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学会论文体育学科 |
摘要:当今社会不断呼唤着“和谐”两字,不仅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更要和谐发展。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调查,对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以及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事业和学生身心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 营造 和谐 师生关系
前言
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基础上,在心理上表现为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在行为上表现为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即尊师爱生的良好作风;在体育教学中体现为师生之间团结协作,配合默契,教师以最简单的方法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等,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的知识、技术等,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模式、心理健康,从而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那么体育教师应该怎样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真诚的情感互动,引导学生从知学、好学发展为乐学呢?
一、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现状
认识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体育教师自觉地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许多体育教师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教育对象,能正确地对待学生,善于以教育学原理为指导,按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但在师生关系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1.高压型师生关系
处于“高压型”师生关系中的体育教师受师道尊严思想支配,过分突出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地位,以高压手段(甚至以体罚或精神虐待方式)对待学生。这种师生关系的危害很大,易导致学生的心理紧张、心理恐惧,出现学生表面顺从教师,在课堂上及其它教育场合形成一种严格守纪的假象。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只有权力,没有威信,这种师生关系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甚至使学生产生不热爱体育课堂或讨厌整个学校生活的情绪。
2.放任型师生关系
“放任型”,这是与“高压型”相反的另一极端情况。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体育教师的态度特征是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在学业上、动作技术上、思想上、道德上缺乏应有的要求,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放任态度。师生关系呈现出“宽松”、“随和”的特点,但并非建立在完成教育任务基础上的尊师爱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条件下,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缺乏真正的威信,学生甚至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态度产生意见。这种师生关系会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学业上不求上进,纪律松弛等问题。
3.管教型师生关系
“管教型”师生关系中的体育教师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较好的业务水平,并善于通过各种方式管束、支配学生,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学生也能自愿地按教师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其它各项动作技术任务,并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师生间关系融洽,体育教师有一定威信,这种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学生总是由教师支配,缺乏自主意识。体育教师总是牵着学生走路,而不是放开手让他们自己走。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依赖体育教师的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虽暂时取得优良成绩,但一旦离开体育教师,置身新的学习环境就不能适应,甚至成绩不如其他学生,其中也可能有学生 “觉醒”过来:原来教师管得太多太细并非好事。
4.教师主导型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动下,正在蓬勃发展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产生的师生关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促进了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创新,不断培养自主实践的能力,热爱体育课堂,师生关系更加亲近。
从以上几类师生关系看,也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搞好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事,但究竟形成何种师生关系,体育教师有更大的责任,起更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1.体育教师应转变角色,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形象
总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曾明确指出:“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重要的成员,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培育人的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完善人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德育、智育、美育等所不能替代的。我们应该认识到:①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以及运动会等业余赛事的合理组织,积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在学生获得强烈丰富的情感体念中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美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精神。②:体育教师是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和发展者:体育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教学和其他活动将体育知识、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肩负着创新和发展体育知识的重任,体育教师要有为学校、为国家做贡献的坚定信念,要确确实实的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2.体育教师应转变旧的观念,适应新的理念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面对新的改革,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不断转变旧的观念,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以适应新的环境。①: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转变沟通角色:沟通是指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情感、信息的过程。体育教学中由体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运动集体为达到相互了解,做到步调一致,必须及时地传达与交流信息、意见、观点、情感和愿望,这就是沟通。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和关心学生,在课外,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他们进行讨论、学习,抛弃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观念。②: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气氛,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传统的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动作一定要标准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他们感受、体念、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③:确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体育教师不能高高的凌驾于学生之上,要放下“架子”,重摆师生的角色,从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但仍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即“改良教师中心论”中解脱出来;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即“学生中心论”中解脱出来;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走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
3.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发展,这种变化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事业,也影响着体育的发展。同时“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也推动着我们体育教师必须紧跟时代节奏,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在学生、学校、社会中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态度才能与学生走出步调一致的队伍,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①: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加强自身修养:体育教师要全面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献身于体育事业,对所从工作有深厚的感情,这样才能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当中,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倾听他们的意愿,了解他们的需要,重视他们的意见,循循善诱,热情耐心,诲人不倦,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才能营造和谐师生的桥梁。②:不断的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拓展自己:人类的生命就在不断更新,不断超越,不断提升中延续发展。人的能力可以区分两种,一种是一般能力,另一种是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适应于各种活动的能力,具有普遍的意义,如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其必需的工作能力有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训练工作的能力和裁判工作能力等。③:不断的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和运用信息文化技术:体育教师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并且继续寻找水源,因此体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体育教师要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教师要通过自学、开展教研活动、学术研究活动、短期培训或函授等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强个人魅力,使学生愿意接近你,喜欢接近你,从而不断增进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这四个新课标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体育教师在坚持四个基本理念的基础下要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表扬学生,建立实施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励性评价机制。①:注重批评的方法:批评和表扬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表扬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往往引起学生反感。然而批评又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手段,批评的难处不在于内容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现代教育意义上的体育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新,不是简单的训斥与,而是要鼓励学生发展和创新,因此我们要注重批评的方法。②:建立实施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在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应该坚持多元标准,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消除学生因评价的不满对教师产生误解,从而亲近师生情感,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结论与展望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相互关系,可以提为:“双方目标一致,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紧密联系,互为一体的关系。”营造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将会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同时也是体育教师顺利开展工作和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保障,因此,我们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要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展望:素质教育逐渐替代应试教育,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促进体育教师、学生个体、学校、社会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体育教师的地位升高,肩负的责任日益巨大,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丰富和熟练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更需拓展其他理论知识,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断巩固和发展,终身体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常乃军,陈志强.试论体育教师的沟通角色[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5,1.
[4]佐斌.师生互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