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51:49
文档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朱筱新作业是教师向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作业,是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作业的功能与作用(一)传统观念下的作业功能:1.作业是学生掌握和巩固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督促、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2.作业现状调查:作业基本是教科书的翻版和再现。大多数作业仅涉及概念、定义、定理、名称等死知识。3.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和方法:抄书、抄笔记。4.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多数学生厌倦但无奈、应付差事、互相抄袭。5.作业的
推荐度:
导读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朱筱新作业是教师向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作业,是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作业的功能与作用(一)传统观念下的作业功能:1.作业是学生掌握和巩固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督促、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2.作业现状调查:作业基本是教科书的翻版和再现。大多数作业仅涉及概念、定义、定理、名称等死知识。3.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和方法:抄书、抄笔记。4.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多数学生厌倦但无奈、应付差事、互相抄袭。5.作业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朱筱新

作业是教师向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

作业,是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作业的功能与作用

(一 )  传统观念下的作业功能:

1. 作业是学生掌握和巩固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督促、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  手段。

2. 作业现状调查: 作业基本是教科书的翻版和再现。

                大多数作业仅涉及概念、定义、定理、名称等死知识。

3. 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和方法:抄书、抄笔记。

4. 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多数学生厌倦但无奈、应付差事、互相抄袭。

5.  作业的导向与影响:只关注教科书、死记硬背。

(二 ) 新课程下的作业功能:

1.  作业既是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2.  作业是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

3. 作业应有助于分层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作业设计的宗旨和原则

1.传统的作业设计原则:     

学生作业应该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学生作业应该紧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书本知识。

学生作业有助于复习、巩固书本知识。

2.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宗旨和原则:

学生作业的设计必须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

学生作业应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学生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学生作业应是所学知识的拓展、深化。

 学生作业应有助于活动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3.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分析学生,也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认知特点和规律、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现象等情况,才能在作业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实现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是比较简单的。他们多喜欢形象、直观的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习惯于形象思维,是这个年龄段学生心理认知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思维的重要特点。而抽象思维则是他们的弱项,至于逻辑思维更是他们不容易做到的。

   根据初中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特点,作业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通过作业设计,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

三、作业的类型和功能

   初中阶段的学科作业,按属性划分,主要有预习性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复习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按形式划分,主要有书面(笔答)作业、阅读作业、背诵作业,以及调查、活动等。

  按题型划分,主要有客观题(判断、单项或多项选择、填空、确定对应项等)、主观题(问答题、材料题、解析题、应用题等)。

不同属性的作业功能和问题

预习性作业

是在学习任务前,要求学生自己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初步掌握新知识的一种作业类型。

预习性作业,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新课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和认识学习的难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认知的基础。

现实中,预习作业只有少数同学完成,对新知识的很难理解,效果有限。

课堂作业

是随教学进度,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即时性的作业类型。

课堂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训练和应用新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因受教学时间的,课堂作业不能给学生提供较充分的解题时间,思路难以展开;作业内容仅局限于新学知识,难以拓展。

课后作业

是在一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熟练应用程度的一种作业类型。

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所学知识,并能在巩固、熟练的基础上,得到实际的应用。

因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生理、心理差异,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差别较大,很难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复习性作业

是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的一种作业类型。

复习性作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并通过实际应用,加深记忆。

现实中,复习性作业多局限于对教科书内容的重复和再现,学生在作业的导向下,只关注教科书。

拓展性作业

是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借助相关知识(已有的知识储备或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一种作业类型。

拓展性作业,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和采用不同的方法认识问题。

拓展性作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技能,部分学生难以完成。

实践性作业

是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解释生活现象的一种作业类型。

实践性作业,有助于学生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技能、方法的应用水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践性作业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完成难度较大。

不同形式的作业功能和问题

书面作业

通过笔答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复述或实际应用。

书面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对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应用。

