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题:李建民 审题:汤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A+B)=P(A)+P(B) 2
4R S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A ﹒B)=P(A)﹒P(B)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33
4R V π=
那么n 次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k n k
k n n P P C k P --=)1()(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0)1(≥-=x x x P ,=Q {1
1
-x x
>0},则=⋂Q P A .φ B .{x x >1} C .{}
1≥x x D .{1≥x x 或x <0}
2、定义映射f :A →B ,若集合A 中元素x 在对应法则f 作用下的象为x
3log ,则A 中元
素9的象是
A .一3
B .一2
C .2
D .3 3、若直线02=+y ax 与直线1=+y x 垂直,则a= A .一2 B .一1 C .1 D .2
4、已知53
sin ),,2(
=
∈a a ππ
,则=a tan
A .34-
B .4
3- C .43 D .34
5、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A .3
x y =,x ∈R B .x y sin =,x ∈R
D .x
y )2
1(=,x ∈R
6.已知a>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
a 11 B .2a >2
b C .b a +>ab 2 D .22b a +>ab 2 7、已知{}n 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且a l ,a 3,a 2成等差数列则q= A .2- B .21-
C .1或2
1
- D .1 8、二次方程)0(,0122≠=++a x ax 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a <0 B 、a >0 C 、a <1- D 、a >1
9、设b a ,为两条直线,β,a 为两个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 、若a ,b 与a 所成的角相等,则a ∥β
B 、若a ∥a ,b ∥β,a ∥β,则a ∥b
C 、若a a ⊂,β⊂b ,a ∥b ,则a ∥β
D 、若a ⊥a ,b ⊥β,a ⊥β,则a ⊥b 10.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4
1
cos =C ,·2-=且 b a +=5,则c=
A 、5
B 、13
C 、4
D 、17
11、已知)(x f y =是其定义域上的单调递增函数,它的反函数是)(1
x f y -=,且
)1(+=x f y 的图象过A(一4,0),B(2,3)两点,若3)1(1
≤+-x f ,则x 的取值范围
是
A 、[一4,2]
B 、[一1,2]
C 、[0,3]
D 、[1,3]
12、从l ,2,3,…,9这九个数中,随机抽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的和为偶数的 概率是 A .94 B .95 c .2110 D .21
1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 13、某中学要召开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要求从300名教职工中选出60名代表,按照分 层抽样方法,分别从教师、后勤人员、行政人员中选举代表。若最终教师代表共36名, 则该校共有教师 名。
14.抛物线2
2x y =的焦点坐标是 .
15.
6
)1x
x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用数字作答)
16.长方体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长分别是1、2、3,且它的所有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 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本小题满分10分)
设函数q p x f ⋅=)(,其中向量)sin cos ,(sin x x x p +=,R x x x x q ∈-=)sin cos ,cos 2( (I)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 (II)求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右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
OD ′,BD 中点,G 在棱CD 上,且CD CG 4
1
=。 (I)求证:EF ⊥B ′C :
(II)求EF 与C ′G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甲、乙两袋装有大小相同的红球和白球,甲袋装有1个红球,4个白球;乙袋装有2个红 球,3个白球。现从甲、乙两袋中各任取2个球。 (I)求取到的4个球全是白球的概率;
(II)求取到的4个球中至少有2个红球的概率。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在等差数列{}n a 中,公差d ≠0,32=a ,1a ,3a ,7a 成等比数列. (I)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II)若数列{}n a 满足n
n na c 1
=,其前n 项和为n S ,求证:n S <1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双曲线b b
y x (122
2
=->0)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1.
(I)求双曲线的方程:
(II)直线,过坐标原点O 且和双曲线交于两点M ,N 点P 为双曲线上异于M ,N 的一 点,且直线PM ,PN 的斜率均存在,求PM k ·PN k 的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c bx ax x x f +++=
23
3
2)( (I)若函数)(x f 在x=1时有极值且在函数图象上的点(0,1)处的切线与直线 03=+y x 平行,求)(x f 的解析式;
(II)当)(x f 在x ∈(0,1)取得极大值且在x ∈(1,2)取得极小值时,设点
)1,2(+-a b M )所在平面区域为S ,经过原点的直线L 将S 分为面积比为l :3的两部分,
求直线L 的方程.
