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_黄帝内经素问_七损八益_之我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50:00
文档

_黄帝内经素问_七损八益_之我见

《黄帝内经素问》“七损八益”之我见李维秀摘要《内经》“七损八益”乃是古今注家争论很大的一个问题,尤其在马王堆汉墓医书出土之后又常被释为房中术,与经旨大相径庭。本文根据《内经》七心八肝之义和《易经》损益二卦之理,认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此圣人之治身也”即是对“七损”的解释,“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壮者益治”即是解释“八益”,这是道家延年益寿的秘旨,也是医家祛病复康的妙诀,值得深入研究。关键词内经七损八益MyPersonalIdeaon“SevenReductionandEightBoos
推荐度:
导读《黄帝内经素问》“七损八益”之我见李维秀摘要《内经》“七损八益”乃是古今注家争论很大的一个问题,尤其在马王堆汉墓医书出土之后又常被释为房中术,与经旨大相径庭。本文根据《内经》七心八肝之义和《易经》损益二卦之理,认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此圣人之治身也”即是对“七损”的解释,“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壮者益治”即是解释“八益”,这是道家延年益寿的秘旨,也是医家祛病复康的妙诀,值得深入研究。关键词内经七损八益MyPersonalIdeaon“SevenReductionandEightBoos
《黄帝内经素问》“七损八益”之我见

李维秀

摘要 《内经》“七损八益”乃是古今注家争论很大的一个问题,尤其在马王堆汉墓医书出土之后又常被释为房中术,与经旨大相径庭。本文根据《内经》七心八肝之义和《易经》损益二卦之理,认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此圣人之治身也”即是对“七损”的解释,“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壮者益治”即是解释“八益”,这是道家延年益寿的秘旨,也是医家祛病复康的妙诀,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内经  七损八益

My Personal Idea on“Seven R eduction and Eight Boost”in Plain Q uestion of I nner C anon L i Weixiu Qingdao N aval S anatorium,S hangdong Province,Qingdao266071

Abstract Although ancient and contemporary scholars fail to reach an agreement on the explanation about“Qi2Sun and Ba2Y i”,the following is the most acceptable.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books found in Ma2wang2dui Tombs,scholars,domestic and abroad,take the Taoist school as love2making and theory of Laozi as pornographic writings.Combining the Taoist theory with my own medical practics.I argue that “Qi2Sun and Ba2Y i”have a different meaning.Most explanations about“Qi2Sun and Ba2Y i”centre on “Qi”———seven and“Ba”———eight,the two numbers,instead of“Sun”and“Y i”.Plain Questions points out the southern red colour connecting with the“heart”numbers7———“Qi”,while the“heart”is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Once the heart was healthy,the body is at ease,thus,one can live longer.The eastern black colour connecting with the liver numbers8———“Ba”,so“Ba2Y i”means to strengthen the liver and kidney.

K ey w ords Inner Canon,“Qi2Sun and Ba2Y i”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这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不仅对指导养生医病有重要意义,同时亦涉及到我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精髓和黄老哲学思想的根本即“道”的问题,历代注家议论纷纭,亦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尤其在马王堆汉墓医书出土之后,因为帛书《天下至道谈》等有“用八益去七孙(损)”的房中术内容,有些人对此甚感兴趣,认为这“使千古之疑大白于天下”[1]、“填补了医学史上有关这个问题的空白,可以解决《黄帝内经》中长期争论不休而难以解释清楚的‘七损八益’等问题”。[2]国外学者如赤堀昭氏在“七损八益———《素问》之难点”一文中亦云:“笔者从最近发掘的马王堆3号墓的医简中找到了

答案。日本学者森立之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从《医心方》中得到了启示,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并谈到了以前注家之所以误解的原因”[3]。有人甚至认为:“《内经》中‘七损八益’解释为房中术应成为定论。”[4]

由此举一反三,道家另一部经典著作《老子》亦被解释为房中著作,国外汉学家1974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马王堆帛书工作会议云:“《老子》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道’。‘道’是什么意思?……即一个‘玄之又玄’的女性生殖器!”[5]呜呼哀哉!

国外学者对房中术又是怎样认识的呢?高罗佩氏认为“按照炼丹士的解释,房中术是残忍的性榨取”[5,6]。李约瑟研究道家采补术,不同意高氏的“性榨取”(Sexual Vampirism),认为“道教从总体上来说是有益于两性关系的发展

作者单位:266071青岛,海军青岛疗养院和提高妇女的地位。”诸多国内外学者把道家和房中者混为一谈[5~8],甚至把《悟真篇》、《钟吕传道集》和《性命圭旨》等道家经典著作都说成房中术,把黄老之学视为诲淫之作!高氏著作在西方国家流传甚广,法国的米歇尔・福柯氏之《性史》一书也引用其观点[9];包括黑格尔在内,国外许多学者对中国文化还都缺乏真正的了解[10],为此,笔者不揣浅陋,就“七损八益”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11《黄帝内经》乃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房中者何?乃是讲男女性生活之事,《汉书・艺文志》谓之“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生命”,[11]二者之内涵大为不同。《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16]《金匮要略》谓“千般难,不越三条”,“房室”乃其一,谆谆告诫:“若人能养慎,房室勿令竭乏”[13]。李东垣有“远欲说”[14],朱丹溪有“色欲箴”[15],纵观中医几千年的理论与实践,有谁谓房室术能愈病复康起死回生[16]?

