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朱济义
2011年3月7日
一、世界和我国葡萄酒基本概况(一)世界和我国葡萄种植,葡萄酒产量、消费量情况。
1、葡萄种植情况
•全世界葡萄栽培面积经过多年的持续上升至上世纪70年代末达最高峰,为1070万公顷。然后不断下降至1998年的772.1万公顷。从1999年开始,世界葡萄栽培面积缓慢回升,1999年—2002年增长了17.9万公顷,2002至今,世界葡萄栽培面积基本稳定在790万公顷水平上。•我国的葡萄栽培面积,目前达到40多万公顷。
2、葡萄酒产量情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葡萄酒的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的初期达到其最高峰(3336万吨),以后逐年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葡萄酒产量下降到2636万吨(下降了21%)。从90年代初到2000年,葡萄酒产量又缓慢上升到2726万吨。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世界葡萄酒总产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08年世界葡萄酒产量约为2838.98万吨,2009年约为2687万吨,2010年世界葡萄酒产量仅为
2600万吨。
•但是,我国的葡萄酒产量却在逐年快速上升。2008年产量69.8万吨;2009年为96万吨,增幅27.63%;2010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为108.88万吨,同比增长12.38%。
3、葡萄酒消费量情况
•从消费量来看,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葡萄酒消费量最大,达到2860万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消费量大幅下降(下降到2240万吨)。之后,出现小幅增长,90年代末达到2250万吨。1996年起至今,全球葡萄酒消费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世界葡萄酒消费量基本维持在2400万吨左右。其中,2007年世界葡萄酒消费量为
2442.94万吨,2008年为2450.12万吨,2009年消费量为2365万吨。
•2008年5月27日,第5届亚太区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商贸展(Vinexpo)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葡萄酒消费总量亚洲第一,预计到2011年中国在全球消费量排名将由第10位升至第8位。2002~2011年,亚洲地区葡萄酒总消耗量将增长79.3%,中国葡萄酒消费总量亚洲继续保持第一,是亚洲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二)世界葡萄酒盛产国的分布和基本情况。
•世界上生产葡萄酒的国家大致分布在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所有的产酒国按照酿造葡萄酒历史的长短分成“新世界”
和“旧世界”。
•所谓“旧世界”是指那些具有几千年酿酒历史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葡萄牙、奥地利等国。
•“新世界”是指生产历史相对较短,有几百年甚至只有几十年的现代酿酒工业国家,如: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南非、中国、加拿大等。
•下面我引用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OIV)总干事费德里克·卡斯特鲁奇(Federico Castellucci),在2010年6月第8届OIV全体成员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来了解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量变化情况。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leading vineyards
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1000 ha
(1000公顷)
Surface area of vineyards worldwide
2009年全世界葡萄种植面积
1
000 h
a (1
000公顷
)
Areas planted in vines of the 12 leading countries
十二个主要国家的葡萄种植面积
2009 / 2006Increasing 上升Decreasing 下降
Stable 稳定Developments of the leading production of wine
主要国家葡萄酒产量变化情况
1000 Hl
(1000百升)
1 000 000 H
l (
1
00
00
百升)
Production of wine of the 12 leading countries
2009年12个主要国家的葡萄酒产量
2009 / 2006
Decreasing 下降
Stable 稳定
Increasing 上升(三)目前世界各国有关葡萄酒标准、法规体系。•1935年,法国颁布《葡萄酒和白兰地的产地命名》的法律以来,世界其它葡萄酒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把这些有关的法律法规统称为“葡萄酒的质量等级制”。
•质量等级制是与葡葡品种与原产地联系在一起的。制度对区域内葡萄品种、土壤条件、葡萄产量、修剪方式、施肥灌溉、葡萄酒生产工艺、储存方式和瓶型商标,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部分国家质量等级制的特点。
