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49:49
文档

2013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A)。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
推荐度:
导读2013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A)。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
2013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1.  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2.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 A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以及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3.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 班杜拉 

4.  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B )。

    A. 场依存的人比场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 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 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

D. 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5.  学生对老师演算过程中运用的新的方法和思路产生好奇心,这种情感属于( B )。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激情

6.  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且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是( B )。

A. 场型         B. 场依存型         C. 沉思型             D. 冲动型

寻求发展是心理健康的(B)  教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A.基本目标 B.高级目标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教育心理学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出自《论语·子罕》 ,意思是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小学后期初中时期的学习动机(B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A.学习兴趣   B.获得赞赏

奥苏贝尔提出内驱力,并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附属的内驱力有比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的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性地增强,附属的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在附属对象上也从家长和教师转移到同伴身上。在青少年时期,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小学初期的附属内驱力主要表现为为了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表扬或奖励,小学后期及初中期,主要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

7.  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DE )。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8.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CD )。

    A. 认知领域                             B. 日常生活领域

C. 情感领域                             D. 动作技能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包括( ABD )  教育心理-

  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道德领域

D 动作技能   E 美学领域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的分类系统。

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DE  )。  教育心理学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3.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ABCD  )。 教育心理学-能力

A.性                                        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冒险精神

E.易怒 

对于高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在心理学界并无定论,性、冒险精神、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有毅力等是公认的的,另外还有一些是对不同领域的创造性有利的,并不能罗列完全,可根据选项来甄选。

学习者如果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向产生影响。(   ) 

×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影响学习的内在因素主要是指能力和努力,若将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若将失败归因于内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

9.  少年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表述错误,对这个时期的学生应该密切关注积极引导;严加看管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很可能适得其反。

10.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1. 学习者如果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向产生影响。(   ) 

×  影响学习的内在因素主要是指能力和努力,若将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若将失败归因于内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

12. 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 

× 提出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的并非安德森,而是冯忠良先生在加里培林五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 基础心理学-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 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

× 教育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

×  教育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 只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等;在动物界也普遍存在有学校行为,所以说人类无论智力高低都会有学习现象,知识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

1. 道德两难法: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便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

2.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出来。(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

2. 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 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例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2)正确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例如: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 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次,迁移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6. 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3)认知策略,指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

   (4)态度,指影响个人对人、事、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的学习;

   (5)动作技能,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

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1.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教师职业成长的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可通过以下活动加以实施: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

   (4)进行反思性教学。

1.  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的记忆是( B )。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形象记忆         D. 动作记忆

2. ( A )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A. 晶体智力         B. 言语智力         C. 流体智力         D. 内省智力

3.  某同学酷爱数学,能够自觉地将自己的注意转移到几何题型的推理运算上,说明其对数学产生了( B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附属内驱力                             D. 有意后注意

4.  根据经典性条件作用论,铃声也能引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B )。

A. 中性刺激         B. 条件刺激         C. 无条件刺激         D. 操作行为

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A )。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等速             D. 匀加速

6.  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 C )的表现。

A. 深刻性             B. 批判性             C. 广阔性             D. 灵活性

7.  情绪与情感的反应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A )。

A. 情境性             B. 持久性             C. 外显性             D. 表浅性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是(C)  教育心理-心理发展(基础心理-人格)

A.自我 B.自我体验 C.自我认识 D.自我评价

从心理形式上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属于认知的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价等等,统称为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使个人认识到自已的身心特点、自己和他人及自然界的关系、个人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和他一生的时间内他始终是他自己。

属于情绪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等,统称为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属于意志的有: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 自信、自律等等,可统称为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调节、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等。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基础心理-能力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应对取决于(A ) 基础心理学-挫折

A.对挫折的认识   B.情境

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自卑自弃。

一个测验的效度包括以下几种( ACE )。  基础心理学(有点超纲,属于心理测量的范畴)