稍有一点生理解剖知识即可发现,所谓房中术的“采补”是如何荒谬!现代医学认为性交与尿路感染有关[17],“忍精不泄”易罹前列腺疾患,[18]至于“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乃属于无稽之谈,所以早在500年前,朱丹溪对《千金方》的房中补益论即提出异议,曰:“苟无圣贤之心,神仙之骨,未易为也。若以房中为补,杀人多矣,况中古以下,风俗日偷,资禀日薄,说梦向痴,难矣哉!”[15]

按道教史,汉初时房中家并未入道家之范围,概入于道家,乃唐开元以后之事。《道家养生学概要》曰:“左道旁门之术……向来均为正统道家之所斥……偶一不慎,即堕入邪门淫术之中,为害匪浅,尤以修房中术者为然”[19]。

《素问》、

《太素》、

《甲乙经》关于“七损八益”这段文字除个别字有传抄之误外,基本内容和字句均相同,且都是歧伯所述,而帛书《天下至

道谈》谓“气有八益,有(又)有七孙(损)”,不仅文字不同,且为“左神”所述;据史书“太古有歧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歧伯作为黄帝师,《前汉书・古今人表》有载,而左神为何人?正史中未见有记述。再看《素问》:在“七损八益”之前是讲“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可见“七损八益”应该是调养疾病的方法,“阳盛则身热”和“阴盛则身寒”两段所述病情均甚重,用房中术难以解决。所以《黄帝内经素问校释》谓:“《医心方》与马王堆汉简之说与本文名虽相符,但综观《内经》养生诸论及本段上下文义,似亦难合”[20]。

21《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同时亦是道家的秘籍宝藏。“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上古天真论》),这充分体现东方文化的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远非西方文化所可企及,亦非西方学者所能理解。高罗佩等尽管知识渊博,但对儒释道的性命之学可谓一窍不通,盖性命之学,非徒读书所能知也。在其大作《中国古代房内考》一书中录《性命圭旨・龙虎交媾图》,释为房中术:“道家认为性交对男人和女人都有神奇的力量。虽然有些道士只是自顾自地一心榨取女方以增强自己的元气,而不顾女方的健康,甚至损害她的健康,但总的原则却是双方应当分享性带来的益处。”他对佛经中“我何需别的女人?我身中自有一个女人”这句话不理解,把东方文化的瑰宝性命之学(health preserving)误为西方的性学(sexology),这是极为错误的。西方古医哲惜精,认为生物排出他们的精液“是失去了对于自己的生存十分珍贵的东西”[9],东方圣贤亦认为“夫精者身之本也”(《金匮真言论》),“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12],在这一点,东西方观点有相同之处;所不同的就是东方圣哲懂得“龙虎交媾”之术,可使精不漏而己。何谓龙虎?《性命圭旨・乾坤交媾去矿留金》说得明白:“一物分为二,能知二者名,这二者之名,丹经不敢漏泄,巧喻多端,万字千名,不可胜计,如论顶中之性者,喻之曰汞也,龙也……;如论脐中之命者,喻之曰铅也,虎也……。至于阴中含阳,阳中藏阴,千言万论,不过引喻二者之名耳……龙虎是神气,神气是性命,总来只是这两个字,原只是一个理,故盲修者歧而二之,若真修者合而一者,炼气而凝神,尽性而至命”[21]。这就是中国的性命之学,“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所以《悟真篇》谓:“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保命全形明损益,紫金丹药最灵奇。”简言之:一者我顶中之性,一者我脐下之命,若能将两者和合而为一便可以祛病复康,这就是龙虎交媾。为何用“交媾”一词?据笔者经验,到虚极静笃精满气足之时,自然会出现自家阴阳二气相交之感,从顶部到脐下如磁相吸上下触电一般,类似于男女性交的欣快感,然而这还只是“练己”的初功而已,即使如此,没有真师真诀亦难得到,所以被称之为玄学。

31观乎古今关于《内经》“七损八益”之注文,除房中说外,则多在七八二字争论不休,对损益二字甚少提及。《悟真篇正文》云:“保命全形之道,须明损益二卦之理”[22]。何谓损?易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23]。《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河上公注云:当恬 如婴儿无作为”。何谓七?《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数七”。由此可见:“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 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显然是解释“七损”。《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导引本经》曰:“夫心乃一身之主宰,生死之路头也。是故心生则种种欲生,而神不入气;心静则种种欲静,而神气相抱也。”[24]《离骚・远游》篇云:“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外兮,其大无垠。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朱紫阳注云:盖广成子之告黄帝,不过如此,实神仙之要诀。”[25]内炼之道,贵乎心虚,心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兴云为雨,与山泽相似。由此可见“七损”之道亦大矣。