1、旧世界国家葡萄酒质量等级制特点
(1)法国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葡萄酒质量分级制的国家,它最重要的特点是强调葡萄的原产地,经葡萄酒产地管理组织(INAO)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按照质量状况而命名,由高到低分为4个等级:
•①法定产区葡萄酒,简称A.O.C.,是法国葡萄酒的最高等级。(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
•AOC葡萄酒对葡萄的原产地、品种、最低酒精含量、最高单位面积产量、种植方式、修剪方式及酿造方法都有严格规定,有时连陈酿的条件也会纳入规范。所有的
AOC 等级都受INAO管辖并且必须经过INAO 的检验及
品尝。这个等级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5%。
•②优良地区餐酒,简称V.D.Q.S.(Vin Délimité de Qualité Supérieure)。仅次于AOC等级。该等级同样
受INAO管辖,也必须经INAO检验和品尝。和AOC比较,它只是对葡萄修剪方式等个别环节不做规定,其他方面跟AOC要求同样严格。这个等级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产量仅占法国总产量的2%。
•③地区餐酒,简称V.D.P.(Vin de Pays)。这个等级的管辖权是国家级的葡萄酒同业公会,也要经过同业公会的感官品评。VDP只是对葡萄的产地、品种、酒精度等主要指标有具体要求。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被升级为地区餐酒,其产量占法国的15%。
•④日常餐酒,简称V.D.T.(Vin de Table),是最低等级的普通餐酒,也是大众餐桌上最常见的葡萄酒。只要葡萄的产地来自法国,且酒精度达到要求的瓶装葡萄酒都可称为法国日常餐酒。严格说,这种酒已失去地域特点,其产量约占38%。
•另外,法国也有一小部分散装原酒供应白兰地酒厂做基础原酒。
(2)意大利
•意大利的分级制度基本上走的是法国模式。意大利在1963年把葡萄酒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4个等级:•①日常餐酒,简称VDT (Vino da Tavola),跟法国的日常餐酒一样,它对普通的产地、品种、年份都没有要求。但意大利的日常餐酒包括散装葡萄酒。
•②地区餐酒,简称IGT(Indicazione Geografica Tipica),大致相当于法国的VDP。它要求葡萄酒必须用来自特定大产区的葡萄并在当地酿造,其管辖权归农业部。IGT等级中包含了大量的非常好的葡萄酒,并且在出口市场上取的了骄人的商业业绩。
•③法定产区葡萄酒,简称DOC(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相当于法国的AOC。它对葡萄
的产地、品种、修剪方法、葡萄亩产量甚至酿造、陈酿方法都有严格要求,管辖权也是农业部。
•④保证法定产区葡萄酒,简称DOCG(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E Garantita)。意大利葡萄酒的
最高等级,受农业部管辖。向DOC产区授予DOCG称号有4个核心条件:
•第一,该产区已经生产了历史上重要的葡萄酒。
•第二,该产区生产的葡萄酒质量已经在国际范围被认知,并且具有持续性。
•第三,葡萄酒质量有了巨大提升并且受到关注。
•第四,该地区生产的葡萄酒已经为意大利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德国:
•德国官方划分葡萄酒的等级方法是按质量从低到高级分为4等,如下:
•①普通餐酒(Tafelwein),这是日常饮用得最多的葡萄酒。相当于法国的VDT,必须产于德国葡萄产区指定的葡萄种植园和葡萄品种,酒精度在8.5-15之间。相比于
其他葡萄种植国,德国的日常餐酒的产量还是很小的。•②地区餐酒(Landwein),相当于法国的VDP。葡萄产地必须是17个公认产区之一,酒精度比普通餐酒高0.5度,产量也很小。
•③优质餐酒(即Q.b.a.-Qualita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此种酒的葡萄来自法定的13个产区。•④高级优质餐酒(即Q.m.p.-Qualitatswein mit Pradikat)。德国葡萄酒的最高级别,酿造过程不允许加糖。
2、新世界葡萄酒国家质量等级制特点
(1)美国
•1978年以来,美国联邦酒精、烟草和火器管理局(BATF)被授权在美国指定葡萄栽培区和授与名称的权利。要指定一个葡萄栽培区域(AVA--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必须向BATF提出申请,同时提交各种类型的支持文件。
•指定葡萄栽培区并不意味着对使用的葡萄树、栽培方法、或酿酒方法上有具体要求。因此,美国的表达方式只是企图管理葡萄酒原产地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区别性。
•美国的葡萄酒生产者还要严格遵循葡萄酒的标签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①凡标写葡萄栽培区域名称的,必须符合下述规定:⑴标有州、县名称的,至少要有75%的葡萄是用这个地区的。⑵如果是相邻地区的,则每个地区所用葡萄的比例要写明。⑶如果是部门规定的“葡萄产区”名称,则85%以上的葡萄要用这个区域的,并且酿酒过程必须在这个葡萄产区座落的州内完成。
•②标有葡萄品种名称的,如以单品种命名,要求该品种用量在75%以上。最多可使用三个品种名称,但每个品种的量要列出。
•③凡标有收获年限的,则所用葡萄的95%应是这一年收获的。
•④如标有“Estate Bottled”(酒庄装瓶)字样的,则要求所用葡萄必须是“葡萄产区”的,酒厂也要在这个区域里,并掌管这个葡萄园和所有的生产过程。
•⑤如标有“Proprietor Grow”(业主种植)或“Vintner Grow”(酒商种植)字样的,要求所用葡萄必须是生产厂家拥有或掌管下的葡萄园里收获的。
