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5:20:05
文档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新闻写作中描写内心感受的细节描写手法和这篇新闻中“反差”与价值(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奥斯维辛的资料,体味这篇文章如何用细节手法来表达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领悟生命,领悟世界和平的意义;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教材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这是一篇短新闻是学生们很少接触的文学样式,应该从新闻的写作、结构、特点三方面入手,才
推荐度:
导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新闻写作中描写内心感受的细节描写手法和这篇新闻中“反差”与价值(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奥斯维辛的资料,体味这篇文章如何用细节手法来表达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领悟生命,领悟世界和平的意义;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教材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这是一篇短新闻是学生们很少接触的文学样式,应该从新闻的写作、结构、特点三方面入手,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新闻写作中描写内心感受的细节描写手法和这篇新闻中“反差”与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奥斯维辛的资料,体味这篇文章如何用细节手法来表达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领悟生命,领悟世界和平的意义;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教材分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这是一篇短新闻是学生们很少接触的文学样式,应该从新闻的写作、结构、特点三方面入手,才能体味新闻表达的意义、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和新闻价值的所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作者的时代背景凸显的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会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是学生处于初中升高中的新阶段,具有表达自己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热情,态度是积极且富有朝气的。其次,他们已具有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朗读水平。其三,学生们对新闻报道并不陌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此时的学生情感比较丰富,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悲情题材作品的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闻写作中的细节描写手法。通过学习这一手法,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倾向,最终达到感染大家的目的

(2)难点:如何理解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品味文中的话语蕴藉,学会分析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播放《辛德勒的名单》的截取视频,让氛围变得沉重、压抑,让学生体味这种心理体验活动。通过简短的影片展示,把学生们带进一个悲情的森林,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从而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肃穆悲壮的作品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唤醒民族精神。

(2)与学生交流情感,分享感悟,介绍有关奥斯维辛的收集资料

(3)默读课文,让气氛沉重

2、文本探讨

(1)写作背景介绍

      1、作者罗森·塔尔的简介,导入图片一起进行。并问: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一个如此有名的记者为什么要写一篇早已众所周知的新闻呢?发生在奥斯维辛的惨剧早已离我们远去,为什么又重新提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拓展有关新闻的最高成就奖:普利策奖

(2)朗读

      1、先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全文

      2、老师教读,挑选个别情感饱满的句子(例:她在温和的微笑着,似乎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等等)朗读时要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抑扬顿挫,运用朗读方法与技巧

(三)问题探究(把问题写在卡片上,把卡片分给每组,相互答疑)

    问题一:文章的开头说“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儿童在追逐游戏”,这应是一幅美好的景象,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真像一场噩梦”,为什么?

  问题二:怎样理解这一细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问题三:文章的13自然段中描写到照片中一个美丽的姑娘,临行前她在想些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问题四:怎样理解14自然段中“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句话?

  问题五:在主体部分里,哪些段落控诉法西斯的暴行最为深刻?

  问题六:文章的标题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6自然段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第16自然段中又说“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一连串的否定句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问题七:在文中画出人们参观时表情变化的句子或词语,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八:《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通过以上八个问题的解答,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初步探究全文的思想感情,对全文有基本的认识

(4)课堂小结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这篇文章给我们的震撼实在太大了,让我们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因为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板书设计】根据作者的参观路线和参观者的表情变化理成一条线索(脉络)

毒气室——焚尸炉———牢房———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表情茫然  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惊惧万分   被锁    注视着   窒息、下跪

叙述:  毒气室  焚尸炉   女监房   试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感情:     恐怖     压抑     悲愤      沉痛

                      叙述中蕴含情感

文档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新闻写作中描写内心感受的细节描写手法和这篇新闻中“反差”与价值(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奥斯维辛的资料,体味这篇文章如何用细节手法来表达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领悟生命,领悟世界和平的意义;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教材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这是一篇短新闻是学生们很少接触的文学样式,应该从新闻的写作、结构、特点三方面入手,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