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繁衍(yǎn) 胆怯(què) 惴惴不安(zhuì)
B . 招徕(lái) 虔信(qián) 即物起兴(xìng)
C . 挑衅(xìn) 迤逦(yí) 引颈受戮(jǐnɡ)
D . 匀称(chèn) 琐屑(xiè) 粗制滥造(luàn)
2. (2分)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对于这是否构成侵权,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只得对簿公堂。
B . 在小组讨论会上,对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 . 中日两国人民经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解,最终签订城下之盟 , 我们应保持这种睦邻友好关系。
D . 许世友将军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是个暴虎冯河的常胜将军。
3. (2分)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6年10月24日,中国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实际上是本届委员会任内最后一次专题讨论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实际上”前面加上“六中全会”)
B . 近日,一则消息在微信圈里刷爆:国家将对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加征个税,并称未来个税改革将“分三步走”,而且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将“并”改为“不但”)
C . 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阅读”与“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D .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把“不管”改为“尽管”)
4. (2分) 下列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 不一会儿,狂风的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
B . 虽然刚进入夜晚,但夜幕已将大草原罩得严严实实,严寒仿佛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冻成了坚冰。
C . 海水剧烈地翻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
D . 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
5. (2分) (2017·贺州)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诗集《繁星》《春水》除了表示母爱外,还记录了作者零星的感受和玄想,文笔隽逸,艺术精巧。
B .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C .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与《大学》《中庸》《春秋》并称为“四书”。
D .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6. (4分) (2018·潮阳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________。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yuè________的铁的兽脊似得,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③他少年出外谋生,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来老境却如此tuí táng________。
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shēng sǐ huò fú________的重担,来回奔忙。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7. (8分) (2013·襄阳)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含英咀华,一次洗礼,一次收获:登临泰山,领略杜甫“________,一览众山”的远大抱负;来到边塞,体会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的矛盾心理;路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的豪情壮志;途经醉翁亭,品味欧阳修“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旷达情怀……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 (15分) 综合性实践。
(1)
沙坪坝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学校志愿者小分队来到居民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字数不超过50个)
(2)
同学在放学路上遇到了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同学李晓东。李晓东向他借钱去网吧,不想借,又不想伤害朋友。假如你是,怎样说才好呢?
(3)
下面是某班学生的“成长的烦恼”问卷调查表,请仔细观察表格中的信息:
烦恼类型 | 来自自身(%) | 来自家庭(%) | 来自学校(%) | 来自社会(%) |
七年级 | 40 | 26 | 20 | 14 |
八年级 | 44 | 25 | 19 | 12 |
九年级 | 49 | 22 | 18 | 11 |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七上·慈溪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2) 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 .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0. (12分) (2016八上·南宁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①人。少负②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③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④。学射于周同⑤ , 同射三矢⑥ , 皆中的⑦ , 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⑧;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ò,箭的尾部。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尤:________
②飞引弓一发 引: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周术。
(3) 读完这个故事,请你谈谈从岳飞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11. (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1—5题。
唱歌的人
沈家禄
在报社旁边的小店吃面,门外的风吹得紧,街上几乎是漆黑一片,我要了一碗辣酱面。吃到一半,门被大大地推开了,西北风乘机往我衣领里钻。三个小伙子,一个背着吉他,一个拿着萨克斯,一个双手甩着沙球就唱起了歌。他们是对着一张坐满了客人的桌子唱的,那桌子人在吆五喝六地喝着酒,菜盘子一个叠一个,一个火锅冒着热气。但是这拨客人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叫他们走。他们又来到一张小方桌前,四个小青年在喝酒,喝啤酒。“快走吧。”他们的声音显出更加不耐烦。唱歌的三个人来到角落里,两个中年客人在吃馄饨,他们说:“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这三个小伙子只得怏怏地走了。
我叫住了他们。“你们吃晚饭了没有?”他们愣了一下,就来到我面前准备开口。我没让他们唱,而是给他们每人要了一碗排骨面。店主有点纳闷,但还是吩咐手下人去做了。他们三个穿着相似的衣服,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不多,但他们情绪还不错,说话干脆利索,时不时地看看同伴,笑一下。他们皮肤黝黑,很瘦,从辽宁来到上海,看看,顺便赚点钱。我问他们会唱什么歌,他们说老歌新歌都会,太多了。
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说:“还是你吃吧,叫我们怎么咽得下。”我说我有胆囊炎,不能吃大肉。于是他们说了声“不客气了”就吃起来了。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怕产生误会,好像我请他们吃面就有了询问他们的权利。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把汤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我一手按住吉他的弦,说我还要上班。
结了账,店主嘀咕一声:“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我说让他们来吧,给他们吃面,账算在我头上。旁桌客人中传来笑声:“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我没理他们。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要揍那些人一顿。我把他们推出门外。
没想到我走在前面,他们就紧跟着我唱起来。我挥手阻止他们,吉他手说:“我们喜欢唱,有时候憋在心里发堵,还是唱出来痛快。”他们一个弹吉他,一个吹萨克斯,一个手甩沙球,就在夜色沉沉的街上边走边唱起来。我在脚下加了点力,一转身进了报社大门。回身一看,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声音更加响亮,很高兴的样子,风吹起了他们的衣角。我心里感激着他们,后来这种情绪慢慢地变成了羞愧。我真是羞愧极了。
(1)
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怏怏: ________ (2)味道:________
(2)
文章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
下面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1)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________
(2)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________
(3)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________
(4)
联系具体语句,概括“唱歌的人”的性格特点。
(5)
文章结尾作者两次提到“羞愧”,“我”为什么“羞愧”?
12. (21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小题
①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 写出这两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①时间: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
③主要人物:________
④事件:________
(2) 在横线上写出文段中插叙的语句。
(3) 试分析“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中两个加点字的作用。
(4) 选文第一段中两个“踌躇”说明________;两个“终于”反映了 ________。
(5) 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表达作用。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题目:《就这样慢慢长大》。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参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6-1、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7-1、
7-2、
7-3、
7-4、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1、
8-2、
8-3、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9-1、
9-2、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0-1、
10-2、
10-3、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2-4、
12-5、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