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5:19:22
文档

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发布2004-05-01实施2004-04-10发布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ZXJZJ284—2004Q/ZXJZ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企业标准ICS目次1适用范围12参考标准13材料要求14施工准备15操作工艺16质量控制17质量标准18成品保护1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1适用范围适用于螺栓球节点或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的现场安装工程12参考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中国钢结构协会2001/5网架结构设计与施
推荐度:
导读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发布2004-05-01实施2004-04-10发布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ZXJZJ284—2004Q/ZXJZ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企业标准ICS目次1适用范围12参考标准13材料要求14施工准备15操作工艺16质量控制17质量标准18成品保护1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1适用范围适用于螺栓球节点或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的现场安装工程12参考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中国钢结构协会2001/5网架结构设计与施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发布

2004-05-01实施

2004-04-10发布

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Q/ZXJZ J284—2004

Q/ZXJZ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企业标准

ICS

目    次

1 适用范围    1

2 参考标准    1

3 材料要求    1

4 施工准备    1

5 操作工艺    1

6 质量控制    1

7 质量标准    1

8 成品保护    1

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螺栓球节点或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的现场安装工程

12 参考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 中国钢结构协会2001/5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87—91)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

13 材料要求

13.1 总则

钢材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无出厂合格证或有怀疑时,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和化学分析,证明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混凝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13.2 焊接球节点

13.2.1 保证项目

13.2.1.1 用于制造焊接球节点的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13.2.1.2 焊接用的焊条、焊剂、焊丝和施焊用的保护气体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结构焊接的专门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及焊条烘焙记录,有异议时应抽样复查。

13.2.1.3 焊接球焊缝必须进行无损检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超声波探伤或检查出厂合格证。

13.2.1.4 焊接球节点必须按设计采用的钢管与球焊接成试件,进行单向轴心受拉和受压的承载力检验。

检验方法:用拉力、压力试验机或相应的加载试验装置。现场检查产品试验报告及合格证。

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跨度40m以上公共建筑所采用的网架结构,以及对质量有怀疑时,现场必需进行复验。

13.2.2 基本项目

13.2.2.1 焊接球表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合格:无明显波纹及局部凹凸不平不大于1.5㎜。

优良:光滑平整、无波纹、局部凹凸不平不大于1.0㎜。

检查方法:用弧形套模,钢尺目测检查。

13.2.2.2 成品球壁厚减薄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合格:减薄量小于等于13%,且不超过1.5㎜。

优良:减薄量小于等于10%,且不超过1.2㎜。

检查方法:用超声波测厚仪。现场复检。

13.2.3 允许偏差项目

焊接球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焊接球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球焊缝高度与球外表面平齐±0.5

用焊缝量规,沿焊缝周长等分取8个点检查

2球直径D≤300

±1.0

用卡钳及游标卡尺检查,每个球量测各向三个数值
3球直径D>300

±2.0

4球的圆度D≤300

≤1.0

用卡钳及游标卡尺检查,每个球测三对,每对互成900,以三对直径差的平均值计

5球的圆度D>300

≤2.0

6两个半球对口错边量≤1.0

用套模及游标卡尺检查,每球取最大错边处一点
13.3 螺栓球节点

13.3.1 螺栓球

13.3.1.1 保证项目

13.3.1.1.1 用于制造螺栓球节点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相应材料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有怀疑时应抽样复查。

13.3.1.1.2 螺栓球严禁有过烧、裂纹及隐患。

检验方法:用10倍放大镜目测或用磁粉探伤等其它有效方法。

13.3.1.1.3 螺纹尺寸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基本尺寸》GB196—81中6H级精度的规定。

检验方法:用标准螺纹规。

13.3.1.1.4 成品球必须对最大的螺孔进行抗拉强度检验,以螺栓孔的螺纹被剪断时的荷载作为该螺栓球的极限承载力值,检验时螺栓拧入深度为1d(d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检验方法:用拉力试验机。与高强度螺栓相配合进行试验,现场检查产品的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跨度为40m以上公共建筑所采用的网架结构,以及对质量有怀疑时,现场必须复检。

