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 第一单元 | 主题 | 童年往事 | ||
教材 分析 | 单元位置及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安排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四组教材反映了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 口语交际内容为“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身边的大人们童年生活的信息,以及不同年代童年生活的特点。 本单元习作为话题作文,话题为“那一刻,我长大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同时,反观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此外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部分,其中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的阅读经验的梳理、总结和运用训练。日积月累《游子吟》,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学习内容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一类字共17个:昼、耘、桑、晓、蝴、蝶、蚂、蚱、樱、拔、瞎、铲、割、承、拴、瓢、逛。 二类字共39个:昼、耘、供、稚、磬、陂、漪、蚱、晃、啃、樱、蚌、割、嘟、倭、啰、逛、渺、篝、萌、澄、澈、旖、旎、瑞、莱、垠、顷、峨、燕、缀、葬、腮、玷、秉、飕、撩、侨、眷。 多音字:供、晃、燕。 会写12个词语:蝴蝶、蜻蜓、蚂蚱、圆滚滚、明晃晃、樱桃、榆树、锄头、承认、水瓢、随意、阴凉。 书写易错字:耘、拔、承、逛、蜓、滚等。 读音易错字:磬、陂、漪、蚌、倭、旖、旎、垠、顷、玷等。 易混字:“耘”和“耕”;“拔”和“拨”;“拴”和“栓”等。 (二)阅读: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编排的四篇课文中,这一阅读要素都有应用。《古诗三首》,都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和插图来想象画面,从而体会古诗蕴含的童真童趣。《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祖父的院子里有什么景物”“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事”,来体会其中蕴含的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以“月”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经历的往事,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以“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为主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在课外进行学生和大人之间的交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大人的童年生活;二是在课内进行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和感受。旨在引导学生在提问与倾听中,学会记录,学会感受别人语言中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习作: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围绕“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主题,选择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往事,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关系建构: 1.单元间的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前已安排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等语文要素,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内的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除了阅读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一个习作要素“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阅读文章时,学会了运用各种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在习作中再次运用这些方法把自己成长瞬间的真情实感写具体、写生动,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前面已经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怎样借助本单元的语文学习内容推动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的落实呢? 首先设置驱动性任务如下: 现实问题(情景创设):成长是一条单向轨道,身边总会有人和你说你长大了,那么如何理解成长的含义呢?班里要举行“那一刻,我长大了”成长故事交流会,需要每个人具体、有感情地介绍自己童年成长中某个难忘的瞬间。语文问题(提出驱动性任务)怎样把自己童年成长中某个瞬间介绍的具体、生动、充满真情实感呢? 解决方案(建立任务群,分任务达成本单元的总任务),具体说来,四篇课文呈现了不同的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课后题、课前学习提示作了相应的引导。《古诗三首》——想象画面;《祖父的园子》——将感情蕴含在园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中;《月是故乡明》——典型事例和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梅花魂》——通过具体事例、细节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还安排了体会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并仿写的练习活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围绕“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主题,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以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的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更实现了由读到写的自然达成——即由阅读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到习作要素“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能力提升,从而也真正完成从分任务到总任务的达成,完成闭环。 资源拓展: 按照课标中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中在阅读方面的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有效完成《课程标准》标准及学期目标的要求,本单元应承载的课外背诵优秀诗文篇目不少于2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25万字。为此我们给孩子准备的拓展资源如下: 1.古诗文篇目: 区要求背诵篇目中的第1、2首——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和李白的《秋 登宣城谢朓北楼》;选背古诗文篇目:《主题丛书》1中经典诵读中的1首——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古人童趣》种的第1、2首——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杨万里的《舟过安仁》。(完成时间为每周三个语文晨读的时间。) 2.现代文篇目: 必读书目: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 舟过安仁 》《祖父·后园·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月亮故乡好 》《藕与莼菜 》《 相思岬》《故乡的烤红薯》等文章 选读书目:萧红的《呼兰河传》 必读书目以课上时间为主,中午午读时间为辅;选读书目以中午午读时间为主,课外阅读时间为辅。这样有课内到课外,有必选有选做,逐步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注重所有孩子课外阅读保底任务完成的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读更多有利于他们身心成长的的书。 3.专题网课:“《呼兰河传》——走近萧红”,通过cctalk直播课的形式,利用课外时间交流阅读心得,走近萧红的童年世界,进一步感受呼兰河城里的喜怒哀乐。 | ||||
