。

D.科学家们研制成功的镀铝的玻璃镜,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

三.(共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5--7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wū)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 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           B. 思而不学则殆        殆:迷惑

C. 满则覆             覆:翻倒           D.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恶:哪里,怎么。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

A.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

B.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 

C.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

D.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

10.上面三段文字没有涉及的是(   )

A. 学习需要勤奋。             B. 学习后还需要温习。

C. 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       D. 谦受益,满招损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0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古诗文填空(6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3)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子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22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所以冬天,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有删节)  

13. 选文讲述了奶奶和“我”的哪几件事?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1)春天,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  

(2)                                                 (3)秋天,奶奶不要我帮她扫院子  

(4)                                   

14. 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5.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分析这三个“奶奶”的喊声体现了“我”的哪些心理变化过程。(6分)  

16.文章反复写了奶奶在海棠树下张望的情形,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奶奶“张望”的是什么?(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语文课上,我们开展了“名著导读”活动,要求同学们自主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你们小组准备开展一些专题探究活动,请你从不同方面设计出2个研究选题。(4分)

18. 在本次活动中,要求你为同学们推荐一本你最喜爱的书,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要求: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在你成长的路上,有很多双眼睛关注着你的欢笑与忧愁,奋起与跌倒,其中一定有一双眼睛或在一瞬间让你怦然心动,或给予你持久的力量。

请根据以上内容,以“那双眼睛”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注意不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

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2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静谧(mì)   酝酿(niàng) 秕谷(bǐ) 人迹罕至(hǎn)B、憔悴(qiáo)  徘徊(huái)  澄清(chéng) 水波粼粼(lín)C、贮蓄(chǔ)   蝉蜕(duì)  决别(jué)  咄咄逼人(duó)D、黄晕(yùn) 菜畦(qí) 觅食(mì)絮絮叨叨(xù)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老的济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