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职业病危害防治
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矿业分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办公室
2017年1月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全体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的规定、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总局令第73号)第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 矿业分公司2017年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求。
2.针对职业病危害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3.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要求。
4.职工的合理要求。
二、目标及指标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病危害防治指标
1、在岗职工新发尘肺病病例(壹期尘肺)年均增长率控制到1%以内,杜绝贰期尘肺的发生。
2、杜绝重大急性职业中毒危害事故的发生,有效减少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3、煤矿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8%以上。
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100%。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100%。
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率达到100%以上,粉尘、毒物、噪声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7、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率达到100%,职业卫生设计专篇100%、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100%。
8、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包括农民工)上岗前、在岗期间以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100%。
9、各单位职业病防治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监督覆盖率100%。
10、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计划
(一)完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
修订完善各项制度、考核办法,补充职业卫生档案。
(二)做好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按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劳动者到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查体。
(1) 公司截止上年度年底总人数6373人,在岗接害总人数3160人。
2017年体检周期为一年的总人数7 人。其中接岩尘394人(合同工190人,农民工204人),接触有毒有害物质200人(焊工160人,炮工25人,其它15人),接触噪声569人。
2017年体检周期为两年的总人数1032(工人合同工9人,干部16,农民工27人)。
(2) 转岗员工、新工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约40人。
(3) 本年度需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人员314人(合同工234人,农民工80人)。
(4) 本年度需要复查人员为50人。
(5)职业病病人年度复查人数为0人。
2017年共计应体检总人数约为 2200人 。
2.及时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将本年度体检资料入档。
(三)做好本年度职业病患者治疗康复工作
需进行年度职业病康复治疗人数为0人。
(四)组织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及年度检测工作
1.年度检测:2017年10月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年度检测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做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按照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第五编的要求进行日常监测,2017年度需进行日常监测的单位9个,粉尘场所24个,有毒有害场所13个,噪声场所75个。
(五)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贯彻落实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48号)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总局令第73号)第四章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文件精神,做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申报工作。
(六)完善职业病危害告知工作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监管总局印发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
1.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或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如实告知劳动者,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中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2.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141块、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41块、公告栏42块,共需要 3.2万元。
3.及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年度检测结果的告知。
4.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及时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结果告知。
(七)个体防护用品发放计划
按《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标准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人数为 3160人。
见附表一
(八)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各类人员的培训
(1)在岗接害人员培训,培训人数为 3160人。
(2)上岗前培训,培训人数约为 40人。
(3)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初培18人,复训2人,共20人。
(九)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预算计划
建立专项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财务科目,制定年度用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改造、经费预算计划。制定年度职业健康检查、宣传教育培训、个人防护用品购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经费使用计划,有明确固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费用使用台账。
见附表二
(十)各类防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投入和维检计划
1.2017年新投入回采工作面 3个,掘进工作面 7个。计划投入防护设施设备水嘴826个,综采支架喷雾350个,水幕127套,挡尘帘117个,灭尘软管16250米,软管轮盘454个,瓦路705个,水质过滤器29个,安装、维修更换供水管路22720米,转载点喷雾274个,自动防尘水幕112套,除尘风机12台,掘进机喷尘架子20套。共需资金653.74万元。
2.2016年度现有工作场所 36个,防护设施设备2199个(套)进行维检,需要资金18.14万元。
(十一)职业病危害防治专项检查计划
公司每月由安管部定期对相关单位井上下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并按《矿职业病危害标准化考核评分表》进行打分考核。
附表一:
2017年度个体防护用品发放计划
| 名 称 | 数 量 | 金 额(元) | 备 注 |
| 安全帽 | 1800 | 29520 | 包括各种安全帽 |
| 口罩 | 20000 | 28653 | 包括防尘口罩、布口罩、口罩滤布、滤纸等 |
| 手套 | 80000 | 314600.67 | 包括各种手套 |
| 工作服 | 2500 | 180531 | 包括普通工作服、白大褂布料、皮衩裤皮料、成套绒衣、特制绒衣裤等 |
| 秋衣裤 | 2000 | 100000 | |
| 雨衣 | 90 | 6756 | 包括水采雨衣、下水裤 |
| 防砸靴 | 3000 | 277920 | |
| 布袜子 | 30000 | 239700 | |
| 棉衣 | 200 | 24290 | 包括棉大衣、棉短大衣;新增护腰、护腿、护肘等 |
| 毛巾 | 31000 | 195300 | |
| 其他 | 4500 | 2123 | 包括棉被、毛巾被、床垫、床单、凉席、枕套、被罩、拖鞋等 |
职业病危害防治费用计划明细表
| 序号 | 明细 | 金额(万元) | 备注 |
| 1 | 劳动保护 | 160.96 | |
| 2 | 职业健康体检 | 55.74 | |
| 3 |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投入及维修 | 671.88 | |
| 4 | 除尘风机购进和维修 | 13.3 | |
| 5 | 日常粉尘监测费 | 61.92 | |
| 6 | 购进多种气体检查器 | 5.25 | |
| 7 | 粉尘采样、称重仪器 | 10 | 更换和检验费 |
| 8 |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 19 | |
| 9 | 职业健康培训及复训费 | 1.8 |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
| 10 |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设施 | 74.75 | 温度传感器等 |
| 11 | 警示标示、牌板 | 1.62 | |
| 12 | 在岗培训 | 1 | |
| 13 | 转岗或新工上岗培训 | 0.2 | |
| 合计 | 1077.42 |
现有工作面设施数量
| 序号 | 单位(区科) | 作业场所名称 | 设施数量 |
| 1 | 综一 | 388 | |
| 2 | 综二 | 638 | |
| 4 | 综三 | 477 | |
| 5 | 综四 | 381 | |
| 6 | 一掘 | 74 | |
| 7 | 二掘 | 92 | |
| 8 | 三掘 | 28 | |
| 9 | 四掘 | 35 | |
| 10 | 开拓 | 42 | |
| 11 | 开拓 | 3 | |
| 12 | 巷修一区 | 5 | |
