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说明:1. 本试题共计 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u: Fe:56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共计42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计3×14=42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氯水、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 L 0.5 mol/L 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 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C.乙酸的实验式:CH2O D.苯的结构式:
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Mg2+、 Fe2+、H+、OH-、NO3-等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向该溶液中加入氧化铝后,溶液中有X离子生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同时含有Fe2+、NO3- B.溶液中一定有OH-、Na+
C.溶液中可能含有Na+、H+、Mg2+、NO3- D.若X是AlO2-,则上述离子最多有2种
6、有机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为,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2O3 B.1 molNa2CO3,最多能消耗l mol有机物M
C.1 molM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11.2 L气体(标准状况)
D.M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
2Ba2++NH4++Al3++2SO42-+4OH-=Al(OH)3↓+NH3.H2O+2BaSO4↓
B. 氨水中通入过量SO2: NH3·H2O + SO2 = HSO3- + NH4+
C.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Ca2++HCO3—+OH—=CaCO3↓+H2O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OH-+H++SO42-=CaSO4 ↓+H2O
8、已知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KIO3、Na2SO3、H2SO4、I2、K2SO4、H2O 和未知物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未知物X为NaI B.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KIO3→I2
D.由反应可知还原性强弱顺序为:Na2SO3>I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石油分馏、煤的干馏均为物理变化
D.淀粉、蛋白质和天然橡胶均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0、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不合理的是
a b c d
A.用a制备并收集氨气 B.用b装置制备氯气
C.用c蒸馏海水得到淡水 D.用d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
11、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或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事实 | 解释或结论 |
| A | 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 B | 将NaHCO3和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 酸性:HCO3->Al(OH)3 |
| C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出现 | 该钾盐是K2CO3 |
| D | NaI溶液溶液变蓝色 | 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比I2强 |
A B C D
13、在100 ml 混合酸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 mol/L 和0.1 mol/L ,向该混合液中加1.92 g 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5 mol/L B.0.225 mol/L C.0.35 mol/L D.0.45 mol/L
1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CH3CH2CH(CH3)CH(CH3)OH :3-甲基-2-戊醇 B.CH3CH(CH3)CH=CH2 : 3-甲基丁烯
C.CH3CH2C(CH3)2CH3 : 2,2-甲基丁烷 D.CH2Cl-CH2Cl: 二氯乙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计58分)
二、填空题
15、(13分)有机物A(C10H20O2)具有兰花香味,可用作香皂、洗发香波的芳香赋予剂。已知:
①B分子中没有支链。
②D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D、E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E分子烃基上的氢若被Cl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④F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B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2)D、F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依次是 、 。
(3)写出与D、E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可能结构简式: 。
(4)E可用于生产氨苄青霉素等。已知E的制备方法不同于其常见的同系物,据报道,可由2—甲基—1—丙醇和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取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某学生检验C的官能团时,取1mol/LCuSO4溶液和2mol/L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40%的C,加热后无红色沉淀出现。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加入的C过多 ②加入的C太少 ③加入CuSO4溶液的量过多 ④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
16.(15分)中学化学常见的有机化合物A(C6H6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能合成紫外线吸收剂BAD和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F,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BAD的结构简式为:
F的结构简式为:
试回答:
(1)H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2)写出X的结构简式 ,推测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有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3)写出反应类型 C→D ;
E→F .
(4)1mol C与浓溴水反应,最多可以消耗 molBr2.
(5)C→D的过程中可能有另一种产物C1,请写出C1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稀NaOH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W的同分异构体有下列性质:与FeCl3反应,溶液呈紫色;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17、(15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
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18、(15分)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二氧化氮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盛放浓的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白
| 装置编号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NO2表现的化学性质 |
| 乙 | 淡黄色固体变白色 | Na2O2+2NO2=2NaNO3 | |
| 丙 | 氧化性 |
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含有SO32—、SO42—、I—等阴离子,请填写鉴定SO32—、SO42—和I—的实验报告。
限选试剂:2mol/LHCl、1mol/LH2SO4、1mol/LBaCl2、1mol/LBa(NO3)2、CCl4、新制饱和溴水、新制饱和氯水。
| 编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 步骤1 |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A中,加入几滴新制得饱和溴水,振荡 | ,证明待测液中含有SO32— |
| 步骤2 |
| |
| 步骤3 | 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C中,加入足量氯水,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颜色 | ,证明待测液中含有I- |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3分,共计42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得分 | C | D | D | C | C | D | D | D | D | B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得分 | B | C | B | A |
15、(13分)
(1)①②④(3分)
(2)羧基(1分)、碳碳双键(1分)
(2分) (2分)
(2分)
(5)③(2分)
16、(15分)
(1)醛基、(酚)羟基;(2分) (2)(2分);5;(1分)
(3)加成反应(1分);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1分);(4)3(2分);
(5)(3分);(6)9(3分)
17、(15分)(1)直形冷凝管(1分) (2)防止暴沸(1分);B(1分)
(3)(2分) (4)检查是否漏液(2分);上口倒出(2分)
(5)干燥(或除水除醇)(2分) (6)CD(2分) (7)C(2分)
18、(15分)(1)分液漏斗(1分);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2分)
(2)
| 装置编号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NO2表现的化学性质 |
| 乙 | 还原性(1分) | ||
| 丙 | 溶液变蓝色(1分) | NO2+2KI+H2SO4 =K2SO4 +I2 +NO+H2O(2分) |
| 编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 步骤① | 溴水褪色(1分) | |
| 步骤② | 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2 mol/L的盐酸,再滴加适量1 mol/L的 BaCl2 溶液(2分) |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 (1分) |
| 步骤③ | 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呈紫色(1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