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1:00:50
文档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第24卷第1期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l.24No.12011年3月JournalofShanxiCollegeforYouthAdministratorsMar.,2010当代大学生研究收稿日期:2010-10-27作者简介:李芹(1984),女,河北保定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08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李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摘要: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
推荐度:
导读第24卷第1期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l.24No.12011年3月JournalofShanxiCollegeforYouthAdministratorsMar.,2010当代大学生研究收稿日期:2010-10-27作者简介:李芹(1984),女,河北保定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08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李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摘要: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
第24卷 第1期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l.24 No.1 2011年3月Journal of Shanxi Colle ge for Youth Administrators Mar.,2010

当代大学生研究

收稿日期:2010-10-27

作者简介:李 芹(1984 ),女,河北保定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08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职业教育课程

与教学论。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李 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

摘 要: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年级差异,且独生子女的适应性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心理不平衡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四年级学生和独生子女在完成学生与社会人员的角色演变上存在问题。为此,要教育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的角色期待并提前做好准备,学校教学也应满足社会角色对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互动理论;幸福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7(2011)01-0029-03

社会互动 ,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互动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理论视角,它研究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往。互动论者强调,人们总是处于创造、改变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过程之中,具有一定的自由。互动论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 社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那么,大学生的幸福感是否与他们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呢?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找出基于社会互动理论下影响大学生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天津市500名大三、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5份。其中男生229人,女生246人;大三年级272人,大四年级203人。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使

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和填写要求,并承诺对所填内容予以保密,鼓励学生如实作答。被试自行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现场交回。

(三)研究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

该表系调研者自行设计,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城乡生源、独生等。

2.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 Being Schedule,GWB)

该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该表共24个题目,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本调查采用的是段建华于1996年修订的GWB 中文版。

3.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该表共80个条目,包含10个因子,1~ 1.99为正常;2~2.99为轻度异常;3~3.99为中度异常;4~5为严重异常。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的统计分析。

29

(一)大学生幸福感总体状况

根据GWB的评分标准,前1得分,低于87则幸福感偏低,介于87与102之间(含87与102)为中等水平,高于102则幸福感较高。在性别间(t=- 1.429, P=0.154),幸福感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不显著。在年级间(t=2.508,P=0.012),差异显著,显示大三年级学生幸福感指数明显高于大四年级学生。在独生间(t=-1.318,P=0.188),非独生子女幸福感略高于独生子女幸福感,但是差异并不显著。在城乡来源间(t=-1.370,P=0.171),农村生源幸福感略高于城市生源,但是差异不显著。具体情况如下表:

N均值标准差双尾检验

性别男22975.8304 6.535710.154女24676.6058 5.12167

年级大三27276.8603 5.925950.012大四20375.5123 5.61236

独生

独生17875.9607 5.281200.188非独生25876.6977 6.03441

城乡来源城市19975.9447 5.777170.171农村23676.7161 5.90779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0个因子中,在性别间,心理不平衡性、情绪失调、偏执三方面差异显著。在年级间,大四学生各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且差异显著,所以说大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低于大三学生。在独生间,适应性和心理不平衡性差异显著,在适应性上,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在心理不平衡性上,独生高于非独生。在城乡来源间,焦虑和敌对两个因子差异显著,城市生源得分均高于乡村生源。

(三)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通过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紧张而敏感这一因子与幸福感得分间的相关,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系数r= -0.235显示低度负相关,可见关系并不是很大;而心理承受力和抑郁这两个因子则与总体幸福感相关较大。具体情况如下表:

相关系数人际

承受

适应

不平

衡性

情绪

失调

焦虑抑郁敌对偏执

躯体

总体

幸福感-0.235-0.313-0.185-0.186-0.218-0.256-0.363-0.176-0.21-0.159

三、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调研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互动理论

