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智慧型手機規格升級速度很快,包括作業系統版本、處理器、螢幕、鏡頭等都不斷推陳出新,品牌手機大廠約2~3季可推出新機搶市;隨著智慧型手機硬體規格趨於成熟,產品生命週期會逐漸拉長,進而帶動相關供應鏈發展受到關注,本篇針對2012年智慧型手機規格趨勢、供應鏈分析如下。
| 2012年第四季高階機種規格預測 |
|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2/08 |
一. 智慧型手機發展現況
2012年手機品牌大廠積極布局高階智慧型手機,另一方面,大廠亦推出多款低階智慧型手機後,加速多數功能型手機用戶汰換成智慧型手機,拓墣產業研究所(TRI)預估,2012年智慧型手機達6.8億支,年成長率達51.1%,201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將達8.3億支,年成長率為22.1%,預計2015年突破10億支。觀察智慧型手機銷售情況,美國與西歐的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已接近飽和,2012年第二季美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達54.9%,未來換機需求為支撐成長的關鍵。
預估2013年美國與西歐占整體智慧型手機出貨比重將降至15%,中國大陸比重將提升至20%,其中大陸電信運營商積極發展3G用戶,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及中國移動都將千元人民幣3G智慧型手機作為發展重點。根據TRI統計,2012年北美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可望達1.4億支,西歐達1.2億支,而大陸有機會達1.69億支,即大陸將成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
| 圖一 2011~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與年成長率預估 |
|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2/08 |
| 表一 大陸三大電信運營商行動用戶統計 |
| 註:統計至2012年4月。 |
|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12/08 |
自2012年起,陸續有許多搭載雙核心架構的手機問世,運作時脈也開始從1.5Ghz起跳,甚至宏達電推出1.7GHz處理器的產品(宏達電One S搭載1.7GHz雙核心處理器),行動處理器市場競爭將越顯激烈,表二為TRI對於2012年第四季高階機種規格預測。
| 表二 2012年第四季高階機種規格預測 |
|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2/08 |
| 圖二 2011~2013年Qualcomm產品發展藍圖 |
| Source:Qualcomm,2012/08 |
| 表三 Qualcomm產品內容 |
|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12/08 |
在面板部分,由於2012下半年上市的iPhone 5將改採TFT-LCD面板和觸控感測器元件整合為一體的In-Cell式觸控面板,隨著iPhone 5加入In-Cell戰局,將掀起另一波的In-Cell式觸控面板技術的風潮,目前日韓台系TFT面板廠紛紛規劃量產In-Cell式觸控面板產品。
從雙核心到四核心處理器,必須要提高設備的電池壽命,儘管處理器講究省電,但隨著顯示器和無線網路機構耗電,手機電池大容量發展下強調輕薄化。此外需具有自動節電特色,如在待機或音樂播放等低需求模式時,啟動省電模式,未來並可搭配Eco-Mode人工智慧應用程式,進行更人性化的省電調控機制。
| 表四 2013年第二季高階機種規格預測 |
|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2/08 |
2011年前智慧型手機規格升級速度很快,包括作業系統版本、處理器、螢幕、鏡頭、網路速度都不斷推陳出新,包括螢幕從2.8~3.2吋擴大到5吋甚至5.5吋、CPU效能從528MHz提升到1.5GHz以上、電池容量從低於1,000mAh擴增至2,500mAh等,產品生命週期短,品牌手機大廠每隔2~3季推出新機搶市,以維持市佔率;但隨著智慧型手機規格趨於成熟,預期2012下半年起產品生命週期會逐漸拉長,新機推出速度將放緩,相關供應鏈發展腳步也會跟著調整。
過去基於成本考量,手機廠商多採用塑膠機殼;而隨著高階智慧型手機採用金屬機殼後,由於具備散熱佳、耐衝擊、輕量化、防電磁波等特色,使得金屬機殼滲透率逐漸提高。目前的鋁合金機殼主要原料為鋁再摻入少量的鎂(鎂鋁合金)或是其他的金屬材料(如鈦),以加強機殼硬度,其抗壓性較強,在機械強度、耐磨性大大提升,且鎂鋁合金外殼具易上色特性可透過表面處理工藝上色,使產品增加吸引力,加上散熱性佳,能將智慧型手機內應用處理晶片在運作時產生的熱量及時傳導,不過對外界電磁干擾的同時,會影響收發無線訊號的天線性能。然金屬機殼的價格仍與塑膠機殼有段差距,因此在智慧型手機低價化的發展趨勢下,會選擇採用塑膠機殼。
