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st Section
口 语 心 得
汇集国人口语学习的病症,提出良好解决方法。
1、中国人学习口语的误区
缺乏自信 死背语法
学习英语有许多误区,口语学习误区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经常会不自觉地走进以下两个误区:一、缺乏自信,怕丢脸,怕说不准说不好,东方人的含蓄在这里成为致命的要害。而且,词汇量不大时不敢开口,其实只需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尤其是功能词,就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二、死背语法,固守语法框框。忽略了单词和短句在口语表达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口语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本人的学习策略。例如在学校里,同学之间用英文对话是训练口语的最好的策略形式之一。许多人都在努力寻找各种神奇的捷径,期望可以绕开学习英语的"血汗之路"。然而,捷径是没有的,精通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付出很大努力。学习口语的路也未必就是"血汗之路"。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学习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缺乏自信
单词量还不够呢,哪能开口说呢?
经常都有学生抱怨自己嘴笨,总想不到合适的词表达自己。这时候,他们十有会把原因归咎为词汇量不够。但是,当他们的词汇量又扩展了数千之后,他们仍然发觉,自己还是那样的不善于表达。这是为什么呢?
记忆在语言的学习中占领着统领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好的记忆,将平时学到的点点滴滴都运用好,是说不好英语的。然而在许多时候,词汇量不足并不是造成许多人"哑巴式英语"的最主要原因。有如大家有目共睹的,许多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连一些简单的意思都表达不了,而一些仅仅通过四级的学生,却能灵活地应用他们掌握不多的词进行表达。
在英语单词中,有一些单词具备广泛的用法,比如"thing、get、place、do"等等,但也有一些只限于某种特定意义的用法,比如"export、endanger、identify、interrupt"。有学者研究过,只要掌握800个(甚至有人说500个)主要单词,就可以自如地用英语进行沟通。就算碰到沟通上的困难,他们也可以通过改变表达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许多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初学者都可以拥有800词汇量,况且是已经通过四级的?他们当然可以自如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了!
我们不必用那些冗长难懂的语言学理论来解释这种似乎值得怀疑的说法。有个很明了的例子: 一个还在咿呀学语的英国小孩,他的词汇量是无法与一个通过英语六级的中国大学生相比的,但他却可以迅速准确地组织
一些短句,让大人们明白他的意思。我们可以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学到一个道理,那就是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如果想不到最确切的词语时,可以用一些简单但可以表达同一意思的词语。比如,当你一时想不起"facilitate"的时候,你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词"help"代替。因此,如果你总觉得你的词汇量不够的时候,你应该将那些最实用、应用最广泛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反复练习,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去掌握好那些稍为复杂和少用的词语。
误区二:死背语法
我已经把英语语法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我总觉得没掌握全。
其实不用多说,许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们说不好英语,是因为中国的英语教育太多地注重语法,却没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口头交流的机会。除了词汇、短语、发音之外,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一个英语语言环境。但是,当他们进入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之后,他们却发现自己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语法总不能被自如地运用起来,于是又开始怀疑起自己来了:我的语法还是不够好。
在进行交流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语法和句型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你知道或者已经掌握了某个句型,那些针对它的书面练习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在进行口语学习的时候,熟记语法是为口头交流服务的,而不是为掌握语法本身。
有些学生在进行书面语法练习的时候,只会想着如何去造出与句型或语法配套的句子,却没有想过它会在什么场景下被使用。掌握英语语法,就像粉刷匠在开工之前给房子分区、定颜色的过程一样,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必须对这些语法进行创造性的扩展。
2、口语学习方法
跟电子科技产业一样,英语教育领域,尤其是口语教育,近年来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产业,涌现出众多的不同的学习方法。
不过,方法始终还是方法,它无法代替勤奋的学习。这是我们在推介各种学习方法之前必须提醒读者的。或许你经常可以在书店里找到一些例如"口语速成"之类的书。但英语真能在相当短的时间里速成吗?不能,速成的只是几个句子。而想要系统全面地精通英语,说一口地道标准的口语,个人长期的磨练是一条必经的道路。如果真有一条"捷径"存在的话,那这条捷径也就是合理、科学的个人学习策略了。
3、学院派学习法
只要是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采用,无所谓正统与否!
有人会怀疑,是否有一种"正统口语学习法"的存在,因为在中国的非英语专业教育中,口语只是课堂上的一个配角。正统英语学习方法通过背单词、抠语法、做习题来学外语,忽视听说,应试的成份太多,学外语的唯一目的变成了通过各种考试。当然,中国同
时也有英语专业教育,但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采用的口语教学方法和教材都不尽相同,因此也无法判断谁的教学方法是正统的。尽管如此,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中还是有相同点的,那这些相同点组成的一套学习方法,也就可以算是正统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家高校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口语培训同时,都不会忽略对他们听力的提高,因为口语和听力本来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许多小孩都是在学会听话的同时学会说话的。学口语也一样,听和说是学习中两个相互促进的方面。不同的学习者应当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教材,它可以是中学生的英语课文,可以是VOA、BBC正常速度的英语新闻。当然,最好是配有文稿的听力资料,学习者无论最后能听懂多少,都可以在原文中摸索发音的技巧。
模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锻炼方法,它是许多名师都推荐的教学方式,也是许多人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听一套好的教材,只听懂或者明白其中的惯用法,是远远不够的,它对于口语学习者最大的意义在模仿语音语调。听的时候,你可以在每个单词,或者单词中间作记号,标记音调的升降,或者作句子断句的记号。当你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好几个月之后,还能按照原文中的语调升降背出来的话,说明这个方法已经奏效了。
英文的陈述和写作逻辑跟中文差异很大,因此必须培养起英文逻辑。复述便是一个培养英文记忆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好方法。在听一篇文章的时候,用尽量少的次数去记住关键词和情节、线索,之后对其进行复述,力求一字不差。(本书的第四部分将提供类似训练。)
4、S.M.A.R.T.学习法
它其实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纯粹的策略。
口语学习中涉及到的细节很多,远远不止上述提到的这些,它们只是三个比较关键的环节,也是下面推介的几种学习方法的中的共同点。
学英语就像学其他任何技能一样,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美国一个橄榄球明星说过:"A goal is just a dream until you write it down."(如果你不把你的目标写下来,那么充其量那也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你为什么要学英语?给你一支笔,你会写下什么呢?如果你的答案是:"I want to learn better English."这个想法当然不错,却还不够。为什么?因为这不符合S.M.A.R.T.的要求。
S.M.A.R.T.不仅表示"聪慧",现在更是5个单词的开头字母,表示一种确立目标的有效工具。
S 代表specific(具体的,明确的),为了明确你的目标,建议你首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In what way do you want to learn better English? What does "better" mean to you? (你想通过什么途径学好英语?"好"的标准是什么呢?)
