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地水电站位于雅砻江干流下游、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和盐源县交界的打 罗村境内,系雅砻江下游河段水电规划五级开发方式的第三个梯级电站。上游与锦屏二 级电站尾水衔接,库区长约58km,下游接二滩水电站库尾,与二滩水电站相距约 145km。电站最大坝高168.0m,电站总装机容量4X 600MW 水库正常蓄水位1330.0m, 死水位1328.0m,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库容7.53亿m3,调节库容0.28亿m3,水库调节性 能为日调节。
工程下闸蓄水是工程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之一,标志着主体工程的建设已经基本结束, 电站已经具备发电运行的条件。下闸蓄水的主要任务是将工程建设期间用于施工导流的 导流隧洞进行封堵,完成水库蓄水目标。
电站导流洞布置于雅砻江左右岸,由进口明渠、闸室、导流隧洞及出口明渠组成;
其中左岸导流洞洞身总长约744m,底坡5.375%。;其中闸室长25.0m,闸室两孔口尺寸为
8X 19.0m,门槽底坎高程为EL1204.00m,闸室内门槽顶部高程为 EL1233.50m,闸室顶 部平台高程为 EL1250.00m。
导流洞封孔闸门门叶自重272.236t,采用单吊点,动水启闭,下闸水位
EL1213.80mm,闸门全关水位EL1219.40mm。下闸用的启闭机由2台6300kN固定卷扬 式启闭机,最大吊装单元重量为44.825t。启闭机主要由主卷筒、减速箱、联轴器、电机 和底座平台组成。
左岸导流洞永封堵段位于(左导)0+247.0~0+297,总长50m,边墙、底板按楔形式 堵头体型设计,封堵混凝土采用 C20二级配泵送混凝土。
为预防、控制下闸蓄水及封堵施工过程中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防止突发性重大 事故发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最大限 度保障施工人员和财产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 “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 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确保下闸蓄水顺利完成,特制定本预案。
2.下闸蓄水时间
官地水电站下闸蓄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左岸导流洞于 2011年10月 15日下闸蓄水;由右岸导流洞和 2个中 孔泄流,5~20年一遇导流标准流量3650~4870m3/s坝前水位1237.37~1245.86m 十年 一遇旬平均流量2980 m3/s,下闸水头15.m。
第二阶段:右岸导流洞于 2011年11月01日下闸蓄水;闸门挡 11月20年一遇洪水 1770m3/s,两中孔放空泄流,坝前水位1278.90m。十年一遇旬平均流量1430 m3/s,下闸 水头 15.53m。
第三阶段: 2月10日中孔下闸蓄水, 2月17日蓄水到封堵闸门设计挡水位
1278.90m (平均每天蓄水高度4.30m), 3月3日蓄水到初期发电水位1317m (平均每天 蓄水高度 4.30m)。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 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四川省官地水电站《201 1年防洪度汛技术要求》、《官 地水电工程 2011年防洪度汛方案》及《官地水电站导流洞封堵设计及施工技术咨询意见》
。
4.编制原则
㈠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风险管理理念,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保 障下闸蓄水安全。
㈡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
㈢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深入分析,事先制定减少和应对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对策。
㈣突出可操作性的原则。力求协调一致的原则。
5.救援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风险管理理念,以迅速有效的组织施救工作,防止事态
的扩大蔓延,尽可能避免或最大限度的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的,保障施工安全。
⑴统一指挥,分级管理,部门配合,快速有效。
⑵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支持配合救援工作,提供施救所需的一切便利条件。
⑶救援工作要各部门配合,在自身防护完备的前提下组织实施。
6.应急救援系统组成及职责分工
应急救援系统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领导。
6.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小组
组 长:
副 组 长:
组 员:
6.2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成和职责分工
6.2.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成:
6.2.2职责