13.3.1.2 允许偏差项目

螺栓球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螺栓球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球毛坯直径D≤120

+1.5

-1.0

用卡钳、游标卡尺检查
D>120

+2.5

-1.5

2球圆度D≤120

1.5
D>120

2.5
3螺栓球螺孔端面与球心距±0.15

用游标卡尺、测量芯棒、高度尺检查
4同一轴线上两螺孔端面平行度D≤120

0.15用游标卡尺、高度尺检查
D>120

0.25
5相邻两螺孔轴线间夹角+30′

用测量芯棒、高度尺、分度头检查
6螺孔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0.5%r

用百分表
注:r为螺孔端面半径。

13.3.2 高强螺栓

13.3.2.1 保证项目

13.3.2.1.1 用于制造高强螺栓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相应材料的有关技术条件和标准。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13.3.2.1.2 高强螺栓必须采用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1228-91规定的性能等级8.8s或10.9s,并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1231—91,螺纹应按《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GB197—81中6g级。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13.3.2.1.3 高强螺栓必须逐根进行表面硬度试验,对8.8s的高强螺栓其硬度应为HRC21°~29°;10.9s高强螺栓其硬度应为HRC32°~36°,严禁有过烧或损伤。

  检验方法:硬度计、10倍放大镜或磁粉探伤。使用前复验。

13.3.2.1.4 高强螺栓的承载能力必须符合其相应的抗拉强度检验系数允许值。

检验方法:取高强螺栓与螺栓球配合,用拉力试验机进行破坏强度检验。现场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有怀疑时可抽样复验。

13.3.2.2 允许偏差项目

高强螺栓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高强度螺栓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螺纹长度(t-螺距)

+2t

0

用钢尺、游标卡尺检查
2螺栓长度+2t

-0.8t

3

4

5

键槽槽深

直线度

位置度

+0.2

<0.2

<0.5

13.3.3 封板、锥头、套筒

13.3.3.1 保证项目

13.3.3.1.1 用于制造封板、锥头、套筒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相应的材料技术条件和标准。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13.3.3.1.2 封板、锥头、套筒外观不得有裂纹、过烧及氧化皮。

检查方法:用放大镜观察检查。

13.3.3.2 允许偏差项目

封板、锥头、套筒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

13.4 杆件

13.4.1 保证项目

13.4.1.1 用于制造杆件的钢材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及相应标准。

13.4.1.2 焊接用的焊条、焊剂、焊丝和施工用的保护气体,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结构焊接的专门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13.4.1.3 钢管杆件与封板、锥头的连接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当要求按等强度连接时,焊缝质量标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二级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超声无损检验。

13.4.1.4 钢管杆件与封板或锥头的焊缝应进行抗拉强度检验,其承载能力检验系数应满足相应规定的要求。

检验方法:生产厂用拉力试验机检验。现场应检查试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

13.4.2 允许偏差项目

杆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的规定。

高空散装法安装网架,只要有一般的起重机械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即可进行安装,对设计、施工无特殊要求,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网架安装方法。因此,近年来不仅螺栓连接节点的各类型网架采用此法安装,焊接空心球节点网架也采用此法安装,因此以下涉及的内容都是以高空散拼法为例说明的。

表4 封板、锥头、套筒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封板、锥头孔径+0.5用游标卡尺检查
2封板、锥头底板厚度+0.5
-0.2
3封板、锥头底板二面平行度0.1用百分表、V形块检查

