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在密州时写了《蝶恋花·春景》然而这首词确使一位女子潸然泪下、为情所伤,终抱病而死。
她叫朝云——苏轼的至爱红颜知己。写此词时朝云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多年后的一个秋天,层林尽染,木叶萧萧,苏轼请朝云歌唱《蝶恋花》朝云唱了几句便歌喉哽咽、满面泪流,苏轼问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自此朝云终日惆怅,不久便辞于人世。此后,苏轼也郁郁寡欢,“终生不复听此词”。
朝云字子霞,浙江钱塘人。1094年随苏轼谪居惠州,第二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她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但她天生丽质,聪敏,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却“出淤泥而不染”。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好友游西湖,宴饮时招来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丝竹悠扬,佳人红艳,轻歌曼舞,兴致开怀。而在的朝云桃面纤腰,夺众人目。舞罢,舞女入座侍酒,朝云恰巧转到苏轼身边,这时的朝云已是浓妆洗去,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自与他人不同。此时的朝云如深谷幽兰的暗香沁入苏轼黯淡的心。天气变化,运行不息。本是丽日高照、波光潋滟的西湖忽然变得阴云蔽日、山水迷蒙,成立另一种景色。湖山家人,相映成趣。苏轼意兴大发,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时朝云12岁,后被苏轼收养。朝云14岁时苏轼娶之为妾,这时的苏轼已经40岁了。
有一次苏轼扪着肚皮笑问家人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大家都说是满腹经纶,只有朝云说:“我看这里面时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牢骚”。一句话使苏轼对他刮目相看、引为知己。
苏东坡对王朝云的爱情在文学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他总是用生花之笔欣赏着朝云美丽的容貌、绰约的风姿,吟唱着她那冰肌玉骨的品节,歌咏着她那始终如一的忠敬和辛劳。他为她高兴,为她哀惋,为她悲痛,对她充满着怀念和感激之情。在他的笔下,朝云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苏轼直咏朝云的作品中,《南歌子》应为今见最早的一篇。按据《苕溪鱼隐丛话后集》引《艺苑雌黄》,东坡曾令朝云乞诗于秦观,秦观作《南歌子》词以赠,秦观词题作《赠东坡侍妾朝云》。苏东坡此作则是对秦观的答词,是专为朝云而作。秦观词云:“蔼蔼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不应容易下巫阳,只恐翰林前身、是襄王。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归去断人肠,只使兰台公子、赋高唐。”秦观称东坡“翰林”,自称“兰台公子”,用羡慕东坡的口吻巧妙地恭维朝云的美丽、多情和迷人的歌声。东坡则情不自已,作了这一首: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扬花勾引、嫁东风。
东坡更细致地描写了朝云歌舞由静到动的动人情态和舞姿。词中的朝云霞衣云鬓,若巫山彩云,又如飞燕惊鸾,美艳多情。末句是用玩笑口吻回应秦观,正表现了东坡对朝云的喜爱。此词作于元祐元年(1086),东坡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时朝云年24岁。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朝云诗》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采。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殢人娇·赠朝云》
在两首作品中,苏轼继续歌唱着朝云美丽动人的容貌、情态,但感情发生了变化。《南歌子》中那种“朝云暮雨”的浓艳情调没有了,站在东坡身旁的不再是巫山云雨那样充满着性感诱惑力的艳女,而是维摩境界中的“散花仙女”。“散花仙女”何许人也?《维摩诘经·问疾品》云:“维摩诘以一丈之室,能容三万二千师子座,无所妨碍。室中有一天女,每闻说法,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天女曰:‘结习未尽,故花著身。结习尽者,花不著身。’”东坡好佛,又好养神延年之道,至惠州而绝欲,他自诩进入到了“维摩境界”,而他的朝云也直如“散花仙女”。她仍然那样美丽,却是另外一种美丽,空灵、净洁,完全没有了色情的因素。“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东坡此时颇似进入了“色即是空”的境界。他只在一个空灵、净洁、无欲的境界中爱着朝云。他觉得只有屈原境界里的兰佩才配得上她。作《殢人娇·赠朝云》时正在端午的前一天,这一天他还写了另一首《浣溪沙》: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来。
词意与《殢人娇·赠朝云》相合,显然也是为朝云而作。
东坡达到这种爱的境界,自然要有朝云作出有力的配合,要知道这时朝云才三十一、二岁,她的血管里仍然奔腾着青春的血液。东坡一向看重佛、道的养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绝欲。“然绝欲,天下之难事也,殆似断肉。”(苏轼《答张文潜书》)男人绝欲,本已是“天下之难事”,若再有个如花似玉、充满青春诱惑力的女人在身旁,那就更难了。朝云年轻,漂亮,能歌善舞,聪慧,活泼,多情,善解人意,却不妖冶,不放荡,这正是朝云不同流俗处。有了朝云的配合,他坚持独居一年半,把绝欲的经验告诉了张文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与朝云之间的爱升华到了至洁无暇的境界。查注苏诗引《苕溪渔隐从话》云:“东坡《朝云诗》,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非若乐天所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但自诧其佳丽也。”清王文诰《总案》在“赠朝云《殢人娇》词”下所加的案语曰:“公与张耒书云:‘某清净独居,一年有半尔。已验之,方思以奉传。’读此词,知其无诳语也。”的确是读懂了苏轼的作品,读懂了东坡的爱。
这个艳丽而完全处在净界中的可爱的朝云,此后一直留在苏轼的心间。朝云去逝后三个月,苏轼作了一词一诗怀念她。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晚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官场沉浮,朝云始终紧紧相随,与苏轼不离不弃。元丰六年(1083)曾为东坡生下一子,叫遯(遁)儿,非常像东坡,一家人都十分喜欢。次年七月,遁儿死于金陵(南京)。王朝云在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死于惠州嘉祐寺,年仅34岁,而这时苏轼已经59岁了。
苏轼曾为朝云写挽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朝云秀外慧中与苏轼真是天作之合,然而自古红颜薄命、天妒英才,缘分只能来世再续——奈何桥上无牵挂,不免让人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