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P10)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作业设计:
填空题
1、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一般水里有( ),碳酸饮料中有(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 )或( )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 ),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 )进行呼吸的。
答案
1 少量的氧气 较多的二氧化碳 加压 化学方法
2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氧气
判断题
1 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2 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3 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简答题
1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2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3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课外补充:
氨水
性 状:
氨水是气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产品为无色的液体,呈弱碱性,易挥发,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同气氨一样能对人体起腐蚀和窒息作用。氨水是不燃烧、无爆炸危险的液体。在正常条件下,从氨水中分离的氨体具有强烈的气味、有毒、有燃烧和爆炸危险。氨具有强烈的明显刺激作用。相对密度小于1,浓度越高其相对密度越小。能与酸性物质及铜、锌等金属反应。
用 途:
1、肥料(最常用的功能)
2、氨化饲料
3、制造乌洛托品医药
4、合成铵炸药
5、合成各种重氮盐染料
6、液态氨燃料电池
7、液态氨制冷藏库(例如洛阳肉联厂、春都等等就是这样制冷的)
8、作为弱碱配置缓冲溶液
9、发黑的银饰或者黄金饰品可以采用浓氨水共煮,就象新的一样
包装与储存:
氨水储存时,应放在阴凉、避风、隔绝火源的场所,以减少氨水的挥发和避免发生爆炸事故。采用10升塑料桶包装,也可根据用户要求,代办槽车运输。
安全与防护:
损伤皮肤时,应用水洗涤,然后用3-5%乙酸或柠檬酸冲洗。当发生氨中毒时应立即呼吸新鲜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