•⑥酒中的酒度必须标明。佐餐酒的误差范围是±1.5%,即表明12度酒精度的实际酒度不能低于I0.5度和高于
13.5度。酒和开胃酒误差范围是±1%。
•⑦二氧化硫含量若超过10ppm,应在标签上注明。
•⑧“Produced”表明至少75%的酒生产过程由这个酒厂控制。
(2)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大部分葡萄酒厂不受任何法规的,他们以酿制好酒为出发点,在全国范围内采购原酒,取长补短,进行勾兑,最后构成有品牌特色的葡萄酒。但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Hunter Valley(猎人谷)这个地方有一个自发成立的的民间组织。他们将葡萄酒划分成“优等”和“标准”两个级别并颁发相应的封签。这个分级系统受到当地的支持。
•不过,澳大利亚用于出口的葡萄酒则受到澳大利亚葡萄酒与白兰地公司(AWBC—Australian Wine and
Brandy Corporation)的严格监管,监管方式主要是通
过对企业有关文件的审查和生产过程的监督,保证出口葡萄酒标签的真实性和可信赖性。
(3)南非
•南非的名称管理系统借鉴了欧洲分级系统的一些特点并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按地理名称划分成五个等级,分别是地区的葡萄栽培命名、地区、行政区、行政分区(葡萄园组)、最后的庄园(单独的葡萄园)。
•在取得称号范围以内酿造的葡萄酒,可以送交官方进行评价取得证明。若在官方评价和证明的试验中获得通过,酿酒者即可申请葡萄酒与蒸馏酒管理局颁发的官方标签芳到酒瓶颈上,标签上有保证标号和授带,并注明酿酒期、品种来源,以及酒是否为豪华型包装瓶。另外,如果葡萄酒达到一个特别高的感官评价,就允许在标签上使用很少见的名称——“优质”(Superior)。
(4)加拿大
•VQA(Vintners Quality Alliance)——酒商质量联盟。
它是加拿大的葡萄酒原产地名称系统。VQA是一个独
立的联盟,行使职能,不受任何部门的干预,下面有葡萄酒厂、葡萄种植者、酒类管理部门以及学术、餐饮和研究机构。对于葡萄酒的产地和品种,VQA有
严格的法律规定:
•·葡萄酒必须采用经典欧洲葡萄品种酿造,如霞多丽、灰比诺或雷司令,或者优良杂交品种。
•·酒标上如注明葡萄名称,酒中必须至少含有85%该品种。
•所有葡萄品种在收获时必须达到一个规定的最低自然糖度,不同的葡萄酒,包括甜酒和冰酒以及以葡萄园命名的酒或酒庄装瓶的酒,都有不同的糖度规定。
•酒庄装瓶的葡萄酒必须是100%由葡萄栽培区酒厂拥有或控制的葡萄酿造。
•如果使用葡萄园名称,葡萄园地点必须在法定产区内,且所有葡萄必须来自该葡萄园。
•葡萄酒还必须由的专家小组进行品评,只有达到标准的才能评为VQA级别,允许在瓶上印制VQA标志。此外,经过VQA品评小组认定,质量特别优秀的葡萄酒还可获得VQA金质奖章。
(5)中国
•在中国,控制葡萄酒质量的法律依据是产品标准,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葡萄酒标准体系经历了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经验,摒弃落后的、制约行业发展的观念,使中国葡萄酒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水平也与国际接轨,衡量葡萄酒质量高低的尺度与国际一致。•目前在中国,控制葡萄酒质量的法律依据和标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GB 15037-2006《葡萄酒》国家强制性标准、GB15037-2006《葡萄酒卫生标准》、GB10344 -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葡萄酒及果酒QS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原产地域产品的几个国家标准以及行业颁布的《葡萄酒生产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等。
•其中,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葡萄酒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达不到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产品,一律不准销售。《葡萄酒及果酒QS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对葡萄酒企业的原材物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检验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止到2010年,全国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葡萄酒企业940家,其中山
东省有237家。
二、世界和中国葡萄酒发展前景(一)世界葡萄酒总体发展前景
•葡萄酒是世界性的低酒精饮料,由于葡萄酒的保健价值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国际葡萄酒的进出口贸易量在
2001-2005年五年内增长了12%,目前葡萄酒的贸易量还在稳步增长。虽然世界葡萄酒的消费和进出口的贸易量不断增加,但世界葡萄酒产销的总趋势仍是产大于销,每年仍有近300-320万吨的剩余量,因此世界葡萄酒的市场竞争仍十分激烈。