文科数学参及评分标准
注意:本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其他正确解答请参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 13、180 14、)8
1,0( 15、20: 16、 14n π。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解:(I)∵)sin cos ,cos 2(),sin cos ,(sin x x x q x x x p -=+=, ∴)(x f =p ·q=)sin cos ,(sin x x x +·)sin cos ,cos 2(x x x - x x x x 2
2
sin cos cos sin 2-+=
x x 2cos 2sin += )4
2sin(2π
+
=x
∴ 函 数 )(x f 的 最 大 值 为2 (II)由)(2
24
22
2Z k k x k ∈+
≤+
≤-π
ππ
π
π
得)(8
23Z k k x k ∈+≤≤-
π
πππ, ∴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8,83Z k k k ∈⎥⎦
⎤
⎢⎣
⎡
+-
ππππ. 18、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一xyz ,取顶点D 为
坐标原点O 依题已知有
)0,2
1
,
21(,21,0,0F E ⎪⎭
⎫ ⎝⎛, )1,1,1()0,1,0(1B C )0,4
3,0()1,1,0(1G C
(Ⅰ)证明: 因为⎪⎭
⎫ ⎝⎛-=⎪⎭⎫ ⎝⎛-⎪⎭⎫ ⎝⎛=21,21,2121,0,00,21,21
)1,0,1()1,1,1()0,1,0(1--=-=B
所以02
1
0211=++-
=⋅B , 得C B EF 1⊥ 所以C B EF 1⊥ (II)解:因为⎪⎭⎫ ⎝
⎛
--=-⎪⎭⎫ ⎝⎛=1,41,0)1,1,0(0,43,
01C
所以83218101=+-
=⋅C
4
17116123=+==
所以51
51
311=⋅⋅=
G C EF G C EF
19、解:(Ⅰ)509252325241=⋅=C C C C P ,(Ⅱ)50
17
252
225142522252425121325142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P 20、解:(I)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d a d a d a 53,3,3731+=+=-=
∵a 1,a 3,a 7成等比数列,∴)53)(3()32d d d +-=+(,得d=0(舍去)或d=1 ∴1)2(2+=-+=n d n a a n 。 (Ⅱ)有(Ⅰ)知)
1(1
+=
n n c n
∴1
11)111()3121()211()1(1321211+-=+-⋅⋅⋅+-+-=+⋅⋅⋅+⋅+⋅=
n n n n n S n <1 21、解:(I)依题意有:12
=a
12
=c
解得32
=b .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13
2
2
=-y x . 2
22c b a =+。
(II)解:设M ),00y x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得N(),00y x --().设P ),p p y x (, 则2
2
2
20000x x y y x x y y x x y y k k P P P P P P PN
PM --=++⋅--=⋅ 又:13
2
020
=-y x , 所以332
020-=x y . 同理3322-=P P x y , 所以333332
2202=-+--=⋅x x x x k k P P PN
PM 22、解:解:(I).b ax x x f ++='22)(2
,函数)(x f 在1=x 时有极值,
∴2a+b+2=0 ∵)0(f =1 ∴c=1
又∵)(x f 在(0,1)处的切线与直线03=+y x 平行, ∴3)0(-==b f 故 2
1=
a ∴132
132)(2
3+-+=
x x x x f (II)解法一:由b ax x x f ++='22)(2
及)(x f 在x ∈(0,1)取得极大值且在
x ∈(1,2)取得极小值, )0(f '>0 b >0 ∴ )1(f '<0 即 22++b a <0 令),(y x M , 则
)2(f '>0 84++b a >0
2-=b
1+=a y
1-=y a 2+x >0
∴ ∴ 22++x y <0 故点M 所在平面区域S 为如图△ABC , 2+=x b ++x y >0
易得)0,2(-A ,B(2-,1-), C(2,2-),D(0, 1-), E(23,0-
), 2=∆ABC S 同时DE 为△ABC 的中位线,ABED DEC S S 四边形3
11=-∆ ∴所求一条直线L 的方程为:0=x
另一种情况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也将S 分为面积比为1:3的两部分,设直线L 方 程为kx y =,它与AC ,BC 分别交于F 、G , 则k>o ,1=ABED S 四边形
kx y =
由 得点F 的横坐标为:1
22+-=k x F 022=++x y
kx y =
由 得点G 的横坐标为:1
46+-
=k x G 0=++x y ∴2
11211463121⨯⨯-+⨯⨯=
+=∆∆K S S S OFD OGE ABED 四边形 即052162=-+k k 解得:21=k 或 8
5-=k (舍去)故这时直线方程为:x y 2
1= 综上,求直线方程为:0=x 或x y 21= (II)解法二:由b ax x x f ++='22)(2及)(x f 在x ∈(0,1)取得极大值且在
x ∈(1,2)取得极小值,
)0(f '>0 b >0
∴ )1(f '<0 即 22++b a <0 令),(y x M , 则
)2(f '>0 84++b a >0
2-=b
1+=a y
1-=y a 2+x >0
∴ ∴ 22++x y <0 故点M 所在平面区域S 为如图△ABC , 2+=x b ++x y >0
易得)0,2(-A ,B(2-,1-), C(2,2-),D(0, 1-), E(23,0-
), 2=∆ABC S 同时DE 为△ABC 的中位线,ABED DEC S S 四边形311=
-∆ ∴所求一条直线L 的方程为:0=x
另一种情况由于直线BO 方程为:x y 21=
,设直线BO 与AC 交于H , x y 2
1= 由 得直线L 与AC 交点为:)2
1,1(--H
022=++x y ∴2=∆ABC S , 2
122121=⨯⨯=
∆DEC S , 2
1212211221=⨯⨯-⨯⨯=-=∆∆∆AOH ABO ABH S S S ∴所求直线方程为:0=x 或x y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