课标 要求 |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默读也具有一定的速度。结合学段、学期以及单元分析,本单元课标分析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200个左右会写。 2.认识常用汉字200个,会写常用汉字180个。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 ||||
学情 分析 |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大部分生字都能识记,能通过词典解决问题,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经过前几年的学习,知道课文预习、学习的步骤。学习过大量的诗歌,对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一定认识和了解。 已有策略经验:学生通过五年级上学期的学习,能根据目的和要求查阅资料,能初步运用想象画面、借助关键词、通过细节描写等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或自己童年生活有一定的了解。有美好景物带给自己的美好情感体验,在和父母及家人的交往中,对周围人对自己成长的爱与关心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及理解。 存在困难与障碍: 1.本单元中“蜓、拔、逛”等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晃、燕”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容易混淆。“涟漪、旖旎”等词语的读音及意义理解有难度。 2.默读课文的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有待进一步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感受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3.对诗歌蕴含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的独特性这一个特点了解,会学生对关键词句在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深入思考。 4.在习作中,将某个瞬间写的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有一定难度。 5.对不同年代的人们童年经历可能缺少感同身受。 个性差异: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老师点拨等环节之后,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体会并说出诗歌、现代文所表达的情感。另外的学生则需要借助课外阅读的篇目继续深入感悟才能深入领会表达诗歌情感的方法。大部分的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各类方法来体会并说出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另外小部分的孩子则需要在老师的进一步要求或与同学互学、交流之后才能掌握并运用这些方法。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把自己成长的瞬间表述的具体、生动、感人,另外小部分的学生则需要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借鉴、仿写、再次修改,才能完成这一口语和习作的表达要求。 突破措施: 结合个性化学情分析,为了更好的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们进行任务分解,借助阅读拓展资源,采用课内补救和作业补救相结合的形式,层层落实任务,最终完成总的学习任务。 1.在字词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针对易错点进行变式练习和巩固。 2.在默读课文时,复习之前学过的速度方法,并给孩子练习时间。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彼此分享速度技巧和方法。 3.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带领学生梳理总结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想象画面、借助关键词语、对比阅读等方法,同时结合各类拓展资源,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对文章蕴含情感的真实感受。 4.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列习作提纲的方法,先进行习作提纲的交流修改,确定印象最深刻的瞬间,明确用何种方法体现出当时的真实感受,再进行写作,以降低写作难度。 | ||||
单元 目标 | 结合上述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学期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我们的单元目标设置如下: 1.会认41个汉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会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4.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总结这些方法。 5.能根据需要向别人提出不同的问题。能认真倾听别人对自己提问的回答,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6.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并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7.学习“通过对比进行强调”的表达特点,并能进行仿写。 | ||||
学习重难点 | 学习重点: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总结这些方法。 学习难点:能条理清晰地介绍自己成长经历中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并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 ||||
语文素养 |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识字与写字及情境运用;阅读课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内心情感;口语及习作表达自身真实感受,交流顺畅,文从字顺,培养初步的语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阅读中,对课文的行文结构及写作顺序的学习和理解,形成对客观事是升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能自主整理在交流中获得的信息,并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列提纲的方式梳理童年往事。 3.审美鉴赏与创造:有感情朗读优美段落;感受情感饱满真挚的文字美;寓情于景优美句段积累与运用。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古诗中蕴含的古代农村生活,中国农耕文化、亲情文化的传承;中国“月”文化下的家国情怀。 | ||||
闭环式单元作业设计 | 现实 问题 | 成长是一条单向轨道,身边总会有人和你说你长大了,那么如何理解成长的含义呢? | 情境创设
| 班里要举行“那一刻,我长大了”成长故事交流会,需要每个人具体、有感情地介绍自己童年成长中某个难忘的瞬间。 | |
单元语文要素 |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 驱动性任务 | 怎样把自己童年成长中某个瞬间介绍的具体、生动、充满真情实感呢? | ||
单元语文要素在单元内的任务分解及作业设计 | 要素分解 | 具体课时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 作业任务分解 (拓展综合性作业) | ||
1.《古诗三首》 借助关键词句和插图,想象画面,将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力求具体生动,充满童真童趣。 | 1.多种形式朗读,通过节奏和语速的变化来感受三首古诗表现的不同情景和人物心理活动。 2.对比阅读,结合注释,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诗中细节描写的好处。 3.借助关键词句和插图来想象诗中画面,感受童真童趣。 | 1.小练笔:想象画面,将一首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2.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1《 舟过安仁 》,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 |||