如果你一时回答不了这两个问题,显然,你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能知道自己达到目标没有呢?
M 代表measurable(可测量的),是你出发追寻自己的目标的时候,用来衡量成与败的标准。假定你的目标是在未来6个月里每天学会一个新单词,那么,只要做一个简单的自测,就可以知道你是不是实现了这个目标。
A 代表achievable(可实现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比如,你现在只是一个初学者而你却指望自己在3个月内可以说一口漂亮的英语,这个目标就有点不太实际了。
R 代表relevant(相关的),你为什么学习英语,是为了好玩呢还是纯粹因为学校要求你这么做,要么就是希望将来周游世界,要么就是找一个异国情人?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你的学习目标必须与你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密切有关,否则,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怎么会有动力坚持下去呢?
最后就是T代表time-bound(有时间的)为自己设立一个时限,必须在这段时间实现你的目标。
怎样才算符合SMART的要求呢?举一个例子:你打算出国留学,必须在TOEFL取得好成绩。现在,你选中的大学对这门考试的最低要求是500分,而他们接受报名的最后时间是2003年3月1日,好了,现在你看到自己的目标,照样写下来:"I commit to scoring above 500 on the TOEFL by spending 1 hour per day, completing 1 listening exercise and learning a minimum of 10 new words until the January test date. "(我要在托福考试中达到500分以上的成绩,为此,在1月份考试到来之前,我每天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做一套听力练习,至少背10个单词。)
显然,这个目标是Specific,因为你知道自己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是Measurable,因为你的最低要求是500分,是Achievable,即便现在看来有点困难,不过,只要你按照你的计划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实现;是Relevant,因为你想出国留学;是Time-bound,最晚必须参加明年1月的考试,否则赶不上报名了。
Make it count - everyday! 每天都不能虚度!
5、激情联想法
它其实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心理的战术。
新东方学校的江博认为,激情是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他认为,激情能唤起学习者内心深处对语言的爱,有激情才会全心投入去领悟语言的美妙。他的激情联想法指的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最大可能地进行有效的实用单词纵向和横向的联想与扩展,口语句型功能性联想与扩展,达到英语听说读写全方位联想突破。口语锻炼可分为超级记忆法、音调模拟法和独自辩论法。超级记忆法强调背诵每一个经典优美的句型;音调模拟法强调连续
跟读磁带,抓住抑扬顿挫的感觉;独自辩论法就是自己找个话题就无穷无尽地想下去,学会用英语思维,其他还有拟声联想法、形象联想法、激情音标联想法和自定义联想法等。对于听力的提高,他主张必须经过长期扎实的积累,才能由量变而及质变。
6、李阳的疯狂理论
他告诉你,学会丢脸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李阳的疯狂理论的核心就是用一口气训练法、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和五大发音秘诀,做到使句子脱口而出。在句子中学发音、在句子中学单词、在句子中学语法,通过大量的积累句子达到听说读写译的全面突破。他认为学说话就是要苦练嘴巴,他甚至认为学习英语不是脑力劳动,而是体力劳动。李阳的想法也很疯狂,他说要"热爱丢脸!没有丢脸机会,创造机会主动丢脸!加油犯错误,尽量早点把错误犯完!终生感激给你丢脸机会的人。"
7、口译法
随时随地!单独行事!
"口译法",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口译汉英对照(或英汉对照)的小说或其它读物的口语学习方法。
通常的步骤是,首先我们先读汉语部分,然后逐句直接口译成英文,完成一小段后,去看书上的对应英文部分并与我们的口译进行比较,我们马上可以发现我们口译的错误、缺点和进步。请注意:开始要选择较简单的读物,且应大量做,只做一两篇效果是不明显的。开始可能较慢,费时较多,但请坚持,整体上这是一个加速的过程。这样做的好处:一、始终有一位高级教师指出您的不足和错误,即英文原文。二、题材范围极广,可以突破我们自己的思维禁锢。三、有一些我们在直接学习英语课文时被我们熟视无睹的地道的英语用法会被此法发掘出来,会有更大的收获。四、对所学知识和所犯错误印象深刻。这等于我们一直在作汉译英练习,很多英文译文是我们费尽心思憋出来的,所以印象相当深刻,比直接学习英文课文印象要深的多。这样的寓教于乐,一定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惊喜。
8、思维洞悉法
教你如何洞悉西方人说话的思维和逻辑方式!
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许多人都已经过关了。但他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来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学着从追求大而广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追求一种定量性的技巧,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英美国家人们的思维,从而学好口语。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百分之八十是想告诉
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英美国家的人怎样描述东西。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西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例如,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英语习语。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所以用英语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英语习语,对方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歧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其实上猜测对学好英语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