4封板、锥头孔与钢管安装台阶同轴度0.2用面分表、V形块检查

5锥头壁厚+0.2

0

用游标卡尺检查
6套筒内孔与外接圆同轴度0.5用游标卡尺、百分表、测量芯棒检查
7套筒长度±0.2

用游标卡尺检查
8套筒两端面与轴丝的垂直度0.5%r

用游标卡尺、百分表、测量芯棒检查
9套筒两端面的平行度0.3
注:⑴封板、锥头、套筒应分别进行检验评定。

⑵r为套筒的外接圆半径。

表5 杆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角钢杆件制作长度±2

用钢尺检查
2焊接球网架钢管杆件制作长度±1

用钢尺及百分表检查
3螺栓球网架钢管杆件成品长度±1

4杆件轴线不平直度L/1000且≯5

用百分表、V型块检查

5封板或锥头与钢管轴线垂直度0.5%r
1注:L——杆件长度,r——封板或锥头底半径。

说明:网架常用的工地安装方法有六种:高空散装法、分条或分块安装法、高空滑移法、整体吊装法、整体提升法和整体顶升法。六种网架安装方法内容及适应范围详见表6。

14 施工准备 

钢网架安装前的准备分为作业条件、材料准备、机具准备、技术准备、场地准备、组织和临时设施准备等多方面。

14.1 作业条件

混凝土施工完成,预埋螺栓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75%,拼装用脚手架搭设完成。

14.2 材料准备

对小型工程,球、杆需一次性准备完毕。对大型工程,球、杆需按施工组织计划分步进行,并向加工厂提出分步供应清单,清单中需注明每批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连接件、配件的规格数量等,并应规定好到货时间和指定堆放位置。构件到场后应立即清点数量、规格,并核对清单与实际数量是否相符。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更换、代用(需经甲方、监理、总包、设计同意),并应将问题及时反映到加工厂,以便在加工上做相应调整。

表6 网架典型安装方法一览表

安装方法内容适用范围
高空散装法单杆件拼装螺栓连接节点的各类型网架
小拼单元拼装
分条或分块安装法条状单元组装两向正交、正放四角锥、正放抽空四角锥等网架
块状单元组装
高空滑移法单条滑移法正放四角锥、正放抽空四角锥、两向正交正放等网架
逐条积累滑移法
整体吊装法单机、多机吊装各种类型网架
单根、多根拔杆吊装
整体提升法利用拔杆提升周边支承多点支承网架
利用结构提升
整体顶升法利用网架支承柱作为顶升时的支承结构支点较少的多点支承网架
在原支点处或其附近设置临时顶升支架
备注未注明连接节点构造的网架,指各类连接节点网架均适用
14.3 机具准备

机具准备应按施工组织计划的要求准备齐全,基本有以下几种:

14.3.1 提升设备:汽车吊、卷扬机、滑轮、拔杆、吊盘等,按不同的工程面积、高度,选用不同的机具。

14.3.2 施工工具:按安装队伍分组数量配套,安装胎具、倒链、千斤顶、橇棍、扳手、电焊机、气割、钢丝绳、经纬仪、水准仪、钢尺、手提工具袋等。

14.3.3 电源连接器具:总用电的配电柜、按班组数量配线、分线插座、电线等、各种配电器具必须考虑防雨条件。

14.3.4 拼装支架准备:按施工组织计划要求拼装支架、安全防护网。

 拼装支架是保证拼装精度、减少积累误差、防止结构下沉,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拼装支架的设计、选材、搭设、验收、使用和维护等技术环节要严格把关。拼装支架应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其施工层作业面用脚手板铺设,也可用大型活动操作平台代替脚手板。搭设拼装支架时,支架上的支撑点的位置应设在下弦节点处或支座处。支架应验算承载力和稳定性,必要时可进行试压,以确保安全可靠。

14.3.5 要准备临时机具库房,放置小型施工机具和零配件。

14.4 技术准备

14.4.1 认真审读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14.4.2 组织施工人员学习以上内容,并由技术人员向工人讲解施工要求和规定。

14.4.3 编制施工操作条例,下达开竣工时期和安全操作规定。

14.4.4 准备下达的施工详图、技术资料(主要为上、下弦杆件、腹杆的型号、规格、数量、编号表;各杆件的平面布置图;施工顺序图;支顶点、观测点布置图。)

14.4.5 检查是否满足钢网架结构安装条件。

14.5 场地准备

14.5.1 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堆放场地装卸条件、设备行走路线、提升位置、马道设置、施工道路,临时设备的位置等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运输畅通,材料不受损坏和施工安全。

