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五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21:03:18
2014五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课题确定位置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难点:从生活经验上升到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1、谈话:同学们去过体育馆观看过篮球比赛吗?(出示一张球票)这是老师去体育馆看比赛的
导读课题确定位置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难点:从生活经验上升到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1、谈话:同学们去过体育馆观看过篮球比赛吗?(出示一张球票)这是老师去体育馆看比赛的
课 题 | 确定位置 第 1 课时 ( 课 型: 新授 ) |
课时教学目标 |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从生活经验上升到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思维过程。 |
教 学 准 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 学 过 程 |
师 生 互 动 | 二次备课 |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去过体育馆观看过篮球比赛吗?(出示一张球 票)这是老师去体育馆看比赛的票,拿着票,老师很快就找到 了自己的位置,你知道老师是怎么找到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例1的情境图。 这是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有个小朋友叫小军,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指名学生回答。 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 小军的位置吗? 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不够清楚,比 较麻烦)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 (1)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从图中指列、行问)这是第几行?这是第几列?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同桌互相指一个位置说说。 (2)出示抽象图。 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用圆圈表示,每一行有几个圈呢?一共要 画几列呢?(出示抽象图) 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标出“第1行”和“第1列”) 谁能像这样标出其他的列和行? (3)用数对表示位置。 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 你知道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学中的4表示什么意思?3呢?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 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师指抽象图中任意一个圈问:请你用数对表示。 | |
2014五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课题确定位置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难点:从生活经验上升到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1、谈话:同学们去过体育馆观看过篮球比赛吗?(出示一张球票)这是老师去体育馆看比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