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9七上·融安期中) 下列句子中横线字的注音或者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点黄晕(yùn)的光,烘托出一片静的夜。
B .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 . 那是使人静谧(nì)、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雨。
D .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2. (2分) (2016九上·曲靖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唉声叹气 金碧辉煌 提心吊胆 鞠躬尽瘁
B . 张慌失措 直接了当 深情厚谊 委曲求全
C . 谈笑风生 再接再励 迫不及待 人才倍出
D . 德高望众 歪风斜气 别出心裁 穿流不息
3. (2分) (2017七下·博罗月考) 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管理 ②治理 ③昨天 ④推测 ⑤汉语 ⑥应该 ⑦清楚 ⑧宽阔 ⑨减少 ⑩懒惰
A . 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 . 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 . 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 . 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4. (2分) (2017八下·绵阳期中) 下面各句中,划线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心弦(xuán) 拯救(zhěng) 厮守(sī) 俨然(yǎn) 隘口(ài) 凌侮(wǔ)
B . 颓唐(tuí) 官衔(xián) 冰屑(xiè) 钦差(qīng) 窒息(zhì) 嗫嚅(niè)
C . 爵位(jué) 妥帖(tiē) 陨落(yǔn) 狞笑(níng) 愤慨(kài) 蝉翼(yì)
D . 颤动(chàn) 讪笑(shàn) 蹲踞(dūn) 交卸(xiè) 逮捕(dài) 忸怩(ní)
5. (2分)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二次)
B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
C .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D . 以告先帝之灵(祭告)
6. (2分) 选出下面翻译句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
B . 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
C . 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屡屡谋求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了。
D . 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无法解开。
7. (2分) (2018·杭州)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 .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 .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 . 古人称谓有谦称与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7七·莒南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2)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________。
(4)
《陋室铭》一文中写出了陋室的环境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9. (2分) (2017九下·龙华月考) 文学名著阅读
片段一:白昼的余光迟迟没有离去,月亮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亮,这时我能将他看得清楚了。他身上裹着骑手披风,戴着皮毛领,系着钢扣子。他的脸部看不大清楚,但我捉摸得出,他大体中等身材,胸膛很宽。他的脸庞黝黑,面容严厉、眉毛浓密;他的眼睛和紧锁的双眉看上去刚才遭到了挫折、并且愤怒过。他青春已逝,但未届中年。
片段二: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1)
以上的片段节选自名著________,片段一中的“他”是________(填姓名)。
(2)
片段二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举一个与该人物有关的情节。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
10. (10分) 我们都是成功者
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
第①自然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可怕的自卑"指的是什么?
(2)
第③自然段中"这种经历和感受"句中的"经历"与"感受"两词的次序能否互换?其理由是什么?
11.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宇。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锋锋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 整体感知全文,说一说春天、夏天、秋天的香山各有怎样的特点,再用一句话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均用原文语句回答)
(2) 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采用________,在修辞上主要采用________,主要写出了________。
(3) 第④段写到:“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骄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松树为什么而骄傲?
(4) 冬季香山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一性格是由什么体现出来的?