14.5.2 堆放场地要求不积水、不妨碍交通,材料不易损坏、丢失的地方。

14.5.3 施工道路要雨季可使用,允许大型车辆通过和回转。

14.6 组织和临时设施准备

14.6.1 施工现场应配备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材料负责人等管理人员。

14.6.2 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分为若干安装组,每组应设组长、相应技术工人。

14.6.3 工地应配套有上岗证的电工、焊工、测工等专业人员。

14.6.4 施工临时设施应配备现场办公室、工具库、小件材料库和工人休息房间。

15 操作工艺

固定安装起点锥体的下弦球(下弦支撑网架如此,如果是上弦支撑网架则先固定上弦球)        →安装起点锥体的下弦杆→安装斜腹杆→安装上弦球→安装上弦杆→轴向推进安装单元成整体     →径向推进安装成整体→检查各控制数据,调整网架至符合验收标准→网架各支座固定             →由中心向四周分段拆除支顶点→验收

15.1 安装顺序

安装顺序应根据网架形式、支承类型、结构受力特征、杆件小拼单元(以下简称“网片”、“网块”),临时稳定的边界条件,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施工场地情况等诸多因素综合确定。为减少误差积累,避免出现大量塞杆,一般安装顺序以先中间、后两边,先中心、后四周为原则。

15.2 安装起点的单元锥体时,上、下弦杆的中心位置及上、下弦球的中心都要经过测工确认标高、轴线,无误后方可作永久固定,以后安装的单元锥体都在标高、轴线位置上以次为初步安装标准,且每一安装单元在形成完整的稳定系统之前,都不能做永久性固定,经过测量确认无误后方可固定。

15.3 支顶点的位置,应设在下弦节点处,通过计算网架的重量由中心向两边设定,

15.4 网架落位(拆除支顶点)应注意事项:

15.4.1 落位前需检查可调节支承装置(千斤顶)的下降行程量是否符合该点挠度值的要求、计算千斤顶行程时要考虑由于支架下沉引起行程增大的值,据此余留足够的行程余留量(应大于50㎜)。关键支撑点要增设备用千斤顶,以防应急使用。

15.4.2 落位过程中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要编制专门的“落位责任制”,设总指挥和分指挥分区把关;整个落位过程在总指挥统一指挥下进行工作。操作人员要明确岗位职责,上岗后按指定位置“对号入座”。发现问题向所在地分指挥报告,由分指挥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统一处理问题。

15.4.3 用千斤顶落位时,千斤顶每次下降时间间隔应大于10min为宜,以确保结构各杆件之间内力重新分布。

15.4.4 落位后进行质量检查,并作出记录。同时要继续检测网架挠度值,直至全部设计荷载上满为止。

16 质量控制

16.1 严格控制基准轴线位置、标高及垂直偏差,并应及时纠正

16.1.1 网架安装前应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即基准轴线)、支座轴线和支承面标高,预埋螺栓(锚栓)位置等进行检查,作出检查记录,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6.1.1.1 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即网架安装的基准轴线)要求用精确的角度交汇法放线定位,并用长度交汇法进行复测,其允许偏差不超过L/10000(L为短边长度,㎜)

16.1.1.2 网架安装轴线标志(包括安装辅助轴线标志)和标志高基准点标志应准确、齐全、醒目、牢固,并要经常进行复测,以防变动。

16.1.1.3 网架结构支承面、预埋螺栓(锚栓)的允许偏差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及表7的规定。

16.2 网架安装过程中应对网架的支座轴线\支承面标高(或网架下弦标高),网架屋脊线、檐口线位置和标高进行跟踪控制,发现误差积累应及时纠偏。纠偏方法可用千斤顶、倒链、钢丝绳、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工具进行。

16.3 各杆件与节点连接时中心线应汇交于一点,螺栓球、焊接球应汇交于球心,其偏差值不得超过1mm。

16.4 为保证拆除支顶后网架挠度符合验收标准,安装过程中的支顶点要比相应网架节点的设计标高略高。

表7 支承面、预埋螺栓(锚栓)的允许偏差(mm)