| 13 | 巷修二区 | 5 | |
| 14 | 洗煤厂 | 10 | |
| 15 | 6 | ||
| 16 | 机电科 | 9 | |
| 17 | 1 | ||
| 18 | 5 | ||
| 19 | |||
| 合计 | 36 | 2199 |
1.严格遵守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公司广大职工健康及权益提供最坚强的保护伞。
2.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职业病危害管理人员接受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安全培训,负责组织对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职业病危害安全培训,各基层单位负责在岗期间员工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以便加强我公司全体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患意识,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的能力。
3. 公司经营副经理负责审核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资金预算、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费用使用和管理工作,监督落实安全生产中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奖惩资金的使用、管理,平衡协调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治理资金。财务部负责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专项经费的提取与使用管理。个体防护用品每月按时做计划,按时采购,按时领取发放,保证一线工人的个体防护用品及时穿戴;公司制定职业病防护设施检修/维护/更换制度,保证各种防护设施的维修与保养资金和人员的及时到位与更换。
4. 配备专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装备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按《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采取各形式向劳动者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相关信息,保证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的知情权。
5.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6.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上或其前方醒目位置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7. 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规定,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并指导和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8.采用有利于职业病危害防护的新技术、新材料尽可能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
五、验收与考核
公司安管部、职防科按照《矿业分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与员工安全健康保障体系管理考核规定》对职业病防治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六、实施方案:见附表
| 序号 | 计划名称 | 时间 | 进度 | 实施步骤 | 技术要求 | 考核内容 | 验收方法 |
| 1 | 完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修订各项制度、考核办法,补充职业卫生档案) | 1月-3月 | 1.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制度是否完善;考核办法是否建立 | 查文件 | |
| 1月-3月 | 2.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其它制度。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制度是否完善 | 查文件 | |||
| 1月-3月 | 3.完善补充职业卫生档案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按进度建立完善档案 | 查档案 | |||
| 2 | 做好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 9月-12月 | 每天50人 | 按时组织在岗期间、复查人员和职业病人到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查体 | 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要求 | 是否按计划进行查体 | 查体检报告 |
| 1月-12月 | 根据人力资源部安排 | 及时组织转岗员工、新工上岗前职业体检 | 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要求 | 是否组织体检并满足相关要求 | 查体检报告 | ||
| 1月-11月 | 根据人力资源部安排 | 及时组织离岗人员职业体检 | 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要求 | 是否组织体检并满足相关要求 | 查体检报告 | ||
| 1月-10月 | 2016年查体档案每月完善500人;上岗前和离岗人员查体档案随时完善 | 及时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将本年度体检资料入档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按进度建立完善档案 | 查档案 | ||
| 3 | 做好本年度职业病患者治疗康复工作 | 1月-10月 | 根据河北省工伤中心批复 | 按时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组织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 | 查相关治疗、康复资料 |
| 4 | 组织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及年度检测与评价 | 10月份 | 每年一次年度检测;三年一次现状评价 | 年度检测、评价: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组织年度检测和评价工作 | 查年度检测和评价报告 |
| 1月-12月 | 按73号文件要求周期 | 按时组织噪声、粉尘、温度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日常监测工作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组织日常监测工作 | 查各类日常监测记录 | ||
| 5 |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 11月 | 按73号文件要求周期 | 按时完成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组织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 | 查申报回执 |
| 6 | 完善职业病危害告知工作 | 1月-12月 | 随新上岗、转岗人员的上岗 | 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中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按时告知 | 查合同 |
| 1月-12月 | 随工作面的投入 | 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公告栏。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按时告知 | 查现场 | ||
| 1月-12月 | 随各类监测工作的进行 | 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按时告知 | 查现场 | ||
| 11月 | 按73号文件要求周期 | 年度检测结果的告知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按时告知 | 查现场 | ||
| 1月-12月 | 随各类体检工作的进行 | 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结果告知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按时告知 | 查告知资料 | ||
| 7 | 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计划 | 1月-12月 | 按AQ1051-2008的要求进行发放 | 按标准进行发放 | 符合《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的要求 | 是否按标准发放 | 查个体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
| 8 | 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 1月-6月 | 组织在岗期间培训 | 在岗接害人员培训不少于2学时。 | 各基层单位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具体实施计划,宣传教育有培训记录签字,有培训考试卷、成绩登统存档,有培训教师教案等,保证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 | 是否符合要求 | 查各项培训资料 |
| 1月-12月 | 随新上岗、转岗人员的上岗 | 上岗前培训不少于4学时 |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总局令第73号)要求,煤矿从业人员上岗前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 | 是否符合要求 | 查各项培训资料 | ||
| 1月-12月 | 根据上级培训计划要求 | 及时送培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 | 符合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安健〔2015〕121号)要求 | 是否符合要求 | 查各项培训资料 |
| 9 |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预算计划 | 1月-12月 | 每月实际发生费用 | 及时更新经费台帐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符合要求 | 查经费台帐 |
| 10 | 各类防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投入和维检计划 | 1月-12月 | 随着生产的接续 | 各类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按时投入,已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保证正常运行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符合要求 | 查防护设施台帐 |
| 11 | 职业病危害防治专项检查计划 | 1月-12月 | 每月一次 | 每月按计划进行检查 | 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局73号令)的要求 | 是否符合要求 | 查检查记录 |
职防办
2017.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