| 表五 2012~2013年中階智慧型手機規格趨勢 |
|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2/08 |
隨著參與智慧型手機的廠商變多,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除Apple的iPhone、Samsung的Galaxy S系列可維持較長生命週期外,多數手機產品生命週期都縮短至1~2季,也使得手機零組件與代工廠商備貨壓力提升,不僅要為良率把關,還得面臨零組件庫存的可能性。
由於高階智慧型手機零組件數量較功能手機繁多,技術亦較複雜,其中在AMOLED面板部分,由於具備輕薄、省電、色彩飽和等特色,被視為是下一代顯示器技術。隨著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普及,AMOLED面板出貨量開始快速成長,AMOLED面板在2011年出貨量約為9,000萬片,年成長率高達95%,2011年產值為32億美元,年成長超過150%,由於AMOLED面板市場在較大尺寸螢幕之智慧型手機應用領域上的成長明顯,全球品牌手機大廠包括Samsung、Nokia、Sony Ericsson與宏達電等,陸續採用AMOLED面板為智慧型手機用顯示面板。除AMOLED面板的主力供應商SMD(Samsung Mobile Display)外(出貨市佔率達97%),尚有其他面板大廠包括友達、LG Display與奇美等,皆規劃於2012年量產手機用AMOLED面板。
智慧型手機講究輕薄,在軟板方面,帶動每支智慧型手機的軟板使用量增加到5~10片,較一般功能手機的2~4片增加許多,軟板主要用於主板和外部元件的連結,包括螢幕和相機模組、主板、按鍵等之連接,台廠供應鏈包括台郡、嘉聯益和毅嘉等。
台郡目前在蘇州昆山的新設產能擴充完成,其對於後段模組的加工能力增加,並預計於2012年底完成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黏著技術)生產線,將原有不及20條的SMT生產線擴充到30條。嘉聯益則強化原有軟板的空板產能外,並就後段的SMT生產、模組測試製程改善;預估於2012年SMT生產線擴充20%到50條的目標,並陸續投資蘇州、昆山新廠,2012年6月起蘇州新廠即加入產能當中。
| 表六 品牌手機大廠之智慧型手機供應鏈 |
|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12/08 |
此外,2012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5將改採TFT-LCD面板和觸控感測器元件整合為一體的In-Cell式觸控面板,其貼合製程減少一道,對於原本提供iPhone 4/4S的觸控感測器元件、兩段式模組貼合的宸鴻、勝華等觸控模組廠來說,恐將面臨極大影響。目前Apple在In-Cell式觸控面板供應鏈上,已指定Sharp、Japan Display與LG Display為其主要的供應商,但要積極突破良率偏低的情況(良率約為60%)。
2012年第二季起手機大廠面臨晶片缺貨現象,除智慧型手機對高階晶片需求過大導致供不應求外,中低階手機晶片也處於缺貨情況,以聯發科為例,其RF晶片需求大增,缺貨將至少延續2012年第三季。在低階智慧型手機供應鏈台廠包括晶片廠聯發科(晨星);晶圓代工商台積電和聯電;組裝代工華冠、華寶、英華達、富士康等。
| 表七 低階智慧型手機台廠供應鏈 |
|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12/08 |
四. TRI觀點
(一) 大陸成為下波平價智慧型手機大趨勢的先進者
未來智慧型手機市場動能主要來自亞太地區的新興市場(如大陸、印度、巴西等),2011年全球行動通訊用戶為5.981億戶,主要新增用戶來自於亞太地區,西歐、北美等國家新增的行動通訊用戶呈現趨緩。
目前大陸市場成長力道驚人,TRI預估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可望由2011年的1.06億支,成長到2012年的1.69億支,年成長率達59%。隨著大陸智慧型手機價格不斷往下調,150美元以下的機種繁多,加上晶片大廠競爭、電信運營商推動及大陸本土品牌廠商加入戰局,勢必將進一步壓縮產業鏈的獲利空間。
(二) 低價機種問世,供應鏈掀起變化
智慧型手機高階、中階、低成本態勢會逐漸明朗化,高階與低成本廠商將壓縮中階廠商生存空間,中階廠商則因生產規模與成本均不具競爭力,市佔率將面臨下滑風險。另一方面,高階慧型手機的補貼對電信運營商來說是一大負擔,在零組件供應鏈、作業系統越來越成熟後,低價智慧型手機在新興市場方興未艾,包括電信運營商都轉向採購低價智慧型手機。
換言之,在入門等級智慧型手機成為發展重點後,使中低階手機硬體毛利逐漸被侵蝕,產品逐漸朝低價化走,相對牽動相關供應鏈的成本與技術的提升外,更可能出現新的供應鏈廠商。當然手機品牌大廠為降低製造成本,將增加對台廠零組件的採購比重,其中包括石英元件、手機按鍵、電聲元件、機殼、印刷電路板、面板等,台灣相關零組件廠商有機會受惠。
