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30分)
1.根据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10分)
yùn niàng( )( ) xiāng( )嵌 suo ( )衣
朗润( )( ) 抖sǒu( ) xī( )月
应和( ) 黄晕 ( )
2.按要求默写。(10分)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2)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 。
(3)可别恼,看, , ,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4)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
(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6)故渔者歌日“ 。”
3.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要求,将“太阳正在地平线上”扩展为一段文字,每段30字以内。(6)分
情景一:早晨(用拟人手法)
情景二:傍晚(用比喻手法)
4.下面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6分)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攸攸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对纸质图书的命运,无论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②随着整个社会浮燥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③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映证。
(1)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
(2)句②中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
(3)句③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4)找出文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 改为 。
5.古人作诗,往往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颜色,视觉。(8分)
试仿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a、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出了____ ,______ 觉。
b、两个黄鹂鸣翠柳:写出了____ ,______ 觉。
c、踏花归去马蹄香:写出了____ ,______ 觉。
d、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____ ,______ 觉。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春花图(28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划线的句子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文中有两处语句与它相对应,请找出其中的一处来:(3分)
7.文中加点的"满"字与前文中的一个字相照应,这个字是: (3分)
8.文中"闹"字用得好,正确的理解是:( )(3分)
A、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群蜂之乐。
B、写花果盛开,密蜂嘤嘤采蜜的情景。
C、写出蜜蜂相互追逐嬉闹的情景。
9.这一段写的是"春花",可这里写了蜜蜂和蝴蝶,其原因是 ( )(3分)
A、为了衬托花的繁茂和甜香。
B、为了把春景写得有声有色。
C、这样可以更好地写出春天里热闹繁忙的景象。
10.文段最后一句话里写野花数量多的词语是 ,写种类多的词语是 ,表现它在阳光下闪烁逗人喜爱的样子所用的两个比喻是 ; 。(8分)
11.给文中( )处加上恰当的标点,这两个标点依次是( )( )(2分)
12.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两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6分)
A:
B:
(二)《三峡》(24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至于夏水襄陵 ( ) (2)飞漱其间 ( )
(3)略无阙处 ( ) (4)属引凄异 ( )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各句的主要意思。(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5.填表:建长江三峡水力发电站,主要有三个理由,请你找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以及相对应的理由。(6分)
理 由 | 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
水势大 |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
水流落差大 |
上联:
下联:看今朝高峡平湖路畅达
17.引用当地流行的渔歌结束全文,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8.说说本文中的所写“猿声”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三)铁杵磨针(8分)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20、加点词的意思。(4分)
成:( ) 方:( ) 欲 ( ) 还:( )
2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22、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七年级语文巩固系列(十二)参
1-2略。
3.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示例:情景一:早晨,太阳正在地平线上,红扑扑的笑脸给人以朝气。今天,它一定会把自己的热情传给万物。情景二:傍晚,太阳正在地平线上,象不忍离去的老人,还想多看一眼大地万物。
4.修改。(5分)(1)“好比”与“如同”删去其中一个;(2)删掉“使”字;(3)将“追逐”,改为“青睐,(或“喜爱”“追捧”)(4) “燥”改“躁”;“映”改“印” ;“攸”改“悠” 。
5.a颜色;视;b声音;听c香味;嗅d温度;触。
6.桃树 、杏树、 梨树; 桃儿、杏儿、梨儿
7.都
8.A
9.A
10.野花遍地是;杂样儿;像眼睛;像星星
11.; :
12-14略。
15.理由意思对即可。印证理由的原句必须是文中的,否则该空不得分。
理 由 | 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水流急 |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7.引用渔歌结束全文能渲染秋天凄凉的气氛,并从侧面表现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18. 表达的意境不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句没有凄凉之义,表达的欢快心情。
20-21略。
22.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媪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