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吃桑葚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果盘内也有少量的紫色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果实细胞的
A.细胞膜 | B.细胞质 | C.细胞核 | D.液泡 |
A.腌制蔬菜 | B.果脯蜜饯 | C.风干腊肠 | D.盒装牛奶 |
A.巴氏消毒法保存纯牛奶---------食品保存技术 |
B.制作马奶酒------------发酵技术 |
C.“试管婴儿”的诞生----------克隆技术 |
D.培育抗虫棉------------转基因技术 |
A.阴茎 | B.前列腺 | C.睾丸 | D.附睾 |
A.幼叶 | B.幼根 | C.叶芽 | D.幼茎 |
A.脑 | B.肌肉 | C.皮下脂肪 | D.血液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相等 |
C.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D.减少生物的种类 |
A.22条+XX | B.22对+XX | C.22条+X | D.22对+XY |
A.藻类植物 | B.苔藓植物 |
C.蕨类植物 | D.无法确定 |
A.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会 |
B.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
C.发育期的孩子不能挑食,保证眼睛发育的所需营养 |
D.临近考试,为了考出优异的成绩,要彻夜挑灯夜读 |
A.洪涝酸雨 | B.温室效应 | C.汞、镉中毒 | D.砍伐森林 |
A.激素、生长激素、抗生素、胰岛素 |
B.孢子植物、水绵、墙藓、卷柏 |
C.原始大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
D.消化腺、胃腺、肠腺、甲状腺 |
A.蚯蚓和蟒蛇 | B.蟾蜍和蚯蚓 | C.青蛙和海豚 | D.鲫鱼和大鲵 |
A.点水蜻蜓款款飞———繁殖行为 | B.几处早莺争暖树———社群行为 |
C.穿花蛱蝶深深见———觅食行为 | D.雄鸡一唱天下白———节律行为 |
A.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
B.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机械组织 |
C.保护组织、分生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
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
A.生活污水导致巢湖里的蓝藻大量繁殖 |
B.日本福岛核泄漏导致的怪异海鯰 |
C.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皮肤黝黑 |
D.种植在不同土壤中的水稻收成不同 |
A.储存遗传信息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
B.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基本相同 |
C.每个DNA分子只有一个能控制性状的基因 |
D.不同人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结构有一定差异 |
A.珊瑚 | B.钟乳石 | C.冬眠的蛇 | D.恐龙化石 |
序号 | 实验名称 | 部分操作 |
甲 | 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 为了避免产生气泡,应在载玻片水滴上方平行将盖玻片放下 |
丁 | 观察酵母菌 |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
丙 |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 将牙签附有刮取物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 |
乙 |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 用高倍物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巨人症和佝偻病 | B.白化病和糖尿病 | C.侏儒症和呆小症 | D.坏血病和夜盲症 |
A. | B. |
C. | D. |
A.水和光 | B.叶绿体和光 | C.水和二氧化碳 | D.水和叶绿体 |
A.节食保持苗条 | B.彻夜网游聊天 |
C.肆意宣泄情绪 | D.生活张弛有度 |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
B.“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
25 . 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成分包括:氢气,氨气,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
C.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D.人类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中,最早学会使用火的是能人 |
26 . 如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②所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
(2)③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____________。
(3)③过程能为植物提供的物质除二氧化碳外,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
27 .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是_____细胞的结构,乙是_____细胞的结构(填“动物”或“植物”)。在甲、乙两幅图中,细胞的基本结构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差别,主要是受到[]_____的控制。
(2)在制作这两种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准备时都会首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液体。其中制作图甲的装片时应该滴加_____,制作图乙的装片时应该滴加_____。
(3)在制作动物细胞标本时用_____试剂染色,其中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_____。
(4)植物的根尖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和_____。
(5)我们用刀切西瓜,流出来的汁液主要来自于图中的[]_____。
28 . 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用具,下图为光学显微镜,请据图回答:
(1)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已经看到物象,为使物象更清晰,应转动[ ⑧ ] 。
(2)观察时,如果视野较暗,除了利用光圈调节光线的强弱外,还可以通过[ ]_________来调节。
(3)欲使显微镜下视野内左上方的物象移到,应向 方向移动玻片,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4)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若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尽可能地多,目镜与物镜的组合应为 。(选A或B)A.20×和5× B. 40×和10×
29 . QQ、微信朋友圈是许多人每天必天的内容.如图是某同学朋友圈中网友小新转化的一条信息.请回答问题.
(1)蘑菇、小白菜、小米和茄子四种食物分别来自不同生物的某些结构.其中来自单子叶植物的是__________,来自营养方式为异养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切开茄子可以看到内部许多芝麻粒大小的种子,它们是由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信息中显示:“蘑菇与小白菜同食不会中毒,蘑菇与茄子、小米、大黄米同食会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对此说法你的观点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网友小新轻信并转化这类信息的做法,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 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图,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③表示的是______。
(2)图______表示吸气,此时胸廓的容积______(填“扩大”或“缩小”),肋间肌处于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1 . 下图是神经细胞摸式图及番茄果实的表皮和果肉细胞图。请据图回答。
(1)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控制发育和遗传的结构是________。
(2)图甲所示细胞为________细胞,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________。
(3)图乙中的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了________组织,具有甲所示细胞的生物比具有乙所示细胞的生物多了________层次。
(4)图乙与图丙细胞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________是相适应的。
四、资料分析题
32 . 资料分析:资料一;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接医嘱規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敕治疗并治愈。
资料二:近几年,西非多国暴发了块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1)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结核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由_____构成。
(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属于_____,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_____。
(3)接种卡介苗只能预防结核病、不能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原因是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免疫。
(4)为了更好地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世界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①用紫外线、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③病人隔离、治疗;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填序号)。
(5)注射抗生素可治疗结核病而不能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原因是抗生素能杀灭____但对_____基本不起作用。
五、实验探究题
33 .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_____。
(3)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