书面作业的内容基本源于教科书,实际应用的程度有限;不利于学生思路的拓展和实践;学生通过简单的抄书、模仿和套用,实际难于达到预设的目标。

阅读作业

阅读作业,是在学习任务完成前或完成后,要求学生通过浏览、观察、粗读等形式,自己完成一个学习任务。

课前阅读,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未进入学习奠定认知的基础;课后阅读,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生自己阅读,因客观存在的理解水平低、学习技能和方法欠缺等问题,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一般只能产生“有印象”的效果。

背诵作业

背诵作业,是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在离开教科书的前提下,熟练掌握所学的内容。

背诵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熟练内容。

背诵是一种简单、机械记忆,不涉及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应用。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不同题型作业的功能

客观题

客观题,亦称固定应答型题,分为完成式和选择式两种答题方式。

完成式客观题包括填充、改错等题型,要求学生直接填入正确答案或纠错。选择式客观题包括选择、判断、配伍等题型,要求学生从事先拟定的选项中分辨出正确的答案。

客观题具有指向性强、覆盖面宽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本体和内涵。

客观题因信度高(答案的唯一性),便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判断能力。

客观题的局限性。客观题因与教科书紧密联系,误导学生死记硬背;客观题作业实际只重视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仅能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局部情况。  

主观题

主观题,亦称非固定应答型题。 

主观性题包括问答题、材料题、应用题、辨析题等。

主观题多具有主观性,即以人的主观意志作为分析、判断的依据,一般为参考性答案或标准型答案。答题的方式可以殊途同归,亦可凭学生主观意志自圆其说。

主观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和非智力因素;有助于迁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通过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实现书本知识与学习能力、认知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或个性特征;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科课程知识本体的理解和熟练掌握的程度;有助于实地检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应用等学习的过程,便于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实施教学。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原理

理论依据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理论要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学生应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核心点

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健康地成长。

 

五.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宗旨和原则

现已经形成和界定的作业设计宗旨、原则

学生作业的设计必须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

应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学生作业应是所学知识的拓展、深化;

学生作业应有助于活动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新的作业设计宗旨、原则

学生作业应改变单纯的知识记忆,扭转学生重视知识掌握,轻视知识和技能方法应用的倾向。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彰显个性特征。

三贴近原则,有助于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认识新的知识;学会利用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提升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1.作业设计必须坚持少而精,杜绝题海战术,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破解难点。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可作为巩固知识随堂进行,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2.作业设计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避免随意性和低效能。

3.作业设计不能简单照搬教科书,杜绝点对点式的作业内容,以避免学生不经过实践过程,简单的抄书答题。

4.作业设计必须遵循学科课程标准制订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应该在作业中体现内容标准中行为动词的程度差异(如简述、列举、概述、知道、认识、了解、理解、探讨等),以使作业具有引导学生学习和区分掌握知识程度的功能。

5.作业设计不能仅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必须在知识的基点上,将学习技能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其中,以实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目标要求。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落实其他二项目标的关键和基点,是实现其他二项目标的载体和平台。

不同类型的知识,决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能力,也决定了相应的学习过程和需应用方法,更决定了学生能够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作业设计需要建立一套激励和鼓励机制。

 

六、不同类型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在明确各种不同类型作业功能的基础上,根据训练和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方法的实际需要,选择相适应的作业类型。

1.预习性作业的设计

预习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前自己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认知的基础。

学生在预习时,因无目标指引,多为一般性浏览,并无明确的目的,多流于形式。

设计预习性作业时,应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亦可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预习成果,在预习后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应充分利用学生预习的成果,作为教学资源。

为避免预习性作业流于形式,教师在预习后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对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可交给学生完成。

预习性作业的创新设计

为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新预习性作业的设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需要探索的一项内容。

改变由教师规定预习目标、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制订预习目标、任务。

改变学生个体预习的方式,交由学习小组或几位同学共同完成。要求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2.课堂作业(练习)的设计

课堂作业是随堂进行的学习活动,一般安排在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或一节课结束前进行。多用于配合所学知识和学习技能、方法的实践应用。

课堂作业因受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制约,需要注意题量适度,讲求效率。

需避免简单的教科书或知识的再现,应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应用。   

课堂作业(练习)的创新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利用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质疑),作为课堂作业的内容。有助于解决共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

