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 类型 | 构件跨 度(m) |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 准值的百分率(%) |
板 | ≤2 | ≥50 |
>2,≤8 | ≥75 | |
>8 | ≥100 | |
梁、 拱、 壳 | ≤8 | ≥75 |
>8 | ≥100 | |
悬臂 构件 | - | ≥100 |
3.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5.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一、模板拆除:
1、技术准备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构件类型
(非承重状态下) | 构件跨度 | 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
板 | ≤2 | ≥50 |
>2,≤8 | ≥75 | |
>8 | ≥100 | |
梁 | ≤8 | ≥75 |
>8 | ≥100 | |
悬臂构件 | - | ≥100 |
(3)、已拆除模板的部分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4)、拆除顺序及方法
拆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先拆除板模及两侧模,后拆次梁模板,最后拆主梁模板;
、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
、自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
(5)、安全注意事项:安全监护、安全预防
拆除时现场应设专职安全人员,对现场拆除情况与安全情况进行指导、监督与监护。主要应注意:
、拆除人员上下层间交叉时相互照应。
、拆卸下的材料不得直接从高空往下扔,应由上往下传递或设遛绳系下。
、应先在吊料口附近拆出一块安全区域,并由此处往外扩散拆除,以便材料的堆放、运输及拆除安全。
2、拆除要点
(1)、拆除中应注意产品的保护:特别是梁柱棱角(阳角)及梁柱接头节点处。
(2)、模板拆除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拆模顺序,轻撬慢卸,严禁生拉硬拽,以免损伤模板及混凝土构件的棱角和表面。拆除下来的模板、木方应按照损坏程度分类堆放后由吊料口处分批运出。
(3)、每个拆除部位应在现场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拆模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
(4)、拆模时严禁未经允许擅自拆除,否则将给予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