明乎“七损”之义,“八益”为益肝肾则不言

自明:“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数八”。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与胆相表里。“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肝与肾,“乙癸同源”。“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示衰老从肝肾始,治以“八益”,这在《圣济总录》就写得很清楚:“论曰:《内经》谓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盖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肾肝二脏,水木之相生者也。若肾经不足肝元自虚,水木不能相生,其窍俱不利。故耳听不聪,目视不明。当补下经以益之。”[26]将“八益”视为“肝肾”,将“七损”视为“心肺”,还见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27],他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研究有独到之处,对医学贡献亦巨。“八益”还强调衰老机制应从肝论,《灵枢・天年》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12]提示我们对于老年人的保健应按不同的年龄运用不同的调治方法防治衰老,首先要从肝开始[4]。

参考文献

1宋书功1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1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271

2周一谋,肖佐桃1马王堆医书考注1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1

3[日]赤堀昭1七损八益———素问之难点1国外医学1中医中药分册,1982(6):91

4周言文,等1“七损八益”的涵义作用及机理1见于:周立群,蔡景峰主编:96′首屈国际中医药杰出成果交流展示会

论文集1国际中医药现代研究1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1996:481,4761

5[荷]高罗佩著(李零1郭晓惠等译)1中国古代房内考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61

6[荷]高罗佩著(杨权译)1秘戏图考1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181

7刘达临编著1中国古代性文化1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3861

8马伯英1中国医学文化史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981

9[法]米歇尔・福柯1性史1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2901

10[德]黑格尔1哲学史讲演录1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56:1181

11班固1前汉书1见:二十五史(1)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1691

12王冰1补注黄帝内经素问1中国医学大成续编(一)1长沙:岳麓书社版,1992:242,5791

13吴谦1医宗金鉴1金匮要略注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3:4511

14李东垣1脾胃论1见:中国医学大成续编(五)1长沙:岳麓书社,1992:1071

15朱丹溪:格致馀论1见:中国医学大成续编(五)1长沙:岳麓书社,1992:14311751

16全唐诗(第二十四册)1北京:中华书局,1960:97021

17吴阶平等1性医学1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1681

18曹开镛1中医男性临床手册1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80119萧天石1道家养生学概要1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1451

20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1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31

21董德(注)性命圭旨1见:守一子编纂道藏精华录(下)1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91

22董德(注)1悟真篇正义1见:守一子编1道藏精华录(下)1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51

23俞琰1周易集说1读易举要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231

24杨继洲1针灸大成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2181 25方春阳1中国气功大成1易外别传1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5071

26赵佶1圣济总录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301

27李杲1内外伤辨惑论1见:中国医学大成续编(五)1长沙:岳麓书社,1992:108~1101

(收稿:1997203218  修回:1997210208)

医药发明专利的起源

  专利界人士迄今认为:专利制度的发源地是中世纪欧洲,最初是封建帝王对偶然产生的发明创造凭君主意志处理的。如英王曾在1236年授于波尔多市某市民专利权。但发表于战国时期的《庄子》将这一起源提前了约1800年。

《庄子・逍遥游》云: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万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 ,则所用之异也。”

古代思想家庄周指出: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宋国一户专事洗涤丝棉的家庭作坊,发明了护肤保健药方,这是我国文字记载中最早的“发明”之一。有先见之明的“客闻之”,向发明人高价收购了其发明药方,即发明权,这就成为最早的发明专利转让。获得事实发明专利权后,“客”便以此游说吴国国王。当时,“朕既是法”,君主———吴王将这一生产专利明确授于“客”,“使之将”。在嗣后爆发的吴国与越国位于太湖流域及钱塘江流域水战中。这项发明专利产品,保障吴国将士不因寒冷潮湿出现非战斗性减员,使吴国解除后顾之忧,“大败越人”。成为古代战争史上独特范例。

可以肯定,这项医药发明专利产品,左右了二国厮杀的战局。所产生的成果,已超越纯“经济效益”,形成无可估算的“社会效益”。使专利权获得暴利之外,还封爵赏地,获得古今专利权制度利益之最。

综上所述,据《庄子・逍遥游》之记载,早在距今2500年的春秋时期,中国已出现“发明———发明专利———发明专利转让———专利效果(社会、经济效益)”较完整的专利权制度之萌芽。因此,笔者认为:专利制度起源于中国周朝春秋时期。

(孙卫平)

(收稿:1998203231  1998204210)

文档

_黄帝内经素问_七损八益_之我见

《黄帝内经素问》“七损八益”之我见李维秀摘要《内经》“七损八益”乃是古今注家争论很大的一个问题,尤其在马王堆汉墓医书出土之后又常被释为房中术,与经旨大相径庭。本文根据《内经》七心八肝之义和《易经》损益二卦之理,认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此圣人之治身也”即是对“七损”的解释,“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壮者益治”即是解释“八益”,这是道家延年益寿的秘旨,也是医家祛病复康的妙诀,值得深入研究。关键词内经七损八益MyPersonalIdeaon“SevenReductionandEightBoos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