(二)中国葡萄酒发展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从葡萄酒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葡萄酒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三精一水”劣质酒盛行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葡萄酒进入了健康、成熟、规范化发展的时期,整个市场以甜型酒、半汁酒为主转向以全汁、干型酒为主的局面,质量有了很大改观。从1995年起,国家质检总局每年下达葡萄酒监督抽查任务,国葡中心针对每年市场的变化,对葡萄酒产品的重要指标进行检验,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对外公开公布抽查结果。通过监督抽查,使我国葡萄酒生产不断规范,产品质量逐年提高。2004年以来,国家全面禁止半汁葡萄酒生产、QS 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等一系列的实施,极大地规范了葡萄酒行业秩序,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十年来,中国葡萄酒的产量和销售额每年增长的幅度都在15%以上,稳居各酒种增长率之首,成为酒类产业中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归纳起来,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增多,产量不断提高。
•一是在目前葡萄酒行业前景较好的情况下,新生葡萄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以山东省为例,2008年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葡萄酒企业仅有49家,2009年上升为152家,2010年达到了237家。
•二是现有葡萄酒生产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产量逐年提高。
目前葡萄酒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积极创新,不发展,企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此,现有葡萄酒企业都在集合各种资源,扩大企业规模,为的就是让企业发展的更快,走的更远。近几年来,像张裕、长城、威龙、香格里拉、华夏五千年、香都酒业等公司产量都有高速的增长。
•三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对葡萄酒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2010年,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机构(IWSR)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包括)已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量增幅最高的国家,成为第葡萄酒消费国,预计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七大消费市场,年消费葡萄酒超过90万吨。
2、酒庄及酒庄酒兴起,质量不断提升。
•虽然中国的酒庄发展起步远远晚于法国等国家,但最近十几年,中国的酒庄逐渐兴起,数量不断增多。2000年仅有张裕卡斯特等几个酒庄。目前,仅张裕就有张裕卡斯特酒庄、张裕爱斐堡酒庄、张裕辽宁黄金冰谷冰酒酒庄、张裕新西兰凯利酒庄等十个酒庄,长城有桑干酒庄、君顶酒庄、华夏长城庄园三个酒庄,另外还有朗格斯酒庄、华东酒庄等。
•酒庄及酒庄酒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着良好的基础。随着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些优质葡萄栽培区域被发现和确认,为酒庄及酒庄酒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是存在必然条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文化有着更新的需求,对葡萄酒的个性化及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国家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必定会促进酒庄及酒庄酒的兴起。
•三是强大的推动力。随着葡萄酒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葡萄酒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实力,不断寻求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提升产品的档次,这为酒庄及酒庄酒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3、中国葡萄酒市场进口与国产并存,但国产葡萄酒仍占主
导。
•近几年来,进口酒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消费者的生活。进口酒进入中国市场是必然的,原因如下:
•一是改革开放促使中国葡萄酒市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中,进口酒进入中国市场势不可挡。
•二是进口税率下降。从2005年1月1日起,瓶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从43%下调至14%,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从43%下调至20%。正是由于进口成本的大大降低,使得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促使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大幅增长。
•三是中国消费者个性化追求越来越明显,对进口酒有着强烈的需求,促使葡萄酒进口成为一种必然。