设计课堂作业时,指定具体的解题方法(可多种)。重在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设计作业,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技能和方法解答。  

3.课后作业的设计

课后作业,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学习技能、方法,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

课后作业设计如沿袭教科书所呈现的方式和内容,实际对学生很难实现理解记忆、灵活掌握知识、实际应用学习方法和技能的目标。

课后作业设计,必须避免简单地回归课堂、回归教科书。

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

课后作业设计联系生活现实,贴近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业与教科书在认知角度、层次和呈现方式、解题思路等方面,要有明显的区别。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方法。

设计作业,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技能和方法解答。

4.复习性作业的设计

复习性作业,是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对该阶段内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进行的再学习活动,多具有总结、综合的特性。

复习性作业需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熟练应用学习技能和方法。

复习性作业需要覆盖本阶段学习的范围,涉及的知识点多,应用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多,常顾此失彼;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多应付做题。        

复习性作业,必须兼顾全面与重点;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

复习性作业设计,应避免简单重复教科书。即使引用教科书,也应在呈现方式和表述上,有所区别。

复习性作业的创新设计

复习性作业设计,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重现知识,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方法。

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要求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解决旧有或新问题。

设计复习性作业,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技能和方法解答。

5.拓展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方法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实际应用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拓性。

拓展性作业设计,需要回避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搭建学生认知的桥梁;可以提供思路,但不教给具体方法。

拓展性作业的创新设计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己设计拓展性作业题目。

选择本学科或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时下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学习技能、方法,解答新问题或寻找合理的答案。

让学生自由组合,组成互助型学习小组,共同应对挑战。

6.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对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学习技能和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实践性作业设计,必须脱离教科书,在学生生活中选择题目;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实践的内容必须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运用学习技能和方法。

实践性作业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允许失误,但不允许放弃。

7.客观题

客观题,因其答案的唯一性,易误导学生死记硬背。故尽量避免填空题,可使用选择、判断等题型。

设计选择、判断题时,应选用与答案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名词、定义或定理,作为错项,起到迷惑、干扰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客观题的创新设计

为了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设计客观题时,不以教科书的表述作为题干,改用其他的表述方式设计条件。

借用本学科或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客观题的判断条件,培养学生迁移知识和整合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

将结论、观点作为条件,以背景、过程作为选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以条件、结果为题干,以过程、方法为选项,培养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能力。

8.主观题

主观题,因需要学生凭借自己的分析、判断,产生结论或观点,设计作业时应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有鲜明的导向性;具有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学习技能、方法的功能和作用。

主观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问题时应避免重复教科书的内容,可采用其他的方式、借用另外的知识、采用新的材料搭建解题的条件。

主观题的创新设计

采用变换认知角度、层次和途径的方式,设计主观题,要求学生重新认识所学知识。

采用开放式,不设定答案。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仅以能否自圆其说作为合格的标准。

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解决新问题。

 

七、探索:基于学生发展性的作业设计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知识逐渐储备和经验不断积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阶段,也是学生个体的重要发展阶段。

初中阶段的作业设计,应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和宗旨。

1.学生发展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遵循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以知识为基点,学习技能和方法为途径和手段。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利于分层指导。

注重作业的实效性。

2.学生发展性作业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制订阶段性目标。

循序渐进,形成梯度推进的作业序列。

在保证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难度(阅读量、思维跨度和维度、学习技能和方法的整合应用、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实践性活动等)。

作业设计分层目标,形成难度有别的套题,供不同程度学生自己选做。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鼓励、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实践。

文档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朱筱新作业是教师向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作业,是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作业的功能与作用(一)传统观念下的作业功能:1.作业是学生掌握和巩固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督促、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2.作业现状调查:作业基本是教科书的翻版和再现。大多数作业仅涉及概念、定义、定理、名称等死知识。3.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和方法:抄书、抄笔记。4.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多数学生厌倦但无奈、应付差事、互相抄袭。5.作业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