(5) 用100个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景物,要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
12. (15分) (2017·大庆模拟) 阅读《曼德拉的番茄》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曼德拉的番茄
19年,罗本岛监狱又来了一位新犯人。像其他犯人一样,他一进门就被换上了专业的囚服,上面写着“第466号”。他是一个政治犯,被推进了一个不足4.5平方米的单人牢房。从此,他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他每天被囚禁23个小时,仅仅在上午和下午才有半个小时的放风时间,所以,他几乎从来没有见过罗本岛监狱的太阳,也很少有机会感受到窗外的丝丝风声,能感知的只有灰头土脸的囚犯,还有他们所发出的呻吟声。
罗本岛监狱是个阴森的殿堂,那里的狱警动辄就对囚犯们挥起残酷的鞭子。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日子,他几乎每天都目睹两个狱警拖着一个犯人,死尸一样地从刑讯室出来,每次都看得他义愤填膺。他每一次都想改变监狱的现状,无奈的是,身为“重犯”的他始终没有机会。
后来,他和众囚犯被安排到罗本岛监狱的采石场上去做苦工,每天在持看守的监督下拼命地搬运石头,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的危险。另外,所有的囚犯只准备逗留在这个采石场里,一旦踏出采石场的边缘,就会被无情地射杀。由于石灰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具有极强的反光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他,每天看到的只有刺眼的白色强光,以至于他的视力逐渐下降。
虽然他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而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为了改变这种悲惨的现状,他利用放风的机会,大胆地向监狱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一片园子。哪知道他的这一想法刚一出口,就被监狱当局无情地否决了。他并没有灰心,几乎一有机会他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经过了无数次的否决,大约过了五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监狱当局同意了在监狱墙脚的一片狭长地带供他开辟园子,并且破天荒地给他提供了番茄、辣椒等蔬菜的种子。院子是用废渣垫起来的,为了开辟菜园,他必须把大量的石块挖出来,这样一来,植物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罗本岛监狱的院子里从此多了一抹动人的绿色。但是,由于气候的恶劣,园子的第一茬收成并不是很好,仅仅收获了一篮子不怎么红润的番茄。他一个也舍不得吃,都分给了自己的狱友和狱警们。
罗本岛监狱的条件简直太艰苦了,以至于能够吃到这样的番茄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一从采石场回来就细心照料自己的园子,他每天把全部心思都花在自己的园子上,许多人都说他是监狱里的“植物学家”,而他自己则把那片园子看成了自己的心灵园地。每当采石场上的石灰石刺伤了他的眼睛,他就借放风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园子望一望。那样一片生命的绿在微风的吹拂中,轻轻摇曳,红润可爱的西红柿从绿叶中探出头来。这片菜园缓解了他眼睛的疲劳,也消解了他在采石场里所遭受的委屈。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自从有了这片菜园之后,整个监狱有了很大的改观:每到放风时间,许多狱友都会帮助他来照料一下满园的蔬菜,在狱警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还能揣几个番茄回去,以备夜晚享用。更令人称奇的是,狱警们的态度似乎也变得和蔼多了,因为他总是把新采摘的番茄发给狱友们,然后再由狱友们送到狱警们手中。吃了犯人的番茄,狱警们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么蛮横了。一个黑人狱警说:“每当我莽撞地举起鞭子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是一群递给我番茄吃的人,他们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总是在我最疲劳的时候递给我新鲜的水果……”
囚犯和狱警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这位第466号囚犯,也在罗本岛监狱整整种了18年的菜园。这位第466号囚犯不是别人,正是黑人总统曼德拉。曼德拉用几只番茄就让整个监狱变得融洽起来,乍一看,这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其实,曼德拉哪里是在经营菜园,他是在耕作一片片心灵的腹地呀!
一颗乐观坚定的心,即使是身处磨难重重的地狱,也能开垦出一片阳光明媚的伊甸园来!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曼德拉为改变监狱现状做了哪些努力。
(2)
选文第二段表现了曼德拉当时怎样的心情?
(3)
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
虽然他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而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
(4)
选文第六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5)
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选文8段中画波浪线句含义的理解。
【链接材料】曼德拉(1918——2013)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为成功废除在南非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种族隔离制度一生,曾多次入狱,被囚长达二十七年,1993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6)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选文标题既交代了主人公,又提示了选文相关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 选文第一至第三段主要描写了囚犯们悲惨的生活状况,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C . 选文在第八段才揭示出“第466号”囚犯是黑人总统曼德拉,既解开前文悬念,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 . 囚犯把曼德拉种的番茄送给狱警,这是狱警转变了对囚犯态度的根本原因。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7分)
13. (7分) (2017八下·仪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甲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元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本语段作者以龙喻明君,以云喻贤臣,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
乙短文和甲短文一样,都是享有“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学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体裁)。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________
③龙乘是气________ ④其所凭依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这两篇短文通篇说的是物事(龙、马),其实论的是人事。想想看,作者分别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
(5)
如果说成才是“龙”,读书是“云”,那么对你今后的求学有什么启迪?
六、 作文 (共1题;共1分)
14. (1分) (2017·杭锦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它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也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长为一棵大橡树。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根据材料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所写文章的立意角度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参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1、
2、答案:略
3-1、
4-1、
5-1、
6-1、
7-1、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8-1、
8-2、
8-3、
8-4、
8-5、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9-1、
9-2、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
10-1、
10-2、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7分)
13-1、
13-2、
13-3、
13-4、
13-5、
六、 作文 (共1题;共1分)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