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公共需要: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为了生存发展而对客观事物的需要。
2.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3.事业单位管理:国家或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以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
4.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5.公品的概念 :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6.公共事业管理基本内涵:在一定的环境中,以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7.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职能的含义:是指为了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把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监督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权力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主管人员,规定公共事业管理组织活动中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
8.公共事业管理协调的基本含义:就是为了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的范围如组织或群体运动中将不同的力量组合起来,是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中各个主体功能的有机结合。
9.公共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10.战略:是指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与对策研究。
二、简答题
1.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制原则。
3.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因素及影响方式: (1)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影响: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主要提供一种外部的政治组织环境,即它通过组织体系的合理化和有效的权力分配状态与机制而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
(2)政治关系的影响:影响到以协调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选择和实现。
(3)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所拥有的权利的影响:影响着公共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同时也体现在执行者调动、处置相关事务和社会资源的能力上,而公共管理者的权力一旦形成,其权力的管理范围和强度也就相应确定,显然,公共事业管理者所拥有权力的差异,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是不同的。
4.经济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水平:一是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二是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三是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经济成分:一是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向和决策。 二是一定的经济成分构成,也就必然决定着要有相应的经济职能、经济管理方式和经济,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 三是不同的经济成分条件下,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有关管理职能、方式和是不相同的
(3)经济:首先,它决定着公共管理的形态特征和制度特征。其次,它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行为特征。其三,它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
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 、能力 、社会发育程度
6.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1)多元构成(2)主导和统筹(3)以市场为基础(4)法制化与规范化
7.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1) 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 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3) 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和运行。(4) 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8.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1)使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的变化(2)能促进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深入(3)使更好地维护和代表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