A.内容效度                                    B.直接效度

C.构想效度                                    D.间接效度

E.预测效度 

内容效度,又称逻辑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和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 

预测效度是效标效度(或实证效度)的一种,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

5.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CD )。  基础心理学-动机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E.主导动机 

首先,由需要引发的动力因素属于内部动机,进而又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主导动机指的是在指向某种行为目标时起主导作用的动机。

6.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AB  )  基础心理学-感、知觉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思维

 E.意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从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感觉和知觉都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应的心理现象。

7.想像的基本特征有(    AE   )  基础心理学-思维与想象

A.新颖性                                    B.离奇性

C.生动性                                    D.现实性

E.形象性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想象最突出的特征:形象性;新颖性。

8.下面哪些是属于一般能力( ABC  )  基础心理学-能力

A.记忆力                                    B.注意力

C.观察力                                    D.色彩鉴别力

E.节奏感知力 

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同具有的最基本能力。如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色彩鉴别力和节奏感知力分别包含在美术能力和音乐能力这属于特殊能力。

9.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 BCD  )  基础心理学-动机

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10.影响压力的因素有( BCDE  )  基础心理学

A.心情                                        B.经验

C.准备状态                                    D.认知

E.家庭 

影响压力的主要因素有:性格、认知、准备状态、经验和环境。选项中家庭属于影响压力的环境。

1.  注意的功能有( ABC )。  

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启动功能

E.适应功能 

注意的功能包括:1、选择的功能;2、维持的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2.  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ABCD )。

A.性                                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冒险精神

E.易怒 

对于高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在心理学界并无定论,性、冒险精神、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有毅力等是公认的的,另外还有一些是对不同领域的创造性有利的,并不能罗列完全,可根据选项来甄选。

3. 一个测验的效度包括以下几种( ACE )。 

A.内容效度                                B.直接效度

C.构想效度                                D.间接效度

E.预测效度 

内容效度,又称逻辑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和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 

预测效度是效标效度(或实证效度)的一种,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

4.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CD )。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E.主导动机 

首先,由需要引发的动力因素属于内部动机,进而又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主导动机指的是在指向某种行为目标时起主导作用的动机。

5. 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AB  )。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思维

E.意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从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感觉和知觉都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应的心理现象。

6. 想像的基本特征有( AE )。

A.新颖性                                B.离奇性

C.生动性                                D.现实性

E.形象性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想象最突出的特征:形象性;新颖性。

7. 下面哪些是属于一般能力( ABC )。 

A.记忆力                                B.注意力

C.观察力                                D.色彩鉴别力

E.节奏感知力 

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同具有的最基本能力。如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色彩鉴别力和节奏感知力分别包含在美术能力和音乐能力这属于特殊能力。

8. 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 BCD )。  

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9.  影响压力的因素有( BCDE )。  

A.心情                                    B.经验

C.准备状态                                D.认知

E.家庭 

影响压力的主要因素有:性格、认知、准备状态、经验和环境。选项中家庭属于影响压力的环境。

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人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 基础心理学-情绪

标准化测验因其测验条件的标准化,测验的结果比较客观一致,所以适用的范围和时限较窄。(    ) 错 基础心理-测试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它由专门的测验机构编制。

1.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首因效应: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的基础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1.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2. 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人格结构包括:

   (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 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4. 简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说出你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生物因素:对能力形成有影响作用的生物因素有二项,即遗传特质及胎儿的生长环境。

二、教育因素:教育在儿童能力形成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学校教育对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更具推动作用。

三、实践因素:生物因素是能力发展的潜在可能,教育因素是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潜在可能与外部条件只有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心理特征,成为能顺利完成各种活动的最直接最基本的个性特征。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能力发展的作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相反,自己不努力,无上进心,对周围事物态度冷淡,缺乏兴趣,他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良好发展。

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从以下一个方面做起: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5. 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文档

2013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A)。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