20世纪初期,社会理论学家开始关注微观层次的

现象,致力于发现人际互动的基本过程。哈佛的心理

学家詹姆斯也许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自我概念的社会科

学家,他认识到,人类有将自身看做客体,进而发展自

我感觉和自身态度的能力。米德(Mead.George Her

bert)对人类社会互动基本特征的理解,为互动理论做

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综合了新达尔文主义、杜威的

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将人类心智、社会自我、社会结

构贯穿于社会互动之中。他认为,人们具有独特的心

智过程,他们通过 体味而理解他人的角色 就可以达

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行动者可以更准确地估计他们

对他人的行动可能产生的后果,并进而增加与他人合

作性互动的可能。随着有机体的成熟,在每一个与具

体他人互动的场合中引起的暂时 自我想象 ,最终可

以归为某一类客体的 自我概念 。符号互动论是布鲁

姆提出的名词。符号互动论者极力强调人类制造和使

用符号的能力。凭着这种能力,人们能用一个个符号

象征客观事物、思想以及事实上他们所经历的任何阶

段,并进行交流。人类凭借在发音和身体姿态上获得

一致意义的能力使用符号彼此沟通。人们在符号性交

往中,不仅使用词汇和语言符号,还使用具有一般含

义和相同理解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辅助体态和其他

象征性姿态。人类在交往中能够互相读懂对方,预期

对方的反应,并彼此调适。通过对他人姿态的解读和

解释,人们进行交往和互动。米德称这种基本的能力

为 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 ,或 角色领会 。而林德史

密斯和斯特劳斯强调,角色领会是 对他人思想的立

场和观点进行想象性假设 。如果人们没有解读他人

姿态并以这种姿态为基础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能力,

互动就不可能发生。而没有互动,社会组织也就不会

存在。总之,人类制造和使用符号进行交往,通过角

色领会,包含对他所显露的符号进行解读,进行互动。

心智和自我的能力使人类成为独一无二的物种,完全

是由于互动的缘故。反过来,这些能力的产生,也使

得互动能够建构社会的基础。

(二)社会互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1.社会互动不足

社会互动不足是指社会互动程度较低、不能满足

人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利益需求,使个体未能达到合格

社会成员的水平。主要表现为:互动模式过于单一;互

30动内容脱离实际;互动目标错位。

2.社会互动过度

所谓社会互动过度是指个体社会互动超过一定的 度 ,不能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利益需求,使个体未能达到合格社会成员的水平甚至步入误区。

(三)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调研结果讨论及建议

1.年级间幸福感差异分析

大三学生的幸福感得分高于大四学生且差异显著,大三和大四的最大区别是,大四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工作的担忧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在心理健康水平各个因子分析中,我们发现大四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正好验证了这一分析。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人是通过对他人姿态的解读和解释进行交往和互动的。对于大四学生来说,不论是家庭或是学校,都赋予了他们一个角色,即工作准备状态的学生,他们需要有一份工作来等待他们,以证明他们完成了别人的角色期待。而当这种期待没有完成时,对自己就是一种压力。所以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我们在互动的过程中怎样通过姿态来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完成这一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此,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首先,提前让大学生适应这种角色期待,为角色完成做较长时间的准备;其次,学校教学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取材,应当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相联系,同时应让学生预先了解未来角色,做到心中有数。

2.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幸福感差异分析

非独生子女有更多的时间与同辈群体相接触,或者说非独生子女很早就有了某些角色的概念,比如说兄妹关系、姐妹关系,这是独生子女所没有的。基于社会互动理论,这种角色会泛化,我们在验证性的心理健康分析中可以发现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平衡性要好于独生子女。基于互动理论,在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对于独生子女,可以就同学关系的处理进行角色的讲解或适应性训练。

总体来讲,在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进行研究时,基于互动理论的考量有助于达到预期的效果,完成角色的演变。

[参考文献]

[1]乔纳森 特纳.社会学理论结构[M].邱泽奇,译.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9).

[3]毛晓光.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1,(3).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Reaction

LI Q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Tianjin,300222,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reaction shows tha t there are dif ferences amo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in terms of sense of happines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Furthermore,the adjust ing ability of only children is obviously poorer than that of non-only children,but their psychological imbalance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Senior students and only children in colle ge have disadvanta ges in role-transformation from students to social members.Therefore,we should instruct students,making them understand their role-expectation in families and the society and make preparations for the process.In the meanwhile,the teaching in colleges should meet the de mands of stu dents,which are put for ward acc ording to their social roles.

Key words:the theory of reaction;the sense of happiness;psychological health

(责任编辑:高春娟)

31

文档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第24卷第1期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l.24No.12011年3月JournalofShanxiCollegeforYouthAdministratorsMar.,2010当代大学生研究收稿日期:2010-10-27作者简介:李芹(1984),女,河北保定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08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李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摘要: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