总指挥:总指挥是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负责组织、指挥事故应急 救援处置工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发生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 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特殊情况下行使总指挥职责。 现场协调组:组织人员有序疏散,通知项目部有关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 调各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事故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部门 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
技术保障组:负责组织设计等部门为抢险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现场监测
质量控制组:负责下闸蓄水期间质量控制、水情监测、坝内及廊道内巡视检查,发 现异常及时上报。
安全监控组:负责安全策划、措施的准备及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监控;负责生产安 全事故的有关报告;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配合有关调查组开展对重 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物资保障组: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运输保障和物资保障工作。
后勤保障救护组:负责整个下闸蓄水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医疗服务、紧急救护和治 安维护、安全巡查等对外联系工作;负责组织警力(人力)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 路进行警戒、控制,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抢险突击队职责:依据指挥中心的分工有序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62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通讯信息: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通讯表
6.2.4医疗救助中心通讯信息
7.应急救援行动指挥与协调流程图
8.应急资源分析:
应急救援所需人力、设备、物资一览表
序号 | 资源 | 数量 | 状态 | 备注 | |
1 | 管理人员 | 111人 | 正常工作。紧急情况下及时投入抢险救援 | ||
2 | 抢险人员 | 580人 | 紧急情况下及时投入抢险救援 | ||
3 | 机 械 设 备 | 装载机 | 2台 | 紧急情况下及时投入抢险救援 | |
各类吊车 | 4台 | 紧急情况下及时投入抢险救援 | 互相 配合 | ||
伤员运输车 | 各类小车10 台 | 紧急情况下及时投入抢险救援 | |||
载重汽车 | 10台 | 紧急情况下及时投入抢险救援 | |||
4 | 抢 险 物 资 | 吊具(索具) | 5套 | 在施工现场正常使用,紧急情况下及时投 入抢险救援 | |
铁锹 | 60把 | 物资仓库,需要时投入 | |||
安全绳 | 20条 | 现场备用 | |||
棉絮 | 50条 | 现场备用 | |||
雨衣 | 60件 | 现场备用 | |||
雨鞋 | 60双 | 现场备用 | |||
警戒线 | 300米 | 现场备用 | |||
救生衣 | 50件 | 现场备用 | |||
反光马夹 | 30件 | 现场备用 | |||
警戒标示 | 30个 | 库存,根据需要投入 | |||
应急灯 | 10个 | 现场备用 | |||
编织袋 | 1000 个 | 现场备用 | |||
浮船 | 2个 | 现场备用 |
为了防止下闸封堵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的损失,并防止事态 进一步扩大蔓延,特制定预防措施:
⑴下闸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等协调有序,指挥人员到位,各负其责。
⑵安全物资、现场安检人员要到位,并随时观察水位、流速等情况,发现事故隐患 随时制止和报告。
⑶导流洞上指挥人员要安排合理,防止指挥人员过多造成施工的无序和混乱以及造 成安全隐患;
⑷在下闸封堵的指挥工作人员要穿好救生衣,具体负责下闸现场生产人员必须系上
安全绳,防止发生意外。
⑸测量队对水位的变化应及时反馈现场指挥人员。
⑹下闸封堵施工时,各施工现场设立警示牌、哨卡、护栏等安全设施。
⑺下闸封堵期间保证通讯畅通,采用专用频道。
⑻在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随时排除事故隐患,检查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 是否佩戴好所配发的安全防护用品。
⑼现场专职安全员必须做好现场监控工作,应随时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及 时撤出施工机械和人员。
⑽车辆指挥由专人负责。物料应整齐,严防块石料滚落伤人,伤机械;安检人员要
经常检查各种物料堆放是否安全。
(11)加强道路的维护工作,安全人员应加强对危险地段的巡查。
(12)在施工现场设立足够的照明,保证夜晚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不受影响,严禁违
规拉接电线,乱接电器。
(13)合理布置施工照明线路,防止漏电,确保用电安全。
(14)要派人到现场及时掌握机械物资的使用情况,该修理、补充的要及时修理、补充。
