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窃读记》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0:58:15
文档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窃”字的含义:(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2)浏览课文内容,理解“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2、“窃读”的含义:(1)一般含义;(2)放在文中
推荐度:
导读《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窃”字的含义:(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2)浏览课文内容,理解“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2、“窃读”的含义:(1)一般含义;(2)放在文中

《窃读记》教案
教学

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教学

重难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 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

(1) 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 浏览课文内容,理解“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一般含义;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 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1、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

——孤独无助

(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

——感动、感激

2、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5)用花生米充饥;(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心理描写。

思考:在写作时,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提示: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来表现。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①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②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预习作业:

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浏览课文内容,理解“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朗读课文,勾划生字词。并思考“窃读”在本文的含义。

讨论明确。

学生迅速浏览,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讨论明确。

学生小组讨论,勾划“窃读”的方法。

讨论明确。

学生思考:在写作时,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讨论明确。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作业抄词作业。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二、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三、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拓展(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

1、 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提示: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

明确:可列举匡衡“凿壁偷光”等。

2、 总结: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3、 联系实际:

(1) 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 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全班学生交流划出的语句,并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思考: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讨论明确。

思考: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讨论明确。

联系实际思考:

(1) 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 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作业1、搜集课外勤学苦读故事至少3则。2、完成本课练习。

板书

设计

窃读记

“窃”              林海音

           “窃读”

                  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详写两件事 

      人物描写        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略写窃读方法

                  ————一个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补充材料:名人读书故事及名人名言集锦

一、小故事集锦

1、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苏秦头悬梁

汉朝的孙敬该苦好学,每天一早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3、孙敬锥刺股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4、车胤萤囊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5、孙康映雪 

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6、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7、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8、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9、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10、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11、李白铁杵磨成针

李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天天在山中打猎玩耍。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边遇见一位白发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她干什么?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可以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后,李白顿时领悟,于是在山中好好学习,成为了大诗人。

12、鲁迅嚼辣椒驱寒读书

鲁迅先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13、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4、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15、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二、名人名言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天才出自勤奋。

4、求知无捷径,苦读有奇功。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9、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1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1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注:此乃引发材料,在学生自行积累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文档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窃”字的含义:(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2)浏览课文内容,理解“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2、“窃读”的含义:(1)一般含义;(2)放在文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