2.《祖父的园子》 通过园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以及追寻“我”与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蕴含在景物与事例当中的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 | 1.交流:“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如果你是主人公,有什么感受?”这三个问题,创设情境,分别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快乐而自由的童年园中生活。 2.借助“阅读链接”,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美好与伤感交织的深刻意味。 | 1.拓展专题网课“《呼兰河传》——走近萧红”相结合,更加深入地感受作者深沉的思想情感。 2.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1《祖父·后园·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一步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积累寓情于景的优美词句,为习作打下基础。 | |||
3.《月是故乡明》 从直抒胸臆的语句和细节描写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交流: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哪些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内心可能产生了哪些感受? | 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1《月亮故乡好》《 藕与莼菜》,进一步通过家乡风物来感受文章情感。 | |||
4.《梅花魂》 体会文章将深情融入具体事例、融入对人物具体言行的描写中的写作方法。 | 1.小标题总结具体事例,感受其典型性以及对于表达眷恋祖国之情的作用。 2.运用前几篇文章用到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创设情境,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从祖父的具体言行中感受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 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1《相思岬》,从人物具体言行中感受深厚情感。 | |||
口语交际 通过提问和倾听,有条理地记录和整理大人们的童年故事,并与同学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和感受。 | 1.列出问题清单,为与大人交流做好准备。 2.课外了解大人们的童年生活,注意感受他们话语中所表达的情感。 3.根据整理的材料有条理地进行表述,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 分条整理了解到的大人们的童年生活,感受情感。 | |||
习作 清楚条理地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瞬间写具体、写生动、写出当时的真实感受。 | 1.选取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通过列提纲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理顺清楚。 2.运用细节描写,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把“那一刻”的感受写真实。 3.在交流中丰富认识,再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修改。 | 修改自己的习作。 习作、讲评完成,闭环任务也相应完成。 | |||
语文园地 回顾本单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运用这些方法仿写句子。 | 1.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交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表达感情,仿写例句。 3.诵读诗歌,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 根据学到的对比的写作手法,模仿词句段的运用第2题,仿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 |||
复习课 复习本单元字词,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总结并运用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 1.课内单元整体建构复习与专项复习相结合。 2.拓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其他文章,谈体会到的思想情感。 | 反思、回顾、总结 运用、练习 | |||
测评课 检测本单元字词及课文主要内容,运用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进行变式练习。 | 1.检测试卷 2.拓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其他文章,谈体会到的思想情感。 | 改错、巩固,查漏补缺。 | |||
单元课时安排 | 课时 | 内容 | 目标达成 | ||
3 | 1.《古诗三首》 |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通过借助关键词语和插图,想象画面,能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
2 | 2.《祖父的园子》 |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14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等方式,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院子里做了什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运用想象画面、多种方式朗读、抓住人物描写词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主人公等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景中之情、事中之情。 | |||
1 | 3.《月是故乡明》 |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 |||
1 | 4.《梅花魂》 | 1.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正确认读“葬”“腮”等8个二类字,正确认读“分外”“漂泊”“抹净”等词语。 2.运用小标题等方法,概括并说出文章主要写了祖父的哪几件事。 3.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体会并说出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理解并说出“梅花魂”的含义。激发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 |||
1 |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 1.通过互相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从而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能根据需要向别人提出不同的问题,在提问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3.通过整理汇总的方式,将采访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的进行整理,并能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做到把内容讲清楚,讲具体。 | |||
2 |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 1.通过回忆往事、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等,能选择一件自己感受颇深的事情,并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 2.通过对回忆和描写,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3.通过回顾旧知,梳理新知,学习借助具体事件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 |||
1 | 语文园地一 |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总结并说出直抒胸臆等抒发感情的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会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积累与运用”的学习,能说出《游子吟》描绘的情景,体会并说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 |||
1 | 复习课 | 1.通过自学互助等方法会读“桑叶 拔草”等词语。通过练写、同桌互助及教师指导听写能正确书写“蜻蜓 昼夜 耕耘”等词语。 2.通过自查,同桌互读互查等方式背诵课文重点句段,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 通过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及课后拓展延伸能积累运用有关童年的诗句,并能默写检查的方式达到正确书写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