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三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 |||
学 习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求出浮力的大小。 |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
重点 难点 |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 | ||
教辅 用具 | 盛有水的水杯、两端带有绷紧程度相同的橡胶膜的玻璃圆筒、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较大的铁块、食盐、小塑料袋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
一、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 ( 1 )引导猜想: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 学生猜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等等。 | |
( 2 )强制变量法: 在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常常运用“控制变量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研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控制其他的实验条件相同,我们用同一个物体浸入同一种液体中,那么我们就可以研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了。 如果在不同的深度,浮力不变, 那么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浮力不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进行分组探究实验,把上面不同的检验猜想的实验分给不同的小组进行探究。 | 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进行探究,得到实验结果。 | ||
( 3 )在探究结束后,总结出以上各个猜想的正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对照课本上的相关部分,看看自己写的和书上的表述哪个更好。 | ( 3 )学生自己总结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 ||
( 4 )启发学生明白“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密度”就是“排开液体的密度”,那么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表决)。 | 学生表决,引发思考;
| ||
二、阿基米德原理 | ( 1 )演示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小桶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步骤: 先测出小桶在空气中的重力 G1; 再测量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G2; 将溢水杯的水正好接到刚好要溢出的位置,然后将小桶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处; 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小石块浸入水中,同时它排开的水通过溢水口进入小桶,这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G3; • 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个时候盛水的小桶的重力G3。 | ( 1 )学生动手做实验,记录数据,发现关系; | |
实验记录表格见“备注”;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让他们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写出自己的阿基米德原理,并与书上的对照,看有什么不同,比较哪个写得更好。 | 学生自己比较实验数据结果,得出结论,写出自己的阿基米德陈述,与书上内容对照。 | ||
( 2 )进一步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吊起一只装满水的小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然后把这袋水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怎样变化?当完全浸没以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 | 学生自己描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且与书上对照。 观察实验,学生解释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0 。 | ||
小结:同学们,你们和阿基米德一样经历了浮力探究的过程,如果你生活在 2000 多年以前,你就是阿基米德了。阿基米德是在他洗澡的时候得到灵感的,我们也要学会在生活当中去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和探究这些问题。 | 激发成就感。 | ||
三、兴趣交流 | 气体和液体都是流体,因此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是因为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因此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举出在生活中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 学生举例: 轮船受到浮力; 热气球、飞艇受到浮力; 水里的鱼受到浮力。 | |
四、浮力计算 | 小结一下: ( 1 )实验室测量浮力的方法可以计算浮力; ( 2 )浮力产生的原因可以计算浮力; ( 3 )阿基米德原理可以计算浮力; | (1) F浮= F1- F2; (2) F浮= F下- F上; (3) F浮= G排; 学生解答。 | |
五、发展空间 | 1.分析密度计原理: 注意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 | 学生了解密度计。 | |
2.“排水量”概念的解释。 | 熟悉生活中常用的术语。 |
本课 小结 | |
教学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