项目允许偏差
支承面标高0

-3.0

水平度L/1000(L-短边长度)

预埋螺栓(锚栓)螺栓中心偏移5.0
螺栓露出长度±30.0

0

螺纹长度±30.0

0

预留孔中心偏移10.0
检查数量按柱基数抽查10%,且不少于3个

17 质量标准

17.1 交工验收时,应检查网架的纵横向边长偏差,支承点的中心偏移和高度偏差。纵横向边长偏差允许值应为长度的1/2000,且不应大于25㎜;中心偏移允许值应为网架跨度的1/3000,且不应大于25㎜;高度偏差允许值:对周边支承的网架相邻点之间,应为相邻支座间距的1/400,且不应大于12㎜,最高与最低点之间,应为25㎜;对多点支承的网架,应为相邻支座间距离的1/800,且不应大于25㎜。

17.2 施工完成后,应测量网架的挠度值(包括网架自重的挠度及屋面工程完成后的挠度),所测的挠度平均值,不应大于设计值的15%,实测的挠度曲线应存档。网架的挠度观测点:对小跨度,设在下弦一点,对大中跨度,可设五点,下弦一点,两向下弦跨度四分点处各二点,对三向网架应测量每向跨度三个四等分点处的挠度。

17.3 网架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文件:网架施工图、竣工图、设计更改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所用钢材及其他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网架的零部件产品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网架拼装各工序的验收记录、焊工考试合格证明、焊缝质量和高强度螺栓质量检验资料、总拼就位后几何尺寸误差和挠度记录。

17.4 网架结构总拼完成后,网架结构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及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及表8的规定。

18 成品保护

18.1 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如防火涂料涂刷、铺屋面板、水电安装、装饰等),不能在网架上加设计以外的任何荷载,必要的施工荷载也要注意分散分部,尤其不能在上、下弦杆上加垂直荷载;

18.2 及时刷防火涂料、铺屋面板,避免网架长期暴露,以免锈蚀,下道工序施工时,避免破坏杆件上的防锈漆,破损处要给予补涂。

表8 钢网架结构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一、小拼单元偏差值
项目合格质量偏差(㎜)
节点中心偏移2.0
焊接球节点与钢管中心的偏移1.0
杆件轴线的弯曲矢高L1/1000且不大于5.0

锥体型小拼单元弦杆长度±2.0

锥体高度±2.0

上弦杆对角线长度±3.0

平面桁架型小拼单元跨长≤24m

+3.0,–7.0

>24m

+5.0,–10.0

跨中高度±3.0

跨中拱度设计要求起拱±L/5000

设计未要求起拱±10.0

检查数量:按单元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5个。

检查方法:用钢尺和拉线等辅助量具实测。

①L1—杆件长度,②L—跨长

二、中拼单元偏差值
项目合格质量偏差(㎜)

单元长度L≤20m时,

拼接边长度

单跨±10.0

多跨连续±5.0

单元长度L>20m时,

拼接边长度

单跨±20.0

多跨连续±10.0

三、钢网架结构安装的偏差值(mm)

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纵向、横向长度L/2000且不大于30.0

-L/2000且为大于-30.0

用钢尺实测
支座中心偏移L/3000,且不大于30.0

用钢尺或经纬仪实测
用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高差L/400,且不大于15.0

用钢尺和水准仪实测
支座最大高差30.0
多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高差L1/800且不大于30.0

杆件弯曲矢高L2/1000且不大于5.0

用拉线和钢尺实测
检查数量:除杆件弯曲矢高按杆件数抽查5%外,其余全数检查。

①L—纵向、横向长度;②L1—相邻支座间距;③L2—杆件长度。

文档

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发布2004-05-01实施2004-04-10发布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ZXJZJ284—2004Q/ZXJZ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企业标准ICS目次1适用范围12参考标准13材料要求14施工准备15操作工艺16质量控制17质量标准18成品保护1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1适用范围适用于螺栓球节点或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的现场安装工程12参考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中国钢结构协会2001/5网架结构设计与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