•尽管进口葡萄酒近几年来增长很快,但国产葡萄酒仍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中国人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持民族产业的发展。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对国外葡萄酒了解较少,更喜欢国产品牌。
•二是我国有着优质的葡萄产区,像昌黎产区、沙城产区、天津产区、贺兰山产区、胶东半岛产区、黄河故道产区、云南产区、河西走廊产区、东北产区和产区,都有着鲜明的特点,独特的优势,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目前葡萄酒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葡萄酒监管制度的不断推进,国家及人民对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能解决。
•三是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意识到,只有从原料产地抓起,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的改变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是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内进口酒的日益涌现,有利于我国葡萄酒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促进国产葡萄酒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五是从营销来看,我国葡萄酒企业经营者更有优势,他们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能把握消费者的心态。
4、中国葡萄酒法律体系、标准体系不断健全。
•一是酒的立法进程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前,有关部门曾多次研究制定酒类法规,但是此后相对平静。
近日,向法制办作出批示,要求研究制定酒类管理专门法规。今年1月21日,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向提交《关于尽快制定酒类管理专门法规的调研报告》,2月18日,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到法制办会商酒类管理法规制定情况,行业关注的酒类立法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目前,法制办对酒类立法工作高度重视,酒类企业盼望已久的专门法规出台有望。
•二是中国人的食品安全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葡萄酒等食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促使葡萄酒质量监督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是葡萄酒标准分类不断细化。当前,葡萄酒质量分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由于我国相关标准还没有明确的分级规定,当前一些葡萄酒企业,在自己企业内部进行了分级。
•近几年来,针对葡萄酒质量分级,有关部门已经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中国葡萄酒的质量分级和管理体系正在积极推进之中,葡萄酒的质量分级将加快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步伐,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此外,伴随着葡萄酒行业的不断发展,酒庄酒开始涌现。
这就意味着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去规范。去年11月30日,由国葡中心组织的山东省地方标准《庄园葡萄酒》、
《葡萄酒庄园技术规范》草案研讨会召开。该草案一旦被批准通过和实施,将对促进庄园葡萄酒的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总体来看,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集保健、美味、享受于一身的葡萄酒产品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内葡萄酒市场呈现出可喜的升温态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葡萄酒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从葡萄栽培到葡萄酒生产都逐步与国际葡萄酒业接轨。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内容,有些来自于工作实践,有些源于各种资料,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有疑问之处,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大家都是葡萄酒专业的大学生,对葡萄酒的专业知识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今后,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葡萄酒行业的有关话题,共促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相信凭借你们的专业知识,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大家一定会在葡萄酒行业方面有所发展,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