(15)在施工道路入口处设卡,防止无证人员进入现场、或在现场停留,防止外来车辆 滞流现场。
10.发生重大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在下闸封堵过程中如发生上游区间流量突然增大造成水位升高、发生坍塌造成人员 和设备掉入河中、车辆拥挤发生交通事故、吊物伤人等,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造 成人员及设备的更大伤亡或损失,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果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报 告事故救援领导小组,由组长或副组长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1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进行应急判断,会同相关部门确定救援预案。
2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如下:
㈠由于上游区间流量突然增大造成水位突然升高
下闸蓄水期间,由于汛期尚未结束,库区有可能连续降雨,当遇到 5~20 年一遇导流
标准流量3650~4870m3/s坝前水位1237.37~1245.86m 导流洞出口水位将达到
EL1217m,此时门前堵漏及启闭机拆除、导流洞出口围堰填筑正在进行,为了保证人员
设备安全,需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造成损失,具体应急预案如下:
1下闸前,组织对右岸低线公路及高低连接线公路、黑水沟隧洞进行全面进行检查,
确保畅通。下闸后一但接到业主上游锦屏及两河口 20年一遇洪水4870m3/s的预警报告时,
人员及设备立即通过上游围堰及右岸低线公路撤离。同时为确保中孔正常泄洪,下闸前 须将左右中孔事故闸门叠梁门全部拆除,并将左右中孔弧门全部打开泄洪。
2对坝前水位进行监测,将水位的变化及时反馈到指挥中心,当水位突然升高,短
时间超过EL1230m,或接到业主上游锦屏及两河口 20年一遇洪水4870m3/s的预警报告 时,由指挥中心下达命令启动应急预案。
3由指挥人员负责指挥机械设备及人员有序撤离,防止由于混乱造成事故。具体撤 退路线如下:
撤退路线1#:由左岸导流洞进口 EL1250m平台f右岸低线公路f右岸高低连接线f 右岸EL1330m平台,同时根据水位上涨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撤离或继续施工。此线路主要 为人员及小型车辆撤退路线。
撤退路线2#:由左岸导流洞进口 EL1250m平台f右岸低线公路f黑水沟隧洞f右岸 高低连接线公路f右岸EL1330m平台,同时根据水位上涨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撤离或继续 施工。此线路主要为平板拖车、反铲等大型车辆、设备撤退路线。
撤离原则:人员优先,其次车辆设备,最后是材料。
4水位开始回落时,及时与指挥中心联系,根据水情判断是否恢复施工。
5由应急指挥中心下达恢复施工命令,应急预案结束。
㈡导流洞闸门发生险情
在高外水(初期发电水位)作用下,永久堵头前洞身原衬砌混凝土将可能开裂,造
成洞内渗水量增加,左岸导流洞断层紧靠导流洞右边墙,洞壁垮塌风险更大,如果出现 大的裂缝或垮塌,或封堵闸门出现异常情况,闸门后堵漏和封堵混凝土施工正在进行, 危及施工人员和财产安全。除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巡视和检查,密切关注上游来水情况 及坝前水位外,洞内还应准备充足的救生设施,在发生险情时则立即组织洞内及出口围 堰施工人员撤离。
由于左岸导流洞总长度为744m,为了确保人员及设备短时间内及时撤离,防止出现 险情,将左岸导流洞支洞下支洞封堵段拆除,与导流洞贯通,贯通高程与导流洞底板高 差为1.0m,并利用拆除后的混凝土渣及石渣垫一条至永久封堵段的施工道路,坡度为 4%。
撤离方式及撤离路线为:
封堵段(EL1202m)-导流洞支洞下支洞(EL1206.5m)-导流洞支洞 (EL1225.1m) 左岸低线施工道路(EL1220m )宀场内外连接公路左岸高线公路。
撤离原则:人员优先,其次车辆设备,最后是材料。 ㈢发生坍塌造成人员和设备掉入河中
1突然坍塌造成人员和设备掉入河中,由现场指挥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立即下达命令启动预案,同时指挥中心立即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施 救和抢险;
2坍塌部位要及时做好标志、标识,并有专人在现场监护,同时撤离危险区域的人 员及设备;
3及时与工地医疗机构联系,随时准备抢救伤员,并要与附近较大的医疗机构进行 联系;
4抢险吊车、应急救援车俩等机械设备及时赶到现场待命;
5救援结束后立即进行坍塌部位的勘查,并制定出补救措施,对坍塌部位进行加固、 回填。
6坍塌部位加固、回填结束并确认可正常施工时,由应急指挥中心下达恢复生产指 令,应急结束。
㈣发生车辆安全事故
⑴发生重大安全交通事故时,及时报警并抢救伤员,保护好事故现场;
⑵下闸过程中发生车辆抛锚时,首先及时安排抢险吊车将抛锚车辆拉运至开阔地带, 然后安排专业修理人员及时进行修理,抛锚车辆难度较大的及时安排拖车拉运至生活区。
11.应急预案的启用
应急救援系统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救援专业队组成。救援专业队下设七个小组, 体系健全,一旦发生险情时,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依照分工,
尽职尽责,做到忙而不乱,将损失降到最低。
12.应急预案的要求
应急救援预案,强调“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要求全员参与,杜绝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